【推荐】幼儿园说课稿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了“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是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是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的时候,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为鞋子、袜子、鞋垫配对,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双”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的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是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是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五、说活动过程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一开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袜子引入,并将袜子儿童化,当作孩子们的好朋友,引起他们的兴趣,愿意去感知、去理解、并积极的响应老师的提问和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一是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二是为以下的引导幼儿初步接触儿歌改编这一环节做铺垫。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这一环节设计与第一环节的引导一样,通过师生共同再次感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但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找出二者间的共同点:同样是一双两只,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将数学和语言进行初次的整合。尝试的挖掘孩子身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 师 巡回指导。
提出的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帮小熊整理房间”的情景,一是设计这样的情节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带领幼儿变换活动场地,由教室外到室内,而不会造成幼儿散乱和失去活动兴趣。二是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邀请小熊一起为鞋垫配对”的游戏,再一次顺利的带领幼儿转换教学地点,由室内到室外,而依然能保持小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帮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主动帮助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对数学活动《配对——找朋友》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运用知识的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不间断与幼儿进行协调、合作,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师幼交融互动学习状态中,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活动的完成也就能事半功倍。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的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的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的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
根据社会教育的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的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称与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与轮回问题。我的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与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对不同生肖的年龄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与热爱情感。
(二)活动重点、难点
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是《纲要》的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学生来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的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的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十二生肖的动物名称与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特点。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幼儿用游戏的形式记住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轮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中掌握重点。
2、借助钟表。
由于学生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让学生感受与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与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在说说、看看、想想、听听、演演、唱唱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的准备:十二生肖动物课件、根据本班学生属性准备属相饰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图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儿歌。
2、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事先知道自己的属相,知道父母的属相,父母的年龄,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认识钟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与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并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将事先准备好的属相小礼物奖给回答问题的学生。
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礼物,现在我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答题又好的小朋友,你们看好不好”。根据学生属相在回答完问题后奖一个属相饰物。问题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属相吗?属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属相吗?你妈妈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属相?
本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导入,奖励机制,激活幼儿原有知识,目的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对属相的认识,为全面学习十二生肖有关问题做准备。此时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过渡:刚才小朋友回答的问题很好,可是人的属相不仅有我们以上所说的几种,实际上人的属相有12种,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呢?好,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大家认真看,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环节:播放十二生肖视频课件,在动作、形象、声音等方面突出每个动物的特征,强化幼儿的认知。
本活动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十二属相动物做成视频图片,依次给学生播放。这个环节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视频教学法。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视频,使观看具有目的性、直观性;幼儿处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学习过程中,这个环节有利于加强幼儿的认知与记忆,实现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通过猜猜看活动、进一步认识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变形图案。
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十二生肖的变形图案很多,为进一步增强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匹配、让幼儿猜动物名称,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认知。
本环节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本环节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三个环节:讲故事,在钟表图案上贴图片,让幼儿认识十二生肖的顺序。
过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教师结合课件,绘声绘色讲关于十二生肖动物通过比赛来排序的传说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依序将对应的动物图片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钟表上。从1——12。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爱听故事是多数幼儿的特点,也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教学手段之一。本环节利用故事与课件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听觉与视觉,幼儿在听听、看看的学习过程中明确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本环节设计有利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达成。
第四个环节:结合钟表图,联系幼儿的属相,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神奇的钟表中,各种动物依序排列,一个数字代表一年,一年一个属相。下面老师问几个问题,谁第一个回答,谁就先得到老鼠的头饰。
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将难点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依次发出十二生肖头饰。
老师的问题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属马的,明明今年几岁?
4、12年后是什么年?
在本环节中,老师采用难点分解法,通过给学生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道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活动难点,一一化解,学生则运用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通过游戏、唱歌,巩固加深学习成果,烘托课堂气氛,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通过关于十二生肖动物儿歌与童谣的联唱,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元宵节》我安排在大班春季学期的社会活动,幼儿刚过完元宵节,对元宵节会有一些印象。活动通过视频,猜灯谜、做汤圆、唱儿歌等活动真切自然地表现出元宵节浓厚的节日气氛。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情感。我针对幼儿所处的环境——教室、走廊、各个活动区域、主题墙,进行了布置和装饰。让幼儿真正的融入到了活动中。符合了幼儿的现实需要。
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积极参与活动动手做汤圆,唱儿歌,感受元宵节快乐。
活动的难点是:发展幼儿的情感认知,大班幼儿对社会的认识还处于一种蒙胧状态,让他们真正的了解节日是有难度的。
我国的《纲要》明确指出;要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目标。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感知元宵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感受节日快乐的氛围。
活动准备:
1、“元宵节的来历”视频 这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知道元宵节人们都做些什么。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猜谜语能让幼儿加深对元宵节的了解
3 、彩泥每个幼儿一份,让幼儿自己动手做汤圆,能感受到元宵节做汤圆的乐趣。
4 、<卖汤圆>儿歌 ,体现的是元宵节的欢乐感,元宵节吃汤圆是团团圆圆的意思。
说课情
大班幼儿年龄在6岁左右,他们对角色的扮演的兴趣比对物的兴趣浓厚,大班的孩子会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 ,责任感的萌芽期,他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特别感兴趣,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 还不能确切的了解。因此,我在本活动中能够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元宵节,体验到元宵节的习俗和节日的快乐。
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况,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操作法等。
(1)情境教学法:我用的是视频教学,让幼儿观看视频,融入到情境中,让幼儿仿佛正在过元宵节的环境中,视频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幼儿也能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进行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对猜谜语很感兴趣,在猜谜语中,能让幼儿大胆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3)操作法:幼儿喜欢动手操作,特别是在做汤圆的环节中深受幼儿喜爱,让她们自己动手不仅能增强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了解到在元宵节中做汤圆、吃汤圆的乐趣。
说学法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做做、唱唱的欢乐气氛中,了解了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幼儿在学习本活动中运用了游戏练习法、实验操作法等。
(1)、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猜谜语中,能大胆的以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说出正确的谜底。
(2)、实验操作法:幼儿在了解元宵节的习俗中,动手自己做汤圆,在做汤圆和在唱儿歌中的卖汤圆时能让幼儿融入活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
说教学活动程序
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播发视频,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开始部分我和幼儿说,今天啊,有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过节,小朋友们认真看动画片里有什么,她们过的是什么节,认真观看一会老师来提问,看谁最聪明都看懂了。小朋友们很有兴趣的观看动画。向幼儿介绍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2)猜灯谜。
在结合动画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猜灯谜,出示几个和元宵节有关的谜语
“白白胖胖,圆圆溜溜.甜甜五脏,装中间.吃在嘴里,又软又黏 ”(让幼儿懂得开动脑筋想出谜底)
“什么花天上开?天上开了花,人人笑哈哈。”(大家来猜猜—烟花)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结合自己所知,大胆说出谜底,这环节是学习的重点,幼儿根据动画片的内容和自己所知道的说出与元宵节有关的事物,激发了幼儿对元宵节的的认识,和感受过元宵节的快乐和理解元宵节象征着团团圆圆的意思。
(3)做汤圆
在这个环节是根据元宵节的习俗而设计的,它使活动变得有趣,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做,感受到做汤圆的乐趣,达到了活动目标。
(4)唱儿歌—卖汤圆
在幼儿学会唱儿歌的同时,可以表演儿歌中的情结,边唱边做出动作,能让幼儿了解到元宵节有汤圆,卖汤圆、吃汤圆的习俗。随着活动结束。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学生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学生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学生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学生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学生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小兔出门摔倒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捉迷藏”游戏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索能力,更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学生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学生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兔铺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学生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了一跤。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学生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先帮学生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接着为了引出本活动的难点,我通过“变魔术”这一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感知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捉迷藏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小班的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5、结束活动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游戏,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6、活动延伸
1)指导学生用彩色纸、皱纹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2)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三角形的转换方法。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语言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因素,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说设计来源及意图
教材来源于《福建省中班领域活动指导》的语言领域,在这个活动之前,小朋友围绕"房子"已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对房子的结构、外形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且幼儿通过搭建、泥塑、绘画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房子。当我告诉幼儿有一种房子会动时,幼儿都想探个究竟,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因此,故事《会动的房子》油然而生。
二、说教材
新的课程改革把故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提出,要求幼儿喜欢听故事,乐意讲故事的语句,并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
《会动的房子》生动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松鼠在造好的房子内居住,但房子每天都在变化着方位和地点。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小松鼠、乌龟,这两只动物都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叙述过程中小松鼠和乌龟的对话语句能够照顾到中班的幼儿的口吻,符合中班幼儿语言获得的水准。
三、说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将目标定位为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丰富词汇:腻、驮、手舞足蹈、惭愧。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画面,从而热爱大自然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幽默、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儿的喜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了帮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让幼儿对重点、难点的内容获得清晰的第一印象。
2、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凭以往的印象,我班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有一种想表演的欲望;这时进行对话教学、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3、审美熏陶法:幼儿学习语言,重在感悟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过程融合与多媒体课件中,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兴趣盎然,使幼儿的创造性素质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4、创设情境诱导法: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能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小松鼠,依次来到"大树底下"、"山脚下"、"大海边"、"大草原"上,并根据场景变化进行提问,让幼儿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中有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五、说学法
1、操作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边操作图片边讲故事。
2、自由讨论法: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办法解决问题。象"房子为什么会动呢?"这类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
3、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让幼儿自由表演故事情节,以增加对故事的理解。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六、说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集中,特点鲜明、语言通俗的特点,我从(激趣导入,以题质疑)——(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角色表演,内化感悟)——(续编故事,拓展升华)四个方面引导幼儿学故事。
1、激趣导入,以题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以题质疑。
教师出示一幅石块样子的贝壳图,问:石块有何用?为什么?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脚下的图,说:不知怎的,这么稳固的房子却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说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答案。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
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松鼠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内容上吸引孩子,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我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幻灯片、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小松鼠到过哪些地方?
(3)小松鼠在旅行中听到过哪些声音?
(4)房子为什么会动?
3、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我以情境表演为导入,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在布置好的四个场景中,幼儿手持指偶大胆表现小松鼠和乌龟,从而了解到乌龟的生活习性,以突破重难点。
4、续编故事,拓展升华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师引导激发出来,就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用不同的鼓励引导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以解决难点。我在课末提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幼儿园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乡的汉语老师,我叫艾力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版汉语四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小马过河》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七方面来说课。(PPT出示标题及副标题)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二、 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因为汉语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尤其是我们班两级分化较大,部分学生甚至对汉语有厌学情绪。但是,在这个年龄段的他们对于图片、动画很感兴趣,因此我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同时也能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们轻松学习,爱上汉语。
三、 说教学目标
遵循课标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根据四年级学生爱读童话,能初步读懂童话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认识棚、匹等13个生字,会写深、浅等7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知道做事不仅要动脑筋想,而且
要勇于实践,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读通、读懂课文;而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巧破难点,顺利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为了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适时引领”为辅的学习方法,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能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能更加喜爱汉语的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启发质疑
首先,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小马、老牛、松鼠的卡通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并介绍学生与这些小动物相互认识。(这样的简单的引入,是为了照顾到待进生,化解他们的畏难情绪。而介绍学生与小动物认识则是为了拉近学生与小动物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揭示课题《小马过河》。启发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呢,小马和其他小动物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时孩子们的思想也很自然的被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之中。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我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并解答的方式来帮助其他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我预设的问题有:
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2、它几次来到河边?
3、它最后过去了吗?怎样过去的?
第三个环节:再读课文,探究生字
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我以自主识字为主,对学生提出要求:把课文里生字新词用笔划出来,通过学生提问,老师引导的方式,理解生词在句中的含义。
第四个环节:以读代讲、品文悟情
在这一环节中以读为主,我会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反复读文。
首先出示《小马过河》课文朗读动画,学生体验朗读的情感。 接着指名读,克服学生的朗读困难。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情境,进而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读出应有的语气。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面对同一条河,老牛说很浅,刚没小腿,松鼠却说河很深,能淹死人,两者截然相反的观点促成小马过河左右为难,那么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为什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目的,这其间随着教学的推进,图文并存的出示,让学生弄清这篇课文的难点,为什么同一条河,每个小动物有不同的答案?弄清这个原因是学生正确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观
因素。因此,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答案,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观到: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而小马亲自试试,却发觉:即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进而使学生深刻的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是根据上一环节来进行的,通过小组竞赛分角色竞赛朗读读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热情,要求学生读出感情,通过学生自读自评,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悟。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的精华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彰显这一宗旨:
12 小马过河
马
试 (动脑筋试一试)
牛伯伯 小松鼠
深 浅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 篇7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啦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啦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阶段,幼儿的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能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2、发挥想象,深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为啦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距离真实的观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又在现场观看录像,让幼儿在整个雨景中观察的更清楚、仔细。
在设计中有两个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小雨滴形象贯穿始终,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观察、讨论。及时的进行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啦"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大纲要求。二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啦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啦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观察比较中轻松地找到自己的进步。为后面的谈话做啦铺垫。
在活动中,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由幼儿自由交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啦《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啦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几分钟后,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及时出现,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及时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啦过来,围绕主题展开谈话。
这一环节我采用啦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制作的并消除啦散文声音的课件,为幼儿的`表述提供啦直观的依据。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为啦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同时,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知道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的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的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啦?又做啦哪些顽皮的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啦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的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啦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的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啦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
在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啦"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的活动内容和过程。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有效贯彻啦《纲要》的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啦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幼儿园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音乐活动:《蓝天蓝天真美丽》。
孩子的眼中,美丽的蓝天总是充满着生命力。蓝天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是他们想象的源泉,为了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此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即活泼好动,对事物也已经充满了一定的探究和表现欲望,我把活动定位在音乐领域,给孩子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整个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情景式游戏的形式串联而成。
孩子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设计: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具体目标为:
1、积极的参与活动,感知蓝天的美丽;
2、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创编情景动作;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大胆想象,并自由的创编情景动作。
通过自己尝试,从中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根据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动作的形式加以表现。《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想象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游戏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对蓝天有了一定的认识;
2、物质准备:蓝天布景图,以及幼儿事先制作好的蓝天中的物体。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活动以观察——猜测——联想——讲述——创编——表演贯穿这一主线线索。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
活动的第一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律动进入活动室,并在律动中通过语言让幼儿一下子便进入到活动的氛围和主题中来,教师带领着幼儿在活动室中随意的坐下,为活动的开展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
进行到活动的第二部分,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蓝天中的美丽景色,在活动准备中采用鲜艳的蓝天画面将幼儿从相对疲塌、懒散、松懈的“低唤醒”状态中唤醒,通过幼儿观察,让幼儿对蓝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知蓝天的美丽。在感知的基础上,又引导幼儿把自己制作的蓝天里的东西一起送到蓝天里去,让它变的更美丽。在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同时,让幼儿一起参与到布置蓝天布景的活动中来,增加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这一环节,我根据中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使孩子在积极主动的姿态中参与活动。
在第三部分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情景动作。在这环节中教师让幼儿自己设置情景,并鼓励他们用动作表现出来,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儿能顺利迁移已有经验,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创编个性化的动作上来。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更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接着便是播放音乐让幼儿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感受和想象音乐中的情节,一方面为下面的共同游戏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从自发性学习进入自觉性乐感的形成。最后将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溶解到音乐里,教师运用儿童化、趣味性的.语气;运用丰富的、多彩的表情;做一个简单的引导和提醒,更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并和幼儿共同跟着音乐旋律游戏。整个游戏中贯穿的是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这会使幼儿感受到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最后是延伸活动,在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幼儿开着小飞机到外面的蓝天世界中游玩,引导幼儿持续不断的对蓝天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体验,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再创于各种感官的表演下,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艺术素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定义。
幼儿园说课稿 篇9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研讨这次科学活动,风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孩子们都很熟悉,可是怎样让中班的孩子进一步去感知风的方向和大小呢?于是就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调皮的风》。
一、说教材:
风是看不见、但又能感觉的到的,它相对抽象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遵循《纲要》关于引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的教育指导思想,引导幼儿把对风的认识,整合成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育目标。
二、说目标:
本活动从情感态度、能力培养、学习认知方面确定了三个教育目标:
1、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心,并喜欢探索风的秘密。
2、能力目标:
在用各种感官感受风的变化的同时,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
3、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风对人的利与弊。
三、说重难点:
根据《纲要》精神,幼儿科学活动重在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调皮的风》这节活动课中,我将激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心,并喜欢探索风的秘密,在用各种感官感受风的变化的同时,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作为本活动的重点。
难点是让幼儿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上。因为,风的利与弊对幼儿生活的作用毕竟不是直接的,我们通过课堂把它"变"的与幼儿生活更近一些。
四、说教法:
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以动手操作和小实验为主,以直观演示,讨论交流为辅的教法,来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勇于思考、善于分析、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过程:
1、制造风。
2、感受风有大小。
3、认识风有方向。
4、情感教育:人多力量大。激发学生的课余兴趣,风能为我们做什么?
这节活动还有很多的缺点,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能多提宝贵意见。
幼儿园说课稿 篇10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幼儿园环保《垃圾“回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关于目标“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我的理解中,社会行为规则是那些预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现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中的规则。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无条件地适应、内化、遵守这些规则,很明显,这是一种他律的规则。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如何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迫在眉睫。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穿着时髦的阿姨会随手丢下用过的餐巾纸。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毕竟,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社会、我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
“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1.活动目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幼儿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说课稿06-10
幼儿园说课稿04-07
幼儿园说课稿11-17
幼儿园说课稿06-12
幼儿园《微笑》说课稿03-07
优秀的幼儿园说课稿06-27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07-30
大班幼儿园说课稿02-23
幼儿园动物说课稿04-27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