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2-06 13:29: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七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

  这部分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并且,《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

  2.教学重点和难点:

  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二、说教学目标 :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德育四个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的进率,能够准确认、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能力目标:通过拨一拨、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按排时间。

  3、德育 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知识比较抽象,结合低年级 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以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激情导入,设计动画课件,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突出重点、分散难度;利用旧知、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游戏,贯穿练习;质疑反思、总结方法。

  四、说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一个钟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以申奥背景导入, 在开课时让学生欣赏《我们赢了》影片的片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教师说:没有时间就不会记住这光辉的时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板书数学及文字课题。

  (二) 操作体验,自主学习

  1.认识钟面

  (1)知觉感知:

  因为有一年级的基础所以我先放手让学生观察钟面,直观感知 。过渡语:“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以前 学过了一些有关钟表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的钟面,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把学生说的话重点板书:大格,小格,时针、分针、秒针。

  (2)重点引导:

  引导学生说出整个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也就有12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想,拨自己的钟面,个别说。

  (3)说数法:

  你是怎样数的?还有别的数法吗?同桌互说、个别说。并补充板书为12个大格,60个小格。

  如果数小格在这里理解的好,下面的试一试就容易的多了。

  2、认识时、分

  (1)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孩子,学生们通过直觉感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这是鼓舞他们继续学习的良机,“同学们很聪明,除了你们发现的钟面上写的数字、大格、小格、时针、分针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钟面的知识呢?”

  让学生拿出钟表,拨一拨(时针、分针顺时转动),然后,看能提出那些问题,从中选择一部分,如果不全面我再补充,打在大屏幕上,暨课本上的“填一填”。这样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觉的是自己的事儿。首先从情感上孩子们已经接受了知识,再次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已经注意到这部分知识,从理解的层次上要比直接接受教师给的问题要强的多。

  (2) 小组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1、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时

  3、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

  1时= 分

  前3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旧知过渡,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的有机结合,调动起学生动手热情,最后看动画课件演示1分、5分比较容易解决。

  3.认识时、分的关系

  从一开始上课到现在学生大量的进行了操作活动,应该说有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且如果再一直拨表认识,学生的注意力会降低,所以我改变了方法。

  (1)讲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会学习,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赛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样一来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4.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遍1时=60分”从旋转的过程中定格出“试一试”中5个时刻。

  (1)分类

  可以分为两类:整时,整时半和几时几分。学生自主分类,并说理由。

  通过分类 知道有9时、9时半、10时是一年级学过的;9时45分是分针指到大格刻度的情况,刚才练习数小格时已有了印象;主要是9时08分。

  (2)读写几时几分时刻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区别时针、分针,得出如果分针指到大格刻度时可用口决计算最快捷,也可5个5个的数出是几分。如果分针还没指到10分,应该一小格一小格地数,是几小格就是几分,读时别忘了写“零”字,写时别忘了写“0”。

  (3)方法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这是我最喜欢用的方法,及时反思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游戏练习,拓展应用

  “让我们走进游戏王国,体会有关时间的乐趣!”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

  1.表演游戏。65页“读一读”出示四个时刻先读出,再用动作表演,然后说方法,最后进行按时作息的教育。

  2.找朋友。65页“连一连”找到朋友后要读出来,并说一下方法。

  3.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间。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课题学习,而“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 课标对它的要求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本课题与众不同,要求学生主要拼多边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用七巧板拼多边形与已学过很多重要知识联系密切;(2)便于学生探索拼图规律。

  学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成功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我预计在活动中学生的难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只对拼图感兴趣,而不善于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拼图规律;(2)拼摆多边形时,受思维局限性的影响,缺乏创新意识,心理耐挫能力不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四边形性质等重要知识的理解。

  2、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全等变换在拼图中的应用,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体验 “分解--组合” 的过程。

  2、探索用七巧板拼摆多边形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拼图活动中体验方法的多样性,感受七巧板的文化价值。

  2、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参与意识与团队精神。

  3、增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索规律的意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七巧板拼多边形的过程;积累拼图经验;探索拼多边形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用七巧板拼多边形的规律。

  教法学法: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等方法。作为教师,要深入到各组,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点拨。

  课前准备:

  查阅七巧板的有关知识,并准备好学具:边长 12cm正方形硬纸板、剪刀、三角尺、彩笔。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制作七巧板。

  (1)我来说一说。让学生介绍七巧板的由来。

  这样既给了学生展示课外预习成果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如果学生介绍的不够全面,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

  (2)一起做一做。首先请学生口述:如何把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硬纸板分割成七巧板?

  提醒学生抓住五个中点,然后观察画好的七巧板图,寻找七巧板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分别从边,角,面积三方面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出七块板的特点,尤其是边,角的关系为探索规律埋下了伏笔。最后让学生在纸板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按教材的方法标上序号,剪开,这样一副七巧板就做好了。

  2、探究规律。

  这是本课题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对教材的“想一想”和“议一议”的内容做了整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首先让学生从七巧板中任选至少2块板拼多边形,每拼出一种,就画出它的拼法示意图。2分钟内看谁拼的多。

  每个学生都想拼出更多的图形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因此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接下来投影展示学生的拼图成果,教师也可适当补充,让学生发现用七巧板可以拼摆出各种各样的多边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多边形都可以用七巧板拼出?即用七巧板所拼摆的这些多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提示学生可以从边,角两个方面考虑。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知识共享,共同合作,争取第一个完成任务。

  然后师生整合各小组的看法,得出规律。最后让学生回答:你能用七巧板中的若干块板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重在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在整个探究规律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表现,给予鼓励,促进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拼图实践。

  这也是本课题的重点。

  (1)活动一:用七巧板拼出如图的五边形,其中一块⑤号板已经放好,请将其余6块板拼好,并画出拼法示意图。看谁的拼法多。

  采用个体比赛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既符合了学生爱动手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最后通过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体验拼图方法的多样性。

  (2)活动二:自由发挥,用一副七巧板拼多边形(每组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中任选一种,尽可能多的拼出不同形状,并有所记录。)

  采用小组合作比赛的方式,小组从选题到操作再到记录最后到展示,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估计学生的答案不完整,这里教师可以给出几种答案,可做适当补充。 从边角两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4、设计图案。

  这是一个机动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学生通过欣赏教师提供的范例,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有趣的图形,也可以仿照老师的,进行自己的创新并加以展示。这个活动学生会很感兴趣,但受思维局限性的影响,可能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展示自己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5、小结。

  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掌握了哪些拼图方法?我表现最好的是 .我的疑惑是。为了回扣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学生畅谈,做到全员参与,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进行反思,锻炼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6、游戏与欣赏。

  通过目莲拯救母亲的游戏,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最后学生在精美的拼图和轻柔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题的学习。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制作作息时间表》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泰山出版社第二册下)第一单元第四课教学内容,绘制表格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以“制作作息时间表”为任务,从创建表格到修改表格,使学生学会对表格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简单表格的绘制方法;了解表格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按照要求创建空白表格,并在表格中输入内容;能够对表格进行简单的调整。

  教学重点:

  表格的创建及表格中文字的编辑和表格的调整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各种表格范例。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和范例对比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刚刚接到一个任务,想请大家帮忙来完成,你们愿意吗?这个任务就是“制作作息时间表”。(板书:课题)

  二、新授

  (出示范例1)表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我们把表格中的每个小格称为什么?

  我们对表格已有初步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创建一张空白表格。

  1、 创建表格。

  请同学们参照课本21页,绘制一张由12行3列组成的空白表格。

  指生到前面边讲解边操作。

  指生总结操作步骤

  ① 单击工具栏中“插入表格”按钮,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完成操作。

  ② 也可以通过菜单栏中“表格”—“插入”—“表格”来完成此操作。

  (教师表扬鼓励)

  表格创建了,怎样编辑表格中的文字呢?

  2、 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参加照课本22页编辑表格内容,完成练习,比比哪组速度快。(小组合作,交流)

  指生回答,你是怎样在表格中输入文字的?可不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光标的移动?

  利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键→←↑↓或者Tab键,也可以将光标从一个单元格移动到另一个单元格。

  (教师及时表扬,给予肯定)

  (出示范例2)怎样将你作息时间表格中的内容设置成这样?

  3、 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谁能大胆到前面来操作给同学们看,你是怎样想的?

  生演示,讲解;师总结操作步骤

  ①选单元格;②在表格中单击右键,出现快捷菜单,选中“单元格对齐方式”;③单击“中部居中”按钮。

  表格中文字的字体设置方法与已经学过的普通文字的字体设置方法相同。

  请同学们快点完成自己的`操作吧。

  4、(出示范例3)改变表格的大小、列宽和行高。

  师演示,学生跟着操作。

  ① 调整表格的大小操作步骤:将鼠标指针移到表格的顶角,指针变斜双箭头时,按住左键拖动鼠标即可调整表格的大小。

  ② 调整表格列宽:将鼠标指针移到表格线上,指针变成状时,按住鼠标左键左、右拖动即可调整列宽。

  ③ 行高的调整方法与列宽相似,请同学们快试一试吧。

  师:操作过程中,谁还有新发现?

  (1)拖动表格左上角的标志,可以调整表格的位置。

  (2)用“表格属性”对话框可以对表格进行精确设置。

  现在这张表格,老师是满意了,可是老师的领导是个爱挑剔的人,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装点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5、 作品展示,学生相互交流,互评,师点评。填写评价表。

  6、练习巩固。

  参照课本25页课程表,制作自己的课程表,并以“课程表”为名保存在自己的“练习”文件夹中。(由于时间关系,可以课余时间完成)

  三、小结。

  谁能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总结你有什么收获?(生答)(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绘制简单表格的方法,了解了表格的基本构成以及对表格进行简单的调整。经过检查,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俗话说,有来无往非礼也,同学们有什么事情尽管说,老师也是乐于助人的人。

  板书设计:

  制作作息时间表---制作规则表格

  1、 创建表格

  2、 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3、 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4、 改变表格的大小、列宽和行高

  教后小记:

  本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范例等方法组织教学,效果良好。例如:开头我设置了整体教学任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用表格范例设置任务,放手让学生探究,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让他们在 “玩”中学,在学在“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 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平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习纸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15÷3=( ) 20÷4=( )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

  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 ÷ 2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12 ÷ 3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商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是在学习了连加、连减之后,进一步研究数的计算。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也是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情境图,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图形编排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从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加减混合对学生以后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减打下基础,以上知识对学生后续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种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2)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看图、说图、理解图意,了解语言和图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3、情感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加减混合计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美的情操,让学生了解加减混合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是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同时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呢?我准备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二、教学过程设计

  接下来我将重点向各位专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我首先通过一个电脑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一种探索的`情景:动物王国联欢会,所有的小动物都来参加巨大的盛会,树上机灵的小猴,草地里奔跑的小鹿,蹦跳的小兔,小猫、小狗……都来了,还有湖里欢乐游玩的4只白天鹅,这时又飞来了3只白天鹅。抛出问题: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湖里一共有几只白天鹅?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 3。再显示从7只天鹅里飞走了2只的场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讨论提出问题:现在湖里还有几只天鹅?教师配合学生说的在4 3后面板书“-2”把算式写完整“4 3-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4加3后面减2?应到学生观察图画说清图意,说明算理,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图上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根据学生说的出示:4 3-2并标明计算顺序。启发学生思考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7减2?

  进一步的我们设计第二个情景:“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鹿在奔跑打闹,突然离开了2只后,又跑来了3只”连续变化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鹿?”结合学生回答写出算式并板书:4-2 3=()启发学生思考: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顺序以及算理,配合学生说的出示思维线并板书:4-2 3=5。

  通过情景的设计引导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结合一年级学生学情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闯关练习,闯关一:首先帮助小猴解决问题:小猴爬到树上首先摘了7个香蕉,不小心掉了4个,接着又摘了1个,现在小猴手中有几个香蕉?通过闯关练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的学习习惯。为什么要设计闯关一内容呢,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闯关二:出示课本75页做一做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并说明算理,同时我们设计闯关2的内容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加减混合计算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闯关三:完成课本76页计算题,在完成本题时我力求练习形式新颖,有趣,我会采用开火车,抢答等形式汇报计算结果。同时我们设计闯关三的环节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体现我们教材的前后呼应与连贯。通过一系列的闯关练习,师生互动,让学生分析,思考然后及时的进行小结。

  下面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体现严谨美观,起到画龙点睛构建知识结构的作用。

  三、教学反馈与评价

  1、教学反馈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即教师以观察学生的语言,表情及答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本节课设计三个反馈环节:

  ①通过闯关抢答,巩固练习达到知识技能目标;

  ②通过练习说图意,交流、汇报达到能力目标;

  ③通过课后练习,应用实践达到感情德育目标。

  2、教学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有创新的要给予表扬,有知识障碍的,给予耐心的引导、纠正、鼓励,通过教学评价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四、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数学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本节课作以下几点设计说明:

  1、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围绕“引发—探求—归纳—应用”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如在例题1、2中通过情境设计,引发问题的产生,探求归纳加减混合计算顺序,加强应用与实践来组织教学过程,注意知识间的衔接与连贯,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启发与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皆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步步深入,从各个反馈层面收集信息,保证师生的思维同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3、加强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动眼(及观察)、动嘴、动脑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化成学生认知的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获取知识的途径。

  思考问题的方法,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在学习中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也体现了“一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4、重视教学过程中思想的渗透,创造出创新的思维空间。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旧教材在学习口诀的编排上以2的乘法口诀为开端,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是以本课即“5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来学习的,这样的安排使教材更加的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自觉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更便于学生运用方法的迁移来学习其他口诀,因为5的乘法口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学习时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指及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口诀。

  (一)、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他们已能根据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并结合情境用数数或连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这些知识储备都为学生在本课进行自主编制口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使他们产生自觉记忆口诀的欲望。

  2.能够归纳学习步骤,掌握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

  3.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有机地重组教材,以“五环旗”为整节课的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记忆5的乘法口诀

  (四)、教学设想:

  教材主要包括“数松果”、“算一算”、“练一练”三大块,根据教材内容主要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究性学习”、“游戏”、“应用”四大部分。重点从导入的处理、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安排、乘法口诀学习方法的掌握三个方面来说一说。

  1、重设情境,激情导入。

  新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非常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强调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于是,我改变教材中“数松果”的情境,用北京奥运开幕式及运动员夺冠的片段为情境导入,以此为契机,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举行北京奥运会时人们各种兴奋欢呼的场面,在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和欢呼声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奥运的激情在不自觉中已被成功激起。然后出示奥运五环旗,由学生说说对它的认识,教师再进行简单介绍。

  2、重组教材,自主探究。

  ①“五环旗”及“算一算”两部分的整合。

  在新课探究这一环节中,原本教材分“数松果”和“算一算”这两大部分,潜意识已经把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割裂为先用最基础的数数的'方法来解决,而后才是采用根据图意列乘法算式的方法。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我将教材中的“数松果”这部分换成“五环旗”的内容,并与“算一算”这部分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导入部分教学完后直接出示9面五环旗,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提问以后,便将“一共有多少个环?”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应于自己知识基础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且将这一环节安排小组活动,这样每个学生不仅可以有自己的方法,还能够获取别人的好方法。这样将教材的有效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空间,而且更能够适用于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

  ②.口诀的学习。

  在学习口诀这部分内容中,设计时力求将情境图、算式、口诀三部分联系起来,整段教学流程突出“简化”二字。让学生从理解图意出发,根据图意将具体的图抽象“简化”成用乘法算式表示,再根据有关5的乘法算式的规律,将5的乘法算式“简化”成5的乘法口诀,即“看算式编口诀”。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口诀”是由生活实际中逐步抽象、简化成数学知识的,且能充分体会到口诀的作用,自觉产生记忆口诀的欲望。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图形》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以这些知识为支撑点,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按边的数量统一命名为四边形。并在此知识点上通过迁移,让学生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摸、搭、数、折、剪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难点: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4、教具准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本课我借助以下教具辅助教学:

  (1)、长方形、正方形纸张;装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信封;小棒等

  (2)、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时,我采用情景教学、直观教学、活动教学、合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然后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认识五边形、六边形,从而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这样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法:教学本课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看,摸,数,折,剪等活动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3分钟)

  新课开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再现旧知:小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已经认识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巩固旧知。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10分钟)

  出示地砖图,由体到面,说一说它们的面分别是什么图形?然后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出边,接着通过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数一数边有几条?亲身经历了发现边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于不断的自我探究之中。最后归纳出四边形有4条边。为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进行判断后,要求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四边形,有的不是四边形。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2、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10分钟)

  在学生认识了四边形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通过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的活动,近一步巩固五边形、六边形的.特征,并迁移出多边形。今天我们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以后还会遇见更多条边围成的图形,它们有个更大的名字,我们统称它们叫做多边形。

  接着让学生思考: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怎样做?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数它有几条边。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15分钟)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动脑数一数、折一折、剪一剪来巩固新知,深化思维。

  (四)、交流深化拓展延伸(2分钟)

  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它应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我通过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本课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比赛、动手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体会了图形的联系和变换,发展了空间观念。实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统计说课稿03-13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06-11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2-09

二年级数学《对称》说课稿02-15

“用数学”数学说课稿03-09

数学说课稿03-25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02-16

数学广角说课稿11-07

数学乐园说课稿11-12

数学活动说课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