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02-11 19:44: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美术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四课《会变的小手套》。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这节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材料、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首先来解读一下教材。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冬季人们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这些形象经过简单的添加、装饰就会变成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植物、生动的人物或者其他物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想办法,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独具个性的作品。比如在手套中添加一些填充物让手套鼓起来,形象更加逼真。也可以将手套和其他简单的辅助材料相组合,变化出生动有趣的物品。还可以利用多个手套组合起来,使作品更加复杂多样。

  教材中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手套变形形象,同时也展示了部分学生作品和创作的方法步骤,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手套的变化方法和变化形式,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

  二.下面说一说教学目标的设定。

  依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在深入解读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后,我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感受适型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能大胆地创作出某种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作品的加工与再创造主要依靠的源泉,一个人的想象力枯竭了他的创作也就终止了。因此,使学生了解适型造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学生思维,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但是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自己不会系鞋带,不会穿衣服,甚至吃饭的时候不会拿筷子。社会在进步,但是孩子的动手能力在退步,这是一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因此,利用美术课堂有意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出比较生动的形象,是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学习材料的准备:

  各种闲置不用的手套、剪刀、双面胶、扣子、彩色卡纸、丝线、毛线等饰品。

  我之所以把学习材料的准备单独罗列出来,是想通过这一环节教育孩子学会“勤俭节约”和进行安全教育。在告诉学生准备手套时我着重强调“闲置不用”这四个字,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节约的好习惯。在告诉学生准备剪刀的时候,我着重强调不要把剪刀当玩具,胡乱挥舞会伤人,注意安全最重要,以此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依据本课实际和学生特点,我采用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演示,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首先说一下时间的安排:①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3分钟)——②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10分钟)——③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20分钟)——④展示作业评价交流(5分钟)——⑤课堂小结拓展提高(2分钟)。

  ①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件小手套制作的作品,请学生猜猜它们是谁?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来调动学生主动脑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学生了解到这几件作品是利用平时废弃不用的手套制作的之后,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品使用到的其他材料和工具:彩色卡纸、剪刀、毛线、丝线……学生对本节课制作的作品形式以及使用材料有所了解之后,紧接着为学生演示“小金鱼”的制作方法。接下来带领学生做“排顺序”的小游戏,用你的小手套试一试,这只小兔子是按什么顺序变出来的?你能排出正确的顺序吗?在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手套玩具的制作过程和步骤。讨论并且动手试一试,这只小兔子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和小金鱼的做法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接下来请学生再欣赏几件作品,体会这些作品中使用的制作方法。

  ③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下面,请同学们随意摆弄一下你的小手套,看看它像什么?你一定会有更多有趣的想法!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④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在台前进行展示,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老师以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为主的原则进行总结评价。

  ⑤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共分两大块,左板块楷书书写手套玩具制作的步骤以及要领,将书法的魅力在每一节课点点滴滴之中渗透给学生。右板块是学生的作品展示区域,让每一个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再对比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的优劣。找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以上是我对于《会变的小手套》这一课的肤浅理解与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老人和儿童》是小学美术苏教版第三册第十七课的教学内容。生活中,孩子们是非常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的,平时生活中,对于他们的年龄特征也比较熟悉。本课将老人和儿童进行对比,让学生很容易深层次地了解和表达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让学生自然、有情感地和老人“面对面”地交流。

  在本册教材中,只有本课题醒要求学生用铅笔线描来表现作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可以了解一些有关线条的质感表现的知识。对于老人和儿童的自然关系与道德素质教育,可以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只需要在观察、了解、绘画、制作中进行自然的渗透即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大胆画出和制作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

  找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能用画笔、线条和其他的外形差异。

  教学重点: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教学难点: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色彩的运用。手工制作中老人和儿童不同外形特征的刻画。

  四、教学内容

  在导入部分引用圣诞老人,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和老师起一起学习本课内容。同时圣诞老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不用多讲,就能让学生回忆出许多的老人特征,对学生初步感受老人的特点非常有帮助。

  在新授部分里,教师引用了《童梦起源》中刘德华从儿童到老年的一段变化,来引导学生观察老人与儿童在外形上的'区别。刘德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孩子们很熟悉,本课借用刘德华拍摄“童梦”里的一个成长过程,课件直观地展示了刘德华从小到老的生命历程,学生们很直观又很真实地感受到一个人的成长变化——头发、脸、眼睛…

  同时又通过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出且总结出老人与儿童特征。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中示范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学会运用线条及掌握线条的变化。在示范时,讲解与绘画同步进行,更能使学生掌握儿童和老人用线特点及刻画他们的重点。接着通过模仿秀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直观的感受老人和儿童在体态上的不同之处。模仿秀一是为作业作铺垫,让学生不局限在老人与儿童的面部特征,动态此时就是更好的结合;二是更好地掌握老人与儿童的特征;三是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在作业的展评时也是围绕老人和儿童的特征是否表现出来进行的,巩固了今天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对与老人和儿童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最后拓展部分以多种不同表现方式来制作老人和儿童,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

  产生兴趣,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老人和儿童,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能够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反思

  孩子们非常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比较熟悉。本课从刘德华的生命历程、且将年老和儿童时期进行对比,让学生很容易深层次地了解和表达老人与儿童的不同特征,让学生自然、有情感地和老人“面对面”地交流。

  课上要求学生用铅笔线描来表现作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可以了解有关线条的质感表现的知识。找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特征,区分他们的外形特点。

美术说课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二册第3课《太阳》。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用泥塑的表现手法创作多种形式的太阳作品,既可以创设脸部的五官,又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光芒,通过揉一揉、滚一滚,以及简单的粘贴组合,使学生体验到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既表达了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又美化了环境与生活。

  通过对教材的把握与熟悉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熟悉泥塑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并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地浮雕造型创作。

  2、通过对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色彩变化。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

  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欣赏互动、情景创设、评价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 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导入 欣赏 授课 作业 评价

  下面我通过这五个环节,向大家展示本课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

  1、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有位老公公,一张圆脸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学生思考后说出谜底:太阳。教师随机板书出课题《太阳》,并在旁边简单画出太阳的形象。

  2、教师提出问题:太阳对我们人类有什么贡献。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教师进行归纳,例如:

  太阳的光芒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小孩经常晒太阳能预防钙的流失。

  各种植物吸收了太阳的光芒会变得更加鲜艳,更加茁壮。

  本环节设计意图:谜语激趣,简笔画抓神,以及讲述太阳对人类的贡献,都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为下个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环节:欣赏

  世界上虽然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她却千变万化,充分显示了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太阳:

  1、欣赏书上的两幅古代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教师做简单介绍,并让学生说说作品中太阳和我们常见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1)、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太阳(西汉)

  (2)、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

  教师总结归纳:古代的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手法对太阳进行了装饰赋予了太阳生命,创作出值得我们回味的艺术形象。

  同学们,其实我们用学过的一些艺术手法,也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太阳的形象,请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

  2、欣赏范画:(儿童画、手工制作)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述这些作品中五官、光芒的造型及色彩的搭配。开阔学生眼界,为稍后的创作做铺垫。

  3、师生互动:

  为了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没有装饰过的太阳并“求助”学生:同学们,我这里有几个太阳宝宝还没有漂亮的光芒呢,谁能为他们设计一下呢?

  学生想象太阳的光芒造型,教师随机作画并给予肯定评价。

  本环节设计意图: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创作的太阳造型充实了学生的眼睛,师生互动环节既锻炼了教师的基本功,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的创作意识由被动变成主动。

  第三环节:授课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欣赏与体验,学生已经了解了如何将太阳的形象艺术化,本环节将引领学生们用泥塑的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

  1、请同学们欣赏书上的作品(教师从颜色搭配,造型设计上加以引导),通过欣赏使学生产生动手的创作欲望。

  2、为了复习泥塑的基本方法,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做泥塑操。 教师示范:先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把泥捏几下至软,接着动手边说边做:

  动动小手揉一揉,一个小球揉出来,

  动动小手搓一搓,一条小蛇搓出来,

  动动小手压一压,一个小饼压出来,

  动动小手粘一粘,请同学们看看会出来什么造型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欣赏泥塑作品,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识,泥塑操加儿歌的形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中间的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兴趣倍增,而且觉得好奇,玩的过程中复习了泥塑的基本手法,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

  第四环节:作业

  此时,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动手来试一试,用橡皮泥来塑造自己心中的太阳。教师提出创作要求:颜色搭配鲜艳,造型与众不同。教师在学生创作的时候进行辅导。

  第五环节:评价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完成作品。让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教师加以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有自豪感,成功感,创作欲望更浓,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还能做出好几个不同造型的太阳。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 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太阳》

  泥塑的基本手法 作品展示区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指点,谢谢。

美术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十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首先,我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学情的情况下,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因为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述能力。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在网络环境下教学。

  下面我向大家逐一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影音导入,激发审美期待。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兵马俑缺乏感性方面的认识,对雕塑特征和艺术手法全然不知,而且秦朝距离现在历史比较久远,所以学生觉得本课内容枯燥乏味,不容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首先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系统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兵马俑的.音乐——《兵马俑幻想曲》(播放课件)。学生们都沉浸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接着向学生展示一段秦代战争的影视片段。(播放课件)气势磅礴的音乐和规模宏大的影像场面结合在一起,立刻把学生带到了久远神秘的秦朝时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求知欲也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步欣赏,整体感知秦俑魅力。我在本课教学网站上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播放课件)包括秦始皇简介、俑的知识、兵马俑简介的视频和许多秦始皇陵的图片。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在整体感知中,使学生了解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真正体会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

  有了整体的感知顺势进入第三个环节——细细品味,了解雕塑艺术特征。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系统,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汇报兵马俑的艺术特征。通过学生交流总结出:兵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铠甲甲丁历历可数,衣服褶皱生动。表情、动作各不相同等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秦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和雕塑的魅力。并从中体会到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

  第四个环节——探索评述,激发爱国情感。有了欣赏的基础,我试着让学生对兵马俑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受,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对兵马俑的评价。然后让学生在教学网站上查找一些国际名人们对秦兵马俑的评价。(播放课件)学生通过对这些评价的阅读,自己对兵马俑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们都想把新的想法表达出来。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特意设计了留言板,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次尝试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两次评价不但使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和评述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激发了学生爱国和珍爱国宝的情感。(播放课件)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对兵马俑作出的评价。

  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我们伟大祖国丰富的艺术遗产,进入第五个环节——课外拓展,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播放课件)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我国目前已经有多少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说课结束。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美术欣赏部分,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是新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它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美术学科特征和美术功能、价值的直观认识,细化到对不同门类里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

  2、学生分析

  许多学生平常关注文化课学习较多,了解的名画家、名画并不多,欣赏能力不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害怕出错,老是想在课本中找点标准答案。因此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感受,提问时所提问题不能太专业,尽量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有联系。学生答错问题时更不能取笑,以免打消了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美术的门类;

  2、通过欣赏与分析,了解不同美术门类艺术作品特征和功能。

  (2)能力目标: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3)情感目标: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4、教学重点和难点:进一步理解美术是一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二、说教法

  运用的教学方法有: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体现美术教学的直观性,美观性。

  因材施教法: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提问的深浅不同。多鼓励优点,让每位学生获得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启发引导法: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知识,理解知识。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美术是视觉艺术,首先需要教师精心的启发、引导学生细致而又耐心的观察,其次,要敢于描述自己的主观感受。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状况,学习环境,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的每一环节设计。

  学法总结:细致观察法、直观描述法、对比欣赏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师:提问引入——引导探究——讲解知识——汇总归纳

  生:初步感知美术——分组探究——欣赏领悟——知识拓展

  (一)创设情境感知视觉艺术;欣赏图片,提问引入

  1、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一只睁开和闭着的眼睛。

  我们每个人通过眼睛去认知周围的世界,当我们闭上眼睛休息时,这些形形色色的形象会不自觉地记录在我们的脑海中,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这些都属于视觉感受,这些视觉感受通过传承的技艺和不同的物质材料加以创意、表现就形成了美术,触目所及间刺激着我们的视觉,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因此,美术又称为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

  2、欣赏一组图片,想一想:这些都是美术作品吗?美术包括哪些门类呢?

  图片包括书法、电脑美术、涂鸦设计等。

  (二)分组探究知识,了解不同美术门类艺术作品特征和功能。

  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四大门类。广义来说,书法、篆刻、摄影、摄像、动画、涂鸦设计、电脑美术等也归于美术的范围之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美术的门类还会增加,甚至出现一些跨领域的形式,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讲解一个门类。

  1、每一门类特点,有哪些种类及风格特征?

  2、不同门类的优秀作品及艺术家知多少?

  3、还可提出你的疑问?

  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补充讲解学生不清楚的知识,并加以拓展。 绘画:用笔、刷、刀、颜料等工具,在纸、织物、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

  找出国画与油画的不同;介绍你印象深刻的名画;

  雕塑: 能用手触摸到不同肌理感,富于空间感的美术学科。

  区分浮雕与圆雕;秦始皇陵兵马俑;罗丹及作品

  设计(含工艺美术):覆盖生活面最广、最贴近生活的美术门类。

  现代设计四大体系:工业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室内外环境艺术 设计;服装、染织品设计。

  一个国家的'艺术设计的实力也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

  建筑艺术是凝固的历史,是人类对生存空间的伟大创造。

  北京天坛;故宫;苏州园林;鸟巢;

  共同特点: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创造美的艺术

  (四)启发探索,拓展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美术的门类还会增加,甚至出现一些跨领域的形式,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现代美术的门类已经越来越向“全民文化”侧重,如涂鸦设计、DIY手工设计制作。 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美术门类及其代表性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五)板书

  美术是个大家族

  1、绘画:用笔、刷、刀、颜料等工具,在纸、织物、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

  2、雕塑: 能用手触摸到不同肌理感,富于空间感的美术学科。

  3、设计(含工艺美术):覆盖生活面最广、最贴近生活的美术门类。

  4、建筑艺术是凝固的历史,是人类对生存空间的伟大创造。

  共同特点: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创造美的艺术

  五、说课后记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欣赏课要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欣赏·评述”中的评述是评价和论述,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发表自己的“评述”。 关注学生经验,了解学生学习心理,才能找到更多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教师应首先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多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欣赏方法。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1-24

美术说课稿04-07

美术说课稿06-24

美术说课稿范文05-29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

中班美术说课稿04-03

中学美术说课稿07-27

《电脑美术》说课稿07-14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美术说课稿模板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