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2-12 21:11: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三篇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

  我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本节课的阐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下面请大家和我共同走进教材。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数学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内容,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中学数学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学好本节至关重要。

  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实际水平、认知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从中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3.重点和难点

  勾股定理的学习是建立在掌握一般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 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本节课主要是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本节课介绍的是等积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几何的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他们的推理能力较弱、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而本节课采用的是等积法证明。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等积法证明,他们对这种证明方法感到很陌生,尤其是觉得推理根据不明确,不象证明,没有教师的启发引领,学生不容易独立想到。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用拼图方法、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论思维能力。希望老师预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采取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以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并利用教具与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说学习方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我采用了如下的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本节课分六个活动进行学习,为了扩大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拟采用多媒体教学。

  【活动1】:(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 了解历史

  第一幅图片配上文字说明。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富有科学特色和浓郁的数学气息,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第二幅图片为20xx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会的会徽,为著名的赵爽弦图。

  设计意图:在学生欣赏赵爽弦图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幅图片为介绍古代勾和股。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引出勾股定理这一课题。

  学生,读一读和观察。

  【活动2】:探索勾股定理

  首先讲述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的故事。(多媒体展示)

  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沿着毕达哥拉斯的足迹去探寻勾股定理。

  {问题一}:在图中你能发现那些基本图形?

  {问题二}: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相邻的正方形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探究一

  {问题三}: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个单位,你能写出正方形A、B、C的面积吗?

  {问题四}:由此你可以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存在着一种怎样特殊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观察图片,计算面积,分组交流, 猜想和归纳。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在计算C的面积时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就要用到数学当中常见的割补法。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讲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会很积极的投入到探索这个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并且尝试了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通过对方法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多媒体展示)探究二

  {问题五}: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具有这样的特殊关系,那么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呢?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个单位,你能写出正方形A、B、C的面积吗?

  将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放入到网格中,并使得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正整数,让学生去计算图1和图2中六个正方形的面积。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大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观察,猜想,语言表达猜想结论。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在计算C的面积时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又用到数学当中常见的割补法。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A、B、C三个正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进而发现、猜想勾股定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设计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多媒体展示)猜想: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 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问题六}: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特点呢?

  【活动3】:证明勾股定理

  师: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方法已有几百种之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的。

  {问题七}: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记三边分别为a,b,c,然后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动手拼接。学生展示分割,拼接的过程。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帮助指导学生完成拼图活动。并请小组代表到黑板演示拼图过程,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实际操作,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拼图也会产生感性认识,也为论证勾股定理做好准备。

  {问题八}:它们的面积分别怎样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多媒体展示)拼接图,面积计算

  学生观察,计算,小组讨论。

  在计算过程中,我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图中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大正方形的面积= 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小正方形的面积,从而运用等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这样,既突破了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用等积法证明勾股定理的奥妙。)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分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我们现在通过推理证实了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猜想与直角三角形的边有关,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赵爽弦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它是我古代数学的骄傲。正因如此,这个图案被选为20xx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的会徽。

  【活动4】:应用勾股定理(多媒体展示)

  (小组选择,采用竞答方式)

  填空

  P的面积= ,

  AB= X=

  BC=

  BC=

  2、求下列图中表示边的未知数x、y、z的值。

  3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设计意图:首先是几道填空题和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这几道题既有类似又有不同,通过变式训练,强调应用勾股定理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勾股定理要应用于直角三角形当中,二是要注意哪一条边为斜边。

  4、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设计意图:规范解题过程。

  5、小明的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我们通过所说的29英寸或74厘米的电视机,是指其屏幕对角线的长度。)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活动5】:总结勾股定理(多媒体展示)

  1.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理解“勾股定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你觉得“勾股定理”有用吗?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从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学生的整体感受。

  【活动6】: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1.阅读教材第71页的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

  2.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下节展示交流。

  3.做一棵奇妙的勾股树(选做)

  设计的意图:给学生留有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

  (六)说教学反思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最大化的思维空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整个勾股定理的探索、发现、证明都着意渗透数形结合,又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回归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数学问题生活化,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然后才能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去理解、转化,而更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尝试,并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途径。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反思答案与方法的合理性,那么效果会更好了。

  板书设计:

  18.1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

  斜边为c,那么a2 b2=c2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1)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8至10名的学习上落后的学生。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

  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

  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

  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

  1、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2、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解决教学难点。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后创设教学情景。如:出示我国古代文物越王勾践剑的图片,指出菱形花纹,再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案的应用图片。由此引出课题,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菱形的兴趣。之后,我安排了由

  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动态演示,得出菱形的定义。随后又展示了一组生活中的有关菱形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欣赏到菱形的图形美。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首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菱形性质的探索

  菱形性质的探索分成两方面,一是菱形的特殊性(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性质);二是菱形的对称性。对于这个地方,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间互相交流,分小组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指导。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组与组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为了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三)题目训练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1.请你当裁判

  与定义、性质等相关的一些判断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此题直接运用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议一议

  性质的简单运用。

  设计意图:稍微加深,进一步巩固菱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3.练一练

  菱形与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并由此总结菱形的面积公式。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包含了例题。要求学生不但可以顺利完成简单的基础填空练习,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例题的解题过程。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规范解题格式。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4.学以致用

  设计花坛,修建小路,求路长与花坛面积。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问题。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历经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乐感觉。

  (四)小结、布置作业

  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由学生进行小结。布置书上课后习题,体会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写好数学日记,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大刚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难点: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五、教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六、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说2/3、7/9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我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数、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

  (二)教学例2:1、怎么在圆中涂色来表示它们?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4。5、分母是4的分数还有吗?6、我们应该怎样涂色表示5/4?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三)教学例3:1、电脑依次出示例3的图形和分数。2、让学生说说怎么涂色。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5?5、表示10个1/5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

  (四)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1)同桌讨论分类方法。(2)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1)把它们分为哪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指名概括、全班齐读。(3)如何判定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4、练习:师生操练。

  (五)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1、观察大屏幕上的真分数和图,看看真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2、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3、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数和图,看看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4、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课堂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二)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三)在()里填上或=3/8( )11/8 12/12( )1 5/7( )4/7 12/13( )10/13

  1、学生填写。2、师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能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说一句话吗?

  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分母、真分数1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01-09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01-13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三篇01-23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四篇01-21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01-26

【精品】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01-13

【热门】人教版数学说课稿4篇01-17

【实用】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01-13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三篇01-15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合集六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