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在初中化学中的已学知识点。比如它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
2、在巩固旧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着重介绍它的正四面体型结构。
3、在学生初步了解甲烷的正四面体型结构基础上,联系它的结构和得失电子情况讲述它主要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受热反应)等。
4、着重强调甲烷的取代反应
5、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由分子结构决定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以及反应的本质
教法分析:讲演结合、自学引导、对比教学 、学生互动。
学生现状分析:大纲中只要求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但结构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结构方式,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学生将会产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错误认识---而对分子的立体结构的认识有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的.了解,并最终影响他们对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了解和学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有个真正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其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分析:
1、由于学生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知识的局限性,因此教材在介绍甲烷分子的结构时,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首先通过学生对物质组成知识的回忆,再结合碳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共价键的知识,逐步给出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绍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学生互动):请学生总结甲烷的分子结构的特点。并能预示由甲烷的分子结构特点所决定的甲烷的化学性质。
化学说课稿 篇2
尊敬的林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是一节课前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五个部分进行说课。首先是第一部分
一、教材分析
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
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减少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直观生动实验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学生以分组实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
这是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器材。
化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分散系及其分类》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部分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授课,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的第一课中呈现了常见分类方法和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本节内容是学习了化学实验的方法和物质的分类内容的基础上对二者联合应用知识的学习。同时本节的内容生活性很强,学习了本节内容可以拉近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并用化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过渡】接下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溶液和浊液的性质,学会了二者的鉴别方法,但并没用涉及到胶体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的方法和物质的分类,若能将前面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应用到本节课中,那么对于掌握新的知识也轻松很多,同时学生学会了这种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知识的牵引应有提供了学习的方式。
【过渡】结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认识胶体的性质和应用,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实验、观察、交流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勤于在生活中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难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过渡】根基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观及教师观,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我将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设计: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主要采取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进行教学已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分散系及其分类的知识较为简单,但是识记性知识较多,如果采取传统的讲授方法,学生不理解,同时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在开始部分以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阳光照进树林的现象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对分散性的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找出问题的要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师结合实物、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不断地抛出问题,学生展开对分散系重要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制备Fe(OH)3胶体,学生通过对制备的胶体进行进一步研究,获取相关性质,通过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加强对于胶体性质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分散系的性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胶体应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巩固知识,同时学会应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过渡】接下来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六、说教学过程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我准备才用创设情境法进行导入。在课程开始前我问同学们在阳光明媚的清晨,走进树林里,大家发现了什么现象了,引导他们对于分散系相关知识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找出问题的要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因为学生对于传统的讲授很难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学生往往对于生活中的情景比较感兴趣。利用生活情景的创设和学生的求知的迫切心理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本课学习。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接下来进入新课教学环节。此环节我将借助多媒体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师的教学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与新知的建构。
1.自主学习,获取概念。
在第一部分离子键的学习中,我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大家把课本翻到25页,认真最下面那一段,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组成。
因为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获得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组成。又由于导入环节的创设情境,学生的兴趣很强,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容易获得相关知识。这样的预设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地获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在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后,教师展示CuSO4溶液、泥水实物,学生判断分散剂和分散质,加强对于新知的应用。教师再给出较难的分散剂和分散质的判断,(1)空气 (2)95%的酒精水溶液,教师从而引出分散系中分散质和分散剂的判断方法: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水做分散剂。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按分散质分散剂所存在状态不同来分类的话,分散性可以分为几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对分散剂和分散质的认识,教师因势利导的安排实验探究来研究分散系的性质。
【实验与探究】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你过第一个探究认识到胶体、浊液、溶液的性质,以及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通过第二个探究学生理解了丁达尔效应;第三个实验在结合鸡蛋膜的实验,认识到胶体可以通过滤纸,不可以通过半透膜的性质。最后学生阅读课本P28的科学视野,获得胶体电泳的性质。
这一环节的设置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教师将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自主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能极大促进学生观察总结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学生对于胶体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3.拓展延伸,应有新知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了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化学原理。比如涂料、颜料、墨水的制造,洗涤剂、喷雾剂的应用,是利用了胶体的介稳性;豆腐、肉冻、果冻是生活中经常见的凝胶态物质,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还有明矾净水、激光手术刀、止血胶布止血等,都是胶体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这一环节的设置中,教生共同讨论,加强学生对于胶体发展的认识,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发展前沿问题,认识到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当担化学小主人翁的意识。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试题,学生思考回答,生生互评,巩固新知。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1.课堂小结
采取学生小结的方式,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和巩固知识。
2.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本节课的课后作业预留了必做题及选做题的方式和课外学习提高能力题。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采用的是纲领式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化学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设计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重点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苯酚知识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作用,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方法,作好铺垫。而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结构中都含羟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但事实上苯酚与乙醇性质又存在不同。苯酚安排在此节既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又有对比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了解其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OH和苯环的相互影响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学完了烃、卤代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及操作能力。
苯酚结构与乙醇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环相连)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了空间。因此,我将本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探究实验—理论推导—反思应用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实物感知、演示实验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 “动脑想”、 “动手做”、 “动口说”的机会,体现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2.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实验探究、理论探究
3.教学辅助手段
利用实物感知、教学模具和多媒体动画演示
4.学法指导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对比、迁移、分析、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情景一】新课引入
我利用生活中的化学来引入新课,先展示一段新闻:塑料奶瓶含有双酚A奶瓶会诱发儿童性早熟,引出双酚A的结构式(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进一步构建酚类物质的定义。由此引入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接着借助对比醇的定义判断是醇还是酚,让学生学会区分醇和酚,加深理解。
【情景二】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
展示苯酚软膏以及苯酚软膏的说明书,让学生阅读苯酚软膏说明书。提问: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引导学生初识苯酚,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指导学生动手做探究实验一,根据苯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主动地获取苯酚物理性质的知识,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把物质的物理性质直接传递给学生,显然,这些知识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比教师将知识简单地传递更易接受和掌握。
【探究实验一】物理性质(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肤上如何处理?)
学生实验:
(1)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并小心的闻它的气味。
(2)溶解性实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
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
【情景三】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
回顾情景二,提出问题1:在苯酚药膏说明书中提到了“放置时间过长色泽变红”, 色泽变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通过分析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首先,我引导学生们分析空气的成分,得出最有可能与苯酚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水和氧气,设问:苯酚是与水反应而色泽变红吗?根据刚才的探究实验一,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那就是与氧气反应造成的,说明了苯酚很容易被氧气氧化。
提出问题2:在苯酚药膏说明书中提到了“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二】苯酚的酸性
(1)验证苯酚是否具有酸性?
提供试剂:石蕊试液、pH试纸、苯酚饱和溶液(约为1mol/L)。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苯酚溶液的pH大约在5-6,且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NaOH溶液后变澄清,说明苯酚显酸性。但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并不显红色,学生产生了疑问,苯酚既然是酸,为何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呢?引导学生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苯酚酸性太弱。因此,苯酚又名石炭酸,那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教师演示实验:向苯酚浊液滴加NaOH溶液至澄清,再向溶液滴加HCl至溶液出现浑浊,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盐酸的弱。接着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向CO2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红,说明苯酚的酸性弱于H2CO3。哪些酸可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这样自然地过渡到CO2与苯酚钠的反应,此时苯酚钠与CO2的`反应产物是Na2CO3还是NaHCO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确定苯酚钠与CO2的反应产物是苯酚和NaHCO3。
思考与交流:乙醇和苯酚都含有-OH,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通过相同浓度的乙醇和苯酚的pH和结构简式对比分析,对比苯酚和甲苯的性质,得出结论苯环对有-OH活化作用,使苯酚具有弱酸性。
【探究实验三】苯酚的取代反应
联系前面已学的知识:苯与液溴的反应,推测:将浓溴水加入苯酚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呢?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三,根据已有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是取代反应,那么,是几元取代呢?引导学生回忆甲苯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类比类推苯酚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三元取代。接着,我请学生回忆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现象,并与该反应对比,哪个取代反应更容易?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苯酚更易取代,为了加深理解苯酚更易取代这个事实,我从苯和苯酚的结构上对比说明,由于-OH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中苯环上-OH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加深对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理解。
【探究实验四】探究苯酚的显色反应
请学生演示FeCl3与苯酚的显色反应,此反应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也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这也是区别于醇的另一种性质。
性质小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
【情景四】苯酚的用途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但其对人类的环境也带来一定的危害,如有毒“香味”的玩具、以及轮船的苯酚泄漏事件,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情景五】学以致用,整合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考、讨论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最后通过酚类废水处理的流程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
布置作业:
1.教材P55课后习题1、2 、 3 、 4
2.家庭小实验:遇到FeCl3会变色,请查阅资料,制取蓝黑墨水。
四、说板书
第三章 第一节 醇 酚 第二课时 苯酚
(一)、物理性质
1、无色、特殊气味的针状晶体;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1、易被氧化:
2、弱酸性:
3、取代反应:
4、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检验苯酚)
(三)、结构决定性质
(四)、用途
化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
二、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等问题进行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
【情景设计】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运用物理知识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自学】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能力。
【练习】解答习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总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第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
可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来进行质疑。从几组实验比较得到结论: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第三、化学平衡的教学
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是重点。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悉的“溶解一结晶”现象,复习溶解结晶平衡认识平衡的特点,从教学的模式,采用直观的图示认识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通过逻辑分析、化学实验等迁移至化学。
板书设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达式:v(B)=△c(B)/t
4、单位:mol/(Ls) 或mol/(Lmin)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温度的影响
〔2〕浓度的影响
〔3〕压强的影响
〔4〕催化剂的影响
〔5〕接触面积的影响
三、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的概念
2.化学平衡的特征
3.化学平衡的标志
化学说课稿 篇6
一、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材
本节课是化学高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
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学情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此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但由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六、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学法
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形成技能,培养合作意识,使创新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七、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教师讲授前面已学习了碳、氢、氧等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单质—金属。请同学们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并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并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请同学们讲出,还有哪些领域用到了金属制品,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新课讲授: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知道金属有很多用途,可为什么金属会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这是由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决定的。同学们想知道金属的性质吗
请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验步骤,并在多媒体上放映。)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
①用细砂纸打磨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
③分别用小刀割一下;
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
⑤用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
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介绍实验探究方法,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科学探究结束,让学生归纳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大多数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多数是固体,密度、硬度一般较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体展示物理性质图
教师指出: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出示几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表,请同学们分析,留意导电性最好,密度最大,熔点最高,熔点最低,硬度最大金属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质。
化学说课稿 篇7
从容说课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教材首先利用实验室的实物照片和简短的文字阐述了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教案设计时,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设计特点,并力争使学生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做到手、脑并用,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方法
理论→实践→归纳→探究→激趣等。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资料。
2.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带导管的胶塞、量筒、水槽、烧杯、普通漏斗、滴瓶、三角架、蒸发皿、试管架、试管夹、试管刷、试管、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坩埚钳。
3.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故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
[板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讲解]化学实验室配备有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药品)。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0;26、图1≈#0;27和图1≈#0;28)
[师]大家实验台上放着的就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另外还有几种化学试剂(分别是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问]你能叫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吗?试一试!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台上的实验仪器(仪器种类如课本图1≈#0;27所示),并熟悉它们]
[过渡]当我们要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首先要熟悉实验室规则。
(指导学生看课本图1≈#0;30或实验室内的实验室规则)
[师]请大家不要轻视这些规则,因为它们是你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
保证!
[讲解]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在使用时都有一定的规则,而实验室的药品在取用时也有一定的讲究。为使我们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我们就必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它们进行操作。
[板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几项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首先,我们来学习药品的取用。
[板书]一、药品的取用
[讲解]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常用特别图标进行明示。
[指导学生看图1≈#0;29(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介绍]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主要有固体和液体两类,气体一般是现用现制。
[观察]实验台上放固体碳酸钠和固体锌的试剂瓶与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液体试剂瓶
的瓶口有何区别?
[生]放固体试剂的瓶口大,放液体试剂的瓶口小。
[讲解]瓶口较大的试剂瓶叫广口瓶,瓶口较小的试试剂瓶叫细口瓶。
[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生]瓶口大可方便取出固体,瓶口小可方便倾倒液体。
[师]回答得十分正确!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练习固体药品的取用。
[板书]1.固体药品的取用
[讲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
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展示药匙和镊子]
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的方法与取用粉末状的固体的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板书](1)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的方法
[边讲解边演示]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学生练习实验1≈#0;1]把锌粒放入试管中。
[板书](2)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边讲解边示范]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学生练习实验1≈#0;2]往试管里装入少量碳酸钠粉末。
[过渡]现在,我们来练习液体药品的取用。
[板书]2.液体药品的取用
[师]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图1≈#0;32是液体药品取用的操作示意图,仔细观察
该图,并讨论下列问题。
[投影示出液体倾倒的操作示意图和所要讨论的问题]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讨论结果]1.细口瓶塞子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避免塞子沾染桌上的杂质而污染试剂。
2.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可防止液体流在试管外或洒落,倾倒时应缓缓倒入以防止液
体溅出。
3.拿细口瓶倒液时,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瓶口残留液体顺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
标签。
(注:教师可展示一标签被残留液体腐蚀的试剂瓶)
4.倒完液体要立即盖紧瓶塞,是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把瓶子
放回原处是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
[注:教师在学生讨论此问题时,可展示一墨水瓶盒子(最好是碳素墨水)上的“用毕请将瓶盖拧紧”字样给学生观看,并指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墨水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师]现在,请大家对倾倒液体的正确方法进行总结。
[板书](1)倾倒液体的方法
[学生总结]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应将瓶盖取下倒放在桌面上,将标签朝向手心拿起试剂瓶,使瓶口紧靠容器口缓缓倒入,倾倒完毕后,要把瓶口在容器口上贴靠一下(以防止瓶口残留液腐蚀标签)。最后盖好瓶盖,放回原处。
[过渡]当我们需要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常需用量筒量出体积(展示量筒),那么.我们应怎样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呢?
[板书](2)量筒的读数
[讲解]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简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0;33]
[学生练习]按刚才所讲倾倒液体的方法,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并用正确的方法读出其体积,记录。
[活动与探究]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读量筒中刚才量过的水的体积,并与刚才的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引]仰视使读数偏小,俯视使读数偏大。
[设问过渡]假如让我们用10 L的量筒量取5 L某种液体,你能倾倒得正好合适吗?
[学生]不能。
[展示胶头滴管]
[师]它可以帮我们量取成功!
[板书](3)胶头滴管的使用
[讲解]胶头滴管是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的仪器,使用时应先挤出胶头内的空气,然后再吸取液体。
[引导学生观看图1≈#0;34(滴管的使用)]
[讲解或引导学生看书]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总结]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可以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体积液体药品时,可用量筒来量取。取用较多量液体药品时,可直接倾倒。
[学生进行实验1≈#0;3](1)用10 L量筒量取2 L盐酸,加入实验1≈#0;2得到的盛有碳
酸钠的试管中。
(2)用滴管向实验1≈#0;1得到的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现象](1)中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碳酸钠粉末消失。(2)中锌粒表面产生无
色、无味气体,锌粒变小。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至于它们分别生成的是什么气体,我们将在后续课中学到。
[过渡]我们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时,除了要考虑它们在常温下的变化外,还常常要考虑它们在高温下的变化,这就需要给物质加热。
[板书]二、物质的加热
[讲解]实验室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酒精灯。
[板书]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设问]使用酒精灯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引导学生从添加酒精、点燃、熄灭等方面去理解)
[讲解]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不能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
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播放“酒精灯不正确使用可能引起的后患”的录像]
[学生进行实验1≈#0;4]酒精灯二层火焰温度高低的比较。
[结论]酒精灯灯焰中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过渡]酒精灯外焰、内焰、焰心的温度高低顺序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板书]2.给物质加热
[活动与探究]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 L水。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处加
热,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由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结论](1)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外焰>内焰>焰心。故加热时应使用外焰加热。
(2)给物质加热的正确方法是:加热时,受热容器外壁不能含水,以防止受热不均而破裂。
操作时,先要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以防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破裂。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
热,要使管口向斜上方倾斜(约45°角度),不得将试管口对人,以防液体喷出试管口而伤人,加热时,还要不断振荡试管,以防止局部受热沸腾而飞溅。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0;37(加热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1≈#0;5](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给(1)的生成物加热。
现象:(1)试管中有蓝色不溶物出现;
(2)试管中的蓝色不溶物转化为黑色不溶物。
[师]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常温下性质稳定的物质在加热时有可能变得不稳定而发生变化。
如上述实验中的蓝色不溶物。
[设问过渡]在本课题的实验完成以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这样离开实验室了呢?
[生]不是,还应该把用过的东西收拾干净。
[师]对!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善始善终。在实验室做完实验后,我们首先应把用过的仪器洗涤干净。否则,下一次使用时,会影响实验效果。
[板书]三、洗涤仪器
[师]本课题我们需要洗涤的仪器主要是试管和量筒,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洗涤它们并把它们洗干净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观看图1≈#0;38(试管的洗涤)]
[学生做实验1≈#0;6]按刚学到的洗涤方法,将本课题实验中所用的试管和量筒都刷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小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
本课题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这是你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布置作业]课本P19习题。
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的方法
(2)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倾倒液体的方法
(2)量筒的读数
(3)胶头滴管的使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
三、洗涤仪器
考题回顾
(20xx年江西中考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A项滴管不应伸入试管里面;C项试剂瓶口与试管口没有紧贴。
答案:BD
备课资料
1.为什么不可靠近瓶口闻药品的气味?
实验室中许多气体或蒸汽是有毒的或有强刺激性的。如靠近瓶口直接闻气体或蒸汽,大量有毒或强刺激性的气体会对人造成伤害,会发生咳嗽、流泪、胸闷、心慌等中毒症状。如需知道它的气味,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瓶口放在离鼻孔约一尺远的前方,用手扇过来少许气体,飘三鼻孔。这样做对人的影响小。
2.为什么不可尝药品的味道?
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有一定毒性的,如常见的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铅、氯酸钾等都有毒,有些物质的毒性很大,如白磷、氯化钡、氯化汞,误食很少量都会使人死亡。还有许多药酸、碱都有强腐蚀性,沾在舌头或口腔上都会造成严重伤害。即使没有毒性的蔗糖、食盐,由于取用时用的药匙不干净,也会被污染而不纯。所以,在实验室中绝对不可尝药品味道,同时还应养成实验后认真洗手的好习惯,以防手上沾有药品,污染食物。
3.为什么不可用手拿取或触摸化学药品?
在实验室中对粉末状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取用。对块状固体通常用镊子夹取,但不可用手拿取,也不可用手触摸。一是防止手不干净会污染药品,二是防止药品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浓硫酸有强烈脱水性,氢氧化钠、液溴、浓硝酸等都有强腐蚀性,都会损害皮肤,甚至造成严重溃疡;有些物质有毒性,手上沾上有毒物质,再拿取食物,会造成中毒;有些物质如苯胺可透过皮肤使人中毒;有些药品会通过伤口进入体内使人中毒。因此不可用手拿取或触摸药品。
4.为什么取出来的药品不可再倒回原试剂瓶中?
在实验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取出来药品没有用完。怎么办?可以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但不可再倒回原试剂瓶。主要为了保证药品的纯度,防止被污染。
因为有些药品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亚硫酸钠等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一部分被氧化成硫酸铁、氯化铁,硫酸钠等。还有些物质容易吸收空气小水蒸气中、二氧化碳等而变质。
5.为什么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酒精灯点燃后,火焰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焰心:主要是刚汽化的酒精蒸汽,还未燃烧,温度最低。
②内焰:由于空气不足只部分燃烧了,含有炭粉还原性物质,将洁净的磁片插入,会看到表面上有黑色炭。由于燃烧放热,温度较高。
③外焰:由于空气充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温度最高。
根据酒精灯火焰的结构可知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通常都用外焰。
6.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使用酒精灯时,通常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灯芯和酒精量。剪去烧焦的灯芯,调整好长短,灯芯过短酒精灯火焰小,过长时容易烧焦棉芯。酒精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3/4,过多容易洒出,不要少于容积的1/4,过少灯芯不易吸足酒精,使火焰小且易烧焦棉芯。
②应用火柴点燃,绝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容易洒出酒精而失火。
③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盖灭后,还要将盖打开,使空气进入,再盖上,下次容易打开。用后盖好灯帽防止酒精蒸发。
④添加酒精时,必须熄灭后再用漏斗添加。
⑤被加热的器皿不可触及灯芯,防止热器皿触及冷灯芯引起炸裂。
7.对试管加热时要注意哪些事项?为什么?
对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位置在距试管口1/4处,长柄在下短柄在上,手握长柄,拇指不可按短柄,防止试管夹松开试管滑落。不可用手夹持试管,以防烫手。
对盛固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防止湿存水或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后,倒流回试管底部遇热造成玻璃破裂。先对试管均匀加热,然后集中在盛固体部分加热,防止受热不匀使试管破裂。
对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保持45°倾角,加热部位在斜面下方,并且试管口不准对着人。这些措施都是防止液体沸腾时溢出,或者发生暴沸时冲出伤人。
8.为什么对烧瓶、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对烧瓶、烧杯直接加热时,受热不均匀,直接受热部分膨胀程度大,产生内应力,容易使仪器破裂。垫上石棉网,使受热均匀,可防止玻璃仪器破裂。
9.集气瓶和广口瓶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用途?
集气瓶和广口瓶外形相似,但瓶口、瓶颈部分有区别。集气瓶口是磨平的、磨砂的,用磨砂玻璃片盖住后比较严密,用于收集和暂时存放气体。广口瓶的瓶颈是磨砂的,而瓶口是光滑的,用磨砂的玻璃塞,塞住瓶口,比较严密,用于盛放固态药品,也常用广口瓶作装配制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器。
10.使用滴管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滴管用于吸取并滴加少量液体试剂。为防止液体试剂互相污染,最好一种试剂专配一滴管。如共用滴管时,每次使用前要认真清洗;吸液体时要缓慢,不可过满,不可横放,以防污染胶帽。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要采用“悬滴”方式,即使滴管下端悬在试管口上方,而不可将滴管插入试管内,以防污染。只有滴加FeCl2等易被空气氧化而影响实验结果时,才可将滴管插入试管内。使用后应立即清洗保存好。
【化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化学说课稿06-14
化学《钠》说课稿12-07
《化学键》化学说课稿03-14
《化学平衡》化学说课稿11-2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03-13
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06-26
化学式说课稿07-06
化学元素说课稿03-08
化学《水组成》说课稿03-12
化学键说课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