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了让化学实验活动成为幼儿科学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尝试让化学小实验走进幼儿,将化学小实验变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探索活动,不仅使幼儿自始自终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让幼儿感受到化学小实验的奇妙,特设计此活动。大班科学课《含淀粉的食物》就适合在本精神指导下进行指导幼儿探索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各类食物有着较多的色香味等方面的体验,也不断接受着不偏食、合理营养等科学知识教育。但对食物中到底含有哪些营养成份(比如淀粉),我们怎样去区别不同事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份呢?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在科学游戏中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科学现象,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为了让幼儿更直观更便捷参与活动,考虑到农村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课前实验操作,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顺利。准备的材料有:
1.土豆、馒头、米饭、红薯、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苹果、梨子、黄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
2.小喷壶、碘酒、清水、透明的杯子、盘子若干、滴管若干。
3、教师用米汤画好的示范画一张、白纸若干。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小魔术激趣法,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接着运用小组学习法组织幼儿参与讨论猜测,并用演示法和操作法让幼儿参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说学法
本节课幼儿将用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操作法参与学习。
四、说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了解淀粉的.作用
1、教师出示白纸,用小喷壶喷洒液体,纸上显示出图案,幼儿猜测。
2、认识淀粉。出示几种常见的淀粉。
3、教师简单介绍淀粉的作用。
(二)幼儿猜测
1、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一一指认记录纸中的食物。
2、请幼儿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在记录纸中进行记录。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猜测。
(三)实验验证
1、出示碘酒,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这就是我们用来验证这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魔水”。
2、引寻幼儿观察“魔水”的颜色。(茶褐色)。认识碘是一种白色的晶体。
3、介绍“魔水”遇到淀粉时会变成深蓝色。教师演示。
4、幼儿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5、教师分组指导、巡视。
(四)交流讨论
1、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根据幼儿的介绍,教师一一验证。
(五)游戏延伸
1、幼儿回家猜测并验证家里的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尝试用淀粉作画。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2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关于"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讲解法
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情景体验法
另外,我运用了C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
三、动手操作法
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幼儿收集到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
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3
指导思想、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描述了一个诗情画意、色彩斑斓、生动有趣的秋天的画面,以孩子的视角将小树叶想象成小动物的游戏道具,充满了儿童情趣。作品不仅能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想象到丰富的秋天的美景,又给幼儿留有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而在幼儿的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作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想象和童趣的散文诗来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将小树叶的旅行作为幼儿想象的线索,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美,创作美。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己开拓生活的原动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积极大胆的想象,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对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而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启迪智慧,给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更能引发幼儿将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在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我尝试将美术活动《小树叶去旅行》与语言活动相整合渗透,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
一、实践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秋叶》ppt,引出活动,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ppt中展示各种树叶)2.提问师:你认识这些树叶吗?还知道哪些树叶?
幼:枫树的叶子、梧桐树的叶子、银杏的叶子、香樟的叶子、水杉的叶子……师:这些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配乐散文诗“秋天”,引出主题绘画内容。
师:小树叶飘到哪里,谁跟它做朋友,是怎么玩的?
幼:小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把小树叶当成伞。
幼:小树叶落到岸边,小蚂蚁,把小树叶当成运动场,跑步。
幼:小树叶飘到空中,小燕子,把小树叶当成信。
师:真有趣,没想到,小树叶去了不同的地方,开始了有趣的旅行。
2.继续观看ppt,引发幼儿对色彩的联想与想像。
师:小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去旅行呢?会遇见谁呢?
(树叶出现在蓝色画面中)师:秋叶飘到了哪里?你怎么知道的?
幼:到天空了,因为天空是蓝颜色的。
幼:到海里了,因为水是蓝的。
师:在这里的旅行小树叶会碰见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它们在天上飞,碰到了云彩,然后就落到了草地上。
幼:它在大海边遇到了小贝壳,小贝壳把它当成了小船,它们俩浮在水面上一起玩……(小树叶出现在绿色画面中)师:这次小树叶飘到了哪里,会发生了什么事?
幼:他会遇到小松鼠,叫小松鼠赶快准备过冬的粮食。
幼:它遇到了毛毛虫,和毛毛虫一起聊天,又在草地上遇到小鸟,小鸟带着它一起飞走了……(小树叶出现在白色画面中)幼:小树叶飞到了云上面,云带着它到了太阳那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
幼:小树叶到了雪山上,它找到小海豹和它一起玩。
幼:它到了北极的一棵树上,跟北极熊打招呼。
……(树叶出现在棕、黄、红、紫、桔、粉色画面中,引导幼儿对其他色彩进行联想。)师:这里有许多颜色,有这些颜色的地方,小树叶都想去。你们猜猜它想去哪里?在这些地方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3.幼儿自选颜色纸张,绘画《小树叶去旅行》的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你是一片小树叶,你想去哪里旅行?会遇到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选择你想用的的纸,把小树叶去旅行的故事画下来。
创作要求: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合理设计自己的画面,主题突出,画面丰富。
创作中随机讨论,发现好的及时生生互动,汲取好的经验,互相借鉴;对表现有困难的幼儿及时帮助,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特征去表现,表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可以翻阅动物画册;对作画简单的幼儿及时提醒,随机讨论,能让自己的图画也变得好看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像,使画面更丰满。
绘画好以后,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装饰。
4.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大幅的《秋天》背景图中,集体欣赏、讲评。
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故事,让幼儿讨论:哪张画你最喜欢,为什么?哪张画最与众不同?哪个小朋友的画想象最有趣?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等等。
师:在这个美丽的秋天,每片小树叶的旅行都是那么丰富有趣,你们的每幅作品都是那么独特,想象丰富、色彩和谐、构图丰满。让我们一起扮做小树叶到外面旅行去吧。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幼儿扮演小树叶离开活动室。
2.整理作画材料和工具。
二、收获与体会
1.教师评价(语言鼓励表扬、物质奖励)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达、恰当表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孩子会受同伴思想的影响,束缚想象力,也有的幼儿虽然有丰富的想象,但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绘画表现力却不够,有的`孩子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因此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大大表扬孩子的想象力、不断鼓励孩子的创造力、适当的给孩子一个小贴花、一个赞许的拥抱或抚摸等等,都是评价孩子的好方法好手段,为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提供尝试创作的条件、引导孩子的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等过程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即在低起点和高落点之间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幼儿之间的互相评价在活动的第二部分中得到体现,幼儿在聆听同伴讲述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同伴的作品中都能进行自由评价,一方面通过互相评价幼儿之间可以汲取好的经验,互相借鉴,引起共鸣,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互相评价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让孩子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3.幼儿的自我评价在美术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通过幼儿的自我介绍、自我认定、自由表达,让孩子的情感得到满足,自信心也逐步加强。因为孩子只有在表现创作的亲身体验中才能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才能亲身领悟美的真谛;只有在自我评价中才能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同时在幼儿的自我评价中老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孩子美的表现力、想象创造力的理解,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的真善美。
伟大的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我们每位老师都能独具慧眼,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为孩子的心灵开启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三、问题与建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观:感受与创造并重,即强调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在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教育理念,但是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往往在用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以及自我想象创造时明显有些词不达意,欲言又止,这一状况又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成为我们今后的努力的方向。
2.本次艺术活动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孩子,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孩子的艺术活动充满了生机和趣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教学媒介的多样化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明显感到孩子的技能表现与想象之间的差距。虽然想象力是幼儿绘画的关键,但缺少了技能技巧,就会影响幼儿的表现力,所以教师应在培养幼儿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同时,教给幼儿行之有效的技法,如造型、色彩、构图等,调整其综合绘画表现能力,即在低起点和高落点之间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4
设计意图:秋天到了许多树叶掉下来了,许多小朋友都对树叶很感兴趣"小树叶身上怎么会有花纹呢""为什么树叶会掉下来呢"等等,小朋友们都有他们问不完的话题。《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叶子是我们生活当中唾手可得的一种教育资源,叶过万千,却无一相同,它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有趣的,所以有了今天这活动。
一、活动目的:
1、了解叶子的构成(叶肉、叶柄、叶脉),知道叶子有叶绿素。
2、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能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
二、活动准备:
实物叶子、叶子小精灵、挂图、石头、棉签若干、挂图、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叶子的结构
1、以叶子小精灵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每一位幼儿从叶子小精灵身上取下一片叶子进行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叶子的`结构。
叶子小精灵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树叶,请小朋友们一人摘一片树叶看一看叶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1)、幼儿以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3)、教师结合挂图小结并展示叶子的各部分结构。
小结:叶子是由叶肉、叶柄、叶脉组成的。
(二)、感知不同的叶子都有相同的结构。
1、你们还见过哪些叶子,它们都有叶肉、叶脉、叶柄吗?它们的叶肉、叶脉、叶柄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种不同的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叶柄)
树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形状,但都有叶肉、叶脉、叶柄,小朋友回家还可以去收集许多不一样的叶子看看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2、音乐游戏:小树叶找妈妈
许多小树叶都有离开了妈妈,我们一起来帮树叶找一下妈妈好不好?
游戏规则:每一个小朋友手拿一片树叶,在歌曲《小树叶》的音乐伴奏声中,随着音乐自由表现小树叶。当音乐停止时,每一片小树叶都要找到自己的妈妈。
(三)实验,了解叶子的成份
叶子除了这些叶肉、叶柄、叶脉,叶子还有什么秘密呢?
1、介绍材料,讲解做法与要求:
老师准备了小石头和地毯,小朋友可以将几片叶子放入小地毯内,用石头舂烂,看看里头会有什么出现?再与同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用小石头舂时要注意安全。
2、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放适量的叶子,把叶子舂烂后,引导幼儿观察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把叶子舂烂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叶子舂烂后会出现了一些绿绿的汁,是因为叶肉里有许多的绿色素,它叫叶绿素,这些叶绿素能够制造出氧气,还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环境。叶子如果没有了叶绿素就不能吸收水份就会离开树妈妈。
(四)、幼儿分组操作。
刚才叶子里我们舂出了叶绿素,我们可以用这些叶绿素进行画画。今天教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可以让幼儿进行操作。
第一组:提供小石头、叶子、小棉签。
让幼儿用小石头进行舂叶子,运用叶子的颜色进行作画。
第二组:珠子、绳子、叶子。
引导幼儿用叶子进行装饰。
第三组:提供双面胶叶子、纸张等。
引导幼儿进行叶贴画,或用蜡笔进行添画。
第四组:提供水粉颜料、毛笔、纸。
引导幼儿通过印画认识叶肉、叶脉。
活动延伸:让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发现叶子的其他秘密。
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发现叶子还有哪些秘密,并教孩子用
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叶子还有哪些作用你还见过什么形状的叶子红色叶子、绿色叶子有叶绿素吗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5
一、说教材。
水是孩子喜欢玩乐的凭借物,在课间总会看到孩子在卫生间玩水,对于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对水不在是停留在单纯的玩弄中,而且会思考这水怎么从手指缝里流出来、水能抓住它等等的问题,因此我就想把动画与水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动画中的水给孩子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我选取的动画是抽象型的几何形体动画,这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但由于孩子是大班初期,一些有关知识点的选取得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对于水的在态变化,我只要求孩子了解有这三种形态而不要求了解三态的变化过程,三态的变化过程了解我定位于大班下学期。在我选择《小水珠旅行记》这则动画时,我考虑主要原因是这个动画片制作精良,形象可爱,想像大胆丰富,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幼儿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适合大班上学期的幼儿。
二、说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三大目标:
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用途,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用语言描述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节约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丽。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运用简单的图画表示水的形态。
三、说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动画,知道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欣赏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即小水珠旅行图每组一份。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讲述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突破教学难点,提问: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小水珠遇冷会怎么样?遇热会怎么样?课件直观的表现了水的形态,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学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动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动画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在本次活动中也运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第一次操作掌握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在操作中让孩子的`经验(什么遇冷遇热的情况)进行整理提升经验,对刚建构的知识(三种形态)经验进行迁移;第二次操作掌握水珠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幼儿有关水的用途零碎经验。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流程分六部分进行的
1、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自由找位置做下来。
出示小水珠后谈话:哪儿看见过小水珠,让幼儿联想生活经验,知道水与人们的关系。
欣赏课件第一部分,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此环节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讲述法,把动画进行分析。
提问:我们来看看小水珠它在做什么?欣赏动画1<第1遍>水珠有什么本领?从哪里看出来的?(发挥幼儿的联想能力)
再欣赏动画1<第2遍>,把刚才遗漏得、没找到的再仔细找一找,大部分幼儿能总结出小水珠的用途了。
提问:小水珠一共经过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朋友?
总结:花朵--浇水、头发--洗头、火苗--灭火、小鱼--存活小动物。运用多媒体,根据幼儿的讲述,讲出一个用途,出示该标记,这样更形象地总结出水与人们的关系。
观看动画2:突破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尝试组合三态变化图。
欣赏动画2,开放提问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观看动画2,小水珠有哪些变化?它来到了什么地方?(冰山顶、热腾腾的锅里、飘到天空里变成云)引导幼儿讲出小水珠来到冰山顶上就结成了冰块,到了热腾腾的锅里就沸腾了,又飘到了天空中蒸发变成了云朵。
小结:小水珠经过了这么多地方,来到冰山上,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冰块(出示冰块图)、小水珠跳进锅里遇到热空气加热加热成了水蒸气飘到天空中。(出示水蒸气图)
三态变化图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提问:什么情况下水变成冰,什么情况下水变成水蒸气?出示三态卡片,并由遇冷遇热的字样,冰块(图)---遇冷(文字)-水---遇热(文字)---水蒸气(图)。
提问:水还会遇到哪些冷的时候变成冰?还有遇到哪些热的时候变成水蒸气?
此环节用课件与图例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知道水有三种形态,并了解三态变化的条件是遇热与冷。
4、小组合作,经验迁移,巩固难点。
导语:这是小水珠的旅游图,小水珠到什么地方变成了水蒸气,到什么地方变成了冰块?你把它们画下来。
提供小组操作材料:水三态图一套、绘画笔纸一套。
小组合作要求:自由选择画纸的方块小格,根据三态变化的要求,画出遇冷遇热情况,如:遇冷-冰山等表示,遇热---烧火、火山等表示,每组组成不同的水珠三态变化图。
5、连贯观看课件,完整了解水概念
简单提问用途及三态后老师小结。
小结: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生物都离不开水。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在原来三态旅行图的基础上让幼儿再进行用途的联想补充完整旅行图。
提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小水珠的旅行画下来好吗?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回忆动画中小水珠遇到的好朋友,也可以自由想象,水还有那些用途也能画下来。提问:小水珠除了能浇花、洗头发、灭火、养鱼,还有什么用处?幼儿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经验进行绘画,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每组提供一张折好的长方形纸,折成9格,在每组完成三态变化的几格后,余下的自由填充完水珠的旅游图。
最后,请幼儿将自己组上完成的水珠旅行图交换,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小水珠经过了哪些地方。让幼儿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这也是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机会。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6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然而对于城市的大班幼儿来说,孩子缺乏对“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真实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而这些恰恰正是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经验基础。新《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乏味的,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我认为幼儿应该丰富的经验可以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大班幼儿已逐步积累;另外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向日葵”这种植物,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经验。那么我相信在幼儿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经验之后,他们的欣赏活动会更加生动独特。
观察认识:向日葵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基于两种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围绕“向日葵”的欣赏活动构建这样一个主题:
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实地参观:向日葵园地认识凡高生活经验美术经验种植向日葵这个主题中包括: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地实物的参观、认识,建立对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认识。然后认识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义,帮助幼儿建立对向日葵的完整认识。还有一个种植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种植的要素,这样幼儿就建立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另外教师还通过欣赏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画特点、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儿有关的美术经验也随之形成。
二、设计理念:
1、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在欣赏活动之前教师注重幼儿有关美术经验的积累,如,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了解凡高绘画的特色及笔触。同时教师还发现幼儿有关“向日葵”的生活经验不足,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补充,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
2、欣赏活动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构图。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赏感受色彩的亮丽、同色系的组合及对比色的运用恰到好处。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
3、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现。因此在欣赏中教师和幼儿的对话是平等的,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
4、注重多种欣赏方法的运用:对话法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教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的不同,教师还运用幻灯片的放映给幼儿一个完整美丽的感受,同时欣赏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赏活动注重幼儿情感的激发,画面中,鲜艳亮丽的黄色和橙色以及大胆夸张扭曲的线条充分流露出创作者强烈和炙热的感情、流露出对向日葵的热爱。教师从色彩、线条等入手,运用对话、对比等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目标重点:欣赏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目标难点:了解画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
目标(1)综合了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认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标。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丰富幼儿美的经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习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其中“了解画面中的情感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对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从而更好的体验作品、更好的体验创作者的情感是比较难的。
目标(2)是能力目标,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会促进幼儿的创作。
四、教学流程:
前承:经验丰富:实地参观向日葵种植园地,给向日葵拍照、观察认识向日葵;欣赏有关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建构有关于向日葵的认知经验及美术欣赏经验。
环境创设提供: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具体流程见图:活动环节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环节一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图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见附图1)在幼儿的自由欣赏讨论中引出今天的教学,同时给了幼儿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赏的机会,为目标1的完成拉开序幕。
环节二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色彩的感受: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如果都用黄色好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线条的感受: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来:如: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好象感觉到了什么?……构图的感受: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教师通过和幼儿的对话: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它们一样吗?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通过这些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教师通过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初步解决重点目标。
活动环节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环节三第二次对比欣赏,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儿理解到画出来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画面中充满了创作者的感情——对向日葵的热爱。
通过对比欣赏,进一步使幼儿领悟到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区别。这一环节使重难点得以突破。
环节四教师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见附图2)最后通过欣赏、师生共同谈话,探讨、分享,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使活动目标得以提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7
一、说教材:
对于自己的身体,小朋友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我们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创造必要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了解身体,逐步提升自我认识的水平。因此我选择这一主题,和小朋友一起在有趣的游戏中实现情景化的展示。通过这一活动,会让小朋友觉得体检既神秘又有趣,利用小朋友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小朋友了解人的身体以及体检的部位与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
第1、初步认识人体的某些健康体征。
第2、了解体检的部位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让小朋友了解体检的方法及健康体征。
四、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育活动的.教学目标,根据小朋友对身体的认识了解情况,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整个过程动静结合,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师幼交融互动。整个活动教师与小朋友协调着、合作着,并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完成。
五、说教学过程:
第1、各种各样的病人。
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让小朋友了解故事中有哪些奇怪的病人。
第2、有趣的检查。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让小朋友了解有哪些有趣的检查。
第3、我知道的身体检查。
第4、情境表演:“有趣的检查”。
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小朋友表演。
第5、游戏:有趣的检查。
整个活动坚持以小朋友为主体,教师为小朋友创设宽敞自由活动的环境,充分发挥小朋友的自主性,鼓励小朋友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做到师幼交融,让小朋友步步行进,逐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个体。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8
一、说教材
《小鸡的一家》是一首易记、易诵很受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歌谣,教材中巧妙地把1-9的数字和儿歌内容结合在一起,儿歌中有的直接出现数字,有的把数字的谐音隐藏在儿歌中,能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去仔细倾听、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在游戏、学习过程中他们还没有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根据这一特点,选择了此教材,目的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讲讲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字歌谣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在听听、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自然习得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2、能有节奏的念儿歌,激发幼儿学习数字歌谣的兴趣。
3、学习儿歌,通过故事理解儿歌,知道要经过大人的同意才能出去玩耍,体验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情感,并且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幼儿自主发现儿歌中存在的数字,并且能够迅速反应出来。
教学重点:
熟练的`学唱儿歌,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儿歌中的内容。树立幼儿离家前要与告知家人,树立安全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通过直观法引出主题,用讲述法、示范法、表演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音律感,调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儿歌,学会自己表演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四、活动设计
(一)引题:
(出示背景图)多漂亮的小房子,院子前还围着篱笆,猜猜着可能是谁的家?到底是谁的家,让我们打开门瞧一瞧!(开门)是谁的家啊?
(二)教师示范儿歌《小鸡的一家》,幼儿欣赏感知。
1、朗诵后提问,让幼儿感知儿歌中的内容,对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
2、再次朗读。
(三)顺序提问,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内容,自然学习分句。
(四)根据已有的经验开展联想,理解儿歌的主题。
1、小鸡可能会去哪儿呢?请你帮鸡妈妈想一想。
2、小鸡自个儿出去,可能会碰到什么危险的事呢?
3、鸡妈妈和你们一样非常担心、着急,它扒开门把到处找。如果鸡妈妈找到小鸡,会怎么问小鸡,又会怎么说呢?
(五)以猜谜方式引起幼儿寻找数字的兴趣,并分段学习儿歌。
1、这首儿歌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听,找一找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每次朗读儿歌,注意将数字读成重音)
2、这首儿歌里藏着许多数字,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儿歌里藏着的数字找出来。
(1)谁找出数字了,哪句话里有数字几?(根据幼儿所说,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数字按儿歌自然句式排列)
(2)集体看数字念儿歌。(学习第一段)
(3)再听听,还有哪些字的发音和数字7、8、9很相像?
(4)学习数字歌谣的第二段。
(六)以表演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教师朗诵并配动作表演。
2、幼儿排演儿歌。
(1)请你找好朋友,一起学着表演《小鸡的一家》。(教师巡回时,适当提示儿歌的词句)
(2)在自练基础上,集体表演儿歌。
(七)找小鸡--圆满的结局。
1、小朋友,你们刚才在表演时,老师听到外面有叽叽的叫声,可能是小鸡迷路到幼儿园来了。谁愿意帮鸡妈妈去找小鸡?如果找到了,要很小心地抱着它,千万别吓着它。(请三位幼儿去活动室外显眼处,取两只小鸡的联体图)
2、(三位幼儿在室外找鸭的同时,教师在室内出示鸡妈妈的角色图)鸡妈妈没找到小鸡,可着急啦,你们快点对呀妈妈说,别着急,我们小朋友已经去帮你找了!
3、(三位幼儿抱着小鸡走进室内)教师提示他们问鸡妈妈:"这是你的宝宝吗?"
4、小鸡一家相亲相爱在一起。现在小鸡一家一共有几只小鸡?原来,这首歌隐藏着数字10呀!
5、请小朋友回去后把学会的儿歌念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猜猜,儿歌里藏着多少数字?小鸡一家一共有几只小鸡?
活动总结及反思
1、儿歌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吸引幼儿。整个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提问体现层次性。幼儿通过看、听、表演等形式,表现出对学习数字歌谣的浓厚兴趣。儿歌的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利于幼儿理解、分享交流、想象扩散。在目标、内容上能与计算、德育、生活相结合,体现整合观。
2、儿歌中小鸡一家还隐藏着数字"10",可以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把数字"10"编入儿歌。这样使儿歌更有完整性,也能让家长参与,体现家园互动。
3、幼儿在念儿歌时,有些生疏,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想着数字顺序、记着数字念儿歌。让孩子学会念数字歌谣的方法4、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能容易走神,如何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整堂课可以顺利的完成成为考验教师的难点。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3-25
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12-16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2-13
大班幼儿园说课稿02-23
幼儿园大班活动说课稿01-31
幼儿园大班美术说课稿03-05
幼儿园大班优秀说课稿03-12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1-07
幼儿园大班健康说课稿04-05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