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课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的:课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腻),接着写了草塘的美丽景色(惊喜),然后写了草塘春、冬两季丰富的物产(赞叹),最后通过描写“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爱上了草塘(爱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课的教学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的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品味,读中悟情。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精神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合作讨论代讲,以图引文、图文结合”。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议、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及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可爱的草塘》一课,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景美、物丰。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前往北大荒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塘美景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找出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读后感受。这时学生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学生们都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句话写得很美。“翠绿翠绿、发光、鲜亮。”写出了草塘的色彩美,"欢笑着、翻滚着"写出了草塘的动态美。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重难点的关键。因此,接下来的课文教学,我采取的“读占鳌头”的学习方法。面对草塘这美妙的人间佳境,我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示范朗读。范读会让学生一下子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的感觉,学生一定会情绪激昂,跃跃欲试。我适时激情引导“这美丽的草塘,是多么令人迷恋呀!它不仅广阔而且美丽,那一丛一丛的绿颜色向你展示它们生命力的旺盛,不由使你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它们当中的一员。这里的草塘颜色是绿的,但这绿并不单调,它有光泽的美,有变化的美,更有着动态的美。让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将这幅美丽的画卷记在心中。”通过交流读书的感受,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通过教师的范读,帮助学生去感悟美;通过激发想象,促使学生去深化美;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去享受美。
在教学“小河奇景”这段时,“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我抓住了学生在朗读时对“啊”字不同处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课文中描写小河奇景这一部分作者用一组排比句展现出了一幅迷人的美景,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我引导学生像这样的文字,我们也能写。这样吧,我给大家开个头“夕阳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的闸门都会打开。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迸发出火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此环节也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
三、自渎自悟,感受“丰富物产”
课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想这几段文字围绕哪句话写的?并引导学生结合小丽的介绍加上自己的创造说一说“瓢舀鱼、逮野鸡、追狍子”三件事。
学生说故事之前会再次阅读课文,说故事是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内化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故事过程中注意说话语气,要流露出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此环节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想象力进行了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草塘的物产丰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有机统一。
四、畅谈感受,结束“草塘之旅”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他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
临近下课我对同学们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也该结束了。在我们即将离开这片可爱的草塘的时候,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今天在座的老师们。好,那就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纸上(出示: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当然,写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诗、画一幅小画、谱一支小曲……)这一环节,有机的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学生们的精彩创作让我诗兴大发,也即兴作了一首小诗:草塘茫茫绿浪涌,春冬两季乐无穷。物丰景美惹人爱,美丽画卷记心中。此环节设计将教学推向了**。
五、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练习;并通过板书总结课文。通过练习学生明确了作者情感的变化,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业
推荐读文章《野河塘》
小练笔:学了课文之后,你想到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光,物产吗?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只要我们多花巧心,给学生创造更多想说、想写的机会和空间,我们的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一定能跳出更美的舞。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丰碑》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十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丰碑》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可全文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地方不多,而是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将军的神态和动作,感情真挚浓烈,有力地衬托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丰碑》这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理解丰碑的含义。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说教法
1、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2、多媒体直观法:课堂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快、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表演法: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课堂中运用表演法,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5、诵读感悟法:《丰碑》一课语言精练生动,思想性强,故事感人至深。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实现语感的.积淀。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四、说教学流程
针对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教学时间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这里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在这一课时里,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个教学环节 渲染气氛,读题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2、教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理解字义。然后板书丰字,让学生,根据词义选择义项。这样,学生很容易弄懂课题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这时,教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座什么纪念碑,是纪念谁的?
这样导入课文,会立即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教学环节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一定能提出: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教师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鼓励学生再读课文,自悟自得。
2、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引导学生扣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幼口、幼脑、幼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
第三个教学环节:感悟丰碑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中除了讲军需处长,还讲了谁?
②哪些内容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哪些内容写将军?(这些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默读自学课文第七自然段,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词。
②议一议: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完毕,各小组作小结,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抓住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
在体会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换词法理解贴的精妙。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等词语,利用电教手段辅助以、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画面来感受天气的严寒。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联系比较中,在情境体验中充分感受到军需处长是因为穿得太少而被严寒活活冻死的。
在体会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镇定、安详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他冻僵时为什么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为了革命,他视死如归。为了人民,他死得其所。
在学生体会了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后,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指导朗读、加一个抒情句子颂读、自由读。比如:加抒情句子读:这位老战士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啊!
这一环节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使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记住了好词好句,积累了语言。
3、体会将军的动作、神态描写
①画一画: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将军的神态?
②议一议:将军的神态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③演一演:指名表演将军敬礼的动作,其他同学评价,体会将军的心情。
④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填空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探究结果。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议、演、品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后明白:通过描写将军错怪军需处长后的愧疚之情以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更显出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品质的高贵。写将军实际上是作者从侧面刻画军需处长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到衬托手法的妙处。
4、体会丰碑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第13自然段的课文内容,利用课件展示情境。
①指名读后引导学生理解晶莹的意思。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晶莹的?课文中指什么?
②学生讨论交流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启发学生谈一谈: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你想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
④指导感情朗读,齐读。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了特定的情境,减缓了理解难点的坡度。学生在读议中体例到军城, 处长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像一座纪念碑一样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四个教学环节 首尾联系 深化主题
面对行军途中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将军开始是什么样的心理?(担心)现在他还担心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2、要求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引导学生联系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来理解,然后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来朗读。
3、配画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
这个环节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学生明白了军需处长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红军中的一个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红军队伍的精神。配画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第五个教学环节 拓展延伸
根据下面的题目,自选一题,课后完成。
1、搜集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办一份手抄报。
2、自读资料:有关殷雪梅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的报道
读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链接了学生的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学的巩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4课——《埃及的金字塔》。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的程序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着重描写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平实,描写细致。
学情分析:
对处于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但由于孩子们没有去过埃及,所以对金字塔缺乏了解和具体形象的感知,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描写很难在脑海中形象化,课堂容易显得沉闷、枯燥。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文本的优化整合,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的特点,悟后朗读。
教学难点:
以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为突破,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根据以上的教学分析,我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悟后朗读。
过程方法目标:
1、利用信息技术与文本的整合,感受金字塔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不让课堂显得沉闷,我在一上课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仿佛是去埃及观光,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化抽象为直观,体悟之后朗读
(1)数字具体化,体会特点
感受金字塔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课文在介绍时出现的只是一系列的数字。(出示原文数字点红)这些是抽象的,无画面的,孩子们只能浅层次的、机械的告诉我们金字塔高、大,但如何高、如何大、如何宏伟,还体会的不够深刻、具体。于是我抓住了几组数字,让它们和周围的事物作对比,将它们具体化。
(出示楼房对比图)“146米、40层”的高度,和我们普通的住宅楼作对比,相当于几个叠加的高度呢?学生很快得出“6个还多,需要费力的仰头才能看到顶。”有了这样真实的感受,自然体会到金字塔的高。
(出示巨石文字)文中“平均每块重2.5吨,共有230万块”。这2.5吨有多重,230万块代表着什么,孩子们无法有具体真实的体会,(出示和大象的对比)通过巨石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作比较,知道平均2块巨石就相当于一头成年大象的重量,这230万块相当于115万头成年大象的重量之和,这样一来,这一块块巨石就像加在孩子们的心中,情感自然流露:金字塔真宏伟啊!
将数字还原成直接的生活体验,学生们仿佛站在金字塔脚下抬头仰望,仿佛亲自去抱抱巨大的石块,抽象的数字在脑海中形成了具体的画面,引领他们深入体味语言文字,课堂上学生们悟得好,读得好。(出示学生朗读片段)
(2)动画再现,了解建造过程
如此伟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这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出示课文文字)文中介绍的是概括、抽象的,学生仅仅通过这段文字的描写是无法清楚了解建造的过程,于是我播放了一段动画(出示建造动画)。动画的'演示解决了这个难题,学生直观了解了书本上的文字,也形象的理解了建造的过程,此时,我让学生们画出文中与动画演示相对应的文字,再读一读。读过之后,再将动画与文字相结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将直观与抽象融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了解了建造的过程和不容易就自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学生发言的片断)本课的难点也就轻松突破了。
3、利用网络信息,创新作业设计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表现在直观演示上,还应运用在网络学习资源与文本材料的结合上。我将事先在网上查找到的有关埃及文明的专题网站展示给学生看,(出示网站和博客专版)由于埃及文明的神秘和课文篇幅的有限,学生们对埃及很感兴趣,但不能深入,看到了这些网站,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丰富课外知识,将自己的所得、所感发到我博客中的一个专版中,将文本知识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中,还改革了传统的作业设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了学生有效学习的好帮手。
通过欣赏直观、形象的录像视频、动画演示,实现了从纸面阅读到屏幕阅读,从纯文字阅读到全面立体式阅读的转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抽象文字的形象内化,再将这种内化转化成个性理解后的朗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意识,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3、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可以获取大量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对《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的说课内容,还望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太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 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在观察某些事物的基础上,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一下几方面教的:
1、 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教师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找出说明文在结构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规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课文第一段为了讲清楚太阳的三大特点,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给学生的感觉是一目了然。但是为什么要引用传说,就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了解了学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再比如说,太阳很大,会发光,会发热。为什么又提到了地球和钢铁呢?这就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课文,又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3、 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三、 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有个别学生可先背诵课文。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按照分门别类的方法把全文分为两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 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子了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总结每一段的写作方法,掌握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练、明晰、具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关系时,制作了课件。利用幻灯放影像。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风、雨、雪形成的过程。知道太阳和气候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了印象深刻。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经验,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一是了解太阳的三大特点,二是使学生知道太阳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即能力目标。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好坏,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教师在课堂45分钟内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怎样,学生能不能按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都能合理运用,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少讲,甚至不讲。在自己预先想好的导学提问的指导下,启发让学生思维,用板书直观地再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让学生手脑并用,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最后的达标测试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理解得怎么样,也就是教学目标达到了没有。通过让学生做这些题目,可以验证出教学效果是良好的。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打电话》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组中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是各种文学体裁的集中展示,《打电话》作为相声文稿入选其内。学生对相声并不陌生,但接触、学习相声稿还是第一次。相声稿正如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意义一样,语言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幽默、夸张、诙谐、讽刺,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启示留心头:打电话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果啰嗦,不仅损害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别人办事,还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一意义是这篇相声稿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因此是教学的重点。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则是学习的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3.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和阅读地位,我认为运用大问题分块引领教学时效性会更强,教学块面也会比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运用大问题引领教学。
问题一:这篇文章中的两个角色,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这一问题首先帮助学生概括了已知的简单的内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两个角色写的,然后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那就是会选择哪个角色。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章说话量上的了解和说话内容上的理解。预计学生从量上谈原因会说甲说得多,乙说得少,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从内容上谈原因可能会说甲说的话有意思,会逗人发笑;乙说的不太好笑;甲说的话标点运用特别丰富,乙说的话标点不太多;甲说的话里有很多语气词,乙说的没有……我想,学生会依据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有很多比较,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个性化的理解。
问题二:在这篇文章中,你读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这些有意思的语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相声的首要意义无非是想让观众开怀一笑,那么它的语言上必定会有引人发笑的地方。这一问题正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让学生浸润在语言中感受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诙谐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断,学生会抓住“喂……喂……怎么不说话,哎呀,拿倒了!”“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等句子来谈自己感觉到的有意思,学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读的形式来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地把相声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的'特点渗透进去交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有意思,还能了解到有意思的语言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写的。这还不是内容教学的全部,还应该在学生说过笑过之后激发他们的思维:作者在逗引我们发笑的同时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有了冲击思维的问题,学生才会反复地咀嚼语言,明白其中隐含的意义。
问题三:同样是对话,你觉得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大家静静地回忆,细细地比较。
这一问题主要落脚于对这一篇相声稿总体上的把握,了解其特点。通过与《小苗和大树的对话》的比较,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样是对话,访谈和相声不一样,前者所谈内容主次不明显,平等交流,后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语言上尽管比较口语化,但用词还是挺讲究的,有些地方还是书面味儿很浓,而后者完全是为口头艺术的需要而创编的,因此,全口语化,文字中还保留了好些口头禅。这些特点的比较、发现,为学生试着演相声做准备。
问题四:通过对这一则相声内容上的了解和语言上的比较,现在,你觉得相声有什么特点?老师建议你结合电视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以及语言特点上等各个方面自由地来说说。
对相声特点的梳理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声,为讲相声做更充分的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伺机告诉学生“说学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关相声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浅层的理性认识的高度。
最后,请学生与同伴合作,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排练,并在课堂上指名两三组表演。课外,布置学生搜集或创编一个相声片段,在“回顾拓展三”的“展示台”中再显身手。
以四个大问题引领,从内容和写作特色等板块对相声稿这种语言体裁和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有了综合性的了解,而且化了解为理解,落脚到相声的表演。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就已经与相声这门陌生的艺术牵手了。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课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评价对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过学习,总结生活中对爱的点滴感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评价。
教学重点: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对孩子的爱。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构建“导——读——悟——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1、同学们,人的一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评价,它们会给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朗诵)
2、那么,作家巴迪舒尔伯格小时候得到的评价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课题)这样的评价给巴迪的一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齐读课题)
【教学开始,用诗歌引入,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作家巴迪舒尔伯格的相关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指名一两个学生发言即可)老师这儿有一些他的相关资料,谁来帮老师读一读?(出示课件,指名读)
2、好,通过交流,你们认为巴迪现在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预习检查,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三、设置悬念,精读课文
1、是啊,现在的巴迪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那一句话最能表明现在的巴迪是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说出,全班朗读)
2、假如有一次巴迪的作品获得了一项国际大奖。当巴迪接过奖杯,主持人问他,此时他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你们猜,巴迪会感谢谁呢?(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3、如果主持人接着问,为什么要感谢这两个人,巴迪要怎么回答。你能帮助回答吗?别着急,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还得把巴迪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好好读读。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已经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师相机指导朗读。
【在教学中不把重点放在死抠词句上,而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对于文章的重点,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突出朗读感悟和领悟表达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7、演课本剧,感受真情。
【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题写一写:
①“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的( ),母爱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的( ),父爱像(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爱。
1、师导:是啊,母亲的“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的爱,父亲的“糟糕透了”是一种严格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这两种不同的爱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
2、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
3、好,谁先想到了,举手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
【拓展延伸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群体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
五、作业:
以“感恩父母”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06-09
《语文》说课稿11-09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03-09
小学语文五年级白杨说课稿03-10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五年级《梅花魂》说课稿09-21
五年级语文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03-16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02-16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02-22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