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时间:2024-05-27 08:10:06 秀雯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精选10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荷塘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

  二、说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抓词语

  ——理解关键词语意思

  2、想画面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3、悟情感

  ——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诵古诗。

  四、说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自读自悟法

  3.情感诵读法

  4.想象理解法

  五、说学法

  1.自读自悟

  2.合作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1.激兴趣,导新课

  2.知诗人、解诗题

  3.读诗句、识新词

  4.抓字眼,明诗意

  5.想画面、入诗境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

  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

  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二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②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前的组织热身活动非常关键,积极的热身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的兴奋状态转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实践证明,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开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练习实践。在学新课之前,我通过复习前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走入西湖美景,优美的西湖十景图片把学生带入了美的享受,然后借助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的新古诗的学习上来,学生兴味盎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充分体现这一崭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积极参与,相互尊重。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有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读课文 ,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 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手、动脑,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发展。

  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我适当的出示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了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这是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的规律的;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

  四、总结

  教师用简单精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教学效果。最后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抄写古诗和积累描写夏季古诗这两项课外作业,这样既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全课秉承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强调学生美好感情的培养。师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和享受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

  1.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

  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采取措施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

  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

  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

  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

  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

  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 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诗句。

  四、抓字眼,明诗意。

  “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怎样才能把诗读懂呢?要学会“抓字眼,明诗意”。请同学们看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

  1、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汇报自学情况。

  3、师讲诗意,生答诗句。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出示古诗的动画)让同学们根据课件中的注释,理解诗句。再通过课件中的动画,体验诗人的感情,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在朝阳辉映下,这无边无际的特别红艳的荷花和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莲叶,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呀!真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的前两句用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诗意用感叹句来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3、说话练习:

  (1)西湖太美了,不仅……而且……

  (2)无论是……还是……,西湖都……

  生闭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师读本段话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六、感情读,悟诗情。

  风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丽的西湖景美、诗更美。请同学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读一读诗句吧! 学生配乐(课件中的音乐)读全诗感悟诗情。

  七、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来欣赏两首描写西湖的名诗。(出示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五首》的读音和图片)

  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出示祖国风景图,伴音乐,师读本句话,结束本节课)通过课件中的读音、图片和歌曲,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湖的美、祖国更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5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注意反应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氛围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作者简介知识cai课件文字表达(作者、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提供资料了解作者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接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提供资料帮助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接受反应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味诗情接受反应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交流边播放 边写画、交流欣赏积累知识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提供材料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独特景致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结合本课第一首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描写西湖的古诗和送别诗。

  一、回顾旧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古诗两首》[板书]

  1、课件出示:

  A、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B、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作者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2、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的魅力不仅于此,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奇景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代诗人杨万里。[板题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我们先来了解诗人[课件出示: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2、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晓,晴好的天气;净慈寺,西湖旁边的一座寺庙;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4、小结: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一个晴好的天气里在西湖边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时所作。看来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三、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1、这首古诗诗句很简单,如果你能一遍读正确,我们就送给你掌声。

  个别诵读。

  2、如果你能流利诵读,读出节奏感,我们会送给你更热烈的掌声。

  个别诵读

  3、课件出示,划出节奏线齐读。

  四、明诗意

  1、大家都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自己学习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请同学到台前依次板书诗句并讲解意思。

  A、毕竟,到底。四时,指四季。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映日,与太阳相映。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

  C、找找藏在诗中的小奥妙。倒装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夸张:接天莲叶无穷碧。对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理解了诗意,相信你会读出更深的韵味。

  个别诵读——集体诵读——尝试背诵

  五、感情诵读,想象奇景

  1、这么美的诗句,如果配上音乐,会给你以独特的享受,请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描绘出这幅美景吧。师配乐诵读。

  2、把你脑海中的奇景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六、比较异同,体会诗人感情

  1、又到了展示你智慧才华的时刻了,看看谁的.思维敏捷吧。

  课件出示:

  A、《六月二十七日)书包(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疾雨)【事物】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六月)【时间】(西湖)【地点】(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事物】的奇丽美景。

  B、你能说说两首诗的异同吗?

  交流:相同点:都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奇景。

  不同点:第一首描写的是风雨天的景色,第二首描写的是晴天;前一首描写的景物多,重点描写的是西湖之水,后一首景物少,重点写“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

  对比读,读出不同的感觉。

  C、诗人送别友人不诉离别之情,为何写景?

  交流:借景抒情,这么美的景色,希望友人留下。他们的友谊就像莲叶与荷花,就像莲叶连接着碧空,就像红日映照着荷花,互相映衬,难舍难分。这也是两首诗的不同点之一。

  2、就请你把杨万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让我们感受到。

  七、课后作业

  1、拿起画笔,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2、把这首诗变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7

  设计理念:

  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多媒体出示: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指名读,齐读。谈话:西湖在哪儿?西子是谁?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想法?(西湖很美)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人间天堂,而西湖就是它上面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他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可现在时间、空间都不允许。八百年前的大诗人杨万里留下一首诗可以满足大家的愿望。想读吗?这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诗导入,不仅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的美,还营造一种诗的氛围。】

  3.齐读题。指导读出节奏。

  4.释题。通过预习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

  晓出:早晨走出。(从哪儿走出?干什么?谁早晨走出?)

  净慈寺:杭州西湖南岸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挚友。

  意思是:作者早晨从净慈寺走出送别好友林子方。

  问:谁来介绍一下作者?(生互相补充师小结。)

  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养成好习惯的保证,并培养其合作能力。】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

  ②注意节奏。课件出示以六月西湖淡景图为背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过渡:诗人与好友林子方一大早走出净慈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读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2.先小组交流师行间巡视,后集体交流。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预设: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

  无穷碧: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别样红:早晨的霞光照射在带着露珠的粉嘟嘟的荷花上,荷花呈现出别样的红色。别样红是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4.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预设评价语:

  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李白的诗“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读得再壮阔些,别样些。

  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

  谁再愿意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碧绿碧绿的莲叶,让这莲叶更(绿)更(多)更(一望无际)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组荷花图,请看大屏幕。(课件:配乐荷花景图组)

  6.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课件: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看来用心感受后,我们也能读得诗情画意、韵味十足!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7.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西湖的荷叶真是太美了、夏天的西湖真美呀)是呀,英雄所见略同。八百年前的诗人杨万里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喟:

  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8.释词解意。师:谁能感悟到诗人的意思呢?究竟怎么理解?同桌互相说说。(究竟:到底;四时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并非指整个四时。到底是六月里的西湖啊,此时西湖的风光绝非其他时候可比。)

  师:读出你的赞叹。

  师:诗人和朋友林子方畅谈了一夜送朋友从寺中走出,看到眼前的荷塘图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

  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结合预习并通过小组合作以及积极的思考已基本上理解了诗意。让我们再次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全诗。)

  9.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设计正是为了突出作者的倒装手法。】

  三、题文互解,赏读悟情。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你能大胆假设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出示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指名读。

  这段文字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1、林子方干什么去了?2、二人感情怎么样?(看情形指名发言)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此处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不作强行引领,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多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去设想。】

  3.预设评价:

  用荷花和荷叶来比喻友情。评: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之交淡如水。

  感情亲密。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祝愿友人事业有成。评:多么大气的友情啊,像歌词里唱的: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情到浓时无需再说。评:此时无声胜有声。

  希望友人迟走。评:明为送,实为留。

  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想到,让我们再往这诗里面走走?

  4.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是全文的一大难点,课前作了多种预设,一是了解当时送的背景,二是了解荷的寓义,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言外之意。因为作者写得含蓄,所以需要进行多重挖掘。】

  5.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所表达的意思,我想,杨万里和林子方,都懂,但是,不用说出来,一首简简单单的诗,足够了。现在,你们是杨万里,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林子方,我要走了,做官去了。来,用这首诗,送送我,好吗?怎么送,坐着送?眼睛看哪里?该怎样看着我?(含情脉脉的,深情款款的,情真意切的,情深义重的。)来,吟诵这四句诗。

  【设计意图:此处的情境创设是全课的高潮,从诗情的感悟上,学生已从多种角度明白了诗人的一片深情,在朗读指导上,也完成了从读诗,到背诗,到深情地吟诗的过程。】

  师:当然,诗人到底为什么这么写,我们无从考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首诗进行大胆的联想,正因为我们有的无穷的联想,无穷的想像,才会使后人在这首诗中,读出一份别样的精彩,别样的美。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课内小练笔:

  这就是别样的荷花,这就是别样的西湖,这就是别样的送行,这就是别样的杨万里。林子方有这样一位朋友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现在你就是林子方,此刻,你想对杨万里说些什么?可以写自己的话,也可以借助积累的诗词,甚至是你喜欢的歌词来表达你的情怀。

  1.播放轻音乐,学生练写。

  2.指名读,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锻炼习作能力。】

  六、课外拓展

  1.多媒体出示作业:

  我要读:

  你喜欢杨万里吗?请去读杨万里的诗;喜欢西湖吗?请去读有关西湖的诗。

  2.师激情小结:亲爱的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五、六年级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别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8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在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诗句中,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西湖美景录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你能来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习这首古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古诗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刚学过他另一首清新活泼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学生对于他是熟悉的,所以从诗人直接入手,自然导入课堂。接下来再次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出示全诗。初读全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但初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说出“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已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琐碎的理解。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 )的荷叶( )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3)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1)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了,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2)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 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2)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杨万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一种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分别担任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来领悟诗情,必能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编写,则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3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没有完成故事编写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读通全诗)

  说一说。(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

  议一议。(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3、自由交流。

  4、质疑、释疑。

  三、汇报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这首诗或对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发言,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

  六、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1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包含西湖美景图片、诗人简介、诗歌配图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词卡片。

  预习任务:学生预习诗歌,尝试自己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导入:展示西湖的美丽风光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引出杭州西湖及其与众多文人墨客的不解之缘,进而引入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作者及背景介绍(约5分钟)

  简单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强调其“诚斋体”的特点,为理解诗歌风格打下基础。

  3. 诗歌学习(约20分钟)

  朗读指导:先由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情感的把握,然后学生跟读,最后分组朗读或个人朗读,评选最佳朗读者。

  诗意解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引导学生逐句分析,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意境赏析: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荷花、莲叶图片,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讨论“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所营造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

  4. 拓展活动(约10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诗中的角色(如诗人、林子方或其他视角),通过对话或小品的形式,演绎诗中送别的场景,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写一篇短文或诗歌,描述自己心中的西湖美景或表达对友情的感悟。

  5. 总结与作业(约5分钟)

  总结:回顾本课重点,强调诗歌所展现的自然美与人情美,以及杨万里诗歌的特点。

  作业:背诵并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其他描写西湖的古诗词,比较不同诗人笔下的西湖有何异同。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掌握程度,以及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便于后续教学的调整与优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1-30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教学反思05-23

[热]《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教学反思05-25

晓出净慈寺教案02-20

《晓出净慈寺》教案02-21

《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教案08-26

晓出净慈寺教案12篇02-20

《出壳了》说课稿12-27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07-18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