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时间:2022-05-26 11:38: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磁铁有磁性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1

  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教学设计,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材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学生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材料上来,而减弱其他材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学生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接着用磁铁吸引里面装有回形针的信封,设置疑问:“老师的磁铁怎么能吸引纸做的信封呢?”从而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二部分

  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

  让学生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学生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学生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学生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学生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学生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操作顺序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平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学生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学生运用自己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共同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学生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部分——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安排在学生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材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材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学生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材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材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学生刚树立的概念产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仅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才能让学生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能理顺学生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平实而不是浮夸的,平时而不是刻意的,平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七、教学策略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习本课。

  八、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九、教学准备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制弹簧、铁钩码、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称和实验记录单。还为实验准备了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梅花图案的硬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的5角荷花的硬币、两种类型1角的硬币、5分的硬币,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来辨认铁制品。每人一块磁铁是让学生在找身边的铁制物体时用的。纸片、木片、橡胶皮、塑料片、铝片、布片、回形针、磁铁,是研究隔物吸

  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十、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了现象?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吗?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大屏幕显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6枚,请同学们打开2号材料袋认一认这些硬币,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磁铁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惊醒探究的。本课设计了3个探究后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后动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磁铁能吸住铁制成的物体来辨别一些物体是不是铁制成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省的有去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重视猜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概括能的,培养尊重事实,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直接导入

  1、出示磁铁:这是什么?玩过吗?怎么玩?请你在座位上用磁铁去吸,哪些东西能被吸起来?哪些不能?

  2、初步结论:磁铁能吸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磁铁吸硬币

  1、展示几种不同的硬币,那几个能吸?为什么?

  5毛的硬币引出矛盾冲突:磁铁到底能不能吸铁

  2、学生实验

  (1)、展示介绍三种金属:铁片、铝片、铜片

  (2)、动手实验,看看磁铁能吸哪种金属。

  3、探究结论

  (1)、交流实验结论:磁铁能吸铁,不能吸铜和铝

  (2)、科学家就把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4、深入探究

  展示台出示几种硬币:课件出示他们的制作材料

  解释:镀铜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实验、结论等步骤得出磁铁有磁性这一科学概念,符合小学科学特点,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刚才在硬币实验中我们看见磁铁隔着铜也能吸铁,那么其他材料呢?

  教师出示课件: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学生猜测。

  2、现在请材料员在你们的材料袋里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物体做实验,记录员做好记录。

  材料员拿出材料,小组成员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3、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地悬着喜欢的物体进行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2、机动: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塑料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该怎么办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

  学生汇报并演示: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

  3、其实,磁铁里面还蕴藏着很多的秘密,希望小朋友们课下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学科学,关键要用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磁铁有磁性》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磁铁的形状多种多样以及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这为本课深入了解磁铁的性质做了铺垫。本课中磁铁有磁性,也就是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一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而事实上磁铁能吸引铁、镍、钴制材料,而不能吸引铜、铝制材料。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第二个活动是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第三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非铁质物体吸铁。为什么强调要隔着非铁质物体,后面我会专门讲到。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他们对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两个磁铁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会相互推开,感到非常奇怪。并且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磁铁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他们愿意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磁铁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六、教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

  七、学法:

  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习本课。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本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课开始时,我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目的就是通过充满神秘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现象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在导入时,我在手心偷偷地贴了一块磁铁,在乒乓球里也偷偷地放了一根铁丝,这样就把乒乓球吸在了手心上,然后告诉学生,老师并不会气功,让学生们猜猜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后,就猜到了我的手里可能藏着磁铁,并且也猜到乒乓球里也可能藏着铁制的物体或磁铁,这样,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磁铁。然后,我接着进行追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猜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我知道磁铁能吸铁。

  二、探究部分: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吸引哪些物体:我是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见到过的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例子,再引出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物品,这组材料是学生身边的、在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物品,出示PPT1有回形针、铁钉、铜导线、玻璃珠、木片、卡纸、橡皮筋、塑料尺、棉线、铝片、笔头。其中,铝片和铜导线我会特别强调以便学生能明确其材料构成,在学生对这些材料熟悉后,先让他们对这些物体进行猜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经猜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因为有些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前概念认识得还很模糊,可能会认为是金属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紧接着,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去验证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然后完成实验记录,也就是书上66页的表格(出示PPT2)。为了强化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学生做实验前,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做实验前应注意什么?然后指名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接着我出示幻灯片PPT3,总结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将被测物体整齐的排列好;

  2、用磁铁有次序地一一检验被测物体,测完的物体摆放在另一侧;

  3、小组内分好工,谁负责做实验,谁负责记录。明确要求后,小组开始做实验,这个时候,我就巡视各个小组的情况,对按要求进行操作的小组予以表扬,适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后,做完实验,小组进行汇报,得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铁材料制成的,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点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由此推知,磁铁可以吸引铁材料做成的物体。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这样的性质叫做磁性,因此,我们说磁铁有磁性,再板书:磁铁有磁性。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经历了“猜测结果——设计实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

  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品后,进行第二个探究活动—-用磁铁来识别物体中是否含有铁: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身边的问题上。这部分中的材料,我特意选了几件用眼睛很难辨别是否是铁材料的物品,而用磁铁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我选的材料是铜钥匙、铁钥匙和铝钥匙(出示PPT4)。然后我故作困惑地说:老师也不知道这些物体中是否含铁,怎么办呢?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用磁铁来辨别。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并且尝试着应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之后,我又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让他们知道有些精密的仪器如:手表、电脑等,不能用磁铁来辨别它们的材料,因为磁铁会干扰它们的工作环境。

  最后一个探究活动是隔物吸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部分,我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个杯子,杯子里装入一点水,在水里又放入一枚回形针,然后说要求,谁能在不接触水的情况下,把回形针取出来?这时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经过思考后,说出用磁铁来解决,接下来,我让学生自行去设计实验方案,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对学生在实验中生成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用语言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竞争的意识,如: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实验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当学生发现磁铁隔着杯子、水也能吸铁之后,我接着启发学生,那隔着其他物体是不是也能吸铁呢?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接着,我让学生从纸、布、塑料片、铝片、橡胶皮、薄木片这几样材料中,进行自主地选择,来验证磁铁是否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完成68页的表二,(出示PPT5)为了操作起来更简便,我稍微改变了填表格的要求,吸住的打“√”,吸不住的打“×”,学生只需要用“√”或“×”,表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这个时候我就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做这个实验后,学生可能提出隔着铁质物体会怎样,为什么结论中的“物体”是“一些”而不是全部呢。为什么隔开铁和磁铁的物体都是非铁质的材料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通过演示的方法告诉他们。把一片铁片吸在磁铁的边上,然后在距磁铁较远的的铁片的边上可以吸起回形针,在距磁铁较近的铁片的下面却吸不起回形针。铁片好像把磁力传到远处,又好像隔断了磁力的作用,情况比较复杂。告诉学生,隔着的铁片大小、厚薄不同,现象也会不同,今后你们会研究的。在实验中,学生们还可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体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

  三、 总结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我最后向学生提了个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由于我个人的水平有限,有些地方的设计可能还不太成熟,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四、板书设计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磁铁有磁性

  2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洗铁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5

  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说课稿,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

  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

  让同学先猜想,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资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同学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资料上来,而减弱其他资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同学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同学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接着用磁铁吸引里面装有回形针的信封,设置疑问:“老师的磁铁怎么能吸引纸做的信封呢?”从而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二局部

  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

  让同学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同学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同学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同学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同学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同学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其次要让同学明白实验的操作顺序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只要让同学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平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同学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同学运用自身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一起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只仅是要让同学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同学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局部——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布置在同学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资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资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同学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资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资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同学刚树立的概念发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只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同学课外去查阅资料,才干让同学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干理顺同学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平实而不是浮夸的,平时而不是刻意的,平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6

尊敬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磁铁有磁性》。我将从这八大板块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节内容上接《我们知道的磁铁》,下接《磁铁的两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溶解单元。本课教材呈现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以上活动,帮助学生对磁铁有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猜测—实验—修正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磁铁能吸引铁;磁铁有两极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三、说目标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我将从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研究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五、说教法

  根据学情和教材,本课教学方法设计时,总体上的思路是:实验前,进行活动一: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猜想,通过活动二验证猜测,活动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所以本课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验、观察、合作、讨论等。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要准备:磁贴,卡纸等。

  学生分组材料:磁铁、铁制回形针、铁钉、铁书夹、铜片、铝片、木片(木块)、塑料片、橡皮、玻璃片、纸片、任务单2张等。

  (一)游园活动,趣味导入

  上课前一天是学生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正逢学校一年一度的游园活动,而其中一个班级的游戏是“飞镖大作战”。

  由“为什么圆头镖能牢牢地钉在飞盘上”、“你们知道磁铁除了能吸住飞盘还能吸引什么物体”两个问题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磁铁”。

  设计这个活动的意图是:1、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课堂趣味性;2、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小事都能成为你研究的小课题。3、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课后了解与课前调查的比较,可以知道学生课堂概念形成程度。

  (1)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生活中学生对磁铁吸铁是有认知的。

  (2)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前概念中,对磁铁能否吸引其他金属的认识是模糊的。

  课堂上,通过学生交流后,教师用简单的一句过渡引出三个活动。

  (二)小组合作,获取新知

  这个环节一共有三个活动,活动一:猜测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活动二: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活动三: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是否也能吸铁。

  我们的设计是:将书本上的三个活动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活动。用下发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猜测,做实验,观察,深入研究,最后汇报,研讨,渗透磁性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这样的合三为一的设计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优势:1、层次清晰:任务单的出现,不但没有影响新知识学习的递进层次,反而更加清晰了,让研究更有深度;2、目标明确:学生有目的性地去观察,按着任务单一一完成任务,目标明确。3、潜在监督:对平时在实验活动中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起到了潜在的监督作用。接二连三的任务,督促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及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效防止没事情做的现象出现等。

  当然任务单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来说说我们任务单的设计,这份任务单是经过三次修改,精心准备的,一共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是预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1、重点突破,预测后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更强2、简单快速,打钩选择的形式,节省时间。

  任务二是记录,设计意图:关键点标记,有助于吸引学生观察时的注意力,变得更仔细,突破难点:从物体的材料着手,较为快速地找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与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各自的相同点。

  任务三对任务二的一个深入。设计意图:1、让学生更全面理解“磁性”的概念:磁铁对铁质的物体,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2、由于材料的限制,将同种材料不同厚度的物体分配到各小组内,在汇报时引起结果矛盾引出“一些”关键字,将劣势转化为优势。3、物体的摆放方式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简单明了,降低了学生研究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整个大活动以“三个挑战”的形式进行,活动进行的同时给出温馨提示。设计意图:1、学生探究过程能够有序高效;2、把握实验关键点,提高成功率。

  七、说评价

  教师针对小组活动的情况,准备了一张评价表。每完成一个任务,小组得一颗星。课后表现优异的小组,会得到小奖励。设计意图:1、利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2、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活动时的规范性。

  八、板书设计

  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设计意图:1,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并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和研讨成果。设计意图2,板书根据教学活动,结论逐步出现,并有效引导学生活动后的思考,讨论,交流。

  以上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相关文章: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12-15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12-07

磁铁的磁性说课稿10篇12-07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04-18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精选11篇)04-29

《电磁铁》说课稿03-11

电磁铁说课稿06-25

《电磁铁》说课稿12-26

有魔力的磁铁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