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时间:2024-11-27 19:11:04 秀雯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精选10篇)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境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用有层次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对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前面刚刚学习了6、7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但一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仍旧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情境图正确分析题意。

  能力目标:会用6和7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情感目标: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正确分析情境图的题意。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同桌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五、说教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同时结合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情境,用手指游戏表达图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七、说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苹果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表达的意思,并通过已学的知识正确的列出算式。创设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带领学生跟随小兔子一起来解决问题,揭示主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我是按照教材中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样一个流程来进行的。

  1、图中有什么?先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里有什么,也就是解决问题的两个数学信息。再以认识新朋友的形式出示大括号,让学生猜一猜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并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思,让学生明确大括号就是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出示“?只”,让学生说一说“?只”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同桌讨论“?只”在大括号中间表示什么意思,小结的时候我边讲解边用类似于大括号的手势把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只”在大括号中间表示求一共有几只。接着让学生借助动作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的意思。

  2、怎样解答?要求一共有几只就要把两边的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3、解答正确吗?老师引导学生一起用数一数和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证解答是否正确,最后学生一起口答。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运用中,我尝试从引导学生做题到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题,并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解题过程。让学生积极反馈所学知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结论,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若学生总结的不够完善,教师再加以补充,强化对知识的认知。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

  八、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比较直观形象,能较好地体现知识结构,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掌握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合作意识。我相信,这节课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图上的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列式计算。

  2、进一步提高6、7的加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口述题意和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课件出示练习题)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知识了,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刚好今天小动物们有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帮它们解决一下吗?我们今天来学习解决问题!

  3、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师课件出示小兔子采蘑菇图。

  (1)a问:图里有什么?并贴出“图里有什么?”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师课件出示大括号和问号。

  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呢?

  学生回答。

  (3)哪位同学能用3句话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

  学生回答,多请3至4名同学说说。

  分小组,同桌之间说一说。

  (4)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符号或图形来代替小兔子把他们画下来,并带上今天的新朋友,你能行吗?

  学生画图。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画,并说说图意。

  2、怎样解答呢?并贴出“怎样解答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要求先说图意,再说算式,师板书出:4+2=6

  师问:

  (1)为什么用加法呢?

  (2)怎样计算?

  (3)4、2、6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

  师讲解:解决问题列完式计算后要带单位,并教学带单位的方法。

  3、解答正确吗?并贴出“解答正确吗?”

  师问:我们检查哪些地方呢?

  学生回答,师小结。

  4、师讲解,解决问题完成后要回答问题。并且要一起口答。

  5、师引导学生小结解决问题的过程。

  “看图里有什么?”→“想怎样解答?”→“检查解答正确吗?”

  三、巩固应用。

  1、师课件出示做一做的企鹅图,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检查。

  (2)说说每一个数字的意思。

  2、拓展练习。

  师课件出示正方体和圆柱体图,让学生看图独立解决。

  学生汇报,师小结:把图分成两部分不仅可以看左右,还可以看颜色和形状。

  3、游戏。

  (1)师请一个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做一下游戏示范,介绍游戏规则:老师说题,同学列式计算;然后同学说题,老师列式计算。

  (2)学生分组做游戏。

  4、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师小结。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4+2=6(只)

  解答正确:一共有6只。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听算,学生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

  3×5+4= 5×7+1= 4×9+8=

  6×8+5= 8×3-6= 9×9-9=

  指名订正答案,生自己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主题图)

  (1)谈话引人:

  师:前两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游乐园里看木偶戏的人数和孩子们买面包后,面包师傅还剩多少个面包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到跷跷板乐园去看看,好吗?

  引导生观察理解图意和提出问题。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小组交流讨论

  a、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b、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d、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a. 4+4+4+7=19(人)

  4×3=12(人) 12+7=19(人)

  4×3+7=19(人)

  b.2+2+2+2+2+2+7=19(人)

  6×2=12(人) 12+7=19(人)

  6×2+7=19(人)

  c. 4+4+4+4+3=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3)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4)小结:用乘加和加法两个分步算式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合写成一个乘加的综合算式,这样算式更加简洁。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一做。(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图)。

  师先引导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获得已知信息。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先让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10-4+3=9(只) 10+3-4=9(只) ……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作业设计(视情况,投影出示)

  1、小白兔种了7 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 个练习本,每本1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指名答后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板书:

  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a. 4+4+4+7=19(人)

  4×3=12(人) 12+7=19(人)

  4×3+7=19(人)

  b. 2+2+2+2+2+2+7=19(人)

  6×2=12(人) 12+7=19(人)

  6×2+7=19(人)

  c. 4+4+4+4+3=19(人)

  4×4=16 (人) 16+3 =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教学反思:

  乘加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所接触,而且计算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出现在实际问题之中时,有的孩子就不一定会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有个别的孩子习惯了用连加的方法。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孩子用连加的方法计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学习是一步一步深入的,学生也不可能始终停留在用加法计算。所以,在以后的练习中我重点引导孩子们用简单的乘加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强化,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两种方法的异同,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好”、“优”的方法。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4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科书第107页。这一课时是在学习了“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解决方法有:(1)点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方位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与之前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了9、8、7、6加几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就列式计算而言,一点都不难。但是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在探索新知的环节,还是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都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全面的观察。

  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设计,试图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先让善于发言的学生说想法,教师再结合学生说的演示给所有学生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再学会用语言表述想法。在练习过程中,基础的练习,为了避免枯燥的书写,采用选一选的形式。在拓展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设计的猴子园,是想让学生感受当条件不足的时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想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数学思考:使学生会选择不同的信息解决同一个问题。

  3.解决问题:能根据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验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情感与态度: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8、7、6加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选择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选择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图意,并试着探索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1.课件。

  2.每四人小组各一张白纸,一支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好多客人,还有一些“小客人”也要来看看你们,你们欢迎他们吗?

  课件出示:

  左边右边

  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5只小白兔和2只小灰兔

  2.解读信息

  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能用数学的话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指名反馈,最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3.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我们要招待好它们呀,就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出示问题:一共有几只兔子?(一起读一读问题)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算式写在本子上,等同桌也写好之后,互相说一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

  (1)独立书写在纸上,然后同桌交流。

  (2)指名反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按方位的:8+7=15;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啊?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看到了左边8只兔子,右边7只兔子。把他们合起来就有15只兔子。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第一个学生说时,教师课件演示圈出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第二个学生说时,师板书:左边(8只)右边(7只)。

  师:明白了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b.按颜色的:10+5=15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有10只白兔,有5只灰兔,合起来是15只。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第一个学生说时,教师课件演示让白兔排成一队灰兔也排成一队。第二个学生说时,师板书:白兔(10只)灰兔(5只)。

  最后请说对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说一说。

  4.小结。

  A.尝试让学生总结

  谁能把两种想法连起来都说一说啊?

  B.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在解决“一共有几只兔子”的时候,就能用两种方法解决。你们可以按照位置,把左边的8只和右边的7只合起来,又可以按照颜色把白色的10只和灰色的5只合起来。如果他们还有大小,还可以按照大小来合计呢。刚才谁把两种方法都写出来了呀?请举手。你们真了不起。为奖励你们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请你们去游动物园,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深化

  1.选一选

  出示动物园门口停车场的图,课件演示:停着8辆车子(其中大巴4辆,小轿车4辆),又开来了4辆车(2辆大巴,2辆小轿车)。

  师:我们首先到达的时动物园门口的停车场。你们看到了什么呀?仔细看,接着又怎么样了?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啊?(出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请你轻声地说一说你想到的算式。

  出示选项:

  (1)8-4=4(辆)(2)8+4=12(辆)(3)6+6=12(辆)

  师:有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三种方法呢,可他不确定到底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能不能帮他选一选啊?(生看算式)用手势表示,选1就伸出1个手指头,选2就伸出2个手指头,选择3就伸出3个手指头。

  学生思考后,用手势选择,指名反馈。

  2.动物园的“鹿园”

  师:你们真棒。好,现在我要带你们去动物园来,你们看我们要去看谁了啊?(课件显示鹿园)但在进入鹿园之前,我还有一个要求。能答应我的要求我才让你们进去。仔细听,进入鹿园之后,要求四个人小组用数学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说)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板书:想)最后把能解决问题的所有算式都写在纸上(板书:写)。听明白了吗?

  主要场景:11只长颈鹿,有5只站在树旁,有6只在跑。

  还有:12只鸟(红色5只,黄色7只),树上有8只,其中大鸟2只,小鸟6只;天空有4只,其中大鸟1只,小鸟3只。

  (1)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把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多种算式都写在白纸上。

  (2)小组活动。

  (3)选取学生的白纸反馈。让组长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A.反馈11-6=5(只)

  师:你能说说表示什么吗?同意的举手。你们厉害,这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以后才要学习呢。

  B.师:那要解决一共有几只鹿的问题呢?能用什么算式表示呢?能马上说出算式吗?

  师板书:6+5=11(只)5+6=11(只)

  C.反馈8+4=12(只)、5+7=12(只)

  师:老师还发现有个小组写出了这两条算式,谁知道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啊?有哪个组写的和他们一样的吗?来说一说你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啊?

  生说,教师出示问题。

  师:你们真厉害,同样的问题,又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看完鹿园,你们还想继续去看吗?那我们继续走吧。

  3.动物园的“猴子园”

  这是什么地方啊?你们看到了什么啊?

  师:(出示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三只)真的吗?请你睁大眼睛瞧仔细了哦!播放动画,怎么用算式来表示呢。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师:看来有些时候我们想到的问题不一定都能解决。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像一共有几只兔子,一共有几只鸟这样的问题,而且都用了两种方法。你们都用到了什么知识啊?(数学知识,加法计算。)对,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用加法解决问题。(出示课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看来学习数学很重要,因为它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反思:

  在设计和执教这一课的过程当中,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非常关键的。

  一、在情境中自主获取信息

  本节课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信息。因此在交流信息时,通过自由说、同桌互说,以及全班交流,促使学生进行全面有序的.观察,使多数学生在情境中收集到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的数学信息,

  二、在体验中自主发现策略

  一年级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大多数学都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直接说出问题的结果了。为了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例题时,我指出要想好好招待这些小客人就一定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算式来解决问题。在基础练习中,开始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在拓展练习中,才真正放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掌握好扶放程度的重要性。

  三、在交流中重视培养习惯

  让一年级的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很容易的,但要让他们把想法表述出来还是比较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树立好榜样,光有一个人会说还远远不够,在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倾听之后还要及时模仿,这不仅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并能在表述算法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算式说表示的不同意义。这一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很重要,要使会说的学生获得被欣赏的愉悦心理体验,使会听的学生感受到会倾听的好处,使会说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结合多位老师的点评,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课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不能走出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最大的遗憾

  如果说这节课的情境创设是成功的,那么走出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失败的。我上课之前是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最终我还是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我想,如果我在整节课中,多奖励学生一些花朵,然后让这些花朵,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如左侧7朵,右侧4朵,其中黄花是6朵,红花是5朵。在最后的总结之后,让学生帮我计算一共奖出了多少朵花,是不是算走出了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了呢?

  二、练习题的设计和反馈处理有待改进

  在“停车场”的那道题,有人会问为什么车子都用红色的,我的考虑是这样的:按方位和颜色来计算已经在例题里出现过了,所以这道题,我就不再按颜色来分,而是按车子的种类分。关于8-4=4(辆)这个选项,我自己也有疑惑,因为学生基本上可以马上排除它,我一直在想:如果把第一个选项改成12-4=8(辆)或者是12-6=6(辆)会更好一点?因为之前学生在学习一图四式之后,就养成了看到一条算式想到其他三条算式,在探寻“一共有几只兔子”这个问题时,学生确实写出了15-7=8(只)和15-8=7(只)等算式,而且有些小朋友在和同桌交流的过程当中还很自豪地说自己不仅想到了加法还想到了减法,不过在反馈时,那些学生也没有提出减法的算式。所以我想,是该把减法放在探究新知环节中评价,还是在这个基础练习里,就可以利用12-4=12(辆)或12-6=6(辆)这两条算式做到加法和减法的比较呢?

  在“猴子园”里,我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当条件不足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如何让学生明白我的意图呢?我选择了放手让学生说,我以为他们会猜,最后再由我总结:“树上到底有几只猴子,我也不知道,那么我们都不知道这树后面有几只猴子,那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可是我的学生似乎很自信,有的认为就是1只,有的认为就是2只,有的认为就是3只,造成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也许他们确实在猜,但是不会表达;其二,也许是我的语言误导了他们,因为我说:“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呢?谁能最快用算式表示出来?”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想出一条算式来。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除法和减法、除法和乘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生经历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等学习过程,感受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自学书第103到105页第10到16题。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小明3分钟打字210个,小华每分钟打字65个。小明每分钟比小华多打多少个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有时也涉及到减法、乘法。大家要灵活运用。(板书课题)

  二、预习反馈、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练习二十三第11题。

  (1)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订正。(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

  (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2.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读懂题意,怎样判断“买哪一种便宜?”

  (2)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订正。

  (4)本题通过计算单价,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一种便宜。

  不需要两步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3.练习二十三第13题。

  (1)读懂题意,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解答。

  (2)所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买哪一种便宜?

  (1)读懂题意,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块要16元。

  (2)分析:买哪一种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种香皂的单价就可以了。

  (3)甲种香皂每块的价钱是16÷4=4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

  因为4元<4·60元,所以买甲种香皂便宜。

  2.小红每天早上上学,中午回家,下午上学,晚上回家。两天之内一共走了288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多少米?(考察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学生独立读懂题意。

  (2)分析:小红一天走几趟?(4趟)

  (3)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先解决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决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红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80米。

  四、反思,拓展升华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快乐吗?

  2、希对实际问题灵活处理,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3、想一想:周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两步计算就解决的。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2页。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6

  教学目标:

  1、掌握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2、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解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⑴比17多25的数是多少?

  ⑵比75少15的`数是多少?

  ⑶第一个数是720,它比第二个数多80,第二个数是多少?

  ⑷35里面有几个7?

  ⑸6个100是多少?

  2、白兔有8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3倍。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师再指名回答。

  ⑴黑兔有多少只?

  ⑵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⑶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

  ⑷白兔比黑兔少多少只?

  4、你能解决提出的这些问题吗?

  5、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指名全班交流,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6、观察小结: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题是一步计算,有两步计算。如果一步不能计算,那么要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7、8题。(师指导生看懂8题的表格图)

  四、发展练习:P73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六、课后记: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

  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

  1、教学例12: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没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

  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6个瓶子可以装多少香油?(验证)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难算:如果要包装17个礼盒,需要多长的丝带?

  问:这题为什么不能像第1题那样进一呢?

  3、小结:看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吗?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进一法)

  3、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去尾法)

  四、作业:

  1、P34—35第4—6题。

  2、搜集生活中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后小记:

  本课内容能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他们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课。

  为使其意义突显,我在课上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进一法”与“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还以此为周记题材,让同学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今天所学去灵活判断。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1页。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应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视频)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我也很喜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播放课件)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

  师: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他们要租6条船,10元钱可以租2条船)

  我们来帮他们算算要多少钱,请写在随堂本上。

  在学生写完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10÷2=5 5×6=30)

  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10÷2×6=30)

  (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能将6×4=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在这里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

  <<<123>>>

  引导学生比较这二种列式:

  师:像这种10÷2×6把两步运算合并到一个算式的式子,我们叫做综合算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象这样乘、除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来计算。

  计算综合算式还有另一种格式,称为脱式计算,请大家注意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边说边板书如下:

  10÷2×6

  =5×6 等号写在第二排算式的前一格,

  这时再计算什么?

  =30 把乘号和6照写下来,计算5×6,所得的结果在下一行写等号及得数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象这样列综合算式,用这样的格式算一算。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2、师:我们的同学真聪明,帮助他们解决了租船的问题,看,他们玩得多开心!(播放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个同学)

  3、划完船后,他们还想去坐碰碰车。(播放课件:一群围在售票处前,门前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碰碰车,每辆坐3人。)

  让每一位学生先观察两幅图,然后在组里说图意。

  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小组说题意的基础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清楚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在学生列式的过程中,老师可做适当地提示,让学生主动尝试用综合式来解答。)

  在巡视的基础上,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列式。(在这个学生上台板演时,让其它的学生停下来,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是如何列式解答的,特别是他的书写过程)

  (三)、解决问题

  1、师:精彩的木偶戏开始了!(播放课件:一个学生说:我们需要坐5排,另一个学生说:2排可以坐12个同学)

  你能算出他们一共又来了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做的?

  互相检查你们的书写格式,如果不对,请你?他指出来。

  1、 师:这次出来,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播放课件)

  们带了些什么?(18根火腿,27根香蕉,36个苹果)

  <<<123>>>

  (课件中的小朋友说:我们每人能分几根火腿呢?)

  你能帮他算算吗?

  学生列式,可能会有如下列式出现:

  18÷9

  18÷3×3

  18÷3÷3

  18÷(3×3)

  无论怎样列式,都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于18÷3×3这样列式的学生,让其明白在先算3×3的情况下,要加上小括号。

  师: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1、 师: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来到了快餐店(播放课件)

  师:他们选择了汉堡,如果是你,你想买什么?

  师:如果让你来给小组的同学买另一种食品,需要多少钱?请你算一算。

  (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如何计算。)

  课堂练习:见教学过程中。

  作业安排:结合生活实际,自找作业。

  附录(教学资源及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课本,课件。

  自我问答:

  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应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多角度能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方阵

  师:前段时间育才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瞧,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过来了。(播放:运动会情境)如果老师用手中的'这副图上的一个圆表示其中的一个人(贴图),那你从这一个方阵中(板:一个方阵)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横着排的有5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

  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竖着排的有4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

  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个方阵有20人。

  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

  2、提出问题

  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3、探究方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2=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2)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104=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3)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生1:42=8(人)

  85=40(人)

  师:42=8(人),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85=40(人)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42=8,85=40你能说一说吗?他表示的42先求哪部分,再求?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

  (4)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5、对比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

  (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

  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45=20(个),203=60(个)

  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4=12(个),125=60(个)

  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5=15(个),154=60(个)

  (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

  2、面包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

  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 10

  设计说明:

  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为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要求,特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1、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本节课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因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导入中安排了相关的复习题,旨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明确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图中的信息表述出来,并指导学生如何在线段图上标出数据,根据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对信息的搜索、整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排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

  3、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并和全班同学交流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互相交流了心得与体会,更加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本节课的知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

  2、学生准备: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师:以前我们学习过的行程问题中有几个量,分别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你们还记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铺垫,使学生深入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有关这几个数量关系的计算方法,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搜集信息。(课件出示例5)

  (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汇报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

  (知道了总路程和两个人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

  2、阅读理解,整理信息

  (1)、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师:为了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题意,你们有没有办法将题中的信息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预设 生:可以画线段图来表示。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了画线段图的方法,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试着画一画)

  师:题中还有很多其他信息,在线段图中又该怎样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自己先动手画一画,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画图,并与同学交流画法)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并提示学生将单位统一之后再画。

  3、分析题意,尝试解答。

  (1)、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观察线段图,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2)、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250m=0.25km 200m=0.2km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早上9:00出发,10分钟后是早上9:10。

  答:两人在早上9:10相遇。

【《解决问题加法》说课稿】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说课稿10-19

解决问题说课稿06-08

《解决问题》说课稿12-28

解决问题说课稿12-23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12-09

《解决问题》说课稿【热】10-19

《解决问题》说课稿[推荐]10-1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08-14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07-02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