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黄土高原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土高原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土高原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xxxxx中的XXX,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第一课时。我认为,根据新课程理念,说课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第三是设计思路,第四是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识别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表形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能说说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需要加深的情况下,确定了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很难把握,确立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料,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我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2、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展示关于黄土高原的图片,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导入新课。
黄土铺就的高原
【新课教学】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在地图上找到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成因的介绍是通过一段动画来进行的,通过看动画的方式解答问题,比老师直接的讲述来的更直观,更有趣。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及成因”这段内容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更是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段内容的教学做一个铺垫。“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段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是本节课最主要的一部分,在时间安排上也是最多的。在教学时,将课程内容的顺序做了一些调整,以便让教学过程更为流畅。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一系列逐步深入的提问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呢?(水土流失)”“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呢?”“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危害?”
2、对于难点问题“造成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交流来得出结论,让他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探讨新的问题,将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老师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黄土高原的治理,则是创设情境问题:“如果你是一位专家,你会提出哪些治理措施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现实、发挥想象,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引入许多课外的知识,同时也营造一个宽松、互动的教学氛围。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伤痕累累的黄土高原,但是它也有让我们为之骄傲的地方,它被称为“乌金高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板书设计】: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一、黄土铺就的高原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成因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1.生物措施2.工程措施3.农业措施
对于作业的布置,我觉得初中生,本身的课业负担就很重,地理课没有必要给学生加重负担,当堂课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没有给学生留作业。
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请老师多指教,谢谢。
黄土高原说课稿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土高原》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的民俗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后果,知道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的重难点
从内容来看,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显著特征,而黄土高原正是由于自然条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显著特
征。所以,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对黄土高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大多是通过图片、影片等资料了解到的,所以在讲解学习本区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学生的认识可能不那么直观、深刻,所以确定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包括八年级上下两册书)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及思维深度、发散思维等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课件并设计相应学案,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采用合作探究式,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实际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法分析:
1、通过资料分析整理,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问题研究,采用逆向思维的思路,组织学生从已学黄河相关知识及其存在问题,探究其成因,解决治理措施,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修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我校提出地理学科的教学模式是“实事引导型”教学模式:实事情境导入——实事案例探究——规律原理总结——实事实践应用——反馈。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
(一)实事情境导入
(二)实事案例探究,规律原理总结
黄土高原说课稿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这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重难点、说学生及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大部分对本课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学的指导思想:
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教材简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一节东三省是一个一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的综合地理区域,有事教材讲诉的第一个区域,因而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而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则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重点应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也是以后继续学习区域必不可少的能力。
本节教材分四个标题,即:文明的摇篮(包括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风吹来的黄土(包括黄土景观和黄土地貌)、严重的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后果)和水土保持。本节教学我主要选取前三个主题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成因、生态环境问题三方面进行了讲解与探究。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原因及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课堂活动归纳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难点:
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
三、说学生学法
学生通过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范围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了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通过黄河的学习认识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本节课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小组论证黄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泥塑和《黄土高坡》的视频提问:创作于哪个地区?
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感知黄土风情,容易抓住学生思维,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探究
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即:定位黄土高原、感受黄土风情、探寻黄土成因、领略黄土风貌、探因水土流失、究果水土流失。
环节一、定位黄土高原
(一)自主学习教材22—23页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文明的摇篮”?
3.你知道黄土高原有哪些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教师板画黄土高原轮廓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出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学生指图话高原:鼓励学生到板前讲解黄土高原位置、范围,教师板画、板书落实知识。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到讲台前指图讲解或在地形图上动手描一描(如有困难还可在地形图上圈画主要地理事物)。
环节二、感受黄土风情
学生集体交流:
1.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 “文明的摇篮”?
2.说一说你知道的黄土高原上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3.你了解黄土高原哪些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环节三、探究黄土成因
(一)出示黄土成因的几种假说
(二)小组论证“黄土成因”。
(三)观看“黄土高原形成”视频。
环节四、认识黄土地貌
课件展示:几种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通过读图,解释塬、梁、峁、川等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讨论:几种黄土地貌形成的过程?
环节五、探因水土流失
出示:“黄土高原卫星影像图”,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说明黄土高原存在的严重问题是什么?
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学生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环节六:究果水土流失
学生思考:一旦水土流失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当地的环境、社会、经济会造成什么后果?
再通过观察图片,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启发明确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小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总结延伸:怎样才能改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期待下节课去共同治理黄土高原吧!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板画与板书结合。板画黄土高原的轮廓图,填写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等丰富板书。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六、说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较好的地方主要在于合理利用多媒体形式,没有过多的罗列使用,而是有选择性的使用必须的图片、视频等等,这样一来,即在上课时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另外,本节我重在体现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以形象直观的地图演示,动手画图、描图,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与操作能力,也是今后学习地理必要的技能。
当然,本节也有许多不足。主要有两个失误,一是:大屏幕不太清晰、后面几排的学生看得不太清晰,影响教学效果;二是:本节是展示课,是重复课,学生的思维不能完全集中,有时提问的问题学生不能及时思考,影响了课堂的氛围。
黄土高原说课稿4
这堂课的内容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
第二方面: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第三方面:设计说明;
一、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2、教材内容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
1、课标要求
地理学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第二,地域性。它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
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6个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5)举例说明区域环境与发展对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影响。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黄土高原》编写了三部分内容: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2)高原地面破碎、沟壑纵横;
(3)生态建设、保持水土。计划安排2课时教学,本节课学习前两部分内容。在第一部分内容里面,学习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黄土来源;在第二部分内容里面,主要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表景观特征,简单了解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共同的自然特点及其带来的危害,让学生知道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
3.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性,没有从三方面进行分别表述,而是从教学的层次性出发,把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并考虑到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难易程度,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适当调整。
(一)基本目标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根据课本所给资料,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说出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的后果。
4、读图说出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特征
(二)拓展目标
1、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出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共同的自然特点并了解其后果的区域差异。
4.重点、难点的确立:
(一)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因此,把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作为本课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确定了读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通过图像、挂图等形式,运用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围绕问题自学为主,交流讨论,适当点拨,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化难为易,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唱主角,自主学习,交流提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即课堂“主演”;教师退到学生的地位,倾听学生思辨,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才加以启发、引导、补充解说,充分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即课堂“导演”;
以学生活动为主是本节课的主要特征,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应用拓展”四个环节完成本课教学,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收获,不爱动脑的学生乐于思考,学有所长的学生进一步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设计说明
谢谢大家!
【黄土高原说课稿】相关文章:
黄土高原教案02-27
黄土高原初中地理教案03-02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说课稿《识字》03-19
说课稿《下雪了》03-19
《雷雨》说课稿03-19
《风筝》说课稿03-19
台阶说课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