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科学它们吸水吗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它们吸水吗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科学它们吸水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它们吸水吗》是教科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的第4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吸水性与他们的用途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因此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系列。
小学生的学习,最好是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为此,了解材料的吸水性,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得出结论。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实验接触少,动手能力差,故而结合本课及学科基本要求,特制定: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的浸透性的大小。
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并能自己动手实践,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十片。(每组一份)
2.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每组一个)
3.餐巾纸、铅画纸、放大镜(每组一份)
4.杯子、筷子、毛巾、卫生纸(每组一份)
5.放大的蔡伦相一张。(播放古代造纸录像)
本 课是实验课,要上好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发挥主题作用,从而完成任务。
二.说教法
低年级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法”为主。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在学法方面从以下几点指导:
1.继续学习实验法。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描述。
3.能自己动手实践,造一张纸。
四.说教学程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为遵守科学发展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发现问题、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针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我以谈话导入,继而出示四种材料,让其猜测:谁更容易吸水,在猜测中激发兴趣,明确实验目的,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了。
(二)实验观察、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而思维只有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这部分教学便以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入手,亲自操作,进而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为抓重点,破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安排了三个实验,并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思想。
学生实验能力差,因此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步骤,实验时指导学生操作,配合、观察、比较,实验后归纳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指导学生观察“谁更容易吸水”,首先让学生明确方法,再拿出四种材料,滴水观察,谁吸水快?谁吸水慢?再思考:吸水性和材料的什么有关?为什么纸更容易吸水?由这质疑,立即进入第二个实验。
第二步:指导学生观察纸,了解纸的特性。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后,师巡视,生合作观察,描述结果,师点拨:让学生明确纸由纤维构成,既然如此,愿否造一张纸,顺理成章进入第三个实验。
第三步:指导学生造一张纸,明确造纸方法后,小组合作,从而知道材料课循环使用,增强环保意识。
在整个活动中,活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思,动静结合。学生在学习中质疑,在教师及时引导下解疑,从而形成正确地认识。
(三)应用知识,深化认识。
利用课堂小结、“考一考”等形式,巩固知识,增强信心,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重难点,本课采用了归纳直观式板书。一目了然地再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三年级科学它们吸水吗说课稿2
说教材:
《它们吸水吗》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的第4课时、本课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
第二部分:纸的观察。教科书用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
第三部分:造一张纸。这部分教科书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的。
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经历用废纸造一张纸的过程。
说目标:
1、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说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说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说教法与学法:
电教多媒体法,讨论法,实验法,比较法,引导探究法相结合。
说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我们在这个单元认识了几种常见的材料,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这些材料有些什么了解、我们来看几张图片,请说说图片上是什么物品,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课件出示:用木头,白纸,金属,塑料做的物品。
3、现在张老师有件事情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课间,老师不小心把红墨水泼到了桌子上,请问,你将选择这四种材料中的哪种材料来擦干它呢为什么进一步追问:那其他材料就不吸水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材料的吸水性。(板书课题:它们吸水吗?)
二、谁更容易吸水
(一)猜想假设:
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四种材料,(出示餐巾纸,塑料片,铁金属片,木片各一片)你们认为这四种材料,它们的吸水能力有什么不同呢小组同学讨论,进行猜测。
(二)师生共同实验,验证假设:
1、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出示红墨水,滴管,我们请来这两位朋友来帮忙。
师:滴管可以控制水滴出的流量,轻捏滴管的红色部分,水就会吸到滴管内。
你们打算怎样去做这个实验在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1)实验的公平性: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2)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3)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实验完后,将滴管中的水排出,平放在桌上。
(三)教师演示实验。
(四)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五)学生汇报描述实验现象,思考交流。
师:通过刚才观察的实验现象,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容易吸水哪些材料不容易吸水。(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师:水到哪里去了?
(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相机板书: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
三、纸的观察
1、师:同学们认为吸水能力的强弱和空隙有关、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很多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纸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工具和材料。(提供放大镜和餐巾纸。)
2、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师:同学们可以将纸撕开,看看纸里面有些什么?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并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师:刚才大家观察纸,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像线一样很细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同学们知道纸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吗?(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古代的人是用什么原料作为造纸的材料?
师:为什么要用木头,鱼网,草,竹等材料来造纸,而不用铁片来造纸呢?
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那么现在我们是用什么原料来造纸的呢?
(出示一包餐巾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纸是由什么原料制成的实物投影包装袋上的说明:100%原木浆、这说明纸的原材料是植物、原来纸的纤维是来源于植物。
师:我们生活中用完的纸,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回收利用,再生纸。)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出示老师制作的再生纸,还可以在上面写字。
师:我们在课堂上造纸可以用什么原料呢?
怎样把用过的纸做成再生纸呢?
2、出示造纸方法。
3、出示浸泡好的纸浆,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师:刚才同学们造了一张相同的纸,在我们生活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纸。
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呢?
2、小小设计师:请你课后设计一张有特色的纸。
说板书设计:它们吸水吗?
1、猜想。
2、纤维。
3、原料——纸浆——纸。
【三年级科学它们吸水吗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纸吸水性》说课稿07-12
大班教案科学纸的吸水02-17
大班科学《吸水的纸》教案12-03
大班科学活动吸水教案12-09
它们一样多吗教案06-12
中班数学它们相等吗教案04-27
中班数学它们相等吗教案03-25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07-02
中班科学教案吸水的纸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