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七子之歌》说课稿

《七子之歌》说课稿

时间:2024-10-27 12:59: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子之歌》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子之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子之歌》说课稿

《七子之歌》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七子之歌》,歌曲是B大调,4/4拍,情绪是优美、抒情的。歌曲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可爱的童声领唱,诉说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思念;第二部分是此曲高潮部分,以童声合唱的形式重复演唱;第三部分则是用混声大合唱反复吟唱“我要回来…”,体现了澳门同胞迫切的希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深深期盼之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以及表现能力。

  二、说学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正直变声期,在教授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子之歌》这首歌曲,能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聆听、学唱及小组合作,能够提高演唱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掌握单二部曲式结构。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学情、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重难点:

  重点: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掌握单二部曲式结构。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节奏——课堂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会用谈话的方式,提问学生“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句话是谁说的?学生自由发言,我会做出总结:这句话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说的,并且这句话被镌刻在了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边的石壁上。

  接着,我会给学生朗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澳门》,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提问学生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我会做出总结,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深深的爱国之情。

  其次,我会播放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思考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认真聆听后得出,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速度是中速。我会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最后我会让学生再聆听一遍歌曲,在聆听的过程中依据旋律进行和歌词的句逗号对这首歌的音乐结构进行分句,并说出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可以回答出,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单二部曲式。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进行弹琴演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跟唱,并感受歌曲在哪呼吸和觉得困难的地方。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发现呼吸的问题,我会加以讲解(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把一句话唱完整,中间不能呼吸,所以要做到一口气吸到底,像闻花一样)。之后我会加以纠正。之后学生会提出二声部的演唱方式,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二声部(二声部是有两个声部组成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之后我会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思考歌曲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认真朗读后得出,歌曲表现了澳门同胞迫切的希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深深期盼之情。

  最后,会让学生完整的加歌词演唱一遍,并男女分组,女生唱高声部,男生唱低声部,我会加以指导。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创编节奏、编配器乐伴奏以及编配舞蹈动作的方式来对本课进行巩固,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七子之歌》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13册的第一单元中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并学习<<七子之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

  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初步 感受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的音乐特点,能从对比的角度去了解澳门。澳门的人文和环境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从政治上让学生去理解,体会统一和分裂的优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3 情感目标: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很多,但不会远离情感和审美(虽然我喜欢用教育实用做解释),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是歌曲强生命力的保证。

  4 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不同的唱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改变速度、力度、音域、情绪等等)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让自己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三、说重难点的`解决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加以融入,怎样让学生唱好<<七子之歌>>,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激动心情。 三、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是:fa与mi的半音关系。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游戏如:听音连线、射击打靶等练习为突破口,游戏中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难点。

  四、 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钢琴、等教学工具。

  五、说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直观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PPT,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2) 学唱新歌

  3) 共同探究

  针对学生的聆听于七子之歌的演唱,共同讨论或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听完后有什么想法? 3]歌曲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七、教学反馈

  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七子之歌》更加深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但是学生对于音乐乐理知识了解不够,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只有从其他方面来引导学生了解乐理知识,并深刻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七子之歌》说课稿3

  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所写下的一组感怀国疆崩丧、渴盼祖国统一的现代诗,其课型为诵读欣赏。

  一、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位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主题为“新闻传播”,同单元的《新闻两篇》中安排有《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学习。本单元的“参考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可结合两篇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作为“诵读欣赏”的语言素材,诗作感情充沛、感人肺腑,极其适合朗读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七子”的历史变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知识、情感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悲壮深沉的感情(知识、情感目标);

  3.理解拟人等创作手法在诗作表达方面的作用(知识、能力目标)。

  三、重点难点

  作为以“诵读”和“欣赏”为主要内容的语言训练课,“朗读”(目标2)和“赏析”(目标3)应为教学重点,其中“拟人”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所以“目标3”是教学难点。

  四、《课标》与课文的关系

  这节课的课型为“诵读欣赏”,关于“诵读”,课标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这组饱含血泪的现代诗不仅是绝佳的朗读素材,更能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接受高尚人格的渐染和洗礼。关于“欣赏”,课标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本课而言,我想可以在诵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悲愤中饱含渴望的炽烈感情,同时对诗作所运用的拟人与象征手法进行简单品析。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拟用一课时(40分钟)完成。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从这一原则出发,我选择了朗读法与启发问答法作为主要教法;同时,确定朗读法与合作探究法为主要学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安排了以下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情感铺垫与新课导入(4分钟)

  在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请同学们交流聆听的感受,老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顺势导入:作为一个中国人,《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每每让我们心潮澎湃——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身后,有一个一天比一天更繁荣更强大的祖国。然而老师还从乐曲中听到了另一种声音,那就是苦难、挣扎、不屈与抗争。今天,就让我们回眸八十年前的祖国,感受那个时代一位爱国诗人不朽的渴望与呼唤。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并明确课文的学习方向。

  (二)重难点突破(24分钟)

  老师先用饱含感情的范读(课文较长,可选其中1~3首)将学生的情感带入文本规定的情境之中,然后学生自由散读,并选出自己觉得最有震撼力的诗节在班上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对其朗读进行评价,老师可要从语速、重音与停顿、语气与感情等方面以此为例进行相应的朗读指导。

  同学们通过朗读对课文有了一个感性的认知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内容与写法进行粗浅的研讨。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提纲性的问题:作品创作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用引文中的语句回答;从创作手法的角度谈谈诗作震撼人心的原因——前者有关内容,后者有关写法,重点应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诗作中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可以与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获得“取材身边事,凡常更动情”的阅读体验。

  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核心所在,要用尽量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将学生对诗作写法的认识逐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以期对其日后的阅读和写作有所帮助。

  (三)比较迁移与情感升华(10分钟)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根据《七子之歌》中的“澳门”一首改编的音乐电视作品,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艺术形式在感情表达上的异同(问题可以是:文字与音乐,哪一个更能拨动你的心弦,引起你的共鸣?为什么?)。

  其次,结合授课时与两岸关系相关的时事动态背景(如连宋大陆行、大陆赠台熊猫、倒扁等)展望祖国必将统一的美好前景,并请同学们以“七子”的第一人称给自己的“母亲”(祖国)说几句话。

  这两个活动的设计,试图起到从知识“习得”到运用转化的“过渡”作用——以后者(实质就是仿写)为例——在语言运用中,不断地吸收词汇、借鉴句式、承袭构思等等,就是模仿。就学生运用语言而言,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教会他们学会正确的“模仿”,从而为“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我希望这个设计能水到渠成地实现由语言积累到语言运用的能力迁移,使教学效果更为完满。

  (四)结束语(2分钟)

  一节好课应该在学生离开课堂时依然沉浸于这节课所营造的情感共鸣中,所以我设想中的课堂结尾应该是回味无穷,余音袅袅。拟用自创的一首小诗(附后)作为整节课的结束语。

  如果等待是风霜刻下的皱纹/请让我为你擦去未干的泪痕

  如果等待是百年不醒的沉睡/请让我为你敲响心灵的琴音

  如果等待是时光雕刻的花朵/请让我在你的臂弯里绽放天真

  如果等待是岁月发出的请柬/请让我斟满醉人的思念与你共饮

  如果等待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每一次澎湃都激起心潮阵阵

  如果等待是如水的月色/请让我寄出尘封已久却依然炽烈的书信

  如果等待是破茧而出的蝴蝶/请让我不顾一切向你飞奔

  如果等待是沧海桑田的铭记/请让我在你的额前庄严地一吻

  如果如果等待是一棵大树呵/请让我甜甜地睡去/在你无边的浓阴

【《七子之歌》说课稿】相关文章: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06-10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06-24

初中音乐教案:《七子之歌》(通用7篇)09-14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5篇07-11

《长江之歌》说课稿(集合11篇)02-02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06-17

《名二子说》说课稿通用08-21

《长江之歌》教案09-10

《长江之歌》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