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小学>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4 08:49:49 小学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很多方面。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二、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三、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四、及时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 思维能力 教学环境 问题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评价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很多方面。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

  学生的性格各种各样,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前者在课堂学习中沉默寡言、回答问题低声、胆小,后者胆大、爱张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智力水平也不尽相同,起点高的孩子回答问题自信,起点低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怕出错。针对这样一个大家庭,作为教师,要给教学营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要让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放下怕错的思想包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以至敢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呢?

  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教师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可以不听父母的话,但绝对不会不听老师的话。如果某教师整天绷着脸、自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表现出很威严的摸样,试想谁还敢和他交往,见到他不避而远之才怪呢?其次,要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鼓励学生不唯书,敢于标新立异,学生的认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有机会得到真实的展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所顾虑的、大胆的敞开心扉,思维会更加活跃。

  二、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用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最基本的训练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提问的性质和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其效果。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个体之间差异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巧妙地提问引起学生联想和思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向教师质疑,教师对学生每一问都给予赞扬,学生受到鼓励,将更积极思考,去发现更多疑问,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养成由质疑而进行思维的习惯。

  一个好的问题设计我想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中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发展的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当学生遇到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很难说出它的算理算法,但当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把其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就比较容易对算法算理进行描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不能太难。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要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太难也不行,若问题本身的难度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则会严重的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工具。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通过教学中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进行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将课堂内容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根据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动态感知的优势,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通过动态的展示风车、风扇、缆车、升降机等物体的运动画面,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的基本特点,在头脑中建立“平移”和“旋转”概念的表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其次,运用多媒体来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以13—7为例,部分中下生往往用数手指的方法,这样既易出错速度又慢,于是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小棒代替数字,13根小棒由一捆10根的小棒和另外3根小棒组成,然后请同学们思考,要从其中减去7根小棒,怎样减?学生马上想出了多种方法:一、先减掉3根小棒,再从1捆里减去4根,还剩6根小棒,二、先从1捆里减去7根小棒,还剩3根,把它和另外的3根加起来,得到6根小棒。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及时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强劲动力。

  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赏识,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不负老师所望,要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心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多用一些诸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真了不起”、“你说得越来越好了”、“你的方法真特别”……等鼓励赏识性的语言,或一个微笑或一个点头的动作都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另外,要容许学生犯错。

  人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只有八九岁的小学生,当学生出错时,我们不能嘲笑、讽刺,不仅如此有时还要表扬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著名教师吴正宪老师曾经在一堂公开课中,碰到了一位很腼腆的学生因回答问题错误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时她面带微笑走到这位学生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大声的对他说:“谢谢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就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使这位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精神饱满的上完了一节课。如果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敷衍了事,可想而知,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是多么的严重!在后续的学习中,该生还会积极思考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核心。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很多,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理解《新课标》的理念,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现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资料

  1、《多媒体教学策略》,朱京曦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2、《小学儿童心理学》,陈威、张民选、惠中 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2

  一、创设情境,诱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

  (一)创设兴趣情境,为学生奠定创新基础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先导。教师如果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环境,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自然地发展,循序渐进,进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就会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知识,受年龄、身心发育等条件的制约,教师单纯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融于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开心愉悦地合作交流,那么效果会好很多。因此,对小学生来说,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与学生喜爱的游戏、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开发智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可以说是一石三鸟。例如在学完乘法口诀后,为帮助学生牢记口诀,我在复习课上采用了一个小游戏:“口诀接龙”,即教师先随便报两个1位数,如“2”和“8”,指名学生口答其相乘的积“16”(口诀:二八一十六);再让他提问下一位学生:用所得的“1”和“6”相乘得多少,第二位学生口答“6”(口诀:一六得六);接下去,第二位学生又提问第三位学生:两个“6”相乘得多少,如此循环,学生兴趣很浓。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授课开始时,首先教师要围绕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做好课前设计,认真创设出有标向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后,会带着问题,跟随教师的思路,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重点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需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循序渐进。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利用教具、学具,动用心、眼、手等各种感官参与、探究,使学生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规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次,教师要围绕难点,从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系统性和规律性等方面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着力解决重点问题,突破难点,由此及彼,拓宽知识层面,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内容的印象。

  二、给学生搭建时空平台,放手让学生探索、实践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起学生创新、探究的灵感和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于他们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关注,而兴趣和关注又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的趣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积极带着问题思考,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创新。只要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精心分析教材,做好“顶层设计”,很多知识和问题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就可以掌握和解决的。教师要切实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提供创新的时间,让学生勇于表现,乐于表现

  叶澜教授说“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这就告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名向导,要避免“一言堂”唱独角戏,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配合。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去研讨、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对于自主探索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也就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以“权威人物”身份来下结论,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而是要珍视学生不同的'思想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在没有压力和拘束的氛围中快乐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辩论,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似是而非的知识辩清了,这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升、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留出创新空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潜力,我们要挖掘,不要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理解后,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会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奇妙,产生探索数学奥妙的浓厚欲望,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创新的思想。比如在讲授“认识钟表”一课时,要先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探究它的秘密,然后自制钟面,做得好的学生用橙子做钟面,还连接了电路,形象地展示了钟表的工作原理。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在学习时遇到有关钟表的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课堂。教师不变,课堂不会变,学生也就不会变。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将学习活动内化为一种创新活动,在创新思维和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探索数学王国的奥妙,培养出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