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初中作文> 年味初中作文

年味初中作文

时间:2024-10-09 14:30:42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年味初中作文33篇

  要过年啦!要过年啦!浓浓的年味,酝酿了满满一年,就要喷薄而发了!

年味初中作文33篇

  年味初中作文1

  年味,当这个词一出现,我的脑海中浮现的不是红红绿绿的人群,而是那满脸褶皱,步履蹒跚的她-我的奶奶。

  家乡的年味,童年的年味,是在奶奶婆娑的手掌中为我慢慢堆砌的,如今我已嫁作人妇,一年也只是在过年的时候回去看看我的奶奶,但是她带来的年味却是任何人都无法给予的。

  年少的时候,家境并不殷实,父母也都在为挣钱而忙碌,于是我大部分都缠着奶奶,过年的时候她就像个魔法师,总能在简单的事物中给我不同的味道。

  福建过年、元宵,很多节日都会有一盘糍粑,奶奶做的糍粑,一定是最好吃的!早上早早的,她就会用木桶蒸一大桶糯米,在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提上凉水,和爷爷一起打糍粑!老家的门口有个大大的中间有凹槽的石墩,爷爷高高举起木槌,一下一下的慢慢把糯米打得粘糯,而奶奶就在爷爷举木槌的空隙,翻动糯米,一锤,一翻,节奏厚实而悠远!~年幼时的我总拿个小小的凳子,闻着糯米的香味,等着我最爱的糍粑!~那时候,奶奶总一脸满是宠溺的看着我嘴馋的样子!~把芝麻花生炒香,砸碎,放上白糖,把砸好的糍粑团成一团团的,裹上馅料,一出锅,芳香四溢!~咬上一口,木头的清香,夹杂着糯米的粘糯,把馅料的香甜调和的恰到好处!~奶奶总在身后温柔的对我喊着:慢点吃,慢点吃!~

  过年,奶奶会做的食物实在太多了,芋头蒸糕,红糖糕,白果,汤圆,还有那每年都不变的.老鸭汤,数都数不清。

  岁月如梭,年岁渐长,她的几个子女都陆续在城市买了房子,搬了家,唯有两位老人家坚守着老家的菜园和那一片又一片的果林。生活条件好了,吃惯了鸡鸭鱼肉,生猛海鲜,过年也渐渐变得不再那么期待。

  这几年,爷爷因为脑萎缩,渐渐地会忘记很多事,又清晰的记起很多往事,医生说这是老年痴呆症,奶奶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加上要照顾爷爷,她开始很多事情也都力不从心了。但是她从来都记得,每年过年,为我们弄好糍粑,蒸好芋头糕,给我们带走。渐渐地,我们发现,糍粑里面经常会夹生,芋头糕有时候又不成形,汤圆又经常太甜或太咸,与城市的年味相比,这些乡下的小吃就显得没有滋味,常常被我们搁置在冰箱中,久了,就扔掉了。童年的那种年味,在城市的喧嚣中,慢慢地被人遗忘,没有了踪迹。她的几个子女担心她太辛苦,总让她不要太操劳,年货到处超市都买的到,不用这么辛苦每年都起早贪黑的自己做,这时奶奶总笑笑不搭话,来年继续着她的年味。

  直到后来,有次,和奶奶的电话中谈到了这件事,电话那头,奶奶几次哽咽,她说起了爷爷估计年岁不长了,说起了自己的孤寂,她说,每年的这些小吃都是她对子女的牵挂和寄托,就像那些年她的子女们围绕在她身边的时候,巴巴的等着这些小吃出锅的那种期待,她每年过年都在重温,温故以前的贫穷却满足的时光。我这才恍然大悟!奶奶的心思那么小,那么浅,只要多想想,其实就明白的,但是她的子女都太忙碌了,从来没有深深地想过,年迈的奶奶的坚持!

  我想,我的儿子快1周5了,今年他应该会搬个小凳子,坐在奶奶身边,慢慢地感受她的年味,她的爱了吧!~

  年味初中作文2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年味初中作文3

  年味儿有时候不一定是盛开在夜空中的烟花或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的爆竹声,但它一定是浅浅地弥漫在我们心底的幸福。——题记。

  四个字的年味儿

  春节里的第一天,睡意惺忪,QQ上的小企鹅忙乎得不停。我以为自己眼花了,发来怎么都是这四个字——春节快乐。

  走出家门,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放烟花的男孩突然停下来,不约而同和我说四个字——春节快乐。

  收到笔友的来信,开头也是四个字——春节快乐。

  这个世界怎么了?铺天盖地都是春节快乐!

  “春节快乐”也许和“happynewyear”一样。一年365天,虽然不是每天都说,但它是每个人心中沉睡的温暖。当这句话被唤醒时,空气中就像花挽着花,都是芬芳。我在心中细细地揣摩这四个字的力量。曾经零落在心头多少的词句,为什么只单单漏了这一句?

  原来我以为“春节快乐”这四个字是老土的,但是每个人都期盼都得到这老土的幸福。我沉浸在这四个字的灿然和温暖中,嘴边也不禁勾起一丝笑,手心轻轻捧起那老土的温暖。

  弯弯的年味儿

  春节时的妹妹仿佛只有一个表情——弯弯的眼睛和弯弯的嘴巴。

  也难怪七八岁的小孩最喜欢过年。她们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明亮的眼睛好像如获得糖果那般开心。我喜欢她们嫩芽一般地说“春节快乐”。春节,就意味着她们幼小的生命将一寸寸地长大。长大,在小时候好像只有魔法师才可以用的词语。我们那时都像彼得·潘,以为永远都可以拥有一片单纯的天空。如果时光倒流七年,我想我也可以单纯地对天上的烟花拍手,好像满天散落的不是烟花,而是我春节的愿望。

  这些慢慢长大的安琪儿哟。

  年味儿在每一个孩提时代总是弯弯的,如月牙一般,像糖果般被珍藏。年味儿在每一个幼小孩子的瞳仁里发酵得越来越浓。

  圆圆的年味儿

  元宵节算是春节的最后一潮了。

  素来不喜欢吃汤圆。尝到这东西的'第一口,舌尖上似乎能开出甜丝丝的花来。第二口,第三个下去便觉的有些甜腻。今天不知道怎的,也许是想到春节的末了吧,一口一口地吃完了汤圆。这圆圆的东西在我嘴里滚着,有磨去棱角的温润。我突然想起了那些关于汤圆的故事。我的指尖在空气中慢慢划出一个圆形,仿佛看见了谁淳朴的幻想和幸福。

  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比喻来给生活,那么谁都有权利把生活想象得更美好。圆圆的年味儿里咬开来是圆圆的幸福。

  年味初中作文4

  年味儿,不是靠鼻子嗅出来的。

  谁说的,走过街巷,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来腊肉香肠的味道,肥厚绵长,那不是年味是什么?到了凌晨,鞭炮齐鸣,那火药的硫硝味在空中飘散,那不是年味是什么?

  谁说不是呢?可是我说的年味儿,也是靠耳朵听出来的,从早上七点,就被手机里祝福的短信叫醒,一整天,响个不停,一出门,邻居的祝福便递了过来,“春节好”、“马年大吉”、“万事如意,万事如意!”一天之中类似的祝福不知说了多少遍…… 谁说不是呢?我说的年味儿,是靠眼前看出来的,每户人家的门榻上都挂起了春联,给寒冷的季节增添了火红的景象,平时闹腾的商铺都关门打烊了,最热闹的要数农贸市场了,准备年货的.人们肩扛手提,像是把一年的收获都搬回家,每家的餐桌上,老人和孩子们的红包里,攒满了祝福和期望,春晚的歌舞、小品把人们的眼睛喂饱,马路两旁的行道树上的彩灯醉迷了人们的眼。

  谁说不是呢?我说的年味,是靠嘴巴吃出来的,鸡鸭鱼肉、酱肉、香肠,团圆的桌子上都是少不了的,推杯换盏,祝福的话说个没完,糖果瓜子,汤圆小吃,恨不能生得 之嘴, 之胃,把所有的美食都囊括到肚子里去,一个春节,喉咙里游离着

  腊肉的余香……

  年味儿是春运路上回家者匆匆的脚步,年味儿是团圆桌上一家人欢欣的笑颜,年味儿,是严冬里的热闹,是春天即将临近的记号,是心的欢腾,是爱的凝结,是情的挥洒……

  年味初中作文5

  “叮咚”,门铃一声响,走过去打开门,是一位乡下的朋友,提着满满一袋子油炸的糖花进来(糖花是本地一种风味面食,馍的一种),放在桌子上。

  “嫂子,快过年了,家里做的年馍。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招呼朋友坐下,泡茶,寒暄,那一袋子金灿灿的糖花散发出浓郁的清油香,馋嘴的儿子跑过来,抓起一个就吃,边吃还边矫情:“叔叔,你家的糖花比母亲买的还好吃,又香又甜。”那个小馋样,惹得我们呵呵笑。

  “嫂子,我走了,媳妇和孩子在街上等着呢。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明天家里还要杀年猪,要过年了,忙。”朋友喝口水就要走。我送他到街口,看他们走车走了,刚要转身,耳边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还夹杂着一颗颗礼花弹,原来是一家“浏阳花炮专卖店”开业了。这种临时的鞭炮销售处,一般在春节前半月左右开业,年后就停了。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烟花爆竹,才感觉到空气中真的飘着一丝丝年的味道。

  住到了这高楼林立的城市,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大街上车水马龙,市场里人声鼎沸,可回到家里把防盗门一关,似乎就与世隔绝了。同住在一栋楼上的邻居,几年都不说一句话,见面互相目光矜持地笑笑,彬彬有礼地问候,一转身,都是陌生人,完全没有乡下时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情味。

  城市里的节日气氛,首先从市场上体现。一进入腊月,商场打着促销的牌子,广告铺天盖地,各种春节用品纷纷上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辛苦工作一年,大家的荷包也丰满,该好好消费一番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可尽往家里搬,用老人们的话说,穷一年也不能穷了一节,何况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都富裕了,更要好好过个年。

  可不知怎的,总觉得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愁,可快乐的感觉却越来越少。天天吃肉,肉不香了;满柜子的衣服,挑来捡去不知道穿什么好;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可视觉疲劳,看啥节目也没兴趣。网络里倒是热热闹闹,人人回家抱着电脑手机嘻嘻哈哈,跟家人倒没共同语言了。我们小时候多快乐啊,一进入腊月,我们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算,巴望着早一点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男孩子惦记着放鞭炮,女娃娃盼望着新卦褂褂,连老爷爷,都等着过年买顶新帽子戴呢。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差,平时难得吃点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连着吃几天肉饭,也只有过年时,母亲才给每个孩子扯几尺布,缝上一件新衣赏。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那时候我们的心,总是很容易就能满足。现在的孩子顿顿吃肉,却一个个都仿佛得了厌食症,吃饭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爱,我们的母亲们曾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我们面对着美味佳肴,却为“众口难调”为难,什么时候的母亲,似乎都不好当。

  到了八十年代末,农村条件就好了,大多数人家都能杀上一口猪过年。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刚进入腊月就早早杀了,一直吃到来年二月里。孩子们不馋肉了,大人们也吃过瘾了,在开春种地干活都浑身全是劲。

  农村里过年最隆重的,应该要数做年馍了。母亲们精心和制一盆一盆的发面,蒸花卷,烧糖饼,炸糖花,做上好几天,两个大大的竹笸篮里装的满满的,堆成两座小山。做的年馍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亲戚朋友们送。听老人们说,正月里有讲究,不能做馍,所以要在腊月里一次做足了,吃到二月份。幸亏那时候的冬天冷,虽然没有冰箱,做的馍也不长毛不发霉。农村里有句俗话,看谁家的媳妇手儿巧,尝尝他家的年馍就知道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天上见玉皇大帝,要做上一些“灶干粮”,就是用平底锅烙的小花卷,供在厨房里灶王爷像前,让他老人家带去当路上的干粮。在这一天祭灶的时候,还要杀一只大公鸡,是灶王爷骑的大马,烧上一张买来的灶符,上面填上家主人的姓名,家里人口,让灶王爷带去给玉帝汇报去。农村里有讲究,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免得灶王爷汇报时遗漏了,来年会有灾难。这个传统带着一些迷信的色彩,可在我们家乡,至今都保持着这个习俗,所以腊月二十三也叫“过小年”。

  我们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这天要早早起来,太阳一出就开始贴对联。那时候的对联大多是买两张大红纸,请村上会写字的人来写,村里也就一两个老师才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一些人家干脆让念书的孩子自己写,我们小时候上学有专门的毛笔书法课,学生们基本会写毛笔字。我们家的对联,都是我自己编自己写,有时候还给邻居家也写,虽说写的不怎么好看,但农村里识字的人也不多,我能糊弄出来,爸爸母亲看着都得意着呢。贴完对联,要放上一大串鞭炮,从鞭炮声一响起,这过年的序幕,就算正式拉开了。

  母亲们今天可要忙了,把各种蔬菜早早备好,放上大片的肥肉,白菜豆腐粉条,做上满满一锅香喷喷的烩菜,一家人围着火炉热热腾腾地吃上两大碗,其乐融融。等母亲把碗筷收拾了,才会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红木头箱子里把我们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开心的时刻,等上一年,只有过年时才能浑身上下一身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互相炫耀身上的新衣服。

  年夜饭吃的是饺子,四五点钟就要吃,吃完了给先人们上坟,说是去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过了正月初五再送出去。这种仪式只有家里的老人才会,我们只是跟着去烧纸磕头,顺便也去显摆自己的新衣服。

  除夕晚上要守岁,母亲说那叫“熬福”,谁熬的长,谁来年就有福气。我们眼巴巴等着的,是爸爸母亲给的压岁钱。爸爸最多给十块,母亲给五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都舍不得乱花,留着上学时买文具买书了。

  那时候的农村人家大多都有了电视,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坐在热炕上,吃着糖果,磕着自家种的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没电视的人家大人小孩都到邻居家来看。母亲熬一壶枣茶,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一屋子的人“吧唧吧唧”,一直要看到十二点。十二点的钟声敲过,全村子都响起鞭炮声,这时候也有个仪式,叫“接老爷”,据说接的还是腊月二十三日送去天上的灶王爷。

  大年初一日早上,天不亮就要吃“黄钱饺子”,三十日下午母亲一次就把饺子包好了,在几个饺子里放上几枚硬币,谁吃到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这些民间传统的习俗其实都很有含义的,在我们家乡也一直沿袭着,只是我们现在离开家乡太久,在城市里就不这样过了。

  初二开始,就要拜亲访友,第一个要去的人家,一定是舅家,舅舅是外甥的主心骨,大着呢。新婚的小伙,必须先拜老丈人去,初二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来的来,去的去,炒几盘好菜,喝几杯小酒,小小的农家院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走亲戚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六七天,每一家亲戚都走完,这是礼节,也是亲朋好友传递情谊的纽带。

  初五一过,村里开始闹社火。农村里的社火比城里老头老太太们组成的秧歌队热闹红火多了。小伙子们背腰鼓,姑娘媳妇敲铜锣,还有胆大的年轻人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所有

  的社火队成员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戏装,勾着脸谱,扮演的也是戏曲里的人物,白蛇传啦,西游记啦,三堂会审啦,表演者演绎的活灵活现,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社火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表演,人们也跟着一家家串,锣鼓喧天,欢声笑语,那种热闹快活的场景,好多年没见过了。以前村子里有上了年纪的人专门负责主持,那些人老的喊不动了,年轻人怕麻烦,宁愿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没人去操那个闲心,现在农村里过年,也不热闹了。

  看完了社火,还有大戏呢。那时有的村子里有戏台,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有些人大字不识几个,戏里的台词却能唱的滚瓜烂熟,真佩服他们那超常的记忆里,应该也是兴趣所致吧。戏台上唱的,大多是古装戏传统戏,以秦腔为主,有时候也唱眉户,黄梅戏,一个小小的戏台下面,人山人海,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不管天多么冷,都影响不了人们看戏的兴致。晚上还有夜场,人们在露天地里或坐或站,个个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

  常听老人说,穷欢乐,穷欢乐,穷的时候,人们都不忘给自己寻找欢乐,现在日子过的衣食无忧,却少了快乐的感觉,那些曾经欢乐的年味,如今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难怪现在的人都说,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连春节联欢晚会都越看越没劲了。也许,这就是不同的时代具有的不同特点吧。

  不管到了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在繁荣发展,生活在日渐富裕,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一脉相承。过年过的是喜庆,是幸福,是团圆,是快乐,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愿普天下每一个人,都能过个平安快乐年,让浓浓的年味,永远在我们的生活里飘香。心是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年味初中作文6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 ——题记 东方过得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中国人,过中国年,也正是因为如此,春节在中国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年味儿,顾名思义,就是春节内独有的味道。

  想看到开心,就看到什么。想看到多远,就看到多远。 “回家过年”是春节时期在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曾经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习俗,年味儿十足,可我认为“年味儿”重在“团圆”。

  只有这一起团圆的年,才有年味儿,只有有一起团圆的年,才叫中国年。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最亲的人是父母。当一个人为了生活处处奔波,在外时,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走,回家走!”不管多忙,多累,多苦,记着,让人生更好,让家人开心,只有这样,才有年味儿。

  听母亲说:以前她和爸爸在外打工的时候,每到过年,心都非常痛,所以,她和爸爸踏上了回家的路。

  许多公益广告上说:过年了,回家喽!是啊,只有回家,年过得才有味。

  这些话不是阐述,不是议论,只是感触罢了。

  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意的时候,它是春节,不在意的时候只是一天而已。

  注重节日内涵,才是过中国节日的基本。不要追求洒脱,家才是最终的港湾,只有和家人团聚,“年味儿”才是真的。

  把握“年味儿”,它不是一个东西,一件衣服,一个物品,它是一种感觉团圆的感觉。当千门万户瞳瞳日时,那才是真正的年味儿。

  年味儿,年味儿,味儿是团圆味。  ——后记

  年味初中作文7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春节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年味初中作文8

  年,不仅是中国古老传统的团圆节日,还是记录岁月的标识和载体,映射漫长岁月里人们生活状况的镜子。

  在童年的记忆里,从进入腊八这一天就预示着忙年的开始。这天清早,母亲会将浸泡好的八种粮食倒入我家那口大锅中。和往常一样,10岁的哥哥用力拉着风箱,伴随着“咕嗒、

  咕嗒”的节奏声,灶膛中伸出了长长的火舌,驱散了严冬的寒意。

  那时,城市居民几乎家家养着家禽。我家养着6只芦花母鸡和12只小白兔,每天清早我都会拎着竹筐到菜店捡拾菜叶、白菜根,如果能捡到胡萝卜,我会特高兴,那可是小白兔最喜欢吃的。回来后,将捡来的东西洗净切碎拌上玉米面放进铝盆里,鸡笼里的鸡就“咕咕”叫着,拼命向外伸头,贪婪地注视着它们的早餐。每当我把笼门打开的一瞬间,母鸡们就箭一般冲向铝盆。之后,我会顺手将几个白菜根投进兔笼,里面立马就展开了一场争夺战。

  “腊八蒜”是这一天必须要做的。头一天把大蒜用温水浸泡,第二天就很容易去皮了。一个上午,满满一盆大蒜剥了出来,母亲把剥好的蒜瓣装进准备好的广口玻璃瓶,倒满醋密封起来。到了大年三十这天,瓶子里的蒜瓣全都变成了翠绿色酸脆可口,泡过蒜的醋则是蘸饺子、拌凉菜的调味佳品。

  吃过了腊八粥就要忙着“扫灰”,也就是大扫除,要把家里墙壁地面和各种物件全部清扫一遍,为干干净净过春节打好基础。扫灰这天全家总动员,把能搬动的物品搬到门外,房间基本清空以后,父亲戴上口罩挥动着扫帚,沉睡了一年的灰尘会随着扫帚在空中弥漫,待尘埃落定,再把搬出去的物品搬回原位。

  扫完灰就要忙年货了。那时候,鱼、肉、蛋、油甚至花生、瓜子都是按人或按户定量供应。每年这个时候,我们总要去排长队购买年货。有一年,每户供应半个猪头,排在我前面的人买的`猪头干干净净,好不容易轮到我买时,眼前的猪头却全是毛。我对售货员抱怨道:“换一个,像个猛张飞。”售货员笑了:“你不吃亏,你没见给你的半个张飞头要顶一个刘备脸吗?”

  临近年根的几天最忙,蒸馒头、做花卷、熏鱼、炸萝卜丸子常常都是通宵达旦。那时面粉供应量少,做馒头时先把白面粉和好擀成皮,再把黑面团包起来,蒸熟后从外表看一个个雪白的大馒头真是喜人。那时候我们和外公住在一起,每天吃饭时,外层的白面皮都要剥下来让外公吃,这是母亲给我们订下的规矩。

  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总要蒸上一只鸡,这可是我们家过年时的主打菜。做法很简单,将已掏空内脏的鸡腹填足大料,然后用厚厚的白菜叶裹紧放入锅中,蒸熟冷却后再将鸡肉、白菜撕成丝装入坛子放在室外以延长保质期。父亲做蒸鸡味道独特、鲜美可口,是我童年记忆里过年时难忘的美味。

  期待已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全家人坐在热炕上,吃着父亲做的韭菜炒鸡蛋、凉拌白菜丝、蒸鸡、萝卜丸子,说着、笑着、喝着、吃着,尽情享受着美食,体会着浓浓亲情的温暖。

  吃完年夜饭,母亲就给我们拿出新衣服,再每人发一个红包,里面有五角钱这在当时可

  不是个小数目。父亲会拿出几挂鞭炮分给我们,这一刻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不需要忙年了,可以尽情玩耍了。

  过年,是当时的孩子们最快活的日子,对我来说就是新衣服,就是压岁钱,就是平常吃不到的好饭菜,就是无拘无束地撒欢疯玩。如今,人们再也不会为新添一条涤卡裤子而兴奋,也再不会为买几斤冻鱼起大早在寒风中排上几小时的队。但是,我们也慢慢淡化远离了往日那浓浓的“年味”,心中不免生出一缕淡淡的惆怅。

  年味初中作文9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母亲和奶奶看。走出

  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年味初中作文10

  城里呆久了,感觉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过年似乎已经很难唤起我们曾有过的激情了。我总感到现在过年没有过去热闹了,传统的东西少了,许多旧时的风俗也被人们遗忘了。城里的年,愈来愈沦陷为一个简单的节日,就像城里的月光,虽然还是那个月亮,却和村庄的月光,有着明显的不同。乡里的月,湿润丰满,安安静静铺排开的一个一个的小村庄,更适合月光的书写与舞蹈。年,是一株植物,只有扎根在乡间的沃土,才会枝繁叶茂;城里的泥土,参杂着水泥与钢筋,容不下它瘦弱的躯干。故乡深处的年,透露出植物的温馨,乡间的年,土酒一般醇厚绵长。

  一进腊月,算是迈进了年的门槛,隐隐约约的炮仗声,敲开了“年”这首民乐的前奏。于是众多的人行走在路上,他们朝向村庄,回家过年,成了冷寂的冬天最温暖的主题。

  乡下的年,最为忙碌,扫房子,祭灶,磨豆腐,蒸年糕,包饺子,有能力的,还要杀猪宰羊。

  选一个晴和的天扫房,除了衣橱衣柜这样的大物件,炕头的被子,铺炕的毛毡,梳妆匣,油瓶子,盐罐子,瓶瓶罐罐,都放到院落里。院子里像是开了家杂货铺子,那些没事可做的鸡呀,狗呀,也过来凑热闹,乱哄哄一片。扫完房,瓶瓶罐罐清洗一遍,土炕上铺好新鲜的席子,一样一样搬回去。家里留满了土灰的腥味,整体上看却焕然一新,明亮整洁,所有的家当都站好了位置,等待着年的到来,角角落落展现着一副除旧迎新的气象。

  做好的豆腐青白如玉,切成方方正正几十块,一部分拿到屋外冻冻豆腐,一部分放到缸里用粗盐腌了,剩下的热热现吃。

  蒸年糕,先把黄米碾成面,将碾好的湿面用开水泼,然后铺撒到屉上,铺撒一层面,放一层泡好的红枣,花豇豆,最后上锅蒸。年糕蒸好,冷却下来,切成一块一块顶着红枣金灿灿的年糕。

  蒸馒头,白白的馒头上用筷子头戳上红点子,细心的人家,把馒头蒸成鱼形,刺猬形。 炒葵花籽,花生,也是自家用细沙,在大柴锅里慢慢地翻炒。

  年,少不了一道一道的工序,这些繁文缛节把年推向了高潮。灶屋里总是热气腾腾,土炕总是烫烫的。

  年的议程,铭刻在童谣里,一辈一辈传唱下去。“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唱这童谣的孩子,长成父亲,父亲再把这歌谣教唱给儿子。年,就这样规矩下来,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年。恍然明白了这些讲究,这其实是一种敬畏与感恩。乡间的年不单单是年,这年要感谢赠予五谷的土地,感念着逝去的先祖。这年,是乡间的一种誓言,是朴素的祈求与憧憬。

  如今,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但曾经的记忆却是挥之不去的。那时候的春节,孩子们当然是最快乐的。接近年底,就开始扳着指头数天数,怎么还不过年?心儿就像被小猫抓似的。

  乡野安静的夜里,偶尔会响起一两声的`爆竹声,虽然很轻,很远,稀稀落落,但响在空旷的乡间田野,却是异样的清脆、清晰、清新,绝不会打扰任何人的睡眠,家中的老人们往往会念叨一句:“哟,有点儿年味了。”这种声音在尚未成人的我听来,简直就是件美妙的事。

  伴着袅袅的青烟,空气中流淌的也是浓浓的年味。处处都在杀猪宰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喜洋洋的景象!皇天腊月黄道吉日多,嫁女的娶媳妇的比比皆是,图的就是大吉大利。被年味乐得不行的人们,还会提着年礼探亲访友,那可是一件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事,就意味着不仅能饱餐美食一顿,而且受宠若惊般地被视为上宾,可以尽情地吃,大胆地玩,些许的放肆、淘气也不会受呵斥。

  祭拜祖宗是过年前的头等大事,上坟的时间一般没有固定,但约定俗成在除夕前。人们要提前带上祭品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烧纸上坟,以示过年了,请逝去的先人的神灵回家来一起团圆,这是咱们中华民族敬重先祖不忘根本的体现。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们去给曾祖父等祖辈上坟,父亲摆好祭品放了鞭炮,两膝着地便磕头祈祷:过年啦,给您老人家送钱啦,置几件暖和的衣服,过年别冻着!”。兄弟姐妹也学着大人的模样,跟着磕仨头说:“老祖呀,回来过年哩!”,长辈就会训斥我们:“娃子咋能跟大人学哩?”这件事,很长时间成为全家人的笑话。

  贴春联大概是一年里最后要做的工作了,家里的小孩早早地就被大人安排好了,有分工给大门清洁的,有打浆糊的,有数门头的,十分热闹。贴上了对联,门楣再贴上一排花花绿绿的广门笺儿,即便是再旧的木门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那飘摇的广门笺儿,让人想起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特别是凶神恶煞般的门神,印象最深。

  年味初中作文11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我都草草地虚度过去,唯有过年那几天我是真真切切度过去。

  愈利年关,过年味愈浓。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年味之二当然要酒香味了,我们这城市虽不酿酒,但是非常钟爱喝酒。在过年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过年的前夕准备上好的陈年老酒。在过年时,许多爱藏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了,他们才会收敛自己对酒的吝啬。在过年,不管是会不会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气,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这酒的好了。

  饺子味在年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别爱在过年时吃饺子。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料酒,那味儿真是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哩。吮吮饺子上的醋,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细想想,其实年味很多。都饱含着春节的温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吃饭,虽有些挤,但是谁都互相夹菜,这种温馨只有在过年才能得到。

  年味初中作文12

  我的家乡在山东,每到春节,家里就显得格外忙碌而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是全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从早晨起来,全家大小都在忙着做包饺子的准备。最忙的要数母亲,爸爸和姥姥了。她们一个在忙着做饺子馅,一个在忙着和面,一个在准备盛饺子的家具。只有她们三个准备就绪,其他人才可以大显身手。

  一切准备就绪,姥姥一声令下:包饺子了!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大圆桌周围。开始动手包饺子了。就连我这个小不点也忙的不亦乐乎,母亲赶的每一个饺子皮都要经过我的手才能到达圆桌。因为我是大家的运输兵。所以我是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家都也夸我是他们的好帮手。我听了心里美滋滋。干的更卖力了。

  下午,先早早的吃上一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意思是来年人人都心想事成,再贴对联。

  然后全家人就要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年夜饭,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平平安安。吃过饺子后,大家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晚上,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很多小孩在家里就嚷嚷着要和家长们一起出去放鞭炮,可是,我却不怎么喜欢。因为,鞭炮的`声音实在太大了,有时在家里都会令我胆战心惊。

  如果我在乡下的爷爷家过年,还不忘给姥姥家打个电话,以示春节的祝福。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我到亲戚家拜年,还不忘收些压岁钱,这是我觉得最开心的一件事了。

  你们说,我们家乡的春节有没有意思!

  年味初中作文13

  我的老家在赣东,每逢过春节,无论多忙,都要回家过年。

  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人们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大糍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照传统程序进行的,所以这些日子,家里面时时飘香香。时不时还会给邻居送上新鲜的糯米丸子。而我们则些小孩子,则是一边吃着各种各样的甜食,一边掰着手指算着,还有几天过春节。

  大年三十终于到了!家里老老少少都起了个早,互相祝福。祝福过后,母亲们去准备年饭,爸爸们去贴对联、贴倒福。

  家乡的年饭一般是中午吃的,我们家也不例外。满满一桌的'饭菜喷香喷香的,有鱼、有肉、有面条,惹得我和弟弟们口水直流三千尺,不过家乡再吃年饭之前还要放炮仗,寓意辞旧迎新,赶跑灾难驱除邪恶。我也只好忍住肚子的抗议了。

  晚上还要吃一顿年夜饭,,与吃年饭不同的是,它讲的是守岁迎新。它是从第一锅饺子出锅开始的,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待到快到12点,爸爸们就在屋外用爆竹摆成一条长龙,等待点火信号。每到这时候,央视就会开始倒计时,大家就一起跟着大声喊:5——4——3——2——1,点火!这时候,除了鞭炮声,就再没有别的声音了。

  到了凌晨一点,鞭炮声就渐渐稀了,而年,就在这渐渐消去的鞭炮声中远去了。

  年味初中作文14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过得很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人们会比较忙,可是我想,忙碌和快乐相比,快乐应该会比较多。

  除夕是一个最值得我们庆祝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一个时刻,除了一些特殊的关系外,一般亲戚什么的,都会回家团聚。在团聚时,一般都会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可以到室外去,欣赏着美丽的烟火。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都要吃上母亲做的汤圆或面线。母亲煮的汤圆有的是红色,好像是当我们吃了以后,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兴旺。吃面线和汤圆是我们民间的习惯。

  从初一到初十,我们都要去亲朋好友家去拜年。拜年时,我们都会准备一些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们,表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心意。

  无论是亲朋好友来我们家做客,还是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做客,我们小朋友总是能赚到便宜,因为小孩能拿到自己喜欢的压岁钱。一拿到压岁钱,别提有多高兴了。据说压岁钱可以避邪和避祟。避祟中的祟是压岁钱中的'岁的谐音,意思是能我们在下一年里平平安安过着一岁。

  家乡的春节十分的快乐,要说快乐,当然要属我们小孩子了。除了压岁钱的快乐,我们还有一个快乐,那便是放鞭炮。每当要准备引火时,在引火线上嚓的一下,鞭炮上就发出刺啦刺啦的火声音。

  年味初中作文15

  我家乡的节日有很多种,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

  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除夕的早上都要贴春联,中午会去拜拜,晚上会去跳火堆,跳火堆的时候,那熊熊的大火使我更加害怕,我胆小地对爸爸说:爸爸,你能抱着我跳

  过去吗我等第2次自己跳。当然可以。第一次,爸爸带着我跳,使我感受到了感觉,第2次,我用那种感觉跳了过去,耶,我会跳火堆了,跳完火堆。我们就去放鞭炮,鞭炮的声音一声比一声响,我心想:这么大声,我好想再来一次。我就随身拿起一个鞭炮和一个打火机,我的手在抖动,怕等下会自己炸到自己,我就鼓起勇气,把打火机一按,鞭炮点燃了,我用力一扔,把鞭炮扔到九霄云外了,耶,我终于把鞭炮扔出去了,我非常高兴。

  放完鞭炮后,就去看春节晚会,春节晚会看完,爷爷奶奶都会守夜,守到12点,再去睡觉,凌晨四五点都会起来穿新衣服,然后家人们都会发红包给我们。大年初一的'早晨总要吃汤圆或面条。从初一到初十,我们都要去朋友亲戚家拜年,拜年的时候总要带红包,我们拿到红包后,心里非常高兴春节的时候肯定要放鞭炮,声音很大,表示我们幸福越好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祝福的节日。

  年味初中作文16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枣乡——临泽,她不仅养育了善良淳朴的临泽人民,还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家乡的春节便是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节日。

  每年的二月份左右,便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每逢这时,我们便能拥有一大把的零花钱去和爸爸母亲一起上街。

  今年春节,爸爸母亲带我去逛街。刚到街上,我便被春节欢乐的气氛给渲染了。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好不热闹!正当我目不暇接之时,一排形态各异的'花灯映入了我的眼帘,有兔子灯、老虎灯、牛灯、老鼠灯它们制作得惟妙惟肖,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更有意思的是制作花灯的人别出心裁,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不仅使花灯会动了,而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仿佛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动物。

  春节,当然少不了拜年啦。大年初一,爸爸带我去爷爷家拜年,一进门,我便看到了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原来,那辆电动车是家电下乡时爷爷买的。我爷爷靠卖菜赚钱,但是腿脚不方便,每天只能骑着人力三轮车一趟一趟地来回。这下好了,有了这辆电动三轮车,爷爷可高兴啦,他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玲玲啊,你看现在党的政策多好啊。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党和祖国。我连连点头称是。

  改革开放给祖国和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新春佳节里,我在心里暗自祝愿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我的家乡能够更加美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年味初中作文17

  过年了,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时,冰糖葫芦、年糕、火炮、这些小玩意儿都成了春节的专属特产。

  除夕那天早上,我和母亲都快忙炸了。但仍然是乐在其中,母亲在大门上贴着春联,我呢则帮母亲贴福字。

  胶水都已经抹好了,刚要贴门上时,母亲急忙阻止我,并且说:贴反了,贴反了,福到了!福就应该倒着贴嘛!这样就表示福气临门,听母亲这么一说,我便马上将福字倒过来,仿佛一刻都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晚上,该是吃年饭的时候了。客人们都到齐了。桌子上弥漫着各种菜的香味。外公也不惜拿出了自己最宝贝的`酒,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呀!菜都上齐了!大家都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儿地品尝着年夜饭,一大家子都其乐融融,有说有笑的。

  最让我激动的时刻到来了。自小我就有两大梦想:一是睡觉睡到自然醒;二是数钱数到手抽筋了。只要我面带着微笑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说几句吉祥话,财源就滚滚而来。真可谓是:钱来了,挡都挡不住哇。呵呵!

  有句歌词唱得好: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过年了回家看看吧!

  年味初中作文18

  我的家乡在吉林省舒兰市,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家乡的春节更让人陶醉。

  春节快到的'时候全市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人在家里贴春联,挂灯笼。大街上路两旁挂满灯笼,在树根部分缠上链状小彩灯,大人们一直忙到三十晚上。

  此时我们小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连我们的成绩都不管了,我们也能得到压岁钱,我们也能玩儿到上学,连寒假作业都忘了去写,到晚上钟声敲响,九点时,爸爸母亲还有奶奶包饺子,爸爸包钱的,我就在那边猜灯谜,里边的谜语,我就让爸爸、母亲、奶奶和我猜灯谜,我们就比谁猜得对猜的多谁就赢了。

  虽然一年一度的春节已经过去了,但春节热闹与祥和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年味初中作文19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春节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母亲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母亲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母亲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

  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年味初中作文20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烧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个年,一年一年保平安,这首歌谣从古唱到今,传承着我们家乡的习俗和文化。

  一走进腊月,家乡的年味更浓了。旧时的过年就是从八月初八开始,到按历年正月十五才结束,现在,亦是如此。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比较讲究的人家,每逢这天早上会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以示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

  喝完了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吃完了泡得发绿的腊八蒜,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这一天晚上,各家各户都在灶王神像勉强摆上糖瓜,山楂,柿饼,红枣,花生等,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俗称辞灶。过了这一天,在外经商、打工、求学的游子心怀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开始陆续返家,一路上无数次想象见到亲人的激动场面。家中的.亲人也怀着丰收的喜悦,开始陆续购买鸡鸭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馒头、打米糕、出豆腐,称为办年饭,这些年饭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

  初夕傍晚,全家老幼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然后大家将屋里堂外置办得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等到大年初一,人人穿上崭新的衣服,走街串户,互致春节的祝福。从初二开始,人们开始盘算着走亲戚,侯客人。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

  年味初中作文2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

  ——题记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在缤纷的焰火和欢乐的乐曲中,年的脚步声在向我们悄悄逼近,在迎新春之际,我们总是思绪万千。在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都得提前买年货,买新衣,买爆竹烟花……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年就在此际匆忙而至,透出忙碌却又紧迫的幸福味道。

  走在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息。人们个个喜笑颜开。有的人在家门上贴了个倒着的福字,我就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把福字倒贴着呢?爸爸说:这就意味着‘福’从天降了。这时,远方有人在放烟花,嘭!嘭!嘭!震耳欲聋,烟花嗖一声划破夜空,一片片像花瓣似的烟花再爆开,形成了无数的小星星在夜空中炫耀自己的光芒,五彩缤纷的,漂亮极了。 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吃饺子,而我们家的饺子不一样,因为饺子是我自己包的,而且里面有金桔,金桔预示着团团圆圆,甜甜美美,我想这就是家乡的年夜饺子香。

  我们家乡的留守老人很多,孤独的夜,难眠的心;天涯共此

  时,千里共婵娟之际,怎可让他们独舔岁月的伤疤呢?于是我们家也请了一个孤寡老人,我们坐在一块儿,隐隐地他的眼中闪着泪光,从皱纹边聚落滚下,滴落在皱巴干瘦的枯如柴枝的手背上。他好几年都没有这么被感动过,这时,我们家的团圆宴已经上桌了,在红薯丸,金桔饺子,汤圆,这都预示着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孩子们啊,不要让父母再默默掉泪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脸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了那一生爸妈。

  常回家看看。

  啊!家乡的年味是团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爱家乡,更爱家乡浓浓的年味。

  年味初中作文22

  年味是什么呢?年就是春节了。

  年味是什么呢?在人民的眼中,年味就是一家人吃饭团圆饭,大人们给小孩发压岁钱、放鞭炮、拜年等。

  在我的记忆里,年味已经成了很遥远的时候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是一件十分热闹的事情。在过年前,我们一家人都会合力把家里的一切打扫干净,这么做都是因为要扫去坏的运气。之后,就会去商场进年货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母亲要去晒咸鱼干了,母亲都是买回来一大堆的黄鱼,用盐泡鱼了,再加一大堆的香料下去涂抹,后就经常要拿出去晒一晒,就大公告成了。之后我都会帮母亲手去送些咸鱼给亲人们。每一次,闻到那咸咸的咸鱼就知道要过年了,这就是年味了。

  过年前,还要得把家里打扮成“红堂堂”了,当然就是要贴挥春了。贴挥春时,先要选择一对漂亮又有意头的对联了。然后把联放在桌子上,把糊在背上涂上对联。但贴对联是都要小心又要开心,因为嘴里要唱着春节的.歌,一边要贴对联。瞧,贴对联是多么开心啊!

  在家里,不必说奢求些高贵的玫瑰花,也不必说要放些高雅又气质的百合花,单是朴素清香的水仙花就能飘满整个屋子,春意融融。闻,清淡的味就像预说春节的热闹了。

  光阴似箭,昔日春节的热闹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似乎是一块白白的冰,在回忆里不知不觉地融化掉了。

  而回忆的年味是什么呢?回忆的年味就是咸咸的黄鱼味,是贴对联的唱歌声,是清淡而又朴素的水仙花味。

  年味初中作文23

  春节,爸爸母亲带着我去外公家探亲。我很喜欢去外公家,因为外公的家很大,家门前有一个大院子,院子前面还有一个大大的池塘,尤其是外公家有我最喜爱的三个表姐和我们班同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那只可爱的猫。

  到了外公家,大人们都忙着做菜,我和三个表姐闲得无聊。大胆的三表姐便提议说:“我们去买些甩炮和炸炮来玩吧!胆大的呢就玩甩炮,胆小的呢就玩炸炮。”大家都拍手表示赞成。

  甩炮和炸炮买回来了,三表姐就试玩给我们看。她先用打火机点燃甩炮的头,让甩炮在手中燃烧一会儿,接着便立刻把它丢入池塘。只听“轰”的一声闷响,水花便被甩炮溅到半空之中。三表姐又把炸炮往地上使劲儿一扔,炸炮“啪”的一声惊响,便立即爆散开来,四周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儿。

  胆小的大表姐看到三表姐玩得这么开心,于是也试着玩了一根甩炮。没想到她的胆子越玩越大,最后竟然超过了三表姐玩炮的胆子。她把甩炮放进烟盒里,结果把烟盒炸成三半;她又把甩炮放在泥土里,结果把泥土炸了一个小洞;她再把甩炮放在一个坏了的桔子上,结果把桔子炸得开了花……

  看到这里,我和二表姐也忍不住加入了这场游戏。大家一会儿上树,一会儿爬凳子,玩得嘻嘻哈哈,不亦乐乎。这些甩炮和炸炮虽然是为小孩子们设计的,不过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同学们玩的时候得注意安全哟!

  这个充满年味的游戏,让我回味无穷。

  年味初中作文24

  年味,是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都混合起来的,喜庆团圆的味道。

  爸爸母亲满载而归,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年货,接着,我们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火红的对联和“福”字。然后,我们就去走亲访友了,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得干

  干净净,挂上喜庆的中国结,并且相互赠送礼品,送红包,拜年问候。从这个时候,我已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爷爷奶奶也忙着谢年,整个房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端上丰盛的饭菜,点烛插香,参拜许愿。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整个房间充满了温情。

  看春晚当然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一支支美丽的舞蹈,一个个搞笑的小品,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杂技以及魔术表演,使每年的春晚都是那么令人期待。

  当然,最勾引我们童心的东西非烟花莫属了。年夜饭还未吃完,楼下早已传来“噼噼啪啪”的烟花声,那就像一声声集结号,我和表哥再无心思吃饭,放下筷子,抓起早已备好的烟花,冲下楼去。楼下早已聚集了一群邻家孩子,你扇你的“芭蕉扇”,我放我的“火凤凰”,摔炮也来凑热闹……晚上十二点整,“嘭——啪——”一声声炮响把我儿猛地惊醒,往窗外一张望,只见外头火树银花,照亮了夜空,可谓壮观啊!

  有句话说得好,“春节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要更上一层楼!

  年味初中作文25

  “瑞雪兆丰年。”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下雪了,真开心!正因为这场雪,才有了过年的感觉。虽然这雪阻碍了交通,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回家过年的向往和决心。我们也一样,手里提着年货,踏上了回家的'班车,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喜悦,准备回家过年。

  下车了,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好像被一层白色的银装所覆盖,我穿过银白色的田野,走过那座难忘的小桥,来到我家门前,屋顶上唯一没有被雪覆盖的烟囱,冒着一缕缕炊烟,屋檐下挂着一条条腊肉。大年三十,奶奶在厨房里蒸馒头、包粽子。母亲准备年夜饭。爷爷在门口贴对联、挂灯笼。大伯伯在清扫门前雪。爸爸在房前屋后种下了石榴树和柿子树,向往着春天能够开花结果。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麦田里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放鞭炮,开心到了极致!年夜饭前,需要放鞭炮,越响越好,这样可以赶走“年”兽。然后点蜡烛祭祖,给逝去的先人烧香、叩头。希望先人能够保佑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保佑爸爸事业有成。最后吃年夜饭,在吃饭的过程中,爷爷奶奶便会递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压岁钱。

  年夜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春节文艺晚会,聊着家常,吃着点心。一直到凌晨,我们走出家门,点燃烟花,望着天空中满天飞舞的烟花,我想:明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年味初中作文26

  我总觉得城里的年味儿少了些,过个年无非就是电视电脑,聚餐购物。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总觉得少了些人情味儿。而在乡下的老家,我才真正体会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

  还没到大年三十,码头上便挤满了人。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杀鸡宰鸭声不绝于耳。孩子们的口袋里塞满了刚买的鞭炮,聚在一起点着玩。有高级一点的一飞冲天,有中等些的花棒,也有两块钱三十六枚的摔炮,各种各样,花样百出。我想,那些商家一定赚得盆丰钵满,心里乐开了花。当然,鞭炮不是男孩子的特权,身为女生的我,也常常点个炮扔进泥坑里,看那泥点飞溅的壮观场面。话虽如此,我也曾干过一件坏事,至今记忆犹新把柴火堆点燃了。幸好当时及时发现并扑灭,不然一定被爸妈唠叨死。嘿嘿,其实我时候也曾悻悻地解释:这样才红红火火嘛。

  在噼里啪啦的声音中,便到了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时候。我的表弟写得一手不错的书法,春联当然是由他来写了。蟾宫降玉兔,红梅迎新春,春染千涛时时绿,雨苏万物处处歌,写了一幅又一幅,送了一幅又一幅,贴了一幅又一幅。那红艳艳的纸配上春意盎然的字,年味儿更加浓了。

  到了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的女人们便更加忙了。她们走过来走过去,像上了发条的.人偶,也似一个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洗菜择菜,切菜炒菜,中间还夹杂着欢声笑语。一掀锅盖,香气随着蒸汽扑面而来,淘气的小孩忍不住偷吃一点,那嘴角留油又不承认偷吃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都别嗑瓜子了,开饭喽!外婆中气十足地喊了声,大家纷纷站起来,拍拍抖抖身上的瓜子壳,走向已摆满美食的大餐桌。哇小孩不仅惊叹了一声,看着那一桌好菜直流口水。小弟眼疾手快,抓起前一个鸡腿就往嘴里送,好像有人跟他抢似的。大人们则文雅多了,等人都到齐了才动筷子。看着一双双筷子在盘子和碗中来回移动,一张张嘴开开合合,大家脸上都表现出了温馨满足的神情。不时的碰杯,一句句祝福,化作一个个音符奏响新一年的开场曲。家的温暖在人们心中氤氲开来,年味儿又浓了一分。

  故乡的年味儿充满了人情味儿,质朴而香醇,就像一块浓郁的巧克力,融于唇齿之间,在心中化开,流淌......

  年味初中作文27

  晚风渐暖,年味淡。

  ——题记

  熹微阳光透过纱窗,惊扰了新春的清晨,丝丝缕缕粲然的光束映照街边的花丛,一派别开生面的繁饰。如初景象,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借着春节的喜气,一草一木都颇具喧宾夺主之范。我深呼吸,极力适应着空气里弥漫的烟酒味道,换上母亲为我精心准备的新衣,对着镜子勉强露出微笑,这个年,似乎很沉重。

  一样的街道异样的氛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在,只不过缺少了往日的会心浅笑,行色匆匆。生活到底给了他们多大的压力,年节里,依旧疲惫落寞。扑面的浓烈香水味令我嗤之以鼻,杂糅的味道似乎在故弄玄虚,我微微蹙眉,她的“盛装”实是“别有洞天”,粉墨登场,自命不凡也。不由自主地远离她们,目光久驻于一个身着红袄的孩子,恍若兀地点燃了这一片糜静,他天真的笑容盛若灿烂的夏花,手里拿着嵌有金边的“福”字,摇头晃脑,为这压抑的清晨平添了生机活力。

  悬挂的横幅上刻着祝福的话语,墨色铅字嬉闹着说恭喜,可是,轻启朱唇,千言万语哽咽在心底,再也无法流露出暖心的问候。回到家,手机荧幕泛着微光,短暂的旋律突兀响起,苦笑着用指腹滑过,向来我所珍爱的文字此时却冰冷如雪,毫无温度。我在想,如果把这千篇一律的字形化成萦绕耳边的熟悉嗓音,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连祝福都索然无味。

  是时代的潮流蜕为牢城,封锁住人心本来的纯真,还是我陈旧的思想早已脱离时代的轨迹,变得虚无缥缈。

  罢了,过好生命中第十五个春节吧。

  如我所想,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可餐桌上却出奇的安静,长幼礼节使我愈发拘束,拘谨的礼貌用语无疑拉开了亲戚朋友的距离,没有谈天说地,没有洗杯更酌,没有热闹非凡,反之,他们严肃的面容让我喘不过气。

  匆匆的年夜饭了了而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毫无印象。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本想邀友人共享春晚盛典,可结果却让我讶异。

  不约而同整齐地坐在客厅,茶水瓜果丝毫未动。他们的双眼紧盯着手机屏幕,瞳孔里反射出五彩斑斓。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他们看来,那虚拟的页面比一家人其乐融融更令他们在乎,或许,真的是我被时代落下,成为独自回忆往日温暖岁月的'孤儿。

  不知不觉,零点已至,家人早已入睡。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站在窗边,看天边刹那间的流光溢彩,纵使美轮美奂,却短暂得若过眼云烟,片刻之后即是沉寂与感叹。就像我们早已明白,年兽是个古老的传说,驱赶一年的愁苦辛酸。我们只是擅长把所有希望抑或憧憬寄托在美好的事物里,麻痹自己,然后继续奔波。

  岁月的年轮周而复始地旋转,我们在错愕时间易逝的同时,失去了太多弥足珍贵的东西。更为我不解的是,我们没有丝毫感伤,反而乐于接受一切改变,渐渐地,生活开始浮躁,我们所向往的追求的,都敌不过时间,都在变。

  晚风倏忽,拂过耳畔,格外亲切,它携来一缕年味,对我说,瞧,我比它更加温暖。

  年味初中作文2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春节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爸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春节的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春节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春节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我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春节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年味初中作文29

  年味当人们都在惋惜着没有四小灵童老师的春晚,当人们开始收拾行李挤上那列最拥挤的火车,当大街小巷都播放着各种迎春节的歌曲,我也意识到:年,好像越来越近了;年味,好像也越来越浓了。

  转眼就是除夕了,这天我们都回到了老家,与往年一样,依旧是大人们的忙碌伴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度过除夕这一天中百般无聊的上午。到了正午吃饭的时间,孩子们也乖乖地上桌吃饭,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也终于安定下来,一大家子人欢笑满堂,其乐融融,一起享受着团聚的快乐。

  我想:这就是属于我家的'年味了吧。除夕晚上吃年夜饭这个习俗,在家里是没有的,所以大家也都在下午回到新家,准备着明天的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清晨,或许因为是春节的第一天,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阳光很棒,天气很好,即使是风,也有着恰到好处的温柔。空气中弥漫的爆竹味道,让空气都有了年味。再次踏上回老家的路,在车上,爷爷给我们讲述他学生时代的故事,收音机里播放着歌词为“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的拜年歌曲。

  车里也充满了年味。回到了老家,我们也都开始帮忙叠些纸质的“金银珠宝”,烧给那些已经不能陪我们过年的老人们,希望在天堂老人家们也仍旧安好。接着厨房就要出现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了,而我们小孩儿就是玩,直到听见菜刀与毡板碰撞的声音才会闻声赶来,吃了一点东西,又会继续去玩......吃过午饭,大人们就会搞一些娱乐活动,孩子们还是无止境的玩耍,老人们就是嗑瓜子闲聊,就这样度过一个各司其职又充满年味的正月初一的下午。到了下午,大家一起吃完饭就各自回家了,虽有不舍,但都清楚明年还会再团聚,离别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了。正月初一的一天,以开心的心情圆满结束。

  到了正月初二,母亲说这是回娘家的日子,我便随母亲一同回外婆家,吃了顿饭,问候了外公外婆,也就回来了。好似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却也体会到了正月初二的年味。初二之后就是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了,同生华夏家,感受别家人的风情年味,体会他家人的过年温暖,的确别有一番滋味。年味,是“春运”中承载的温暖;是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是菜刀与毡板碰撞出的美味;是身在中华的幸福......

  年味初中作文30

  又到一年年末时,商场里每天人山人海的,每个人走出商场大门时,手里总是大包小包的,给家里的人准备过年的新衣服。只是,现在的人,一年四季,买几次新衣服,过年的新衣服,似乎也在进门的第二天就上身了。新衣服,不再是心中期待的,过年的时候,最好的礼物。

  只是,除了买新衣服,年底的时候准备一桌一桌的好吃的。剩下的记忆中的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母亲总是在夏天或者秋天赶集的时候,就把过年的衣服给我们买好了,说是反季节的衣服卖的便宜。于是乎,从新衣服进门的那天起,心里就一天天的盼着过年,等过了秋天,等过了漫长的.冬天,总算迎来了春节。在年三十的晚上,母亲把新衣服放在我们床头,枕头下压着给我们的压岁钱。那一夜,总有着甜甜的美梦。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穿着期待了很久的新衣服,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挨家挨户的拜年,跟大人们关系好的,会给我们一块五毛的压岁钱,关系一般的,会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瓜子跟糖。从村子的这头跑到村子的那头,等回家时,装着满满的收获的果实,得意的跟爸妈炫耀,挣了多少压岁钱,多少瓜子跟糖。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面去拜年的小孩越来越少了,给压岁钱反而倒成了大人们的事。大人们到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家,给朋友的小孩压岁钱,过一次年连半斤糖都散布出去。

  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叫喊着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都不见小孩子拜年,放鞭炮了。大年初一那天,要不是在家里看一天电视,要不是盖着被子在家里睡一天。

  突然间很怀念小时候过年时的热闹。有时想想,究竟是时代的变迁让记忆中的年味丢失了?还是什么原因。

  都说,失去的东西最珍贵。突然间觉得,记忆中的年味是如此的珍贵而美好。

  年味初中作文31

  关于过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过去

  母亲说她小时候过年可好玩了,因为平常吃不到好东西,于是村里的小孩都盼望着过年,盼望着吃肉、吃饺子、穿新衣服、看烟花,别提有多开心了!

  当姥姥煮饺子时,姥姥的孩子们就坐在旁边看着,眼睛像是被姥姥控制一样一直盯着姥姥。饺子煮好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大口的吃饺子,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守夜便更是欢乐。吃完饭就开始放烟花了------“轰”随着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冲上了天空,霎时漆黑的夜空变得一片透亮,大大的红色球状的烟花,把天空染得十分红艳,慢慢地红点四面散开了,人们的惊呼声还未完,另一颗烟花带着啸叫又急急地飞升入夜空,把红色的夜空变成了明亮的绿色、眩丽多彩。

  现在

  可是现在呢?放假只为了休息,也不盼望春节了,连新衣服、好吃的都构不成诱惑。

  我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打个比方,以前的人平常不吃糖,一到过年突然吃到了糖,所以开心、幸福;而你们呢,舌头一直泡在蜜罐里,早已麻木。你们平常就买新衣服,到了过年自然不显得珍贵了!”

  如今,网络上已经传疯了-----年味真的淡了,可是究竟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是经济进步了,还是人心变了……

  年味初中作文32

  春节的气息,在每一条大街小巷上依旧流淌。如今的年,是否还一样?

  变了呀,变了……

  为春节做准备中,换新是必要的。

  还记得小时,换新总是一家人出动。我拿块抹布,姐姐提个拖把,母亲拎个水桶,爸爸带个簸箕,奶奶拽个扫帚,纷纷进入战斗之中。

  看那角落,是几百年都不曾打扫的。慢慢地钻进去,递进清洁液,“哧”一声喷洒而上,抹布一抹,干干净净,像是闪着亮光。看那玻璃,又是一个战斗场所。端来椅子,缓缓地站上去,目不转睛地一次又一次擦着,用指甲一次又一次地揩着,用报纸一次又一次地拭着,直到锃亮锃亮,一尘不染。

  当每个人都找到一处地方去清洗时,挥动着胳膊,都不愿停下,直到灯火亮起,家家飘出缕缕清香。

  变了呀,变了……

  一个电话,叫来了几位阿姨,抱着水桶,戴着不合手的手套,来了。她们开始了换新,开始代替了原来我们的位置。坐在房间里,听着她们不停地聊着天,即使轻松,却觉得心上一点儿也不那么愉悦,那种原有的.欢乐。难道,金钱真的会代替这些年味,这些原有的传统?

  楼道,空荡荡的;手中,空荡荡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我感到莫名的空虚。

  大人们真的没有感觉到,这并不是自己的放松,而是一种遗忘。真的要到了春节也被韩国抢走才真知道传统是什么吗?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阿姨说,她们已经连续四十多天帮别人家里换新了。我心里“咯噔”了一声,是有什么东西要没了吧。四十多家人的遗忘,遗忘了年,遗忘了传统,遗忘了回忆……

  年味,变了。

  年味初中作文33

  春节临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了百度官方要征集有关“年味”的图片,如果得奖便有新房新车相送。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禁一阵欣喜若狂,可转念一想,这素材从哪里找,便又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无精打采。

  然而,没过多久,早上起床,我发现爷爷奶奶在忙忙碌碌收拾着什么,走近一看,便看见他们发了一大堆面团,便很好奇地问:“你们这又是要干什么,不是刚蒸了馒头吗?”爷爷听了便道:“那是馒头,现在要蒸花馒头,不是快过年了吗,喜庆喜庆。”

  我在一旁看着,他们把面团揉好后,爷爷在刚刚被奶奶揉成馒头形的面团上戳了十个小洞洞,挑起来,然后再往里面塞上大红枣。看着看着,我便哈哈一笑,觉得好简单,就搬了把椅子坐在他们面前说:“我也来捏个花馒头!”

  还没等爷爷奶奶下令,我就从面板上拿起一个面团,学着爷爷装模作样的在上面戳了十个洞,笨拙的调起来,塞上枣。可是这是爷爷却哭笑不得的说:“你看我们弄得,红枣皮都是朝外的,这样多红火,再看你的,哎,你说你一双弹钢琴的`手怎么就这么笨那!”

  一听这话,我更是来了兴趣,难道我就是不会弄吗?就是弄不好吗?于是便有发奋的捏了几个,渐渐地,像了样。最后奶奶说:“哎哟,你现在和你爷爷做的已经不相上下了!”

  本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但没想到爷爷有从碗里倒出了些面团,我奇怪的问:“不是已经做够了吗这怎么还有?”爷爷神秘兮兮地一笑,道:“待会我们做蛇~~”

  看着奶奶娴熟的揉好面,把面攥成细条状,然后加上几颗红枣,卷起来,再用筷子一夹,便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我心想:“不是要做蛇吗?”这时奶奶说:“用这些面,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双眼一亮,拿起面团来,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做出来了一只蝴蝶,呃……猪不过翅膀偏了一些。过了一会,又做出了一个不知名的面点,看着就让人萌发出想赶紧把它吃了的念头。

  没多久,面板上就只剩下一团面了,我刚要想去拿,奶奶就制止了我。她拿起来,先是把面揉成椭圆形,然后把葡萄干放到这个椭圆形最尖端。我看地一头雾水,奶奶又拿起了剪刀,几下的功夫,一直栩栩如生的小刺猬就诞生了!

  最后,我一个人单独留下来收拾工具,看到一些面团上还有类似梳子印上的痕迹,默默想道:这果然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此看来,春节临近,我们缺少的,只不过是一双发现美丽的慧眼罢了。

《年味初中作文3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年味初中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作文初中09-13

年味初中作文10-19

年味初中作文02-03

年味初中作文[精]07-06

(推荐)年味初中作文07-06

[精]年味初中作文07-06

年味初中作文600字06-24

多味初中作文05-15

年味初中作文【共11篇】07-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年味初中作文33篇

  要过年啦!要过年啦!浓浓的年味,酝酿了满满一年,就要喷薄而发了!

年味初中作文33篇

  年味初中作文1

  年味,当这个词一出现,我的脑海中浮现的不是红红绿绿的人群,而是那满脸褶皱,步履蹒跚的她-我的奶奶。

  家乡的年味,童年的年味,是在奶奶婆娑的手掌中为我慢慢堆砌的,如今我已嫁作人妇,一年也只是在过年的时候回去看看我的奶奶,但是她带来的年味却是任何人都无法给予的。

  年少的时候,家境并不殷实,父母也都在为挣钱而忙碌,于是我大部分都缠着奶奶,过年的时候她就像个魔法师,总能在简单的事物中给我不同的味道。

  福建过年、元宵,很多节日都会有一盘糍粑,奶奶做的糍粑,一定是最好吃的!早上早早的,她就会用木桶蒸一大桶糯米,在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提上凉水,和爷爷一起打糍粑!老家的门口有个大大的中间有凹槽的石墩,爷爷高高举起木槌,一下一下的慢慢把糯米打得粘糯,而奶奶就在爷爷举木槌的空隙,翻动糯米,一锤,一翻,节奏厚实而悠远!~年幼时的我总拿个小小的凳子,闻着糯米的香味,等着我最爱的糍粑!~那时候,奶奶总一脸满是宠溺的看着我嘴馋的样子!~把芝麻花生炒香,砸碎,放上白糖,把砸好的糍粑团成一团团的,裹上馅料,一出锅,芳香四溢!~咬上一口,木头的清香,夹杂着糯米的粘糯,把馅料的香甜调和的恰到好处!~奶奶总在身后温柔的对我喊着:慢点吃,慢点吃!~

  过年,奶奶会做的食物实在太多了,芋头蒸糕,红糖糕,白果,汤圆,还有那每年都不变的.老鸭汤,数都数不清。

  岁月如梭,年岁渐长,她的几个子女都陆续在城市买了房子,搬了家,唯有两位老人家坚守着老家的菜园和那一片又一片的果林。生活条件好了,吃惯了鸡鸭鱼肉,生猛海鲜,过年也渐渐变得不再那么期待。

  这几年,爷爷因为脑萎缩,渐渐地会忘记很多事,又清晰的记起很多往事,医生说这是老年痴呆症,奶奶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加上要照顾爷爷,她开始很多事情也都力不从心了。但是她从来都记得,每年过年,为我们弄好糍粑,蒸好芋头糕,给我们带走。渐渐地,我们发现,糍粑里面经常会夹生,芋头糕有时候又不成形,汤圆又经常太甜或太咸,与城市的年味相比,这些乡下的小吃就显得没有滋味,常常被我们搁置在冰箱中,久了,就扔掉了。童年的那种年味,在城市的喧嚣中,慢慢地被人遗忘,没有了踪迹。她的几个子女担心她太辛苦,总让她不要太操劳,年货到处超市都买的到,不用这么辛苦每年都起早贪黑的自己做,这时奶奶总笑笑不搭话,来年继续着她的年味。

  直到后来,有次,和奶奶的电话中谈到了这件事,电话那头,奶奶几次哽咽,她说起了爷爷估计年岁不长了,说起了自己的孤寂,她说,每年的这些小吃都是她对子女的牵挂和寄托,就像那些年她的子女们围绕在她身边的时候,巴巴的等着这些小吃出锅的那种期待,她每年过年都在重温,温故以前的贫穷却满足的时光。我这才恍然大悟!奶奶的心思那么小,那么浅,只要多想想,其实就明白的,但是她的子女都太忙碌了,从来没有深深地想过,年迈的奶奶的坚持!

  我想,我的儿子快1周5了,今年他应该会搬个小凳子,坐在奶奶身边,慢慢地感受她的年味,她的爱了吧!~

  年味初中作文2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年味初中作文3

  年味儿有时候不一定是盛开在夜空中的烟花或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的爆竹声,但它一定是浅浅地弥漫在我们心底的幸福。——题记。

  四个字的年味儿

  春节里的第一天,睡意惺忪,QQ上的小企鹅忙乎得不停。我以为自己眼花了,发来怎么都是这四个字——春节快乐。

  走出家门,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放烟花的男孩突然停下来,不约而同和我说四个字——春节快乐。

  收到笔友的来信,开头也是四个字——春节快乐。

  这个世界怎么了?铺天盖地都是春节快乐!

  “春节快乐”也许和“happynewyear”一样。一年365天,虽然不是每天都说,但它是每个人心中沉睡的温暖。当这句话被唤醒时,空气中就像花挽着花,都是芬芳。我在心中细细地揣摩这四个字的力量。曾经零落在心头多少的词句,为什么只单单漏了这一句?

  原来我以为“春节快乐”这四个字是老土的,但是每个人都期盼都得到这老土的幸福。我沉浸在这四个字的灿然和温暖中,嘴边也不禁勾起一丝笑,手心轻轻捧起那老土的温暖。

  弯弯的年味儿

  春节时的妹妹仿佛只有一个表情——弯弯的眼睛和弯弯的嘴巴。

  也难怪七八岁的小孩最喜欢过年。她们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明亮的眼睛好像如获得糖果那般开心。我喜欢她们嫩芽一般地说“春节快乐”。春节,就意味着她们幼小的生命将一寸寸地长大。长大,在小时候好像只有魔法师才可以用的词语。我们那时都像彼得·潘,以为永远都可以拥有一片单纯的天空。如果时光倒流七年,我想我也可以单纯地对天上的烟花拍手,好像满天散落的不是烟花,而是我春节的愿望。

  这些慢慢长大的安琪儿哟。

  年味儿在每一个孩提时代总是弯弯的,如月牙一般,像糖果般被珍藏。年味儿在每一个幼小孩子的瞳仁里发酵得越来越浓。

  圆圆的年味儿

  元宵节算是春节的最后一潮了。

  素来不喜欢吃汤圆。尝到这东西的'第一口,舌尖上似乎能开出甜丝丝的花来。第二口,第三个下去便觉的有些甜腻。今天不知道怎的,也许是想到春节的末了吧,一口一口地吃完了汤圆。这圆圆的东西在我嘴里滚着,有磨去棱角的温润。我突然想起了那些关于汤圆的故事。我的指尖在空气中慢慢划出一个圆形,仿佛看见了谁淳朴的幻想和幸福。

  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比喻来给生活,那么谁都有权利把生活想象得更美好。圆圆的年味儿里咬开来是圆圆的幸福。

  年味初中作文4

  年味儿,不是靠鼻子嗅出来的。

  谁说的,走过街巷,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来腊肉香肠的味道,肥厚绵长,那不是年味是什么?到了凌晨,鞭炮齐鸣,那火药的硫硝味在空中飘散,那不是年味是什么?

  谁说不是呢?可是我说的年味儿,也是靠耳朵听出来的,从早上七点,就被手机里祝福的短信叫醒,一整天,响个不停,一出门,邻居的祝福便递了过来,“春节好”、“马年大吉”、“万事如意,万事如意!”一天之中类似的祝福不知说了多少遍…… 谁说不是呢?我说的年味儿,是靠眼前看出来的,每户人家的门榻上都挂起了春联,给寒冷的季节增添了火红的景象,平时闹腾的商铺都关门打烊了,最热闹的要数农贸市场了,准备年货的.人们肩扛手提,像是把一年的收获都搬回家,每家的餐桌上,老人和孩子们的红包里,攒满了祝福和期望,春晚的歌舞、小品把人们的眼睛喂饱,马路两旁的行道树上的彩灯醉迷了人们的眼。

  谁说不是呢?我说的年味,是靠嘴巴吃出来的,鸡鸭鱼肉、酱肉、香肠,团圆的桌子上都是少不了的,推杯换盏,祝福的话说个没完,糖果瓜子,汤圆小吃,恨不能生得 之嘴, 之胃,把所有的美食都囊括到肚子里去,一个春节,喉咙里游离着

  腊肉的余香……

  年味儿是春运路上回家者匆匆的脚步,年味儿是团圆桌上一家人欢欣的笑颜,年味儿,是严冬里的热闹,是春天即将临近的记号,是心的欢腾,是爱的凝结,是情的挥洒……

  年味初中作文5

  “叮咚”,门铃一声响,走过去打开门,是一位乡下的朋友,提着满满一袋子油炸的糖花进来(糖花是本地一种风味面食,馍的一种),放在桌子上。

  “嫂子,快过年了,家里做的年馍。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招呼朋友坐下,泡茶,寒暄,那一袋子金灿灿的糖花散发出浓郁的清油香,馋嘴的儿子跑过来,抓起一个就吃,边吃还边矫情:“叔叔,你家的糖花比母亲买的还好吃,又香又甜。”那个小馋样,惹得我们呵呵笑。

  “嫂子,我走了,媳妇和孩子在街上等着呢。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明天家里还要杀年猪,要过年了,忙。”朋友喝口水就要走。我送他到街口,看他们走车走了,刚要转身,耳边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还夹杂着一颗颗礼花弹,原来是一家“浏阳花炮专卖店”开业了。这种临时的鞭炮销售处,一般在春节前半月左右开业,年后就停了。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烟花爆竹,才感觉到空气中真的飘着一丝丝年的味道。

  住到了这高楼林立的城市,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大街上车水马龙,市场里人声鼎沸,可回到家里把防盗门一关,似乎就与世隔绝了。同住在一栋楼上的邻居,几年都不说一句话,见面互相目光矜持地笑笑,彬彬有礼地问候,一转身,都是陌生人,完全没有乡下时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情味。

  城市里的节日气氛,首先从市场上体现。一进入腊月,商场打着促销的牌子,广告铺天盖地,各种春节用品纷纷上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辛苦工作一年,大家的荷包也丰满,该好好消费一番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可尽往家里搬,用老人们的话说,穷一年也不能穷了一节,何况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都富裕了,更要好好过个年。

  可不知怎的,总觉得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愁,可快乐的感觉却越来越少。天天吃肉,肉不香了;满柜子的衣服,挑来捡去不知道穿什么好;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可视觉疲劳,看啥节目也没兴趣。网络里倒是热热闹闹,人人回家抱着电脑手机嘻嘻哈哈,跟家人倒没共同语言了。我们小时候多快乐啊,一进入腊月,我们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算,巴望着早一点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男孩子惦记着放鞭炮,女娃娃盼望着新卦褂褂,连老爷爷,都等着过年买顶新帽子戴呢。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差,平时难得吃点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连着吃几天肉饭,也只有过年时,母亲才给每个孩子扯几尺布,缝上一件新衣赏。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那时候我们的心,总是很容易就能满足。现在的孩子顿顿吃肉,却一个个都仿佛得了厌食症,吃饭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爱,我们的母亲们曾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我们面对着美味佳肴,却为“众口难调”为难,什么时候的母亲,似乎都不好当。

  到了八十年代末,农村条件就好了,大多数人家都能杀上一口猪过年。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刚进入腊月就早早杀了,一直吃到来年二月里。孩子们不馋肉了,大人们也吃过瘾了,在开春种地干活都浑身全是劲。

  农村里过年最隆重的,应该要数做年馍了。母亲们精心和制一盆一盆的发面,蒸花卷,烧糖饼,炸糖花,做上好几天,两个大大的竹笸篮里装的满满的,堆成两座小山。做的年馍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亲戚朋友们送。听老人们说,正月里有讲究,不能做馍,所以要在腊月里一次做足了,吃到二月份。幸亏那时候的冬天冷,虽然没有冰箱,做的馍也不长毛不发霉。农村里有句俗话,看谁家的媳妇手儿巧,尝尝他家的年馍就知道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天上见玉皇大帝,要做上一些“灶干粮”,就是用平底锅烙的小花卷,供在厨房里灶王爷像前,让他老人家带去当路上的干粮。在这一天祭灶的时候,还要杀一只大公鸡,是灶王爷骑的大马,烧上一张买来的灶符,上面填上家主人的姓名,家里人口,让灶王爷带去给玉帝汇报去。农村里有讲究,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免得灶王爷汇报时遗漏了,来年会有灾难。这个传统带着一些迷信的色彩,可在我们家乡,至今都保持着这个习俗,所以腊月二十三也叫“过小年”。

  我们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这天要早早起来,太阳一出就开始贴对联。那时候的对联大多是买两张大红纸,请村上会写字的人来写,村里也就一两个老师才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一些人家干脆让念书的孩子自己写,我们小时候上学有专门的毛笔书法课,学生们基本会写毛笔字。我们家的对联,都是我自己编自己写,有时候还给邻居家也写,虽说写的不怎么好看,但农村里识字的人也不多,我能糊弄出来,爸爸母亲看着都得意着呢。贴完对联,要放上一大串鞭炮,从鞭炮声一响起,这过年的序幕,就算正式拉开了。

  母亲们今天可要忙了,把各种蔬菜早早备好,放上大片的肥肉,白菜豆腐粉条,做上满满一锅香喷喷的烩菜,一家人围着火炉热热腾腾地吃上两大碗,其乐融融。等母亲把碗筷收拾了,才会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红木头箱子里把我们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开心的时刻,等上一年,只有过年时才能浑身上下一身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互相炫耀身上的新衣服。

  年夜饭吃的是饺子,四五点钟就要吃,吃完了给先人们上坟,说是去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过了正月初五再送出去。这种仪式只有家里的老人才会,我们只是跟着去烧纸磕头,顺便也去显摆自己的新衣服。

  除夕晚上要守岁,母亲说那叫“熬福”,谁熬的长,谁来年就有福气。我们眼巴巴等着的,是爸爸母亲给的压岁钱。爸爸最多给十块,母亲给五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都舍不得乱花,留着上学时买文具买书了。

  那时候的农村人家大多都有了电视,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坐在热炕上,吃着糖果,磕着自家种的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没电视的人家大人小孩都到邻居家来看。母亲熬一壶枣茶,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一屋子的人“吧唧吧唧”,一直要看到十二点。十二点的钟声敲过,全村子都响起鞭炮声,这时候也有个仪式,叫“接老爷”,据说接的还是腊月二十三日送去天上的灶王爷。

  大年初一日早上,天不亮就要吃“黄钱饺子”,三十日下午母亲一次就把饺子包好了,在几个饺子里放上几枚硬币,谁吃到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这些民间传统的习俗其实都很有含义的,在我们家乡也一直沿袭着,只是我们现在离开家乡太久,在城市里就不这样过了。

  初二开始,就要拜亲访友,第一个要去的人家,一定是舅家,舅舅是外甥的主心骨,大着呢。新婚的小伙,必须先拜老丈人去,初二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来的来,去的去,炒几盘好菜,喝几杯小酒,小小的农家院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走亲戚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六七天,每一家亲戚都走完,这是礼节,也是亲朋好友传递情谊的纽带。

  初五一过,村里开始闹社火。农村里的社火比城里老头老太太们组成的秧歌队热闹红火多了。小伙子们背腰鼓,姑娘媳妇敲铜锣,还有胆大的年轻人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所有

  的社火队成员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戏装,勾着脸谱,扮演的也是戏曲里的人物,白蛇传啦,西游记啦,三堂会审啦,表演者演绎的活灵活现,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社火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表演,人们也跟着一家家串,锣鼓喧天,欢声笑语,那种热闹快活的场景,好多年没见过了。以前村子里有上了年纪的人专门负责主持,那些人老的喊不动了,年轻人怕麻烦,宁愿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没人去操那个闲心,现在农村里过年,也不热闹了。

  看完了社火,还有大戏呢。那时有的村子里有戏台,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有些人大字不识几个,戏里的台词却能唱的滚瓜烂熟,真佩服他们那超常的记忆里,应该也是兴趣所致吧。戏台上唱的,大多是古装戏传统戏,以秦腔为主,有时候也唱眉户,黄梅戏,一个小小的戏台下面,人山人海,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不管天多么冷,都影响不了人们看戏的兴致。晚上还有夜场,人们在露天地里或坐或站,个个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

  常听老人说,穷欢乐,穷欢乐,穷的时候,人们都不忘给自己寻找欢乐,现在日子过的衣食无忧,却少了快乐的感觉,那些曾经欢乐的年味,如今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难怪现在的人都说,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连春节联欢晚会都越看越没劲了。也许,这就是不同的时代具有的不同特点吧。

  不管到了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在繁荣发展,生活在日渐富裕,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一脉相承。过年过的是喜庆,是幸福,是团圆,是快乐,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愿普天下每一个人,都能过个平安快乐年,让浓浓的年味,永远在我们的生活里飘香。心是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年味初中作文6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 ——题记 东方过得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中国人,过中国年,也正是因为如此,春节在中国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年味儿,顾名思义,就是春节内独有的味道。

  想看到开心,就看到什么。想看到多远,就看到多远。 “回家过年”是春节时期在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曾经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习俗,年味儿十足,可我认为“年味儿”重在“团圆”。

  只有这一起团圆的年,才有年味儿,只有有一起团圆的年,才叫中国年。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最亲的人是父母。当一个人为了生活处处奔波,在外时,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走,回家走!”不管多忙,多累,多苦,记着,让人生更好,让家人开心,只有这样,才有年味儿。

  听母亲说:以前她和爸爸在外打工的时候,每到过年,心都非常痛,所以,她和爸爸踏上了回家的路。

  许多公益广告上说:过年了,回家喽!是啊,只有回家,年过得才有味。

  这些话不是阐述,不是议论,只是感触罢了。

  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意的时候,它是春节,不在意的时候只是一天而已。

  注重节日内涵,才是过中国节日的基本。不要追求洒脱,家才是最终的港湾,只有和家人团聚,“年味儿”才是真的。

  把握“年味儿”,它不是一个东西,一件衣服,一个物品,它是一种感觉团圆的感觉。当千门万户瞳瞳日时,那才是真正的年味儿。

  年味儿,年味儿,味儿是团圆味。  ——后记

  年味初中作文7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春节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年味初中作文8

  年,不仅是中国古老传统的团圆节日,还是记录岁月的标识和载体,映射漫长岁月里人们生活状况的镜子。

  在童年的记忆里,从进入腊八这一天就预示着忙年的开始。这天清早,母亲会将浸泡好的八种粮食倒入我家那口大锅中。和往常一样,10岁的哥哥用力拉着风箱,伴随着“咕嗒、

  咕嗒”的节奏声,灶膛中伸出了长长的火舌,驱散了严冬的寒意。

  那时,城市居民几乎家家养着家禽。我家养着6只芦花母鸡和12只小白兔,每天清早我都会拎着竹筐到菜店捡拾菜叶、白菜根,如果能捡到胡萝卜,我会特高兴,那可是小白兔最喜欢吃的。回来后,将捡来的东西洗净切碎拌上玉米面放进铝盆里,鸡笼里的鸡就“咕咕”叫着,拼命向外伸头,贪婪地注视着它们的早餐。每当我把笼门打开的一瞬间,母鸡们就箭一般冲向铝盆。之后,我会顺手将几个白菜根投进兔笼,里面立马就展开了一场争夺战。

  “腊八蒜”是这一天必须要做的。头一天把大蒜用温水浸泡,第二天就很容易去皮了。一个上午,满满一盆大蒜剥了出来,母亲把剥好的蒜瓣装进准备好的广口玻璃瓶,倒满醋密封起来。到了大年三十这天,瓶子里的蒜瓣全都变成了翠绿色酸脆可口,泡过蒜的醋则是蘸饺子、拌凉菜的调味佳品。

  吃过了腊八粥就要忙着“扫灰”,也就是大扫除,要把家里墙壁地面和各种物件全部清扫一遍,为干干净净过春节打好基础。扫灰这天全家总动员,把能搬动的物品搬到门外,房间基本清空以后,父亲戴上口罩挥动着扫帚,沉睡了一年的灰尘会随着扫帚在空中弥漫,待尘埃落定,再把搬出去的物品搬回原位。

  扫完灰就要忙年货了。那时候,鱼、肉、蛋、油甚至花生、瓜子都是按人或按户定量供应。每年这个时候,我们总要去排长队购买年货。有一年,每户供应半个猪头,排在我前面的人买的`猪头干干净净,好不容易轮到我买时,眼前的猪头却全是毛。我对售货员抱怨道:“换一个,像个猛张飞。”售货员笑了:“你不吃亏,你没见给你的半个张飞头要顶一个刘备脸吗?”

  临近年根的几天最忙,蒸馒头、做花卷、熏鱼、炸萝卜丸子常常都是通宵达旦。那时面粉供应量少,做馒头时先把白面粉和好擀成皮,再把黑面团包起来,蒸熟后从外表看一个个雪白的大馒头真是喜人。那时候我们和外公住在一起,每天吃饭时,外层的白面皮都要剥下来让外公吃,这是母亲给我们订下的规矩。

  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总要蒸上一只鸡,这可是我们家过年时的主打菜。做法很简单,将已掏空内脏的鸡腹填足大料,然后用厚厚的白菜叶裹紧放入锅中,蒸熟冷却后再将鸡肉、白菜撕成丝装入坛子放在室外以延长保质期。父亲做蒸鸡味道独特、鲜美可口,是我童年记忆里过年时难忘的美味。

  期待已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全家人坐在热炕上,吃着父亲做的韭菜炒鸡蛋、凉拌白菜丝、蒸鸡、萝卜丸子,说着、笑着、喝着、吃着,尽情享受着美食,体会着浓浓亲情的温暖。

  吃完年夜饭,母亲就给我们拿出新衣服,再每人发一个红包,里面有五角钱这在当时可

  不是个小数目。父亲会拿出几挂鞭炮分给我们,这一刻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不需要忙年了,可以尽情玩耍了。

  过年,是当时的孩子们最快活的日子,对我来说就是新衣服,就是压岁钱,就是平常吃不到的好饭菜,就是无拘无束地撒欢疯玩。如今,人们再也不会为新添一条涤卡裤子而兴奋,也再不会为买几斤冻鱼起大早在寒风中排上几小时的队。但是,我们也慢慢淡化远离了往日那浓浓的“年味”,心中不免生出一缕淡淡的惆怅。

  年味初中作文9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母亲和奶奶看。走出

  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年味初中作文10

  城里呆久了,感觉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过年似乎已经很难唤起我们曾有过的激情了。我总感到现在过年没有过去热闹了,传统的东西少了,许多旧时的风俗也被人们遗忘了。城里的年,愈来愈沦陷为一个简单的节日,就像城里的月光,虽然还是那个月亮,却和村庄的月光,有着明显的不同。乡里的月,湿润丰满,安安静静铺排开的一个一个的小村庄,更适合月光的书写与舞蹈。年,是一株植物,只有扎根在乡间的沃土,才会枝繁叶茂;城里的泥土,参杂着水泥与钢筋,容不下它瘦弱的躯干。故乡深处的年,透露出植物的温馨,乡间的年,土酒一般醇厚绵长。

  一进腊月,算是迈进了年的门槛,隐隐约约的炮仗声,敲开了“年”这首民乐的前奏。于是众多的人行走在路上,他们朝向村庄,回家过年,成了冷寂的冬天最温暖的主题。

  乡下的年,最为忙碌,扫房子,祭灶,磨豆腐,蒸年糕,包饺子,有能力的,还要杀猪宰羊。

  选一个晴和的天扫房,除了衣橱衣柜这样的大物件,炕头的被子,铺炕的毛毡,梳妆匣,油瓶子,盐罐子,瓶瓶罐罐,都放到院落里。院子里像是开了家杂货铺子,那些没事可做的鸡呀,狗呀,也过来凑热闹,乱哄哄一片。扫完房,瓶瓶罐罐清洗一遍,土炕上铺好新鲜的席子,一样一样搬回去。家里留满了土灰的腥味,整体上看却焕然一新,明亮整洁,所有的家当都站好了位置,等待着年的到来,角角落落展现着一副除旧迎新的气象。

  做好的豆腐青白如玉,切成方方正正几十块,一部分拿到屋外冻冻豆腐,一部分放到缸里用粗盐腌了,剩下的热热现吃。

  蒸年糕,先把黄米碾成面,将碾好的湿面用开水泼,然后铺撒到屉上,铺撒一层面,放一层泡好的红枣,花豇豆,最后上锅蒸。年糕蒸好,冷却下来,切成一块一块顶着红枣金灿灿的年糕。

  蒸馒头,白白的馒头上用筷子头戳上红点子,细心的人家,把馒头蒸成鱼形,刺猬形。 炒葵花籽,花生,也是自家用细沙,在大柴锅里慢慢地翻炒。

  年,少不了一道一道的工序,这些繁文缛节把年推向了高潮。灶屋里总是热气腾腾,土炕总是烫烫的。

  年的议程,铭刻在童谣里,一辈一辈传唱下去。“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唱这童谣的孩子,长成父亲,父亲再把这歌谣教唱给儿子。年,就这样规矩下来,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年。恍然明白了这些讲究,这其实是一种敬畏与感恩。乡间的年不单单是年,这年要感谢赠予五谷的土地,感念着逝去的先祖。这年,是乡间的一种誓言,是朴素的祈求与憧憬。

  如今,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但曾经的记忆却是挥之不去的。那时候的春节,孩子们当然是最快乐的。接近年底,就开始扳着指头数天数,怎么还不过年?心儿就像被小猫抓似的。

  乡野安静的夜里,偶尔会响起一两声的`爆竹声,虽然很轻,很远,稀稀落落,但响在空旷的乡间田野,却是异样的清脆、清晰、清新,绝不会打扰任何人的睡眠,家中的老人们往往会念叨一句:“哟,有点儿年味了。”这种声音在尚未成人的我听来,简直就是件美妙的事。

  伴着袅袅的青烟,空气中流淌的也是浓浓的年味。处处都在杀猪宰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喜洋洋的景象!皇天腊月黄道吉日多,嫁女的娶媳妇的比比皆是,图的就是大吉大利。被年味乐得不行的人们,还会提着年礼探亲访友,那可是一件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事,就意味着不仅能饱餐美食一顿,而且受宠若惊般地被视为上宾,可以尽情地吃,大胆地玩,些许的放肆、淘气也不会受呵斥。

  祭拜祖宗是过年前的头等大事,上坟的时间一般没有固定,但约定俗成在除夕前。人们要提前带上祭品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烧纸上坟,以示过年了,请逝去的先人的神灵回家来一起团圆,这是咱们中华民族敬重先祖不忘根本的体现。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们去给曾祖父等祖辈上坟,父亲摆好祭品放了鞭炮,两膝着地便磕头祈祷:过年啦,给您老人家送钱啦,置几件暖和的衣服,过年别冻着!”。兄弟姐妹也学着大人的模样,跟着磕仨头说:“老祖呀,回来过年哩!”,长辈就会训斥我们:“娃子咋能跟大人学哩?”这件事,很长时间成为全家人的笑话。

  贴春联大概是一年里最后要做的工作了,家里的小孩早早地就被大人安排好了,有分工给大门清洁的,有打浆糊的,有数门头的,十分热闹。贴上了对联,门楣再贴上一排花花绿绿的广门笺儿,即便是再旧的木门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那飘摇的广门笺儿,让人想起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特别是凶神恶煞般的门神,印象最深。

  年味初中作文11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我都草草地虚度过去,唯有过年那几天我是真真切切度过去。

  愈利年关,过年味愈浓。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年味之二当然要酒香味了,我们这城市虽不酿酒,但是非常钟爱喝酒。在过年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过年的前夕准备上好的陈年老酒。在过年时,许多爱藏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了,他们才会收敛自己对酒的吝啬。在过年,不管是会不会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气,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这酒的好了。

  饺子味在年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别爱在过年时吃饺子。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料酒,那味儿真是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哩。吮吮饺子上的醋,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细想想,其实年味很多。都饱含着春节的温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吃饭,虽有些挤,但是谁都互相夹菜,这种温馨只有在过年才能得到。

  年味初中作文12

  我的家乡在山东,每到春节,家里就显得格外忙碌而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是全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从早晨起来,全家大小都在忙着做包饺子的准备。最忙的要数母亲,爸爸和姥姥了。她们一个在忙着做饺子馅,一个在忙着和面,一个在准备盛饺子的家具。只有她们三个准备就绪,其他人才可以大显身手。

  一切准备就绪,姥姥一声令下:包饺子了!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大圆桌周围。开始动手包饺子了。就连我这个小不点也忙的不亦乐乎,母亲赶的每一个饺子皮都要经过我的手才能到达圆桌。因为我是大家的运输兵。所以我是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家都也夸我是他们的好帮手。我听了心里美滋滋。干的更卖力了。

  下午,先早早的吃上一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意思是来年人人都心想事成,再贴对联。

  然后全家人就要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年夜饭,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平平安安。吃过饺子后,大家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晚上,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很多小孩在家里就嚷嚷着要和家长们一起出去放鞭炮,可是,我却不怎么喜欢。因为,鞭炮的`声音实在太大了,有时在家里都会令我胆战心惊。

  如果我在乡下的爷爷家过年,还不忘给姥姥家打个电话,以示春节的祝福。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我到亲戚家拜年,还不忘收些压岁钱,这是我觉得最开心的一件事了。

  你们说,我们家乡的春节有没有意思!

  年味初中作文13

  我的老家在赣东,每逢过春节,无论多忙,都要回家过年。

  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人们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大糍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照传统程序进行的,所以这些日子,家里面时时飘香香。时不时还会给邻居送上新鲜的糯米丸子。而我们则些小孩子,则是一边吃着各种各样的甜食,一边掰着手指算着,还有几天过春节。

  大年三十终于到了!家里老老少少都起了个早,互相祝福。祝福过后,母亲们去准备年饭,爸爸们去贴对联、贴倒福。

  家乡的年饭一般是中午吃的,我们家也不例外。满满一桌的'饭菜喷香喷香的,有鱼、有肉、有面条,惹得我和弟弟们口水直流三千尺,不过家乡再吃年饭之前还要放炮仗,寓意辞旧迎新,赶跑灾难驱除邪恶。我也只好忍住肚子的抗议了。

  晚上还要吃一顿年夜饭,,与吃年饭不同的是,它讲的是守岁迎新。它是从第一锅饺子出锅开始的,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待到快到12点,爸爸们就在屋外用爆竹摆成一条长龙,等待点火信号。每到这时候,央视就会开始倒计时,大家就一起跟着大声喊:5——4——3——2——1,点火!这时候,除了鞭炮声,就再没有别的声音了。

  到了凌晨一点,鞭炮声就渐渐稀了,而年,就在这渐渐消去的鞭炮声中远去了。

  年味初中作文14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过得很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人们会比较忙,可是我想,忙碌和快乐相比,快乐应该会比较多。

  除夕是一个最值得我们庆祝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一个时刻,除了一些特殊的关系外,一般亲戚什么的,都会回家团聚。在团聚时,一般都会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可以到室外去,欣赏着美丽的烟火。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都要吃上母亲做的汤圆或面线。母亲煮的汤圆有的是红色,好像是当我们吃了以后,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兴旺。吃面线和汤圆是我们民间的习惯。

  从初一到初十,我们都要去亲朋好友家去拜年。拜年时,我们都会准备一些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们,表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心意。

  无论是亲朋好友来我们家做客,还是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做客,我们小朋友总是能赚到便宜,因为小孩能拿到自己喜欢的压岁钱。一拿到压岁钱,别提有多高兴了。据说压岁钱可以避邪和避祟。避祟中的祟是压岁钱中的'岁的谐音,意思是能我们在下一年里平平安安过着一岁。

  家乡的春节十分的快乐,要说快乐,当然要属我们小孩子了。除了压岁钱的快乐,我们还有一个快乐,那便是放鞭炮。每当要准备引火时,在引火线上嚓的一下,鞭炮上就发出刺啦刺啦的火声音。

  年味初中作文15

  我家乡的节日有很多种,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

  在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除夕的早上都要贴春联,中午会去拜拜,晚上会去跳火堆,跳火堆的时候,那熊熊的大火使我更加害怕,我胆小地对爸爸说:爸爸,你能抱着我跳

  过去吗我等第2次自己跳。当然可以。第一次,爸爸带着我跳,使我感受到了感觉,第2次,我用那种感觉跳了过去,耶,我会跳火堆了,跳完火堆。我们就去放鞭炮,鞭炮的声音一声比一声响,我心想:这么大声,我好想再来一次。我就随身拿起一个鞭炮和一个打火机,我的手在抖动,怕等下会自己炸到自己,我就鼓起勇气,把打火机一按,鞭炮点燃了,我用力一扔,把鞭炮扔到九霄云外了,耶,我终于把鞭炮扔出去了,我非常高兴。

  放完鞭炮后,就去看春节晚会,春节晚会看完,爷爷奶奶都会守夜,守到12点,再去睡觉,凌晨四五点都会起来穿新衣服,然后家人们都会发红包给我们。大年初一的'早晨总要吃汤圆或面条。从初一到初十,我们都要去朋友亲戚家拜年,拜年的时候总要带红包,我们拿到红包后,心里非常高兴春节的时候肯定要放鞭炮,声音很大,表示我们幸福越好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祝福的节日。

  年味初中作文16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枣乡——临泽,她不仅养育了善良淳朴的临泽人民,还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家乡的春节便是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节日。

  每年的二月份左右,便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每逢这时,我们便能拥有一大把的零花钱去和爸爸母亲一起上街。

  今年春节,爸爸母亲带我去逛街。刚到街上,我便被春节欢乐的气氛给渲染了。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好不热闹!正当我目不暇接之时,一排形态各异的'花灯映入了我的眼帘,有兔子灯、老虎灯、牛灯、老鼠灯它们制作得惟妙惟肖,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更有意思的是制作花灯的人别出心裁,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不仅使花灯会动了,而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仿佛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动物。

  春节,当然少不了拜年啦。大年初一,爸爸带我去爷爷家拜年,一进门,我便看到了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原来,那辆电动车是家电下乡时爷爷买的。我爷爷靠卖菜赚钱,但是腿脚不方便,每天只能骑着人力三轮车一趟一趟地来回。这下好了,有了这辆电动三轮车,爷爷可高兴啦,他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玲玲啊,你看现在党的政策多好啊。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党和祖国。我连连点头称是。

  改革开放给祖国和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新春佳节里,我在心里暗自祝愿我们的祖国飞速发展,我的家乡能够更加美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年味初中作文17

  过年了,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时,冰糖葫芦、年糕、火炮、这些小玩意儿都成了春节的专属特产。

  除夕那天早上,我和母亲都快忙炸了。但仍然是乐在其中,母亲在大门上贴着春联,我呢则帮母亲贴福字。

  胶水都已经抹好了,刚要贴门上时,母亲急忙阻止我,并且说:贴反了,贴反了,福到了!福就应该倒着贴嘛!这样就表示福气临门,听母亲这么一说,我便马上将福字倒过来,仿佛一刻都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晚上,该是吃年饭的时候了。客人们都到齐了。桌子上弥漫着各种菜的香味。外公也不惜拿出了自己最宝贝的`酒,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呀!菜都上齐了!大家都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儿地品尝着年夜饭,一大家子都其乐融融,有说有笑的。

  最让我激动的时刻到来了。自小我就有两大梦想:一是睡觉睡到自然醒;二是数钱数到手抽筋了。只要我面带着微笑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说几句吉祥话,财源就滚滚而来。真可谓是:钱来了,挡都挡不住哇。呵呵!

  有句歌词唱得好: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过年了回家看看吧!

  年味初中作文18

  我的家乡在吉林省舒兰市,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家乡的春节更让人陶醉。

  春节快到的'时候全市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人在家里贴春联,挂灯笼。大街上路两旁挂满灯笼,在树根部分缠上链状小彩灯,大人们一直忙到三十晚上。

  此时我们小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连我们的成绩都不管了,我们也能得到压岁钱,我们也能玩儿到上学,连寒假作业都忘了去写,到晚上钟声敲响,九点时,爸爸母亲还有奶奶包饺子,爸爸包钱的,我就在那边猜灯谜,里边的谜语,我就让爸爸、母亲、奶奶和我猜灯谜,我们就比谁猜得对猜的多谁就赢了。

  虽然一年一度的春节已经过去了,但春节热闹与祥和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年味初中作文19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春节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母亲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母亲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母亲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

  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年味初中作文20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烧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个年,一年一年保平安,这首歌谣从古唱到今,传承着我们家乡的习俗和文化。

  一走进腊月,家乡的年味更浓了。旧时的过年就是从八月初八开始,到按历年正月十五才结束,现在,亦是如此。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比较讲究的人家,每逢这天早上会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以示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

  喝完了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吃完了泡得发绿的腊八蒜,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这一天晚上,各家各户都在灶王神像勉强摆上糖瓜,山楂,柿饼,红枣,花生等,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俗称辞灶。过了这一天,在外经商、打工、求学的游子心怀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开始陆续返家,一路上无数次想象见到亲人的激动场面。家中的.亲人也怀着丰收的喜悦,开始陆续购买鸡鸭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馒头、打米糕、出豆腐,称为办年饭,这些年饭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

  初夕傍晚,全家老幼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然后大家将屋里堂外置办得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等到大年初一,人人穿上崭新的衣服,走街串户,互致春节的祝福。从初二开始,人们开始盘算着走亲戚,侯客人。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

  年味初中作文2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

  ——题记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在缤纷的焰火和欢乐的乐曲中,年的脚步声在向我们悄悄逼近,在迎新春之际,我们总是思绪万千。在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都得提前买年货,买新衣,买爆竹烟花……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年就在此际匆忙而至,透出忙碌却又紧迫的幸福味道。

  走在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息。人们个个喜笑颜开。有的人在家门上贴了个倒着的福字,我就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把福字倒贴着呢?爸爸说:这就意味着‘福’从天降了。这时,远方有人在放烟花,嘭!嘭!嘭!震耳欲聋,烟花嗖一声划破夜空,一片片像花瓣似的烟花再爆开,形成了无数的小星星在夜空中炫耀自己的光芒,五彩缤纷的,漂亮极了。 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吃饺子,而我们家的饺子不一样,因为饺子是我自己包的,而且里面有金桔,金桔预示着团团圆圆,甜甜美美,我想这就是家乡的年夜饺子香。

  我们家乡的留守老人很多,孤独的夜,难眠的心;天涯共此

  时,千里共婵娟之际,怎可让他们独舔岁月的伤疤呢?于是我们家也请了一个孤寡老人,我们坐在一块儿,隐隐地他的眼中闪着泪光,从皱纹边聚落滚下,滴落在皱巴干瘦的枯如柴枝的手背上。他好几年都没有这么被感动过,这时,我们家的团圆宴已经上桌了,在红薯丸,金桔饺子,汤圆,这都预示着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孩子们啊,不要让父母再默默掉泪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脸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了那一生爸妈。

  常回家看看。

  啊!家乡的年味是团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爱家乡,更爱家乡浓浓的年味。

  年味初中作文22

  年味是什么呢?年就是春节了。

  年味是什么呢?在人民的眼中,年味就是一家人吃饭团圆饭,大人们给小孩发压岁钱、放鞭炮、拜年等。

  在我的记忆里,年味已经成了很遥远的时候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是一件十分热闹的事情。在过年前,我们一家人都会合力把家里的一切打扫干净,这么做都是因为要扫去坏的运气。之后,就会去商场进年货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母亲要去晒咸鱼干了,母亲都是买回来一大堆的黄鱼,用盐泡鱼了,再加一大堆的香料下去涂抹,后就经常要拿出去晒一晒,就大公告成了。之后我都会帮母亲手去送些咸鱼给亲人们。每一次,闻到那咸咸的咸鱼就知道要过年了,这就是年味了。

  过年前,还要得把家里打扮成“红堂堂”了,当然就是要贴挥春了。贴挥春时,先要选择一对漂亮又有意头的对联了。然后把联放在桌子上,把糊在背上涂上对联。但贴对联是都要小心又要开心,因为嘴里要唱着春节的.歌,一边要贴对联。瞧,贴对联是多么开心啊!

  在家里,不必说奢求些高贵的玫瑰花,也不必说要放些高雅又气质的百合花,单是朴素清香的水仙花就能飘满整个屋子,春意融融。闻,清淡的味就像预说春节的热闹了。

  光阴似箭,昔日春节的热闹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似乎是一块白白的冰,在回忆里不知不觉地融化掉了。

  而回忆的年味是什么呢?回忆的年味就是咸咸的黄鱼味,是贴对联的唱歌声,是清淡而又朴素的水仙花味。

  年味初中作文23

  春节,爸爸母亲带着我去外公家探亲。我很喜欢去外公家,因为外公的家很大,家门前有一个大院子,院子前面还有一个大大的池塘,尤其是外公家有我最喜爱的三个表姐和我们班同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那只可爱的猫。

  到了外公家,大人们都忙着做菜,我和三个表姐闲得无聊。大胆的三表姐便提议说:“我们去买些甩炮和炸炮来玩吧!胆大的呢就玩甩炮,胆小的呢就玩炸炮。”大家都拍手表示赞成。

  甩炮和炸炮买回来了,三表姐就试玩给我们看。她先用打火机点燃甩炮的头,让甩炮在手中燃烧一会儿,接着便立刻把它丢入池塘。只听“轰”的一声闷响,水花便被甩炮溅到半空之中。三表姐又把炸炮往地上使劲儿一扔,炸炮“啪”的一声惊响,便立即爆散开来,四周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儿。

  胆小的大表姐看到三表姐玩得这么开心,于是也试着玩了一根甩炮。没想到她的胆子越玩越大,最后竟然超过了三表姐玩炮的胆子。她把甩炮放进烟盒里,结果把烟盒炸成三半;她又把甩炮放在泥土里,结果把泥土炸了一个小洞;她再把甩炮放在一个坏了的桔子上,结果把桔子炸得开了花……

  看到这里,我和二表姐也忍不住加入了这场游戏。大家一会儿上树,一会儿爬凳子,玩得嘻嘻哈哈,不亦乐乎。这些甩炮和炸炮虽然是为小孩子们设计的,不过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同学们玩的时候得注意安全哟!

  这个充满年味的游戏,让我回味无穷。

  年味初中作文24

  年味,是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都混合起来的,喜庆团圆的味道。

  爸爸母亲满载而归,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年货,接着,我们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火红的对联和“福”字。然后,我们就去走亲访友了,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得干

  干净净,挂上喜庆的中国结,并且相互赠送礼品,送红包,拜年问候。从这个时候,我已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爷爷奶奶也忙着谢年,整个房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端上丰盛的饭菜,点烛插香,参拜许愿。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整个房间充满了温情。

  看春晚当然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一支支美丽的舞蹈,一个个搞笑的小品,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杂技以及魔术表演,使每年的春晚都是那么令人期待。

  当然,最勾引我们童心的东西非烟花莫属了。年夜饭还未吃完,楼下早已传来“噼噼啪啪”的烟花声,那就像一声声集结号,我和表哥再无心思吃饭,放下筷子,抓起早已备好的烟花,冲下楼去。楼下早已聚集了一群邻家孩子,你扇你的“芭蕉扇”,我放我的“火凤凰”,摔炮也来凑热闹……晚上十二点整,“嘭——啪——”一声声炮响把我儿猛地惊醒,往窗外一张望,只见外头火树银花,照亮了夜空,可谓壮观啊!

  有句话说得好,“春节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要更上一层楼!

  年味初中作文25

  “瑞雪兆丰年。”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下雪了,真开心!正因为这场雪,才有了过年的感觉。虽然这雪阻碍了交通,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回家过年的向往和决心。我们也一样,手里提着年货,踏上了回家的'班车,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喜悦,准备回家过年。

  下车了,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好像被一层白色的银装所覆盖,我穿过银白色的田野,走过那座难忘的小桥,来到我家门前,屋顶上唯一没有被雪覆盖的烟囱,冒着一缕缕炊烟,屋檐下挂着一条条腊肉。大年三十,奶奶在厨房里蒸馒头、包粽子。母亲准备年夜饭。爷爷在门口贴对联、挂灯笼。大伯伯在清扫门前雪。爸爸在房前屋后种下了石榴树和柿子树,向往着春天能够开花结果。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麦田里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放鞭炮,开心到了极致!年夜饭前,需要放鞭炮,越响越好,这样可以赶走“年”兽。然后点蜡烛祭祖,给逝去的先人烧香、叩头。希望先人能够保佑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保佑爸爸事业有成。最后吃年夜饭,在吃饭的过程中,爷爷奶奶便会递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压岁钱。

  年夜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春节文艺晚会,聊着家常,吃着点心。一直到凌晨,我们走出家门,点燃烟花,望着天空中满天飞舞的烟花,我想:明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年味初中作文26

  我总觉得城里的年味儿少了些,过个年无非就是电视电脑,聚餐购物。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总觉得少了些人情味儿。而在乡下的老家,我才真正体会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

  还没到大年三十,码头上便挤满了人。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杀鸡宰鸭声不绝于耳。孩子们的口袋里塞满了刚买的鞭炮,聚在一起点着玩。有高级一点的一飞冲天,有中等些的花棒,也有两块钱三十六枚的摔炮,各种各样,花样百出。我想,那些商家一定赚得盆丰钵满,心里乐开了花。当然,鞭炮不是男孩子的特权,身为女生的我,也常常点个炮扔进泥坑里,看那泥点飞溅的壮观场面。话虽如此,我也曾干过一件坏事,至今记忆犹新把柴火堆点燃了。幸好当时及时发现并扑灭,不然一定被爸妈唠叨死。嘿嘿,其实我时候也曾悻悻地解释:这样才红红火火嘛。

  在噼里啪啦的声音中,便到了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时候。我的表弟写得一手不错的书法,春联当然是由他来写了。蟾宫降玉兔,红梅迎新春,春染千涛时时绿,雨苏万物处处歌,写了一幅又一幅,送了一幅又一幅,贴了一幅又一幅。那红艳艳的纸配上春意盎然的字,年味儿更加浓了。

  到了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的女人们便更加忙了。她们走过来走过去,像上了发条的.人偶,也似一个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洗菜择菜,切菜炒菜,中间还夹杂着欢声笑语。一掀锅盖,香气随着蒸汽扑面而来,淘气的小孩忍不住偷吃一点,那嘴角留油又不承认偷吃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都别嗑瓜子了,开饭喽!外婆中气十足地喊了声,大家纷纷站起来,拍拍抖抖身上的瓜子壳,走向已摆满美食的大餐桌。哇小孩不仅惊叹了一声,看着那一桌好菜直流口水。小弟眼疾手快,抓起前一个鸡腿就往嘴里送,好像有人跟他抢似的。大人们则文雅多了,等人都到齐了才动筷子。看着一双双筷子在盘子和碗中来回移动,一张张嘴开开合合,大家脸上都表现出了温馨满足的神情。不时的碰杯,一句句祝福,化作一个个音符奏响新一年的开场曲。家的温暖在人们心中氤氲开来,年味儿又浓了一分。

  故乡的年味儿充满了人情味儿,质朴而香醇,就像一块浓郁的巧克力,融于唇齿之间,在心中化开,流淌......

  年味初中作文27

  晚风渐暖,年味淡。

  ——题记

  熹微阳光透过纱窗,惊扰了新春的清晨,丝丝缕缕粲然的光束映照街边的花丛,一派别开生面的繁饰。如初景象,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借着春节的喜气,一草一木都颇具喧宾夺主之范。我深呼吸,极力适应着空气里弥漫的烟酒味道,换上母亲为我精心准备的新衣,对着镜子勉强露出微笑,这个年,似乎很沉重。

  一样的街道异样的氛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在,只不过缺少了往日的会心浅笑,行色匆匆。生活到底给了他们多大的压力,年节里,依旧疲惫落寞。扑面的浓烈香水味令我嗤之以鼻,杂糅的味道似乎在故弄玄虚,我微微蹙眉,她的“盛装”实是“别有洞天”,粉墨登场,自命不凡也。不由自主地远离她们,目光久驻于一个身着红袄的孩子,恍若兀地点燃了这一片糜静,他天真的笑容盛若灿烂的夏花,手里拿着嵌有金边的“福”字,摇头晃脑,为这压抑的清晨平添了生机活力。

  悬挂的横幅上刻着祝福的话语,墨色铅字嬉闹着说恭喜,可是,轻启朱唇,千言万语哽咽在心底,再也无法流露出暖心的问候。回到家,手机荧幕泛着微光,短暂的旋律突兀响起,苦笑着用指腹滑过,向来我所珍爱的文字此时却冰冷如雪,毫无温度。我在想,如果把这千篇一律的字形化成萦绕耳边的熟悉嗓音,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连祝福都索然无味。

  是时代的潮流蜕为牢城,封锁住人心本来的纯真,还是我陈旧的思想早已脱离时代的轨迹,变得虚无缥缈。

  罢了,过好生命中第十五个春节吧。

  如我所想,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可餐桌上却出奇的安静,长幼礼节使我愈发拘束,拘谨的礼貌用语无疑拉开了亲戚朋友的距离,没有谈天说地,没有洗杯更酌,没有热闹非凡,反之,他们严肃的面容让我喘不过气。

  匆匆的年夜饭了了而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毫无印象。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本想邀友人共享春晚盛典,可结果却让我讶异。

  不约而同整齐地坐在客厅,茶水瓜果丝毫未动。他们的双眼紧盯着手机屏幕,瞳孔里反射出五彩斑斓。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他们看来,那虚拟的页面比一家人其乐融融更令他们在乎,或许,真的是我被时代落下,成为独自回忆往日温暖岁月的'孤儿。

  不知不觉,零点已至,家人早已入睡。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站在窗边,看天边刹那间的流光溢彩,纵使美轮美奂,却短暂得若过眼云烟,片刻之后即是沉寂与感叹。就像我们早已明白,年兽是个古老的传说,驱赶一年的愁苦辛酸。我们只是擅长把所有希望抑或憧憬寄托在美好的事物里,麻痹自己,然后继续奔波。

  岁月的年轮周而复始地旋转,我们在错愕时间易逝的同时,失去了太多弥足珍贵的东西。更为我不解的是,我们没有丝毫感伤,反而乐于接受一切改变,渐渐地,生活开始浮躁,我们所向往的追求的,都敌不过时间,都在变。

  晚风倏忽,拂过耳畔,格外亲切,它携来一缕年味,对我说,瞧,我比它更加温暖。

  年味初中作文2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春节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爸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春节的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春节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春节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我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春节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年味初中作文29

  年味当人们都在惋惜着没有四小灵童老师的春晚,当人们开始收拾行李挤上那列最拥挤的火车,当大街小巷都播放着各种迎春节的歌曲,我也意识到:年,好像越来越近了;年味,好像也越来越浓了。

  转眼就是除夕了,这天我们都回到了老家,与往年一样,依旧是大人们的忙碌伴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度过除夕这一天中百般无聊的上午。到了正午吃饭的时间,孩子们也乖乖地上桌吃饭,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也终于安定下来,一大家子人欢笑满堂,其乐融融,一起享受着团聚的快乐。

  我想:这就是属于我家的'年味了吧。除夕晚上吃年夜饭这个习俗,在家里是没有的,所以大家也都在下午回到新家,准备着明天的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清晨,或许因为是春节的第一天,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阳光很棒,天气很好,即使是风,也有着恰到好处的温柔。空气中弥漫的爆竹味道,让空气都有了年味。再次踏上回老家的路,在车上,爷爷给我们讲述他学生时代的故事,收音机里播放着歌词为“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的拜年歌曲。

  车里也充满了年味。回到了老家,我们也都开始帮忙叠些纸质的“金银珠宝”,烧给那些已经不能陪我们过年的老人们,希望在天堂老人家们也仍旧安好。接着厨房就要出现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了,而我们小孩儿就是玩,直到听见菜刀与毡板碰撞的声音才会闻声赶来,吃了一点东西,又会继续去玩......吃过午饭,大人们就会搞一些娱乐活动,孩子们还是无止境的玩耍,老人们就是嗑瓜子闲聊,就这样度过一个各司其职又充满年味的正月初一的下午。到了下午,大家一起吃完饭就各自回家了,虽有不舍,但都清楚明年还会再团聚,离别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了。正月初一的一天,以开心的心情圆满结束。

  到了正月初二,母亲说这是回娘家的日子,我便随母亲一同回外婆家,吃了顿饭,问候了外公外婆,也就回来了。好似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却也体会到了正月初二的年味。初二之后就是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了,同生华夏家,感受别家人的风情年味,体会他家人的过年温暖,的确别有一番滋味。年味,是“春运”中承载的温暖;是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是菜刀与毡板碰撞出的美味;是身在中华的幸福......

  年味初中作文30

  又到一年年末时,商场里每天人山人海的,每个人走出商场大门时,手里总是大包小包的,给家里的人准备过年的新衣服。只是,现在的人,一年四季,买几次新衣服,过年的新衣服,似乎也在进门的第二天就上身了。新衣服,不再是心中期待的,过年的时候,最好的礼物。

  只是,除了买新衣服,年底的时候准备一桌一桌的好吃的。剩下的记忆中的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母亲总是在夏天或者秋天赶集的时候,就把过年的衣服给我们买好了,说是反季节的衣服卖的便宜。于是乎,从新衣服进门的那天起,心里就一天天的盼着过年,等过了秋天,等过了漫长的.冬天,总算迎来了春节。在年三十的晚上,母亲把新衣服放在我们床头,枕头下压着给我们的压岁钱。那一夜,总有着甜甜的美梦。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穿着期待了很久的新衣服,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挨家挨户的拜年,跟大人们关系好的,会给我们一块五毛的压岁钱,关系一般的,会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瓜子跟糖。从村子的这头跑到村子的那头,等回家时,装着满满的收获的果实,得意的跟爸妈炫耀,挣了多少压岁钱,多少瓜子跟糖。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面去拜年的小孩越来越少了,给压岁钱反而倒成了大人们的事。大人们到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家,给朋友的小孩压岁钱,过一次年连半斤糖都散布出去。

  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叫喊着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都不见小孩子拜年,放鞭炮了。大年初一那天,要不是在家里看一天电视,要不是盖着被子在家里睡一天。

  突然间很怀念小时候过年时的热闹。有时想想,究竟是时代的变迁让记忆中的年味丢失了?还是什么原因。

  都说,失去的东西最珍贵。突然间觉得,记忆中的年味是如此的珍贵而美好。

  年味初中作文31

  关于过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过去

  母亲说她小时候过年可好玩了,因为平常吃不到好东西,于是村里的小孩都盼望着过年,盼望着吃肉、吃饺子、穿新衣服、看烟花,别提有多开心了!

  当姥姥煮饺子时,姥姥的孩子们就坐在旁边看着,眼睛像是被姥姥控制一样一直盯着姥姥。饺子煮好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大口的吃饺子,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守夜便更是欢乐。吃完饭就开始放烟花了------“轰”随着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冲上了天空,霎时漆黑的夜空变得一片透亮,大大的红色球状的烟花,把天空染得十分红艳,慢慢地红点四面散开了,人们的惊呼声还未完,另一颗烟花带着啸叫又急急地飞升入夜空,把红色的夜空变成了明亮的绿色、眩丽多彩。

  现在

  可是现在呢?放假只为了休息,也不盼望春节了,连新衣服、好吃的都构不成诱惑。

  我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打个比方,以前的人平常不吃糖,一到过年突然吃到了糖,所以开心、幸福;而你们呢,舌头一直泡在蜜罐里,早已麻木。你们平常就买新衣服,到了过年自然不显得珍贵了!”

  如今,网络上已经传疯了-----年味真的淡了,可是究竟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是经济进步了,还是人心变了……

  年味初中作文32

  春节的气息,在每一条大街小巷上依旧流淌。如今的年,是否还一样?

  变了呀,变了……

  为春节做准备中,换新是必要的。

  还记得小时,换新总是一家人出动。我拿块抹布,姐姐提个拖把,母亲拎个水桶,爸爸带个簸箕,奶奶拽个扫帚,纷纷进入战斗之中。

  看那角落,是几百年都不曾打扫的。慢慢地钻进去,递进清洁液,“哧”一声喷洒而上,抹布一抹,干干净净,像是闪着亮光。看那玻璃,又是一个战斗场所。端来椅子,缓缓地站上去,目不转睛地一次又一次擦着,用指甲一次又一次地揩着,用报纸一次又一次地拭着,直到锃亮锃亮,一尘不染。

  当每个人都找到一处地方去清洗时,挥动着胳膊,都不愿停下,直到灯火亮起,家家飘出缕缕清香。

  变了呀,变了……

  一个电话,叫来了几位阿姨,抱着水桶,戴着不合手的手套,来了。她们开始了换新,开始代替了原来我们的位置。坐在房间里,听着她们不停地聊着天,即使轻松,却觉得心上一点儿也不那么愉悦,那种原有的.欢乐。难道,金钱真的会代替这些年味,这些原有的传统?

  楼道,空荡荡的;手中,空荡荡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我感到莫名的空虚。

  大人们真的没有感觉到,这并不是自己的放松,而是一种遗忘。真的要到了春节也被韩国抢走才真知道传统是什么吗?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阿姨说,她们已经连续四十多天帮别人家里换新了。我心里“咯噔”了一声,是有什么东西要没了吧。四十多家人的遗忘,遗忘了年,遗忘了传统,遗忘了回忆……

  年味,变了。

  年味初中作文33

  春节临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了百度官方要征集有关“年味”的图片,如果得奖便有新房新车相送。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禁一阵欣喜若狂,可转念一想,这素材从哪里找,便又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无精打采。

  然而,没过多久,早上起床,我发现爷爷奶奶在忙忙碌碌收拾着什么,走近一看,便看见他们发了一大堆面团,便很好奇地问:“你们这又是要干什么,不是刚蒸了馒头吗?”爷爷听了便道:“那是馒头,现在要蒸花馒头,不是快过年了吗,喜庆喜庆。”

  我在一旁看着,他们把面团揉好后,爷爷在刚刚被奶奶揉成馒头形的面团上戳了十个小洞洞,挑起来,然后再往里面塞上大红枣。看着看着,我便哈哈一笑,觉得好简单,就搬了把椅子坐在他们面前说:“我也来捏个花馒头!”

  还没等爷爷奶奶下令,我就从面板上拿起一个面团,学着爷爷装模作样的在上面戳了十个洞,笨拙的调起来,塞上枣。可是这是爷爷却哭笑不得的说:“你看我们弄得,红枣皮都是朝外的,这样多红火,再看你的,哎,你说你一双弹钢琴的`手怎么就这么笨那!”

  一听这话,我更是来了兴趣,难道我就是不会弄吗?就是弄不好吗?于是便有发奋的捏了几个,渐渐地,像了样。最后奶奶说:“哎哟,你现在和你爷爷做的已经不相上下了!”

  本以为事情已经结束,但没想到爷爷有从碗里倒出了些面团,我奇怪的问:“不是已经做够了吗这怎么还有?”爷爷神秘兮兮地一笑,道:“待会我们做蛇~~”

  看着奶奶娴熟的揉好面,把面攥成细条状,然后加上几颗红枣,卷起来,再用筷子一夹,便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我心想:“不是要做蛇吗?”这时奶奶说:“用这些面,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双眼一亮,拿起面团来,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做出来了一只蝴蝶,呃……猪不过翅膀偏了一些。过了一会,又做出了一个不知名的面点,看着就让人萌发出想赶紧把它吃了的念头。

  没多久,面板上就只剩下一团面了,我刚要想去拿,奶奶就制止了我。她拿起来,先是把面揉成椭圆形,然后把葡萄干放到这个椭圆形最尖端。我看地一头雾水,奶奶又拿起了剪刀,几下的功夫,一直栩栩如生的小刺猬就诞生了!

  最后,我一个人单独留下来收拾工具,看到一些面团上还有类似梳子印上的痕迹,默默想道:这果然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此看来,春节临近,我们缺少的,只不过是一双发现美丽的慧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