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体裁作文>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

时间:2023-12-22 14:10:10 体裁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叙文写作教案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记叙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叙文写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记叙文写作教案

记叙文写作教案1

  教学目标

  1.加深了解倒叙的几种形式。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3.学以致用,在练习中提高。

  倒叙开头训练

  记叙文开头的作用

  1.点题

  2.引出下文

  怎样开篇点题

  第一,点题的句子尽量安排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第二,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倒叙开头好处

  运用倒叙手法构思的作文,其最大的优势是能突出作者最想表现的重要情节,突显文章最能体现主旨的片段,使作文的结构富有变化,情节错落起伏,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情景回忆法

  即由眼前情景引出回忆

  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笑脸,听着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七年前我第一次坐在钢琴前,第一次尝试着碰触黑白琴键的瞬间。

  表现主题部分在前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颊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不停地用着力的大手,那一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流淌出来。

  最精彩的部分在前

  今天早晨,在桃李街上,一位初中生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正在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初中生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事件结果在前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注意事项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要有必须的文章过渡,做到衔接自然。如:在倒叙和顺叙的转换之处,很清楚地交代了°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一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流淌出来±等事件的起点。

  借景回忆法

  春雨如丝,万物新鲜,望着青翠的田野,听着熟悉的雨声,一段尘封的记忆悄然弥漫上心头…….

  那天我走在这条回家的小路上。天也下着雨……

  对比回忆法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着数不清的往事,欢乐的,悲伤的,惊讶的,可笑的.....它们就一颗颗精巧的贝壳,珍藏在我的脑海里,要说一个最有趣的贝壳,便是这颗......

  开门见山法

  一提起我粗心的老爸,我就想笑。

  那天,情景回忆法

  回到家里,父亲板着脸,一言不发;母亲悄悄去厨房了,在门口忽然转过头来,关切地看了我一眼……我知道,暴风雨要来了——有什么法子呢,谁叫我又犯错呢?

  情景回忆法

  雨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挂上了一张无比宽大的珠帘,房檐下开了一朵又一朵的小花,远处也起了水雾。在雨雾的朦胧中我想起了教我三年的武老师,想起了武老师冒雨送我回家的情景。

  对比回忆法

  大年夜,宁静的天空,此刻已被美丽的烟火染成了红色,上面点缀的“满天星”正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与那不时绽开的“七色花”相映生辉。节日的气氛却似乎并没有进入我家,门外的喧闹更增加了我们这个四口之家的冷清。

  对比回忆法

  从小我就喜欢独来独往,与别人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然而,支配了我这多年的思想,却在那一次微笑的光芒中,瞬间变得如同一粒尘埃,飘散得无影无踪……

  睹物回忆法

  每每看到校门口那一列列卖小吃的摊子,我都会悄然心动,思念的翅膀,划过时空,回到那个傍晚。

  抒情回忆法

  常常梦见:父亲赤着脚,走在碎石路上,我提着鞋在后面拼命追赶,嘶声喊着:“爸爸,给你鞋……”梦中惊醒,泪水已打湿了枕头。父亲在遥远的南方打工,听不到我的呼唤。然而他那双赤脚却总在我眼前走动……

  借景回忆法

  淅淅沥沥的雨仍在下着,我倚在窗口,眺望着远方,不由又想起了那位乐于助人的大姐姐,想起了她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

  对比回忆法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只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还记得。

  作文

  1.借鉴前面所学的倒叙描述法,酌情选一倒叙法,写一个倒叙开头。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岁月荏苒,人生短暂。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一个人的生命的含金量取决于他的正能量,减少人生中的负能量,增加人生中的正能量,也就能增加他生命中的含金量。心中唯有普照阳光,才能清除自己人生中的阴暗面和消极的东西,才能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

  写一篇记叙文:我心阳光。要求:

  1、运用倒叙写法;

  2、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

记叙文写作教案2

  记叙文的写作应该注重“以情感人”。但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写人记事类的作文干瘪枯燥,甚至千人一面,缺乏真情实感。这种情感的贫乏,使学生作品既无文采,又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记叙文教学,让学生写出“独抒性灵”的好作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记叙文写作要体现“生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是“生本”理念的基本内核,这一理念也是作文教学应该遵守的准绳。众所周知,作文是最富个性化的思维活动与情感表达,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应是学生自己,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自我”为中心,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性位置上,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走生活化的道路,寻找记叙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那么,怎样才能在记叙文教学中落实好“生本”理念呢?笔者认为:走生活化作文之路,是寻找记叙文写作“源头活水”的必由之路。

  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即使有一点生活的感悟,也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这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要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和“源”应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生活即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三、重情理事的思辨,拒绝记叙文写作的平庸肤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记叙文写作要有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思辨,有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体味,有自己对生活的审美情趣,才能走出平庸和肤浅。正如有人说:“作文就是要满足学生生命个体的生存、生活、精神、交往、审美等各种不同的需要,是学生每一阶段的情绪生活的不同反映和对生活的个性体验。”作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使文章承载深邃的思想,不至于停留在对生活表象的描述,显得苍白与肤浅。

  还是在这次以“家乡景,家乡人”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写家乡人的时候,能抓住人物共同的特点,大处着笔,重点勾勒,最好能对人物做深刻的思考,写出家乡人特有的精神风貌。有同学以《我眼中的家乡农民》为题,写出了眼里这样的家乡人:

  “……家乡农民不知何是情人节,何是圣诞节,他们只晓得一年就只有这样一个令人最高兴的节日,他们得好好备备,即使吃不了那么多喝不了那么多,但年三十儿他们全都不约而同地备好了,一家比一家备得齐全。然后整个正月男女老少都围在向阳的墙根里扎堆儿,老少爷们儿拿着“牛九”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兴起,便当着众人吼一段秦腔,粗犷的声音冲出荒芜的戈壁滩,回荡在大地上。女人则拿着针线活儿唠家常,说谁谁谁的针线活儿做得真好,谁家的'收成不错……鸡毛蒜皮的事儿唠得乐此不疲。”

  家乡农民毫无顾忌地快乐着,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日子,而非外人眼中的简单,穷,他们用一个正月养精蓄锐,等待来年重新焕发光彩。”

  正是由于生活的观察多了,情、理、事的思辨多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才变得丰富而深刻,这样的文章,才值得一看,才耐看。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唯有饱含真挚浓郁之情,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悟生活,发掘出生活中蕴蓄的情感特质,从而写出内涵丰富、深刻隽永的佳作。

  四、依靠生活的积累,抒写“独抒性灵”的记叙文

  首先,要鼓励学生观察并抒写生活。作文之“源头”,是一种积累,它来自于生活。正如有人说:“作文的动机源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是生活的情趣打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内心在律动的同时,忍不住产生一种‘我要表达’的冲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生活入手,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自己的情趣。

  其次,要养成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景,层出不穷的事,只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素材,作文时就会言之有物,得心应手,妙笔生花。正如茅盾所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笔头熟练,素材丰富,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有米下锅,减轻写作的难度。

  再次,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表达。作文要有生活可写,更要写出自己,这才是“生本”理念下的作文作品。每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心灵空间都是极具个性化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对事物的感悟体验也就不同。即使学生经历相同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情感、阅历、个性等的差异,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教学中只要学生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就应该给予肯定。表达也是一样,老师不应对学生充满个性的语言予以棒杀,更不要对学生的作文形式过多地予以限制,要尊重并激活他们的语言,鼓励他们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这也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起码的要求。

记叙文写作教案3

  下笔成文,构思为先。我的学生曾经尝到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带给写作的甜头。所以,我认为,写前构思应该坚持下去。特别是在我刚带的初一学生,他们在经历两次大考时,在作文的得分上出现严重的偏题跑题问题,我更认为这个事情,必须坚持。那么,如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写前构思呢?我选择了分主题的构思训练。

  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我旨在通过总结学生的审题、立意和选材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写前构思和素材积累。

  想法是美好的,可在实操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其实无从下手,写出来的构思千篇一律:解读题意就是把关键词写出来;立意就是笼统的父爱母爱、为人师的责任、长大就是精神成熟了;选材更是雷同,都是简单的平凡的情节陈述。基于此,我在想,我要不要降低写作构思的难度,让学生从审题先开始练习,再一步步深入。可是我发现,审题立意选材在思维训练中是无法一刀切下去,将其精准的分开的。所以我打算从学生的选材倒推,通过分析学生在写前构思中的选材来引导学生发现审题问题,习得立意策略。

  在这样的想法下,我以为课堂就可以行云流水般的,从问题到策略到训练一步步向下展开,达到构思训练的目的。然而,公开课的结果并不美好。作反思如下:

  1、基于学情,定课堂容量: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学生的选材进行倒推,主要谈及了写作构思中的`两个问题:审题和立意。并安排了两次训练,不合理的课堂容量安排,导致学生训练时间过短,课堂的生成少,不够深刻。回过头来想想,这么大的课堂容量,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着实偏离学情了。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我应该放慢脚步,将这一口分成一小口一小口,将这节课的容量可以细分成两到三节课。

  第一节课,从材料反推,看审题问题,习得审题策略,在修改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再给予题目进行审题练习,抓住题眼,定准角度,明确中心。给学生留足时间下放到审题的训练,同时为第二节课的立意讲解埋下伏笔。

  第二节课,还是从材料倒推,揭示学生在立意上的问题,由于中心的挖掘不深,导致立意不够深刻,对接的材料就不够精准了。那如何才能在写作构思时进行立意呢,基于学情,就提两点,一点是要有我,一点是化大为小——化笼统为深刻。在这点上,老师要厘清一点,立意训练和立意构思不是同一概念,立意训练是从材料出发,进行中心的提炼。而立意的构思,则是明确中心后,如何将这个大的中心化小,从小切口来进行素材的对接,为下一步选材的做准备。

  2、厘清概念,定课堂环节:

  这节课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写作构思概念没有厘清,环节看似环环相扣,实则思路混乱。课堂没有准确的串成一条线,一时指向构思训练,一时指向写作训练,野心太大,以至于乱了方寸,事倍功半。同时,写作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维的训练有序可依,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要循序渐进,切莫求急求快,这样我们的课堂环节设定,才能井然有序,课堂的进程,才能层层推开,达到预想的效果。

  3、聚焦痛点,定训练重点:

  写作课的重点,应该来自学生训练中的痛点。痛点来自学生在写作构思的最为难之处:写什么?怎么写?这恰恰提醒我们,写作构思训练的必要性。我们知道,学生总是习惯性的套作,从自己有的材料来生搬硬套,导致成文审题不当,立意不明。我想,这是缺少写前构思训练的结果。审题、立意、选材,还有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这些一个个写作路上的痛点,需要我们带着学生一同去聚焦,去进行序列化的训练,这条路,还很远。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写作构思这条路必须坚持走下去。

  但这些训练重点,从何而定?教材!这是我这次备课忽略的最大宝藏,也是我这节公开课收获到的最大警醒。

记叙文写作教案4

  教学目标:

  1、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写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3、重点掌握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4、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交流)

  二、复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的6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时间线、地点转换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6.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三、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例文赏析

  1.分组讨论文章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小结:

  写人应注意:

  ①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描写,写出人物个性。

  ⑵善用比喻

  ③侧面衬托

  ④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⑤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写作练习

  1.片断写作: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选取本班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写出他的个性特征。300字左右。

  2.大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在方格中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五、课后反思:

记叙文写作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形式和要求,学会在记叙中进行议论和抒情。

  2、过程与方法:写作指导,例文展示,写作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形式和要求,学会在记叙中进行议论和抒情。 教学难点:

  写一篇记叙文,学会在记叙中进行议论和抒情。 教学方法:

  指导法,展示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写作题目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写记叙类的作文,必须在其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法。

  1、 以“__________________的滋味”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 以“风雨之夜”为题,讲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故事。

  3、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细节”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材料见课文)

  二、写作指导

  1、记叙中的议论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人、事、物、景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运用得当,能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使议论部分与记叙部分相映生辉;二是是文章的思想、主题得到升华;三是可以清晰的表现作者的思路。

  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三种形式:先议后叙;先叙后议;夹叙夹议。

  在记叙中议论要注意两点:一是议论的文字宜少不宜多,语言要更精炼;二是位置要安排恰当。

  2、记叙中的抒情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文中的人、事、物、景的内心体验和感情抒发。运用得好,有利于渲染气氛,凸显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记叙中的抒情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在记叙中运用抒情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抒情成分不能游离于记叙、描写之外;二是直接抒情的语言要生动、简洁。

  三、例文展示 《黄土》(邹志安) 简评:“黄土”象征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文章于平淡中讴歌了父亲黄土一般博大、深沉与安详的高贵品质,营造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感氛围。最后三段有议论、有抒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试写片段

  以“离别”为内容,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与亲人(或老师、同学、朋友等)离别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确定题目,做好审题工作。

  二、列好提纲,打好草稿。

  三、修改草稿。

  四、抄写作文。

记叙文写作教案6

  一、教材分析

  目前中山市初中语文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语文》,从整个学段的36次作文训练内容来看,呈现出如下特点:

  ①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如七年级的“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感受自然”,八年级的“献给母亲的歌”、“到民间采风去”、“寻觅春天的踪迹”,九年级的“雨的诉说”、“脚踏一方土”、“岁月如歌”等。

  ②写真事,抒真情。如七年级“这就是我”、八年级“献给母亲的歌”、九年级“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内容,都能体现出这一点。

  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同是写学生成长,七年级安排的是“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而九年级则是“青春随想”、“岁月如歌”。

  ④以记叙文为主,兼顾其他文体。教材上36次作文训练,有22次可以写成记叙文(贯穿于初中学段始终),可见,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整个初中写作训练的重点,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只是初步涉及。

  ⑤缺乏专门的作文教材,也没有“教参”。有关写作教学的技能训练,散见于课本中,无严格的序列,又缺乏操作性。现有的作文参考资料,绝大多数属于文选型,或者属于文选评析型,不适宜在作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指导性训练,学生阅读虽有好感,但不宜于内化为学生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并练习记叙文写作,但到了初中之后,在记叙文写作上经常出现中心不突出、语言不鲜活、描写不细致、结构不清晰、条理不清楚、内容不丰富、记事不清楚、感悟不深刻、材料不新鲜、感情不真挚等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平时对生活观察不够敏锐,积累素材不够多,也缺乏感悟。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处于一种无序、无法的茫然状态。再者,就是老师没有对记叙文写作教学做系统研究并采用适宜的作文教学方法。

  三、总体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段的写作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再看看中考作文评改要求的其中一条“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可见,会写、写好记叙文是学生的语文学习任务之一。学生在写记叙文时要达到中心突出、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材料鲜活、详略得当、文从字顺、感悟合理等。

  四、教学现状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处于一种低效徘徊的状态:①老师做简单的指导后学生写作,但评改后没有全班交流反馈;②教师的指导过于笼统,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五、重点和难点

  对整个记叙文写作教学进行整体规划,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写作教学目的和要求,研发、构建系统的记叙文写作序列。

  六、相关策略

  以专题为突破口,通过系列化的专题训练,最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范例为引导,让学生在欣赏范例中借鉴迁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记叙文写作教案7

  〖教学目标〗

  1、回顾经典,品味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归纳总结出记叙文写作六“一”诀。

  3、有意识地养成运用“六‘一’诀”写作习惯。

  〖重点难点〗

  1、归纳总结出记叙文写作六“一”诀。

  2、有意识地养成运用“六‘一’诀”写作习惯。

  〖课前准备〗

  1、记叙文有哪些特点?

  2、品读《珍珠鸟》、《散步》、《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社戏》、《背影》、《风筝》、《最后一课》等,思考:为什么一个简单的物体、一件普通的事,一位平凡的人,在大家笔下能熠熠生辉?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

  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种文章,在写作时也是最早接触的文体,什么是记叙文,它有哪些特点?今天再谈记叙文的写作好象是老生常谈,其实不然。记叙文看似所有人都可以写,可是我们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种种问题,至少是平淡无奇,使人读来味同嚼蜡。

  今天我们着重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在审题立意后,选好了材料,如何打造,使你写出的记叙文更加生动感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昨天让同学们重温了我们学过的几篇堪称典范的文章,有没有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回顾经典,探究写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明确:

  1、开头

  开门见山法,开篇即点明要叙事件,不多加修饰,给人以干净、明快、一气呵出之感。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风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样的开头,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发情感。

  议论抒情点题法。“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开篇,作者便用欣喜的语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并以此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通读全篇,读者始终被作者的笔牵1——让你的作文靓起来

  引着,被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笼罩着,与作者一起悉心体察着这可爱又怕人的鸟的一举一动。

  师小结:中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每篇作文在阅卷者眼中停留的时间一般只有一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阅卷者是不可能细细琢磨推敲你的作文的,开头若能别出心裁,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必将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自然不会低。记住:一见钟情的开头。

  2、结尾

  自然收束式。比如《社戏》的结尾。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紫藤萝瀑布》。

  画龙点晴式。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记叙了“我”冒险攀登悬崖从而陷入困境,并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过程。尤其是先细腻地刻画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地向上爬、心惊肉跳地蹲、头晕目眩地向下望、全身麻木地伏等,而后又细致地描写了因毫无信心而啼哭及信心萌发探踩岩石,最后爬下悬崖的过程,自然地归结出:化解困难,从而克服困难。

  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如《羚羊木雕》。作者巧妙地提出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引人深思。

  出人意料,戛然而止。如:《皇帝的新装》。

  师小结: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个精当的结尾,会使全篇大放异彩,熠熠生辉。结尾的方法丰富多彩,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要善于根据所写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一个一箭双雕的结尾。

  3、结构

  人线:即以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

  事线: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为线索,如鲁迅的《故乡》是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来组织全文的;

  物线: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羚羊木雕》等;

  情线:以人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莫怀戚的《珍珠鸟》。

  师:全文要有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一线穿珠的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

  4、情节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如:《智取生辰冈》。

  插叙、倒叙,如《羚羊木雕》。

  抑扬手法,如《阿长与〈山海经〉》。

  虚实相生法,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师小结:“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的情节能让情节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5、细节

  生:“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中的“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

  师小结: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的细节。

  6、环境

  ⑴、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活动的背景

  或者是自然背景,或者是社会背景,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写了一个孩子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又更多地写了普鲁士兵的操练以及那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它表现出人们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有可能有那悲壮的“最后一课”。

  ⑵、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

  如《最后一课》的'开头,在不谙时世的孩子的眼中那暖和、晴朗的天气,

  ⑶、用环境描写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

  如《散步》,描写的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段描写生动地透露出了一种充满生机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⑷、用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心情

  如《社戏》中对“两岸的豆麦”等内容的生动描写便是。在这春夜出航的诗情画意之中,难怪“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⑸、用环境描写来抒发人物的感情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对百草园景色那生动而又深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乐园”的美好情感。

  师小结: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从中考记叙文来看,能够恰当地进行景物描写的作文,是层次比较高的作文。写景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必须为中心服务,一脉相承的环境对提高中考作文的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三、课堂总结:

  文无定法,今天老师教你们的记叙文构思六“一”诀,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去运用,我想肯定会有实际的所得,这样到考试或者需要写作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很多,能让你的作文靓起来。

  四、练习:

  板书设计:

【记叙文写作教案】相关文章: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08-17

阅读与写作教案02-12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06-13

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教案02-19

《学习缩写》写作教案12-22

有关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技巧05-13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2篇02-17

记叙文教案优秀12-20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02-17

《动作描写作文指导》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