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无声食堂议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无声食堂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无声食堂议论文1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在无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
语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重要区别,它必有其过人之处。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它是化解仇恨的有用手段,它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
这一生最景仰的人是烛之武。不是他肯放下私人恩怨而为国挺身而出的品质,而是他竟能用一段话使秦师从边境中退去,挽救一国家,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些语句句句击中要害,简洁而又明了,让秦伯感受到亡郑的害处而是放弃攻郑。这就是语言促进沟通的力量呀!怎能叫人不佩服?
这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曹植。试想当时曹植受到亲兄长故意刁难时,语言的威力又是何其大。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诗,难道此时能无声胜有声吗?曹植以惊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短短的四句诗使曹丕给曹植留下了一条命。同时,这下是他俩的一种沟通。这般厉害的人,怎么会不让人崇拜呢?
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触龙。一个小小的人臣,竟能用语言的沟通来说服赵太后送自己最心安的儿子长安君去当人质。触龙的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常常在我耳边回响,提醒着我语言在沟通中的力量。
……
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在沟通中的魅力。同样,当你不善于驾驭语言沟通时也许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古时晋国的冯妇被火活活烧死不是说明了这一点吗?在现代,父母与子女间的缺乏沟通,不正是在减弱着语言的力量?也许只要父母与子女抽出一点时间聊天,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是的,我们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能力,我们也没有周恩来总理巧答记者的智慧。但我们都有会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为何不物尽其用呢?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应不断提高我们语言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
请记住,这是一个有声胜无声的社会。
无声食堂议论文2
近期,有学校倡导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不能说话,学生如需要加菜添饭,要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交流。比如,手势1代表饭,2代表菜,3代表汤,4代表特殊情况等,不需要发出叫喊声;生活老师加完饭菜后随时可以向餐厅内的两台流动加餐车添加、补给。饭后,同学们与老师回应“OK”手势后,即有序地整理餐桌,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分类摆放。生活老师则按照手势服务管理学生进餐。学校对此的解释是,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此事一出,社会上立即一阵反响。有些人支持学校的做法,认为无声就餐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有些人则是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压抑了学生的本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针对此事,笔者也有一些看法。学校设立无声食堂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而安静的就餐环境,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就餐,减少了学生的内心的浮躁。但是,无声就餐真的就能达到学校理想的效果吗?
首先,无声食堂的设立违背了学生的本性。众所周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还是比较累的,在课堂上除了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外,基本上没有说话的时间和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就餐时说说话似乎是一种很好的'时机。而无声食堂的设立消灭了他们说话的时机,也违反了学生的本性。试问,哪个学生不想在就餐时聊聊天、说说话,暂时释放内心的压抑?
其次,无声食堂的设立不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虽然老祖宗曾说过“食不言寝不语”,但是目前社会的发展,这条规律已经过时了。处于压力包围中的学生,需要暂时的说话,或谈论学习,或交流问题,或聊些家常。在食堂就餐的短暂时间,正是他们与周围人交流的绝佳时机,更是他们释放天性的绝佳时机。
最后,无声食堂的设立不利于学生之间正常感情的培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交流,学生更不例外,他们需要和自己身边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交流,更是生活中的交流。在学校,他们课堂上交流学习,就餐时应该允许他们自由交流,不应该限制他们的正常交流。这也是让他们与周围人培养正常感情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