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体裁作文> 高一语文议论文

高一语文议论文

时间:2024-04-19 07:35:09 体裁作文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议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议论文

  高一语文议论文 篇1

  有位名人说过:“一个民族总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仰望星空,那真理让我苦苦追寻,仰望星空,那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我。

  仰望星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回忆着过去,憧憬着未来,而脚踏实地便是与仰望星空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一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彩虹桥。

  我们都很熟悉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工人同时在砌墙,有一位智者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其一说,他在砌墙;其一说,他在修一座高楼;其三说,他在建设一座城市。

  智者听后断言,第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够做一个会砌墙的工人,因为它的心中只有砖头;第二个人有可能只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工程师,因为他看到了砌墙的作用;而第三位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不错的建筑师,因为他能将一块砖与一座城市联系起来。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人中,第一个人只懂得埋头做事,不懂得抬头仰望星空;而后面两个人却不一样,在他们的心中,装有比“墙”更为宏大的事业,只是,最后一个比第二个的心志更为高远而已。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差距似乎很巨大,但理想往往也就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中表现出来。

  思迥异,做不同。这话在这三个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哈佛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统计:在对当时一群学识水平、家庭背景等都不相上下的年轻人的采访中,只有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只有3%的人具有长远的清晰的目标,而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无明?的规划。

  许多年后,这些接受调查的年轻人都白发苍苍了,再对当时接受调查的年轻人进行回访时发现,当时那些漫无目的.的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那10%的人成为了社会的中上阶层,逐渐升职,家庭、事业都令人满意,只有那3%的人成为社会的精英和他所在领域的领袖人物。

  毫无疑问,第一类人是从不仰望星空,也不懂脚踏实地的人;第二类人则生活得踏实、充实,那3%的人便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

  在每个人的童年里,仰望星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趣事,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幻想,有不少人的梦想,就是从小时仰望星空开始的。可又有多少人坚守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呢?这又让我想起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渴望成才的年轻人说的话:“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

  是啊!仰望星空可以给自己确定人生的目标,但如果沉不住气,这个目标就会飘然消逝。虽然每一个人的梦想各不相同,但是,希望我们都能怀揣梦想,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梦想成真的地方。

  高一语文议论文 篇2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写这本书的是两支笔。

  一支笔写成长,一支笔写衰老。成长不是为了衰老,但成长必然走向衰老。成长的时候不要怕,长成的时候不要悔。

  一支笔写奋进,一支笔写后退。大街、车站、机场,看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群,谁能说清,哪一个是在前进,哪一个是在后退?有的后退是为了前进,有的前进却导致了后退。

  一支笔写快乐,一支笔写烦恼。如果说人生是一辆载重的车,那么快乐和烦恼就是支撑它的两个车轮。有沉重,才会有轻松;有痛苦,才会有欢乐。我们期盼快乐,但不害怕烦恼。屈服于烦恼会更烦恼,战胜烦恼才能孕育新的快乐。

  一支笔写成功,一支笔写失败。没有人不希望成功,因为成功是对自己辛劳的最好报答,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好证明。但我们的许多智慧,却往往来源于失败。这正如英国作家迈尔斯所言:“了解了什么行不通,才发现了什么行得通。”

  一支笔写他人,一支笔写自己。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而独立生存。所以,在人生的这本书上,应该写自己的梦幻,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辉煌;也应该写他人的价值,他人的慷慨,他人的奉献。因为越是抬高自己,自己就越孤立。

  一支笔写未来,一支笔写过去。每个人都有未来,也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因为无论过去多么成功,多么灿烂,都无法留住和挽回。所以,不管你过去写下的是亨通和腾达,还是辛酸和眼泪,现在都需要拿起另一支笔,描绘美好的蓝图,展望未来的壮丽。

  有一个国王,要一位大臣用一句话来概括世界六千年的发展史。这位大臣说:“他们出生了,受了苦,又死了。”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最好解释。有人说活着说是要“受苦”,也有人说活着就是要“享乐”。但无论为了“受苦”,还是为了“享乐”,既然来到了这个世上,就得奋斗一回,拼搏一回,闪亮一回。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

  高一语文议论文 篇3

  善意之心,引导着善意之举。

  漆工顺手补好海船的漏洞,贪图的并不是回报,漆工“顺手”之劳,是对船主、对生活充满善意的体现。

  当张丽莉舍身扑开学生之时,她心里想的并非个人得失,“舍身救学生”之举,只不过是她对学生、对职业善意的反应。吴斌拚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停稳大车,也许并不知道他的举动已经超越了生命的定义。在临终的几句话,浓浓的洋溢着他对乘客、对生命的善意。……

  善意之心,在举手投足间温暖着生活;善意之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汶川大地震中,面对巨大的'浩劫,不正是一丝一丝浓浓的善意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形成战胜灾难的滔天暖流吗?“义丐”徐超,一个流浪的乞丐,蹒跚着把一把零钱捐出来时,周围的人震撼了,哭了。徐超的105元,是他的全部家当,从情感上来说,并不比加多宝的1个亿逊色!

  怀着善意之心的举动才是真正的“善意之举”,如果只想做着“善意之举”的样子而没有善意之心,这样的举动不算善举,反而像作恶。比如在村民门口放生大量蛇的事件,只会害了放蛇的生,威胁了村民的安全,扰乱村民的生活而已。

  善意之举,其实和功名利禄毫无关系。

  漆工并不知道他的顺手之举能救船主的孩子,张丽莉在扑向孩子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救下孩子,吴斌在救下一车乘客之时可能并不知道已无法再生活相去,徐超在捐出全部家当时可能并没考虑到自己的生存,是他们的善良,是他们浓浓的善意指引着他们在行动。

  如果制药厂能怀着善意,那毒胶囊可以杜绝了;如果牛奶厂能怀着善意,就不会再有;如果医生患者都怀着善意,这么多医院纠纷,医闹可以大大减少;如果能多点善意,因上访、自焚等极端事件想必又另外的解决办法。……

  其实善意,并不需要我们的举动有多惊天动地,并不需要我们如英雄一般时刻献出生命。因为善意并无分量之分,如漆工一般,也许多一个微笑,多一个举手之劳,世界就为之改变了。

  高一语文议论文 篇4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方。

  朱熹曾在《通鉴室记》说到:“是之所以能立天下之事者,以其有志而已。”诚然,一个人的一生必须拥有目标。只有拥有目标,才能不受外物的迷惑,才能获得成功,更能使人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朋友们,快去找寻你们的目标吧!

  目标使人坚守本心。安庆起义失败后,秋瑾是革命党的事情败漏,浙江巡抚派兵前往绍兴抓人。在这个生死关头,她的亲戚和同志们都劝她出走外地赞避,但她仍坚持自己的本心,决心做中国女界为民主革命牺牲的第一人。秋瑾在给友人的绝命书中说:“虽生犹死,牺牲尽我责任;即以永别,风潮取彼头颅。”最终,秋瑾壮烈就义。

  目标使人成功。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因选择了正确的目标而成就伟业。鲁迅弃文从医,成就一代大文豪;达尔文不子承父业,著成巨作《物种起源》;居里夫人放弃初恋献身科学,终获诺贝尔化学奖;伽利略不做牧师专研数理,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前赴后继,秉笔直书,此举永载史册。果然,这些名人伟事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选择了正确的目标,才是成功的基石,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目标让生活变得有意义。高士奇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在美国攻读医学博士,不幸感染了甲型脑炎病毒,导致了全身瘫痪,对于一个年轻的'科学家来说无疑使一次承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气馁,他坚持自己的目标,一定要成为科普学家,虽然眼不能看,手不能写,下肢僵硬,但他仍觉得生活很美好,因为他正在向着目标前行,在病床上完成了400多篇论文,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目标就像大海上的北斗星,指南针,始终指引我们前行,只有拥有目标,生命才会充满活力,生活才能感到快乐有意;拥有目标,人才会精神焕发积极向上,才能培养出感铁般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从而走向成功;拥有目标人生才会有追求,有信心,又专心致志和锲而不舍的原动力。

  朋友,你的目标找到了吗?如果找到就一定要坚持,没有一定要努力。其实,拥有目标是一种幸福。

  高一语文议论文 篇5

  在本次由张艺谋导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千人击缶、千人朗诵、千人太极等一系列千人出演的精彩表演所显现出来的恢宏气势深深地令人折服,还有明丽纷繁的色彩亦令人印象深刻。这使我不得不想起张导的一部作品——《英雄》。

  电影中的千人箭阵、三千侍卫同样是气势磅礴、色彩鲜明,将长空、无名、飞雪和残剑四名赵国刺客的形象渲染得更为突出。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各国英雄斗智斗勇,傲视群雄。然而,在其中的众多人物中,我更佩服影片中的无名与残剑两人。

  残剑与飞雪联手刺杀秦王蠃政时,恍然领悟刺秦的后果:秦国一统天下乃大势所趋,若刺杀秦王,天下又将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因而残剑毅然放弃刺秦。当无名奔赴刺秦之路时,残剑在地下写下了两个大字——“天下”,以告诫无名以大局为重。后来当无名有机会刺杀蠃政时,他也如残剑般醒悟而放弃,英勇赴死。无论是残剑还是无名,他们都不顾个人荣辱,将生死置之度外,都是以天下大局、苍生幸福为重的豪杰。

  相较之下,塞尔维亚的普林西普则显得很不明智。众所周知,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年28日,年仅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无疑,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表现,在塞尔维亚人民的心目中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萨拉热窝事件却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借口,由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屑烟弥漫,欧洲各国人民痛苦不已,普林西普也成了各国人民眼中的罪人。假若普林西普也能在临刺之际如《英雄》中的无名那般明白大义,及时收手,一战的爆发也不会这般展开,牵连的国家、人民也不会这么多。

  而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全面抗日和重庆谈判上则显得明智得多。西安事变爆发后,有许多人主张杀掉蒋介石,但中共却以和平方式解决;在抗日战争中,中共也处处以全民族爱国抗日统一战线为中心,对国民党的围剿等行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抗日胜利后,中共也希望实行“两党制”,国共相互监督,顺应民意。中共的行为时刻以国家安危、民族存亡为重,他们知道在西安事变时杀掉蒋介石的后果、知道抗日时期打内战的后果、知道不顺民意的后果,正是这种不顾个人荣辱,以大局为重的品质,才迎来了新中国!

  “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

  “第二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第三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

  蠃政在面对残剑所书写的“剑”字时所领悟的三句话至今令我难忘。真正的英雄理当如此——舍弃一切,以全大局。

  高一语文议论文 篇6

  人的一生总将在好奇或缄默中做选择,因此苏格拉底不断探问着:“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好奇是生命的活力。

  李四光是中国史上有名的地质学家。儿时他发现了家乡的许多来历不明的石头,因为十分好奇,便常常放在心中琢磨。苦于无人解答,他的好奇之心越来越强烈,到长大成人了便跋涉万里,走遍中国的山川江河,费尽了心血不断地探寻、研究,终于断定它们是地球四纪冰川时期的遗迹。他的结论推翻了不少外国人的说法。有许多人说,是好奇改变了他的一生。

  李白小时候贪玩调皮,常逃学四处游逛。有一次,年幼的他看到一个老婆婆正在磨一只铁杵,十分好奇,问老婆婆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是想将铁杵磨细,成为一根针。李白惊讶极了,毕竟这铁杵与针相差甚远,这要怎么磨呢?老婆婆却微微一笑,只要功夫深,铁杵一样磨成针!李白听了后,心中深受触动,醍醐灌顶般领会了什么,从此认真读书,不再逃学,也为自己多年后挥毫泼墨的能力打下基础。可以说,是好奇决定了他一生的轨迹。

  对外界充满好奇也是小朋友的共同特点。由于未知,他们充满梦想,“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身充满天真色彩的稚嫩。因为这无尽的`强烈的好奇,小孩子总能说出许多让大人惊讶欣喜的童言稚语。回忆起来,记得妹妹说奶奶家灰白闪烁的电视机里都是雾霾,小男孩说大公交是小公交的妈妈,夜里以手电筒照明的人都是在拄着一束光……小孩子的心总是蓝色的,那里装着天空,装着海和清澈,也装满了好奇,因此总是给其他人平凡的生活添上可爱的乐趣,才令自己拥有远大又美好的梦想。

  有人说,必要性不是创新之母,好奇才是。好奇,可以改变人类,更能驱动未来。当人对世界缺少好奇时,他不是在变得成熟,而是在老去。余秋雨说,“学术无界,文化无墙,人永远不能画地为牢。”知识哲理是无尽的,因此我们从来不能停下脚步。拥有好奇,才有动力不断前进;带着好奇的目光,能改变世界!

  保持好奇吧,每个人。拥有好奇,才有了光,有了能够探索未来的精神源动力。保持好奇吧,好奇关乎生命,关乎明天,关乎一切。

  高一语文议论文 篇7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仰视别人。你就是一道风景!

  不要隐于云海峰峦之后,不必藏于青竹绿林之中,你就是巍巍山峦的一石,就是苍苍林莽中的一株。所以你没必要敬畏名山大川,没有必要去赞叹大漠孤烟,你的存在,其本身就在解释世上所有的景致;你的存在,正注释着时代的一种风情!

  不必去拥挤了,你就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断地展示你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给苍白的四周以绮丽,给庸俗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的空气以清新,每日拭亮一个太阳,用大自然的琴弦,奏响自己喜爱的心曲。

  自然美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性,梅花自有梅花的风韵,红杏自有红杏的丽姿,如今认清自己往往比注视别人更为重要。没必要一味褒扬别人贬低自己,应该果断地站起来,与最佳景观比肩,只要你不懈追求,相信你不比别人差。真的`,你行!

  翠竹之秀丽,青松之壮美,杨柳之潇洒,兰草之温柔,自然赋予它们各异的风情,它们都在各自的一片土地上展示生命的光辉。如今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自谦,而是自信。很久很久了,虚假的谦逊毁掉了个性的展露,模仿、装扮、整容,使人无法认清你的真面目,不知哪个是你自己,那情景似古代砖窑烧出的规格相同的陶俑。

  风景这边独好!妙在独字。

  我们太忽视这个“独”了。

  世上被人们公认的景点都是独特的:埃及金字塔,中国古长城,法国凯旋门,罗马斗兽场……世上被人们赞誉的美景也别具风采:泰山日出,威尼斯水城,热带雨林,撒哈拉大沙漠……

  大凡能被我们记住的人多富有个性特征:阿Q的“快乐”,鲁宾逊的坚毅,王熙凤的笑里藏刀,奥塞罗的嫉妒杀人……

  让个性伴随你,站着该是一座高山,倒下便是路基;完整时给人启示,粉碎时使人警醒……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你不用注视人们的眸光便可知道,你在阳光下用身影发表宣言:

  你就是一道风景!

  同为名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眉秀。“险”“雄”“奇”“秀”,就是不同的个性。

  山如此,人亦然。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是一种美德,而雨果先生生平的一大愿望是要把巴黎改为自己的名字也并非缺德。画家的个性挥洒在作品的线条里;诗人的个性倾注在作品的感情里;音乐家的个性融合在作品的旋律里。

  保持自身的个性和尊重别人的个性同样重要。

  狭隘的人总想扼杀别人的个性;

  软弱的人随意改变自己的个性;

  坚强的人自然袒露真实的个性。

  高一语文议论文 篇8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另一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的政治活动。社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科举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政治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的儒家经学化,使得它从一种普通的学说变成了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彻底制度化、制度保证真理的权力化、思想保证制度的真理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作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社会中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与价值或意识形态制度化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前现代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高一语文议论文 篇9

  琴,其实并无古今之分,仅有中外之别。现在所谓“古琴”的说法,是为了和西方的各种琴类乐器相区分罢了,而古琴在中国绵延千万年的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几经浮沉,甚至一度成了鲜有人知的“奢侈艺术”。

  古琴初制,历众说纷纭,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人将其历史远溯上古三皇时期,故今之制式曰伏羲、曰神农、曰虞舜,皆是沿以始创之功。至仲尼时,琴学也已完备,其艺也大昌。至于秦汉,琴在人们生活中更为普及,司马相知一介寒儒尚有名琴“绿绮”一张,以此琴借语文君,是为千年名曲《凤求凰》。各类曲艺中有《琴挑》一折,专述相如风流逸事。至东汉,蔡伯喈博学多艺,妙于琴音,作《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诸曲,为著名的“蔡氏五弄”。另作琴学专论《琴操》一篇,广传后世,是为琴学理论之滥觞。隋唐以,琴学更兴,不仅琴家辈出,斫琴圣手亦繁盛一时。较有名者,如雷、郭、张、沈四家,蜀中九雷更是独步古今,现存唐琴“九霄环佩”即出自雷氏一门,盛唐遗音借此琴传响至今。明代士人间,无论是否善于操弹,皆悬琴一张于壁,如《长物志》所言“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一般认为,此时的古琴俨然成为文人的象征。因琴学影响广泛,琴谱传刻也是一时风尚。到了清代晚期琴学逐渐式徽,随着西洋乐器及其音乐理论的进入,对于国故民乐影响甚大。

  古琴的传承与教授,不同于西方乐器的记谱,而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记谱方式——减字谱。减字谱代表的是古琴的指法,可以算得上是一段时间内行为动作的文字,是一段时间内行为动作的截取,用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体系,是将时空运动符号化、凝固在一个文字体系之中。减字谱是中国古人伟大的创造发明之一,它并未准确地记录音符,而将动作记录,故而按弦时间的长短以及种种吟揉的动作使得古琴艺术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风貌,即流派的形成。

  古琴在出现伊始是作为礼乐中乐器使用,但随着之后的不停演进逐渐成为文人的象征,成为文人必备的四艺之首,代表了一种自在风流。我们常常可以在古代的绘画作品中看到携琴访友或者童仆抱琴的'形象。正如前文所说,古琴之于文人,不在于是否真的会弹,而在于一种形象的标榜,一种身份的标志。这和文房四宝、茶、鹤、梅、剑等等一同组成文人生活之必备元素。正如明代文彭一方“琴罢倚松玩鹤”的印文,最能反映古琴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琴作为一种乐器已经不仅仅表达了文人的意趣,还带有了一点对于古代世界追慕的情愫。

【高一语文议论文】相关文章:

高一月考语文议论文_议论文01-10

高一的议论文04-09

高一优秀议论文_议论文01-10

[高一议论文宽容] 关于宽容的议论文高一04-13

关于高一的优秀议论文_议论文01-10

高一议论文 议论文作文03-18

高一挫折议论文08-03

高一议论文06-12

高一优秀议论文(经典)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