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教幼儿学习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经验准备:听过故事〈小熊拔牙〉,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讲述。
材料准备:
1。小熊头饰一个,并请一位老师扮演小熊。
2.牙齿模型、牙膏、杯子、镜子、每人各一个,牙刷每人两把。
3.老师:抹上黑芝麻糊的牙齿模型两个,牙刷两把、牙膏和水杯各一个。
4.录音机、磁带、音乐〈刷牙歌〉
过程:
一. 老师:“你们听过“小熊拔牙”的故事吗?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可爱的小熊。(小熊出场,和幼儿打招呼并坐在幼儿中间。
二. 引导幼儿讨论,不保护牙齿的害处。
1.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熊的牙齿为什么被拔掉?不保护牙齿有哪些坏处?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请小朋友用小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牙齿,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坏牙齿,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坏牙齿,谈谈是怎样保护的)
4.老师对幼儿的见解给予肯定并小结。
三.1.小熊说:我现在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不乱吃零食,每天早上、睡前坚持刷牙,牙齿就会很健康,可是我不会刷牙怎麽办?请小朋友快来帮帮我。
2.老师和小熊一起走到幼儿中间参加讨论:正确刷牙的方法。
提问:
(1) 刷牙时先要做什麽?
(2) 牙膏应挤多少?
(3) 你平时是怎样刷牙的?(幼儿有可能会出现横着刷,也可能出现竖着刷,老师引导幼儿做一个小试验)
(4) 老师做实验:咱两个牙齿模型上分别粘满黑芝麻糊,在分别用横刷和竖刷的方法刷牙,请小朋友得出结论那种方法最好。
(5) 刷牙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刷牙会牙刷应该怎样摆放?
3.老师总结并和幼儿一起利用牙齿模型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四.幼儿听着《刷牙歌》自己练习刷牙,教师巡回指导刷牙方法。
五.结束:刚才大家都刷过牙齿了,小熊要检查一下你们的牙齿干不干净和你们牙刷摆放的对不对。
设计思路:幼儿对牙齿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我园夜托班老师及家长的`反映,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刷牙,即使刷也很随意。缺乏保护牙齿的意识,不能很好的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我想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活动:
泥鳅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俞宏波
目标:
1、初步感受、了解泥鳅,对小动物抱有探究的兴趣;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中让幼儿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重点:
初步了解泥鳅,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难点:
1.个别性难点:对泥鳅的'恐惧心理。
难点形成原因:由于泥鳅外形并不可爱,再加上泥鳅活动非常活跃所以极易引起一些胆小的孩子对此产生恐惧心理。
解决策略:
这是幼儿心理上的问题,解决方法也是从心理角度出发
a.正面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2.群体性难点:研究泥鳅
难点形成原因:
对幼儿而言,虽然喜欢研究,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于研究是漫无目的的。
硬环境(各种操作材料、电视媒介等)
软环境(问题的设计)
工具及材料:
1.知识经验:对鱼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泥鳅若干、图片、粗糙与光滑材料、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四个密封的鱼缸。请幼儿上来摸。
主要提问:你摸到的东西是怎样的?你认为是什么?
(二)观察感受泥鳅
1.观察泥鳅
我们来看看泥鳅是怎样的?
2.教师小结归纳
(三)尝试捕捉泥鳅
1.徒手捉泥鳅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四)初步了解原理
教师以图表简单讲述摩擦力
(五)延伸:继续设疑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名称:有趣的蛋
活动目的:
1)认识常见的蛋,了解蛋的构造。
2)引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蛋托、图片(母鸡、鸭、鹅、鹌鹑)、粘纸(小鸡、小鸭、鹅、五角星)、垃圾桶、毛巾、小碗、图片、恐龙蛋模型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分享经验
(出示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1)孩子自由观看、自由讲述,教师倾听、观察。
2)分享经验
A、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蛋?
B、你还有什么不认识的蛋吗?(幼儿互相解决问题)
C、比较蛋的大小、外形和颜色
二、分类验证
1)把相同的蛋放在一个家里。(幼儿归类)
2)验证
三、操作探索
1)这些蛋有大有小,颜色也不一样,但是在蛋壳里面它们一样吗?(幼儿自由讲述)
2)自由操作探索
要求:自己拿一个小碗,把蛋敲碎后放进碗里,看看里面有些什么?这儿有粘纸,你敲到什么蛋就在小碗上做什么标记?这儿有抹布和垃圾桶,想想有什么用?
3)交流
你刚才敲了什么蛋?里面有些什么?每个蛋的里面都一样吗?(探索蛋的'构造)
4)小结
四、延伸: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是什么蛋吗?(观看恐龙蛋模型)
2)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是什么蛋吗?(鸵鸟蛋)
3)鸵鸟蛋是什么样子的呢?世界上还有很多动物妈妈也是生蛋的,旁边有很多图片,它会告诉你答案的,你们自己去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意图:让幼儿感受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区分物体斜面滚动和滑动状态。
2.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兴趣。
3.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猜想和验证,通过操作区分滑动与滚动。
活动难点:用标记记录猜想。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有滑滑梯、滚轮胎等游戏经验。
2.了解斜面,知道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来。
二、材料准备
1.滑动宝宝的家和滚动宝宝的家。
2.操作的`玩具宝宝。
3.使用姓名标记。
科学知识:
外形平滑的物体可以滑动,滚动的物体有一个圆形的面,接触斜面,有平滑的底,又有圆形的面,它可以滑动和滚动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以游戏引出滚动和滑动。
2.运用动作和语言帮幼儿区分滚动和滑动。
二、猜一猜、试一试
1.集体猜想验证。
用标记记录猜想,感受验证过程,尊重事实。
2.个人猜想验证。
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尊重事实。
三、用一用
1.滚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滑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
2.有些宝宝说它既是滚动宝宝又是滑动宝宝,怎么变换?幼儿尝试。
活动延伸:
回家与家长一起发现属于“滚动”或“滑动”的生活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从幼儿的游戏中发现其中蕴含了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和保护了幼儿好奇心,设计重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猜想——记录——验证——记录的过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丰富了幼儿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幼儿获得的经验得以归纳、提升。为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奠定基础,充分体现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科学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厨房的用途和厨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厨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画布局简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作业本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活动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建议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知道袋鼠是一种善跳的野生动物。
2.知道袋鼠妈妈肚子上口袋的'作用,培养对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袋鼠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二、讨论:我知道的袋鼠。
1.幼儿和同伴互相观看自己准备的袋鼠图片和资料。
2.幼儿讲述自己准备的图片和资料。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讲述。
1.袋鼠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从外形上来观察,如前后肢的不同、粗大的尾巴、雌性袋鼠肚子上有口袋等等,知道其体态特征的作用,并能用较流利的语言进行讲述。
2.袋鼠妈妈肚子上的口袋有什么作用?
3.袋鼠一般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4.你还知道袋鼠哪些有趣的事情?
四、游戏:袋鼠妈妈。
五、小结。
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华】07-20
科学教案(精)07-20
科学教案(热)07-20
(必备)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