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8 07:56:1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过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说明书籍演变过程的写法

  2.学习运用做诠释、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各阶段的书籍

  教学方法:

  结合书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正音解词

  懿(yì) 煎熬(jiān)(áo) 造诣(yì) 殷商(yīn)

  肩胛骨() 祭祀(sì) 雏形(chú) 牍(dú)

  东方朔(shu) 帛书(bó) 谍报(dié)

  解题:

  “从……到……”句式,常常用来表示空间位置的移动,或表示事物的发展过程。甲骨文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殷商文字,“缩微图书”是采用电子或激光技术把图书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课文的题目“从……到”表示了一种演变过程,文章说明的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缩微图书”,而是书籍的发展历史。

  快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各类书籍名称,出现时代、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及特点。

  按要求填写书后练习一的表格(订正)。

  根据上面的图表,看看书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雏形阶段(甲骨文)

  (二)远古阶段(简牍、帛书)

  (三)古代阶段(手抄、雕版、活字书)

  (四)近代阶段(形形色色的书)

  (五)近年阶段(奇妙的书)

  在介绍书籍演变过程中,哪些阶段详细介绍?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

  (古代以前的书籍介绍较详细——因为这些知识一般人知道得不多,详细些才能说清书的源流。

  近代书籍,说明得简略——因为平时使用多,比较熟悉,所以从略。

  近年出现的“奇妙的书”介绍较详细——因为它代表先进技术,预示书籍发展的前景,一般人还比较生疏,所以介绍得较具体。)

  就从古至今的这些书籍来看,哪些介绍得具体?

  (甲骨文,不但具体介绍,它的材料制法、内容,还特讲了一个故事,说明了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因为甲骨文是书籍的“雏形”,是源头。

  简牍,详细说明了制作方法,还讲了三个故事,以证明确有这种书,说明了简牍的笨重,增加文章知识,趣味性,活字印刷的书——因为它一直沿用至今,是书籍演变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视盘和缩微图书——它们是“奇妙的书”的代表,而且技术新颖,需向读者说明,且缩微图书以其小,方便、容量大与笨重不便的远古简牍形成鲜明对比,是介绍书籍演变进程的终点。)

  第二课时

  课文分析:

  1节、课文开头从诠释“甲骨文”的`概念入手,因为甲骨文是“书籍的锥形”,作者在这里也是为了扣题,使开头开门见山。

  “早在3000多年前”点明演变过程的开始时间。

  2节、由甲骨文上记载的内容,推断出是殷商时代的收籍,进一步推断出“书籍的雏形”,“可以说 ”三字,对雏形予以限制,说明这是根据现在发现的材料所作的结论。

  3节、点明“正式的书籍”出现的时间,照应了雏形书籍出现的时间,说明这是书籍演变过程的第二阶段。

  准确的说明事物的概念,也就是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课文在这里就解释了“简、牍、策”的概念,在说明“策”的时候,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引用传说)概念给人以抽象的印象,而传说则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制书的材料有哪些呢?比较缺点:

  8节、比较两种印刷技术

  1.书籍演变的总特点?(由落后变为先进)

  2.为什么书籍在不断演变呢?(科学技术发展)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方法读懂课文,在自读中明理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吠、裸、鲫、撩、襟”等五个会认字,理解并积累“千丝万缕”“一言不发”“青山绿水”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深入体会姐弟俩勤劳、纯朴而诚实的高贵品质。

  3.从小女孩的神态、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女主人公纯朴、诚实的美好心灵。

  2.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作用。

  【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间】

  1课时

  【设计流程】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当你买东西发现售货员多找钱给你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月下桨声》中的小女孩也许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2.读课题,提问:读了文章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究,重点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准“吠、裸、鲫、撩、襟”。

  2.默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小组交流。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互动交流自读所得。教师巡视点拨。

  4.全班交流。教师尽可能提问更多的学生,让学生通过运用在前几课中获得的方法深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优秀品质。

  三、自读课文,感悟写法。

  1.画一画。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把文中描写小女孩性格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2.说一说。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女孩的什么性格特点,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读一读。指导朗读描写小女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语句,深入体会小女孩诚实、淳朴的品质。

  四、巩固积累。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吠、裸、鲫、撩、襟”,并让学生说说哪个生字最难记,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词语采集。抄写“千丝万缕 一言不发 青山绿水”等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同步练习】

  一、照例子,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例:一(面)红旗

  一( )小船 一( )上衣 一( )鱼 一( )钱

  一( )钞票 一( )葱 一( )发夹 一( )圆月

  二、读一读,联系课文体会下面句子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1.女孩儿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船头上,一个更小的男孩儿在划桨。他们各忙各的,一言不发。

  2.“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

  3.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间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喜欢的词语:

  喜欢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如火如荼”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读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名人。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课件出示陆羽的画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陆羽与《茶经》(师板书,生书空,同时讲解“陆”字的右边“击”字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齐读课题,读后质疑:1.陆羽与《茶经》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以此为题?学生以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快速浏览全文,想想:①文章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文章从什么话题谈到陆羽?

  ③文中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字音读准。

  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理解的词义来朗读。

  4.对于个别较难的词语给予解释。

  5.通过理解“茶”和“荼”的词义,帮助学生区别

  6.指导“荼”的写法。

  7.引导学生通过字义来区别“荼“的两种读音。

  “荼“(tu)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古同“荼”,涂炭。

  “荼”(shu)①玉板,古朝会时所执。②同“舒”,舒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行文的,从茶乡想到陆羽总起引出后面的三个事例(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以此来表现陆羽。这节课我们接着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去品读、去感悟。

  二、细读品味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语句写到了陆羽?(2、3句)能用一句话概括吗?(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

  默读第四句话,想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衔接,引出后文)

  2.辨别江水

  (1)自由读文,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陆羽辨别江水这件事?(2-8自然段)

  广茶艺,决心写人们不屑于写的“闲书”时毫不动摇。)体会陆羽的志向远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陆羽的高尚人品。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陆羽的人品: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

  不羡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来。

  ②引导学生抓住“二十一岁”,“十六年”,“三十二州”两个“五年”,“二十六年”,“四十七岁”等数据来体会陆羽为撰写《茶经》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才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

  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段落,然后划记相关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感受。

  ③利用所查资料补充介绍(学习11段)

  《茶经》是怎样一部书?有何价值?

  在反馈基础上,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写到了。他写工具和器皿的运用,不仅说明了技术问题,而且也说明了文化的演变和区别。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4.推广茶艺(12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些影响?

  (边读边划,作批注。)

  引导生抓住“如火如荼”和两个“也日益……”所在语句来体会。

  第三课时

  一、练读拓展:

  1.完成课后题二:陆羽为什么会被人尊称为“茶圣“?

  陆羽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的三个递进复句,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每一个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3.反馈:①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启下,概述陆羽特点。

  ②第十一自然段第二句:概述《茶经》的内容。

  ③第十二自然段第四句:概述茶艺的影响。

  4.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5.有关《茶经》的小贴士。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卷上: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二、布置作业:

  布置课外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并配有相应的插图,要求识记有关“春天”的词语。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记忆为主,他们的思维需要借助图画、声音、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本课教学中,运用教学挂图,通过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的氛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的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读准生字字音,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生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伴着《春之歌》的音乐)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 ,像 ,又像 。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 。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 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天、布谷”。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布、谷”。

  2、学习新偏旁。

  认识“日”,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日”的字多与太阳有关。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2、朗读、背诵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草、芽、树、梨、杏。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草字头”、“木字旁”,书写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草字头”的字多与花草植物有关,含有“木字旁”的字多与树木有关。

  3、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

  4、重点反馈“芽”“树”“梨”的笔顺。

  5、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教师重点点拨并范写“芽”“树”“梨”。

  7、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三)语文实践活动

  课外让学生采用多种途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利用晨会时间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1.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

  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和学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口语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句导入。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然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画像及简介做以补充。(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先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范读《匆匆》一文,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然后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试读这篇文章。最后再展示,让学生毛遂自荐。(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对象及课时】

  初中二年级、一课时。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讲解总结。

  【教学方法】

  激趣法。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 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五、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一段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 第2~4段

  《生物入侵者》 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第5段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第6~7段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第8段

  七、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7

  课题:省教改实验教材四年级上 第八课 看图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Wrd文档中录入一个小故事;学会对进行段落的对齐、首行缩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光标移动的方法修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知能力。

  教学重点:Wrd文档中录入一篇短文。

  教学难点:段落的对齐、缩进和行距调整,的修改。

  教学关键:对wrd文档进行最基本的操作

  教学准备:硬件:多媒体电脑室

  软件:Wrd 20xx 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常照镜子吗?有一天,一只小花猫也来到了镜子前,它照出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课堂操作。

  (1) 播放动画片《镜子里的小花猫》。

  (2) 学生看动画片。请大家编一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二、用WORD编写故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打字,可以把我们大家讲的故事,打开Wrd窗口,选择一种熟悉的汉字方法输入方法,把编写的故事写下来。

  学生操作打开Wrd,编写故事,老师巡回指导。

  三、设定“首行缩进”。

  (1)谈话演示。

  刚才大家在Wrd中输入一个小故事,大家看看,会觉得内容排版并不漂亮,怎样使所输入的内容排版的比较漂亮呢。请大家看老师的[演示]

  同学们,经过段落格式设置,是不是比原来漂亮多了。你们想不想掌握段落设置的方法呀?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设置基本的段落格式。

  (2)段落对齐。[边讲边演示]:

  (1) 将插入点移到相应的段落。

  (2) 单击“格式”菜单下的“段落”。

  (3) 出现“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单击“对齐方式”。有五种方式:左对齐、居中、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

  (4) 选择相应的选项就可以完成相应段落的操作。

  [注意]:要完成哪一段操作就必须将插入点移到相应的.段落中。

  [练一练]:请同学们将《镜子里的小花猫》这篇打开,并将标题设置成“居中”对齐方式。将正文设置成“两端对齐”。并把其它几种方式也练习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练习了段落的对齐方式,有一部分同学掌握的不够熟练,还有一些同学在全文设置时,是一段一段设置的,这样太麻烦,应该先选中全文,再进行设置。

  [提问]:除了刚才老师讲的设置方法,还有其他设置方法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去找一找,看哪些同学能够找到 (提示:可以到“格式工具栏”中去看一看) 。

  师生共同总结:在“格式工具栏”中也有段落设置选项。

  [引入]: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对格式有什么要求?

  (3) 段落缩进。[边讲边演示]:

  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和左右边界,最直观的方法是使用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标记。

  是“首行缩进”标记,用来将段落的第一行缩进一段距离。写时,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要空出两个汉字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敲空格键来实现。设置了“首行缩进”后,当敲回车键另起一段时,输入的文字会自动空出一段距离,段落开头不需要再敲空格键了。

  是“左缩进”标记,用来设置段落左侧的边界位置。

  是“右缩进”标记,用来设置段落右侧的边界位置。

  我们只能在由“左缩进”、“首行缩进”、“右缩进”标记限定的范围内输入文字。可以先设置好首行缩进和左右边界,然后输入文字;也可以先不设置,当所有文字都输入完毕后,再通过设置缩进,对全文进行调整。使用时,将插入点移到要缩进的段落,再用鼠标拖动相应的缩进箭头到所希望的位置即可。

  [练一练]:将《镜子里的小花猫》设置成书上的格式。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答。)

  [提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设置段落缩进呢?你们可以上机找一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在格式 段落 缩进和间距中,可以进行精确调整。

  四、修改。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一定有过多次修改、重新抄写的烦恼吧?现在我们用Wrd来修改,再也不用重新抄写了。我们来学习的简单修改:

  (1) 移动光标

  [演示] (师边说边演示)在文本窗口中,有一呈I形状不断闪烁的光标。它是指示插入、删除等操作的起点。要移动光标只需将指针移动到相应位置,单击,光标“I”就插入到指定位置处。

  试一试:请把光标在中移到。

  师:光标会移动了,如何对光标处的内容进行修改呢?

  (2) 修改的基本操作

  ①插入文字:将光标移动到指定位置,单击,输入要添加的内容。

  ②删除文字::删除一个字符或一个汉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删除光标处左边的内容,另一种是删除光标处右边的内容。 ●←(Bacspace)键,按一下退格键,可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或一个汉字。

  ●Delete键,按一下删除键,可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或一个汉字。

  ③撤消与恢复: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误操作,需要撤消刚才的操作,可以通过单击工具栏上的“撤消”按钮来实现。这个按钮分成两部分,左边弯曲的箭头按一次可以撤消最近一次的操作,右边朝下的箭头可下拉一个菜单,里面记录了最近几次的操作,可以撤消其中的任何操作。如果要重复以前的操作,可以按“恢复”按钮。

  五、巩固练习。

  将编写好的故事,输入Wrd中,用学习过的方法,修改编写的故事。

  最后以“我编写的故事”为文件名,保存在“我的文档”中。

  六、小结。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到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5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衰弱不堪了。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而且是老肺病。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到了岳阳,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条小船里与世长辞,永远停止了歌唱。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朗读

  三、整体感知

  ⒈请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疏通文意。

  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隔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信,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伴随着自己。关山以北依然硝烟四起,倚着栏杆我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奔流。

  ⒉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状物,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

  四、课内探究

  ⒈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状物有何特点?

  状写吴楚、乾坤、日月之景。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雄浑阔大,景象宏伟绮丽。

  ⒉颈联、尾联写了哪些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由身家及至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⒊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赏析本诗。

  问题1:颔联和颈联有何内在联系?

  颔联写雄浑阔远的景象,颈联写孤身飘零的身世。景是阔景,情是哀情,以雄浑阔大之景反衬孤身悲苦之情。唯有景之阔大,方能显出孤身漂泊之小,才能彰显境遇之悲苦。“日月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喻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慨。

  问题2:颔联和尾联有何内在联系?

  颔联气象宏奇伟丽,壮阔无比;尾联由身家遭遇及至时事国运,诗人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为国家危难落泪。从壮阔无比的景中可以窥见杜甫胸襟之高,这是以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景象映衬了诗人心忧黎民、情系社稷、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诗人将湖山之胜与家国多难结合起来抒写,营造了沉雄悲壮的艺术境界。江山的壮阔与胸襟的博大,在诗歌里互为表里。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⒋首联今昔对比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昔日满怀游赏之情,诗人想登楼览景,一展济苍生、安黎民的宏伟抱负——憧憬欣喜;今日满腔流落之苦,匡扶社稷、济世报国的理想化为泡影——身不由己,悲苦无奈。昔日血气方刚,才高志远;今日老病孤舟,壮怀未酬。诗人早闻洞庭盛名,然而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天下至今兵荒马乱,因而只能老泪纵横了。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壮怀难酬的感伤。

  五、课外延展

  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两首诗同时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宏丽景象,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语文教案 篇9

  1、观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四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

  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3、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学校旁的小溪。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形

  潮来前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

  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

  盛赞钱塘潮

  2.藏布大峡谷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语文教案 篇10

  课前透视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教案<spanhttp://p.kongkongji.com/0w/l/allimg/<p>  <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  切入举偶</p><p>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p><p>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p><p>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p><p>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p><p>  对话平台</p><p>  <strong>感知</strong></p><p>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p><p>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p><p>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p><p>  (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p><p>  <strong>识字</strong></p><p>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p><p>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p><p>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p><p>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p><p>  <strong>赏读</strong></p><p>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p><p>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p><p>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p><p>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p><p>  <strong>写字</strong></p><p>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p><p>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p><p>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p><p>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p><p>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p><script>s(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关怀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