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30 13:08:3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科学教案(优选6篇)

科学教案 篇1

  课题:小学三年级科学《 热胀冷缩》

  28、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大部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小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大烧杯、水槽、暖瓶(内装热水)、抹布、红墨水、各种液体——每组一杯(如:食盐水、白糖水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孩子们:先请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用什么法子?请先说说打算。

  真行吗?请你上讲台试试。

  还有一个呢?

  仔细看看,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了呢?

  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不相信怎么办?

  当别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实”给他们看。我先帮你设计一个实验。

  (演示)我用这盐水瓶比作乒乓球,这瓶口便可当作“裂缝”。再用一个气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热开水中,如果瓶里的空气受热后真的会从瓶口挤向气球里,气球就会因此而鼓起来,是吗?

  (浇开水,气球果真鼓起来)事实怎么样?

  那么,我们还能换个角度再提出些问题来研究吗?

  提得好,我们先作个假设怎么样?

  说得好。尤其是运用了“也许”这个词充分体现这仅是一个“假设”。但是,光有假设还不够,还应当设计个实验来证实。谁能设计? 教师归纳并板书:热胀冷缩

  动眼——发现问题;动脑——作出假设;

  动手——实验验证;动口——得出结论。)

  二、新课

  刚才大家对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例如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边阅读课文,边通过实验来研究。

  (按四人实验小组,配备 3 个小药瓶装满水,为了看得清楚,加了一点红墨水染成红色。在瓶塞上钻个眼,穿上一根空圆珠笔芯,把瓶盖塞紧。烧杯两只,热水瓶和冷水桶各一只)

  (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师边巡视边辅导,纠正错误动作,引导小组开展“四动”式的探索和研究)

  请各组按下列提纲进行汇报,关于“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研究。

  空气是气体的代表,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是液体的代表,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呢?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怎么研究?

  好!我给各组两套材料,钢球、酒精灯、火柴、一杯冷水,还有一个正好通过银球的铁环圈。请大家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来设计实验,验证作出的假设。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我们也同样发现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索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典型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只要你仔细看,认真想,大胆做,就能揭开它们的奥妙。例如,路旁架设的电线,为啥总是松松地垂悬着,不绷紧?

  对!这是电工叔叔为了防止冬季电线受冷收缩绷断而故意拉得松松的。

  教师评价。在平时的生活中还碰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板书设计:

  热 胀 冷 缩

  动眼——发现问题 气体

  动脑——作出假设

  动手——实验验证 液体 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动口——得出结论

  固体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新课 标第 一网

  尺子伸出左面的长度(厘米)我想到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顺序

  音 高振动的快慢音 高振动的快慢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后记:

  本课是单元的难点,引领学生探究时,确实是障碍重重。首先,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较轻,学生的习惯还是没过关,做不到安安静静地做实验,给听音带来了不便,第一个实验中,拨尺子的方法也是必须注意的细节,一定要用一只手用力地在桌子边缘处按住尺子,防止拨动时尺子敲打桌面发声,干扰实验。其次,部分学生观察能力的限制使探究活动一再走入低谷,听出用力不同,尺子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后,再问:“两次实验中尺子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没有人能答得上来,再重复实验,也只有少数学生注意到“振动的距离”不同,此时乘机让学生用手的动作模仿了一下,给出了振幅的.概念,觉得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不同,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观察,这才堪堪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再后面,就更加举步维艰了,首先,用四个杯子听音,有一部分对音乐不敏感的学生根本听不出来,为强化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力,我觉得可以用一种乐器先来让学生听听高低不同的音,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我在四年级只有一个班级,这阶是没法试了),然后,橡皮筋拉得不同长的音高音低,也有许多听不出的,同样的,用眼睛,也没有几个学生能看出橡皮筋振动地有快慢,这一环节的结论得出,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学生有太多的不确定

  教学后记:

  按书中的材料,只能得出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这样的概念,要再细化,比较难(本来说预期他们了解金属传播能力最强的)。而且铝箔纸棒,做起来很难,要特地去买材料,我把这个材料改成铅丝了。

  土电话是非常好玩的一个实验内容,我把教材里的线加长,加长到30米,让学生对着话筒轻轻说话,他们惊讶地发现,听筒里能听到!这比在教室里进行实验要好得多,因为在教室里,本来就能听到互相的说话声嘛,还要电话干嘛啊!好玩之余,学生也对固体传声能力比空气强得多有了很深的印象。

  材的这一个认识还不够,所以在课堂中也没有让学生来证明,只是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无意之间有了一个手握正在振动的音叉而使得声音停止的一个发现,学生也正好利用这一个发现证实了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

  思考一:学生在这一节课里的活动有多少,(由于材料有限,没有让每组学生都有实验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思考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思考二: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发 现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5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双侧同重平衡杆的方法帮助铅笔站立,掌握简单的平衡原理。

  2.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1.秃头铅笔、铅丝、记录纸人手一份。

  2 .辅助用具;夹子、木珠、橡皮泥、螺帽、雪花片、木头积木等。

  3 .西游记人物图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

  4. 西游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铅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T: 铅笔放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会怎样?

  今天偏要和铅笔做个游戏,让它立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也不掉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T:桌上有许多工具,用它们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铅笔立在手指上不掉下来。

  1. 幼儿尝试

  2. 教师出示范例

  T:看,我的铅笔会跳舞,它跳得多开心呀。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好,你也来试一试吧。

  (三) 幼儿第二次尝试

  1.探索学习平衡杆的制作

  引导:它为什么站不稳?朝哪边倒?为什么/

  帮助:铅丝需绕紧,两侧铅丝要一样长,悬挂物一样重。

  2.进一步尝试新工具并记录

  T:记下你成功的方法,比比谁用的工具种类多,谁成功的.次数多。

  3. 交流记录结果

  问:为什么你的铅笔能站稳?(“平衡”的概念)

  (四) 运用已有经验制作铅笔娃娃

  1 .出示西游记人物图片,提出制作玩具

  T:你们的铅笔都会跳舞了,我们帮它们打扮打扮,让它们变成有趣的玩具。

  2 .听音乐庆祝。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

  2、教师用绳自制的网兜。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绳子的用途展开讨论。

  (1)启发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绳子,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拉一拉,它们一样吗?”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绳,集体交流。

  师:“你喜欢的绳子是什么样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4)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不一样的绳子?它们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师用绳子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绳子还可以变魔术呢!”“今天绳子特别高兴,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可以怎么玩?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也可以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你的好朋友。”

  (2)幼儿自由选择绳子尝试不同的玩法,教师参与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不同的玩法。

  (4)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

  师“能不能几个小朋友用绳子一起玩游戏?可以怎么玩?”

  3、师生互动游戏:“网小鱼”。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激学

  1.谈话:昨天你们收集了一些蔬菜的图片,你都认识了哪些蔬菜的名称?赶快给你的同桌介绍介绍,或者告诉后面听课的老师!

  2.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字,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CAI出示:“菜园”两字)

  (指名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能想个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的样子吗?

  这两个字和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语,一齐读一遍!

  3.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新鲜蔬菜就生长在菜园里,(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到菜园里去看一看吧!

  二、启学

  1.(出示挂图)瞧,这就是美丽的菜园,远远望去,一片绿色!你在菜园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2.(CAI出示:词语)菜园里有这么多新鲜蔬菜,这些蔬菜的名称你们都认识吗?赶快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吧!

  3.读完的同学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比看谁的字音读得准!

  4.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提示“轻声”“词儿连读”)

  5.(CAI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摘掉拼音小帽,你们还会读吗?先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6.“开火车”认读词语。(适时将词语卡片送给读得好的同学)

  7.请拿到小卡片的同学到前面来领读词语,并把它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

  8.我们一块看着图来读读这些词语!

  9.(CAI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这些生字朋友,你们认识吗?我们一块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

  10.瞧,苹果树上接满了生字果!如果你能认对苹果树上所有的字,就能摘到你想要的那个苹果,谁先来试试?

  请拿到苹果的同学到台上来,邀请你的小伙伴读读苹果上的生字!

  三、读儿歌

  1.这些蔬菜不光名字叫得好听,还各有各的特点呢!不信,你听!(CAI:师配乐范读儿歌)

  2.多有趣呀!你也想读吗?自己是这读一读吧!

  3.读得这么带劲,这样吧,下位观察一下这些蔬菜,然后回到座位上再读读儿歌,看看你能发现这些蔬菜的秘密吗?

  4.(指名说)你发现了哪些蔬菜的秘密?(师相机指导朗读这一行)

  5.这菜园里,红的、绿的`、黄的、紫的,各种颜色的蔬菜都有,可真是一片好风光呀!我们一块读读儿歌的最后两行!

  6.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首儿歌连起来读一读,可以一个人读,一个人听;也可以两个人一块读;还可以做动作表演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开始吧!

  7.想读的同学一块来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四、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这两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字,谁来读一读?

  2.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卜:数笔画/用身体摆“卜”字/“卜”字怎样写才好看?

  心:“心”字怎样写?有个新笔画还没有学,板书“”,看它像什么?

  齐读:“卧钩”。书空“心”字,师范写,生练写。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小班幼儿用书12月分册第11页。

  活动目标

  能将不同形状的图形分类。

  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取任意形状的一个物品。

  教师问:"正方形、正方形在哪里?"拿正方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 :"正方形、正方形在这里。"

  教师问:"三角形、三角形在哪里?"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 :"三角形、三角形在这里。"

  教师问:"圆形、圆形在哪里?"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 :"圆形、圆形在这里。"

  2、幼儿按教师的游戏口令做动作。如教师说"圆形、圆形跳三下",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教师说"三角形、三角形眨眨眼",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

  3、图形宝宝迷路了,请小朋友把它们送回家。教师:"三角形的图形宝宝回三角形屋顶的家、正方形的图形宝宝回什么屋顶的家呢?"(见幼儿用书)

  建议

  也可以请幼儿带领大家玩这个游戏,从而帮助他们为几何图形正确命名。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273页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范文06-19

科学教案:泡泡03-31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精品科学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