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能根据音乐有节奏的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各种豆子的名称,初步感知方位词。
3、知道豆和“痘”的不同,感受歌曲中谐音的趣味。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挂图,各种豆子,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让幼儿听听豆豆在哪里买豆,买了哪些豆。
二、出示装有各种豆子,请幼儿说一说歌曲中说到的豆。
1、让幼儿找出歌曲中说到的豆,并出示对应的豆子图片,让幼儿观察。
2、老师出示“豆”告诉幼儿黑豆、黄豆、绿豆、红豆都是豆类。
3、讨论为什么不买水痘?水痘不是豆,它是一种传染病,谁也不想得这样的病。
三、学唱歌曲。
1、请幼儿根据图片提示学唱歌曲。
2、让幼儿边拍节奏边演唱歌曲。
3、请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初步感知方位词语。
四、游戏:抓豆
玩法:游戏开始,众人带上各种豆的汉字卡,扮演各种豆子围圈站立,一人做小豆豆绕圈走,歌曲结束,豆子快速回到座位。歌曲结束未回到座位或被小豆豆抓住者,脸上被点上一颗红色的“痘”,多次后,统计谁脸上的“痘”最多谁就表演节目。
教学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欢快,跟随A段音乐玩敲鼓游戏,能根据乐句变化有节奏的敲鼓。
2.根据音乐B段旋律特点,创编各种鼓的造型,并能和同伴合作玩“朋友鼓”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播放器
2.自备音乐(《欢沁》)
活动准备
一、跟着音乐来敲鼓。
1.师:今天吴老师跟你们来玩一个打鼓的游戏,如果你的小手是棒槌,你的身体是小鼓,你可以怎么样跟着音乐来打鼓呢!来听着音乐试一试(播放音乐)
2.小朋友刚才在在打鼓的时候,什么地方最好玩(屁股)我们,来试试看:可以双手一起打,也可以一只收一只手的打,还有没有好玩的地方(膝盖)我们有不同的打法,可以一起打,也可以一只一只的打,我们再来玩一次,注意,这一次要跟着节奏来打好吗?(播放音乐)
3.我的好玩啊的游戏是:请你们用你们的双手来当小鼓,看看你们的小鼓是怎么样的,“一、二、三,变”讲解小朋友的鼓。我来拍拍看。(播放音乐)
三、好玩的敲鼓游戏
1.我这里有游戏说明出示(图谱1)你们看看,这个游戏说明看到了什么,(四个鼓)是什么意思呢?小朋友听着音乐,在看着老师来点一下游戏说明你们就明白了
2.4个鼓和波浪线代表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换一个鼓,引导幼儿发现这段音乐一共在身体4个部位敲鼓,每一句音乐开始的时候换一个地方敲敲。
四、你做小鼓我来拍
1除了跟着音乐在自己身上不同的地方来敲,还可以请小朋友做小鼓,我来敲(请四名幼儿上来摊开手做4个鼓,教师示范跟着音乐的每一个乐句在一名幼儿身上表演敲鼓)
2.你们想来当鼓手试试跟着音乐敲鼓游戏吗?(请几名幼儿当小鼓手,其他幼儿做鼓,跟随乐句玩敲鼓游戏)。
3.如果两个小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可以怎么玩?(幼儿自主结伴,听着音乐玩游戏,教师小结幼儿的不同玩法)
五、多变朋友鼓
1.现在,我们的游戏难度增加了,看看这次的游戏说明,哪里不一样了?(贴出图谱2,幼儿观察)
2.这次的`游戏说明里有哪些符号?猜猜他们有什么作用,看看这个鼓和第一种鼓有什么不一样?(小鼓发光了,说明要变身了;出现了小手,表示拍的次数和节奏;两个小朋友和不同方向的箭头,表示转圈交换朋友)
3.这段音乐里面藏着四句魔语,听我来念一念(变个小鼓拍拍拍;变个小鼓拍拍拍;变拍拍;变拍拍;换个朋友再来玩
六、创编各种鼓的造型
谁能变出更多有趣的造型,让你的朋友来拍一拍
把你刚才变出各种不同的小鼓给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老师提升幼儿美化动作)
七、我们来玩朋友鼓
1.谁能和老师一起,念着魔语来玩朋友鼓的游戏
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来玩一玩!(在听到变的时候,小鼓要变身哦)
2.找个好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吧!(两两结伴玩朋友鼓游戏,学习使用“变个小鼓拍拍拍”……的语言提示,帮助自己根据B段音乐旋律,变化小鼓造型,和朋友一起游戏。
八、和幼儿一起商量合作游戏方式如:A段两个有朋友按乐句轮流敲朋友鼓;B段一名幼儿变化小鼓造型,另一名幼儿敲鼓,最后一句拉个朋友再来玩,音乐反复,游戏重复进行。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萌发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体验创造的乐趣。
尝试运用吹画、体态动作等方式表现种子逐渐钻出地面,慢慢长大的情景。
初步感受乐曲清新优美的旋律与蓬勃向上的意境,积极参与多样化的欣赏和表现活动。
活动过程
一、讲述《种子托比的`故事》,自然引出活动内容。
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高高的大树……(故事详见附录),种子托比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引导幼儿完整倾听音乐。
1、引导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跟随故事的情节自由想象种子托比的变化。
师:你觉得托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再次完整倾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优美的意境。
师:是谁叫醒了托比?托比被叫醒后会发生哪些事情?
三、结合图谱,引导幼儿感受AB两段不同的音乐性质和所表达的音乐意境。
1、引导幼儿感受A段音乐
师:调皮的小雨点和风宝宝来到托比身边,它们是来叫醒托比的吗?
(l)教师随音乐操作A段图谱,帮助幼儿理解A段音乐中蕴含的情境节奏。
师:小雨点和风宝宝把托比叫醒了吗?它们来了几次?如果你是小雨点和风宝宝,你会怎么叫醒托比呢?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小雨相风的动作,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动作引导幼儿一起进行动作再现。
(3)结合幼儿的想象,鼓励随音乐动作模拟再现A段种子发芽的情境。
2、引导幼儿欣赏B段音乐。
(1)教师随乐用画笔逐步描绘出种子托比蓬勃生长,成为大树的情境,加深幼儿感受。
师:托比慢慢地钻出了地面,慢慢地它又有变化啦,我们一起来看看。
(2)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来再现托比长出枝干和叶子的情境。
师:托比是怎样慢慢长成大树的?你能试一试用动作告诉大家吗?
教师根据幼儿表现提出要求:和音乐配合才能让托比长得又高又美。
(3)引导幼儿大胆用动作模拟再现B段情境,提醒幼儿动作合拍。
四、运用多种形式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肢体动作再现种子萌芽、成长的情境,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观看flash,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音乐蕴含情境的理解。
3、引导幼儿伴随音乐,以吹画的形式再现种子萌动、逐步成长的过程,充分感受音乐的氛围。
4、欣赏幼儿作品,充分感受音乐充满着喜悦与希望的意境。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在秋天活动的昆虫的各种特征。
2、体会儿歌的韵律,对儿歌产生兴趣并有节奏地朗诵。
3、想像小蚱蜢骄傲时的语气神态,创编动作大胆表演,感受自由表达的快乐。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秋天聚会》。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你们知道秋天都有哪些昆虫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有哪些昆虫(手指着图片,幼儿跟着一起观察昆虫)
幼儿:小蜜蜂、小蜻蜓、螳螂、七星瓢虫、小蚂蚁、小蚱蜢
师:这些小昆虫都有什么特点?
幼儿:小蜜蜂:会飞,辛勤采花粉。小蜻蜓:会飞,捉害虫。螳螂:会飞,会爬。七星瓢虫:会飞,会爬。小蚂蚁:会爬,辛勤地筑巢、储备粮食。小蚱蜢:会跳。
2、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小蚱蜢吗?"
幼儿:"见过、没见过"
师:你知道小蚱蜢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
幼儿:会跳。(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可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图片上的小蚱蜢在做什么?-跳高",由此得出小蚱蜢的特殊本领是跳高)
二、初步理解儿歌
1、师:(看挂图)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草么?幼儿:狗尾草
师:有一天,小蚱蜢在草丛里跳高,它一跳跳上狗尾草。
2、师:小朋友,你是怎么跳高的?(请一个幼儿上来示范他怎么跳高)
师:小朋友跳得真棒,小蚱蜢也是这样跳的,它腿一弹,脚一翘,就跳得好高好高,它可骄傲了,它得意的.说:"哪个有我跳得高"。
师:得意的动作怎么做?(动作:双手叉腰,眼睛朝上看,用手拍拍胸脯,竖起大拇指)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做得意的动作。
3、师:可是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你们猜猜,小蚱蜢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想象)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小蚱蜢发生了什么事情。小蚱蜢啊正得意呢,突然,草一溜,它摔了一跤,从狗尾草上摔了下来。
4、师:小朋友们,平时你摔跤了,撞到头了,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头上会肿起一个大包包)把动作做出来。(摔跤了,用手摸摸自己的头)
师:欸,小蚱蜢也和小朋友一样,草一溜,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三、学习儿歌
1、师:老师把刚刚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吧。儿歌的名字叫《小蚱蜢学跳高》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溜,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幼儿逐句跟教师学儿歌)
2、教师小结:小蚱蜢光顾着跳高,它一跳就跳上了狗尾草,可得意了,它骄傲的说:"哪个有我跳得高"(这句让幼儿回答),可是,小蚱蜢只顾着骄傲,却没有注意到草尖又软又滑,结果就摔了下来。我们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不爬到危险的地方,不要从高高的地方跳下来,更不能取得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起来。
3、幼儿自己把儿歌再朗诵一遍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把儿歌念一遍。
四、表演游戏
根据儿歌内容,幼儿模仿小蚱蜢的跳跃动作,表现出小蚱蜢跳上狗尾草后的得意和摔跤后痛苦的表情。
师:老师要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当小蚱蜢,其他小朋友一起念儿歌,看看我们的小蚱蜢怎么表演我们的儿歌。
五、结束环节
[附]儿歌《小蚱蜢学跳高》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溜,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教学反思
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生动地表现小蚱蜢在不同情境下的表情,活动出现了**;幼儿也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儿歌。但幼儿在情感上能否接受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大的情绪,这还得在今后活动中多灌输。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能随着乐曲的节奏愉悦地、大胆地表现情绪,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的欢快,能随着乐曲的节奏愉悦地、大胆地表现情绪。
难点:幼儿在表现乐曲中尝试和同伴共同感受欢快、愉悦的气氛,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
【材料准备】
“泼水歌”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表演角活动,自由欣赏乐曲、感受乐曲——集体活动,感受乐曲、表现乐曲、体会和同伴相玩乐趣——表演角活动,进一步感受乐曲、体会乐曲
(1)表现角活动:自由欣赏乐曲、感受乐曲告诉幼儿有一首很好听的歌,要想跟着音乐拍手、跳舞都可以,激发幼儿兴趣。
①幼儿在老师的激发下会出现许多情况,如有的幼儿听着音乐会有节奏地拍手,有的幼儿还会跟着音乐跳跳舞,这些都是允许的。
②幼儿自由探索可以有2—3次,老师尽可能在这2—3次活动中吸收多的幼儿参加活动感受乐曲,在表演角活动结束后的讲评中发扬幼儿大胆学习新本领。
(2)和幼儿共同参与表演角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老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儿童乐园”的游戏经验,如老师说爱玩“翘翘板”,老师就把它变成双手插腰、下蹲的动作随音乐曲跳起来,(跟着就音乐节奏拍二下手,再做“翘翘板”动作二次,同时大声地说出“翘—翘—板”,还可以请幼儿说说再玩玩。
①老师以平等身份和孩子一起玩,幼儿提出什么游戏就可能在乐曲的伴奏下玩起来,如幼儿提出玩“小飞机”,大家就可以随着音乐节奏拍二下手,再作“小飞机”动作(两臂侧平,身体左右侧摆)各一次,同时大声地说出“小飞机”。
②老师以平等身份游戏可有3—4次,同样是尽可能在这3—4次活动中吸收孩子一起玩,在讲评的'过程中可以师生同台表演,以此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集体活动:感受乐曲、表现乐曲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
(1)观看老师的演出。
①老师定期地为幼儿表演一些文艺作品,搞一些文艺作品专场,对幼儿会有很大的影响。让幼儿观看老师表演的“欢乐园”,体会二个人相玩的乐趣能够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和模仿欲。
②老师在表演之前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体会老师在乐曲中的情绪、老师在乐曲中的乐趣。
(2)集体活动师生共同感受、表现乐曲。
①老师以“你们想到‘儿童乐园’去玩吗?你们最喜欢玩些什么呢?”引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地提出玩些什么游戏,幼儿讲到玩什么,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跟音乐做动作,边做边说。
这一环节中有许多幼儿会大胆地说了玩诸如“小飞机”“翘翘板”“小转椅”等等,这些内容很多来源于角落游戏,老师应鼓励他们提出玩什么,还要用动作表示出来,再让大家听着音乐学一学。
②以“滚雪球”的方式和幼儿共同游戏。
老师以“你们讲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也想去玩一玩,我要带一个小朋友一起玩,谁愿意和我去‘儿童乐园’呢?”请出一名幼儿跟老师一起舞蹈;第二遍由老师和这个小朋友去请另外二名幼儿,以此类推直至请出全班幼儿。
【延伸活动】
(1)继续引导幼儿大胆表现情绪、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表演角中学习交换舞伴。
(3)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幼儿创编其他舞蹈动作。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 感受歌曲中的不同节奏(断奏与连奏),即兴创编歌词,合奏。
2 . 在群体活动中愿意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增强创造力、反应力,注意力。
重点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让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做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ppt《小猪睡觉》,各种打击乐器,小猪扮演者。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再过几天,小猪噜噜的生日就快到了,他准备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它的生日party,你们想去吗?(想)
现在和王老师一起去他们家,看看噜噜在干什么?
(播放幻灯片小猪睡觉的情景)
二、幼儿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动作创编。
1.师示范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糟糕了,小猪在睡觉,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叫醒呢?
(捏一捏,拉一拉,推一推,压一压)
结合《伊比呀呀》音乐,师示范做相应的动作。
2.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中的断奏法并进行相应的动作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很棒,我们看一看小猪醒了没?
(播放幻灯片小猪睡觉的情景)
3.师示范做指挥家,激发幼儿即兴表演的兴趣。
师:现在王老师做指挥家,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把小猪叫醒好吗?
(1)师与幼儿共同为节奏配肢体节奏
要求:分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 教师示范。 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
(2)请个别幼儿做指挥家,用不同的动作进行即兴表演。
(3)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锻炼并发展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
师:你们表演的太棒了,小猪这会儿应该醒了吧?
(播放小猪睡觉情景)
4.分组进行表演,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快心情。
(1)幼儿分四组,自由商讨选一种方法进行表演。
(发声,敲椅子,跺脚,拍手等动作)
师:小猪醒了吗?(还是没有醒)
(2)运用乐器,根据音乐伴奏集体共同合作表演。
师:我们看一看,小猪有没有被美妙的音乐声打动醒啊?
(小猪醒了)
活动延伸:
师:我们一起把小猪叫出来吧!(小猪,快出来)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在这千千万万种节奏中,有的是有规律的,有的却没有。即使是同一事物,其节奏也既有普遍规律,又有特殊意义。 因此,我在编配节奏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节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通过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更能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节奏不是单一的,以后还要加强练习,例如:让幼儿找一找生活中都有哪些节奏、自然界中都有哪些节奏等,为幼儿日后良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点:让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做肢体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并运用肢体语言表现44拍的节奏。
2、训练幼儿手指动作的协调性,使其根据歌词内容作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感知并表现滑稽可爱的音乐形象,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音乐《郊游》,音乐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形态各异的小矮人图片,音乐《森林的早晨》,森林背景,小矮人手套,歌曲音乐。
幼儿已有相关经验:我班幼儿从小班就开始比较全面的开展音乐活动,幼儿的节奏训练、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幼儿基本动作、模仿动作以及简单的舞蹈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实录:
一、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节奏训练。
1、老师带着孩子们到大森林去游玩:
师:“孩子们,今天天气晴朗,老师带你们一起到大森林去玩儿,好吗?”(好)“那就让我们出发吧!”放《郊游》的音乐,老师和幼儿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通过活动情境的设置,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孩子们随着音乐自由的做着做动作,高高兴的和老师一起做律动,都很快乐。)
2、来到大森林,老师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美:
师:“孩子们,大森林多美啊,现在请你们闭上眼晴,边听那优美的音乐边感觉自己变成了小草、小花、小树,在清晨里睡醒了,伸了个懒腰,一点一点的长大,呼吸新鲜的空气,随着微风舞蹈。。。”放《森林早晨》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对音乐的感知。孩子们都陶醉在音乐中,有的像小鸟一样慢慢的飞,有的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花,左右摇摆。有的孩子说:“老师我是大狗熊,我冬眠醒来了”,很笨重的做着狗熊的动作,有的蹲在地上像小草一样随风晃动,有的站起来做大树来回摆动,有的孩子在小朋友们中间穿梭,老师悄悄的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是小朋友啊,我在大森林里玩儿呢!”还有的孩子一直蹲在地上,悄悄地告诉老师:“音乐好听,我睡着了!”(孩子们都沉浸在美妙动听的音乐里,很自然地表现对音乐的感知,充分表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师:“小动物们也来欢迎小朋友了,请你听音乐,想一想是哪个小动物走来了?”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节奏表现小动物走的动作。
(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能较好的表现自我意识,把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都能和着音乐的节拍做出来,各有各的特点,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也较好)
3、师:“小朋友,你知道小动物们都是怎样叫吗?”请幼儿利用叫声、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表现44拍的节奏的时值。
(通过倾听并说一说是谁走来了,小动物怎么叫引导幼儿初步感知44拍的节奏,并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利用身体的各部份表现节奏的时值,这个活动使幼儿在运动中能休息一下,体现的动静交替。)
二、感受小矮人滑稽可爱的形象,并用肢体语言创造性的表现出来。
1、老师讲《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吸引幼儿对小矮人的兴趣。
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听老师讲故事。
2、请幼儿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小矮人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象。有的孩子说:“小矮人有长长的胡子!”有的孩子说:“小矮人可矮了!”还有孩子说:“小矮人很老很老,走路很慢”。。。。。。
(在这一环节,孩子们大胆的用语言表现了对小矮人形象的理解,孩子们还在描述后,自然地曲表现小矮人的形象,气氛热烈,孩子们表现欲望都很强。)
3、放动画音乐《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请幼儿感知欢快的音乐,观察小矮人活泼、滑稽、可爱的形象,并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小矮人的形象。
师:“小矮人的哪些动作很可爱、滑稽,请你做一做。(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幼儿通过感知并表现小矮人滑稽可爱的形象,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孩子们看到动画后很兴奋,都起来模仿小矮人的各种动作,有的小朋友还自己创造新的动作,互相交流,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主动探索的意识,以及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学习律动,训练幼儿手指的协调性,能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一共会有几个小矮人呢?”
教师出示漂亮的盒子,将手伸进去戴上贴有十个小矮人的手套,并示范表演律动《十个小矮人》,引导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掌握1~10的顺序。
(通过彩盒及小矮人手套的环节,吸引幼儿尽快的理解歌词及动作,及参加律动活动的兴趣。当老师告诉小朋友彩盒里会有秘密时,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静静地而且紧张的看着老师,当老师戴上手套展示给幼儿看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并能自然的伸出手和老师的十个小矮人做动作。)
2、幼儿听音乐学律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按歌词从1~10的顺序作相应的手指动作。
(律动说明:两手握拳于胸前,手心向外,从右手小拇指开始数数,数到几便伸直几个手指,当唱到“小矮人”时,伸出的手指随音乐弯曲、伸直,然后接着数)。
3、请幼儿到前边表演律动。
孩子们都很积极主动的响应老师的提议,到前边表演的小朋友都把自己对小矮人独特的理解比较好的表现了出来,气氛很热烈。
4、活动熟悉了,教师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做,使想象和动作统一起来,体会其中的形象。
(在这一个环节中,孩子们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和老师一起学习律动,都很认真,而且根据老师要求的难度逐渐加大,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四、幼儿玩儿游戏《白雪公主和小矮人》
1、引导幼儿理解小矮人帮助了白雪公主,自己也很快乐!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好品格。
2、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扮作小矮人去救白雪公主,救回后大家在一起快乐的跳舞。
3、幼儿玩游戏2—3遍。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
(通过游戏,使幼儿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格。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小矮人,融入到游戏之中去,体验到了救白雪公主的紧张与胜利后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五、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幼儿听教师讲故事《白雪公主》。
2、在活动区活动时,可跟着《十个小矮人》的音乐节奏,用筷子进行敲打乐器的练习。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
“要在艺术活动中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1、在教学设计上,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我采用了用情境及游戏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环节的衔接上流畅自然,将激发幼儿兴趣贯穿于活动的始终。使幼儿一直处于快乐及主动学习探索的状态。
3、在活动中注意了幼儿学习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结合的活动方式,注意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动静交替,不会使幼儿感到疲劳。
4、在活动中注意了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使幼儿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今后活动的参与起到较好的作用。
5、在活动的结束阶段把孩子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在活动中幼儿活动兴趣浓厚,能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体现了主动探索的意识,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的音乐素材选自小班学习活动“苹果和橘子”主题,其歌曲旋律轻松、俏皮,歌词内容简单、易懂,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主题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前提下,尝试通过歌曲《摘苹果》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水果的认知,激发他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活动环节设计注重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相关的游戏情境(如“开小汽车”(进场热身)、“摘苹果”)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学习观察画面中有无与歌词有联系的内容。将昕到的(歌词)转化为语言的表述,从任意歌唱到快乐游戏,在自主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愉快地参与歌唱活动,并鼓励他们把自己内心的体验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驱力。
可能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面对歌唱教学,特别是新歌教授时,如何有效地教授,才能让幼儿自主、愉快地学习歌曲,演唱歌曲呢?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受到知识经验和语言能力的众多限制,在记忆歌曲结构和歌词内容上往往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注重游戏情境的运用与贯穿,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乐于演唱、积极参与的活动热情,从而达到学唱歌陆的教育目的。具体表现如下:
1.以景激趣
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体验、理解和记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制作了与之相关联的多媒体画面。多媒体画面的播放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消除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乏味感,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以法促学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尝试通过肢体语言的表现,帮助幼儿感受学习歌曲的乐趣,从而自然地理解并记忆歌词;教师熟知倾听旋律并配以歌词是学唱一首歌曲的关键,因此在歌词熟悉、记忆的环节中,以用旋律的哼唱再现幼儿对歌词“只言片语”的记忆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快地定入歌曲,学习演唱。
当然,活动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师可能过于追求歌唱教学目的的达成,因此,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上,忽略了预设中果篮苹果数量减少的.情况,代之以“好”、“真不错”等措辞回应。其实,教师应更关注幼儿现场表现不佳的状况,如声音的运用、与旋律的匹配等,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中果篮苹果数量的不变或减少这一动态变化,来提示幼儿教师所提出的改进建议与要求,从而引导幼儿了解只有在“唱响、唱好”的情况下,果篮苹果的数量才会发生变化,以激发幼儿再次演唱的兴趣,将多媒体创设的“摘”苹果的情境发挥到极致。
活动点评
“摘苹果”是小班的一个教学活动。小班活动的特点是经常有幼儿不愿意唱,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关键。另外,歌词记忆和理解是难点。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点评:
1.有效的情境创设、形象的多媒体呈现,激发幼儿掌唱歌曲的积极性
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强烈,在新授歌曲时,往往表现出没有兴趣、不愿意唱的倾向。如何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有兴趣地跟随着音乐和教师一起演唱,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了一个去果园摘苹果的情境:开小汽车——到果园——摘果子——回家。整个活动情境较为完整,使小班的幼儿能够融入其中,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与幼儿实现有效的互动,特别是“唱得好,篮子里摘到的水果就会多”这一内容,对促进幼儿大声歌唱、唱清楚歌词有着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因为有了它,幼儿在后面的演唱一遍比一遍好。
2.小步递进的引导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学唱歌曲的效率
新授歌曲时,教师采用了小步递进的引导方式:先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然后再次听赏歌曲,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接着根据旋律节奏拍手,巩固对歌词的理解;最后完整演唱,一步步让幼儿理解歌词,学会演唱歌曲。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关注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在每一次示范演唱前,教师能够提出明确的听辨要求,如听一听唱了一些什么、漏掉哪一句、这一句到底应该怎么唱等,让幼儿能带着目的去听辨,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听辨的有效性。
3.教师的引导语言应与情境相联系,提问的针对性还需要加强
首先,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自身也要融人情境之中,在提问时要尽量用情境中的语言,避免对整个情境的破坏。例如,幼儿学唱歌曲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果园摘苹果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用“看肴谁能摘到最大最红的苹果”、“眼睛要看清楚苹果在哪里才能摘”等情境中的语言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式演唱。
其次,提问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歌词。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从欣赏歌曲人手,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具体来说,在第二环节第一次听赏歌曲后,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一旦有幼儿准确回答出来了,教师其实可以直接将回答的内容唱出来,而不是用语言叙述出来。比如,有幼儿回答到“红苹果”,教师就直接用歌唱的形式接上“树上许多红苹果”(这句是幼儿要学唱的歌曲的歌词)。这样的提问和回答更具针对性,也更形象直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11
中班音乐教案12-05
中班音乐教案06-22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23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7-21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22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7-21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4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7-25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