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6组同义词。
2、积累8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积累格言并感悟。
4、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
5、引导学生收集和积累富有激情给人力量的话语。
6、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自信的品格。
7、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读中自主探索、发现、体会字、词、句的特点。
2、在朗读与讨论中理解格言的含义。
3、学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识字、学词、读句的兴趣。
2、培养与激发阅读格言的兴趣。
3、有乐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
教学重点:字、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我来试试”
教学步骤: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词语。
3、交流我的发现。
4、教师总结:它们的`意思相近。
5、比较:谁能辨认出这些双胞胎?
6、游戏:找朋友。
二、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思考: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有何共同点?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3、边读边回想:你曾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词语?
4、全班交流后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句子。
2、全班齐读句子。
3、小组交流体会。
4、背诵格言。
5、写一写。注意抄写时标点的打法,如“逗号”。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成语故事,想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全班评议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二、探究与发现。
1、读一读桑兰的话,体会语言的力量,鼓励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气势来。
2、你能从书中在找出类似这样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3、谈听后感。
三、口语交际。
1、读一读对话,想一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2、小组交流:你觉得自己勇敢吗?你认为我们班上谁最勇敢?
3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忆:
我校开展的秋季运动会上,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项目?哪个运动员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观看有关录像)
二、指名交流后,出示本次习作的主题——我们的运动会
三、该如何写,才能把这些有趣的项目、这些了不起的运动员记录下来呢?
向范文学:《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次著名的冲刺》:抓住自己感受最深处写具体,不可面面俱到。
四、学生动笔写作。
教师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
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
1、齐读课题,生书空
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
滔滔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百姓 无家可归
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
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
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
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
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
(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三、学习第三节,感受治水之“情”
1、 过渡:禹治水用了整整13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想听吗?要听仔细了,听完后把你最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师讲故事。
2、让学生提问: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会怎么想呢?
3、讨论交流。(请小朋友先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4、:后来人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读。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你听了这个故事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5、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四、学习第四节,感受治水之“功”
1、过渡: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禹治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终于”(这个词用得真好)大禹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整整13年,现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在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加上“终于”这个词,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补充孔子的话“如果没有大禹,我们早成为海里的鱼虾了。”
3、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展开你的想像。
4、: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心里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五、课文。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了大禹为了把洪水引入大海,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了。从此,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代代相传。
思考:禹的名字本是一个字,但课题和文章结尾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六、写字指导
1、用组词法区分“制”“治”
2、形声字“被”及书写
板书:
千辛万苦看地形,
挖河劈山引入海,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英雄名。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研读首段,体会变形为甲虫的特点。
1.肚子的“膨胀”,给读者造成一种紧张感。
2.大躯体和“细得可怜”的腿,两者之间的对比构成喜剧效果。
环顾房间,那张独特贵妇人的画,在作者笔下,给读者一种三维效果。
气氛、心情已有定调(阴暗下雨的天气):阴郁的心情,欲摆脱心事,好好再睡一会儿,“但却完全办不到,因为他习惯于向右边睡……”文笔上起了小波澜。
仔细体会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艰难”:
1.翻身的艰难(他试了大约一百次,不管他怎么使劲扑向右边,腿怎么拼命的挣扎,摆荡后仍是仰姿)
2.求生的艰难:
a.职业累人(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压力很大)
b.债务压力
c.不公平的待遇(失业威胁)
3.起床的艰难(注意一系列动词):
“扒”(慢慢移向门口)“撂”“扑”“靠”“直”(休憩片刻,缓口气)
4.开锁的艰难:
a.用嘴转动钥匙(无牙齿)
b.用下颚咬住钥匙(受伤:棕色液体流淌滴落)
5.退回房间时的艰难。
小结笔法:格里高尔艰难的开锁动作及其整个过程,作者卡夫卡是用慢镜头连放和放大镜描述的。
作业:请指明格里高尔的为人。
第二课时
一.研究格里高尔的人际交往
(一)与公司同事的交往:
1.老板(愤怒,不平等)
2.秘书主任(求人求情,唯恐砸饭碗)
(二)与家人之间的交往
a.平时对工作,家人跟自己的认识不同(他们以为进了保险箱)。
b.变形后,格里高尔遭嫌弃:父亲“嘘嘘”声驱赶(表厌恶);悬空颤抖被使劲推了一把得“救”,而且血流如注,跌进房里(需品味用词,不无讽刺)。
c.变形前,支持妹妹实现梦想——父母连听都不愿意
提示:人与虫的差异,构成小说的戏剧性冲突。
二.讨论:
1.格里高尔的父母妹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父母庸俗实际。父残忍虚荣,责任感不强;母懦弱善良;妹聪明耐劳,善解人意,勇敢坚强,不无冷酷。
2格里高尔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诚实、本分、善良、忍耐、勤劳,很有责任感,爱家爱亲人,忠于职守,颇善解人意。即使变虫了,也不愿给亲人增添痛苦的一个小人物。
三.研究笔法:
(交流读书体会)小说巧设悬念,波澜迭起。
提示:
1.“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吧”,但是这件事却完全办不到因为他习惯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这种状况下竟无法使自己摆出这个姿势来。
2.用嘴转动钥匙,“遗憾的是,他似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牙齿”。
3.格里高尔为保住饭碗,“必须挽留、安慰、说服秘书主任,并在最后博得他的好感”,“要是妹妹在这儿就好了!她聪明,当格里高尔还心平气和地仰卧着的时候她就已经哭了。秘书主任,这个爱好女人的人,一定会受到她的驾御。她就会关上寓所大门,在前室里劝他不要害怕。可是妹妹还就是不在……”(又一变)
4.“格里高尔让这嘘嘘声搞的心慌意乱。他已经几乎完全转过身来了,可是他却始终听着这嘘嘘声,竟晕头转向,又转回去了一些。”(又一变)
以上可示范一二,其余让学生自己找寻。
小结:善于变化、一波三折的文笔。
四.作业:如何理解父亲口里发出的“嘘嘘”声?反映出他怎样的心态?
第三课时
研读、探讨父与子之间的冲突。
一.体会格里高尔退回房间去的艰难,理解他自觉体谅他人心情的性格。
1.父亲操起手杖,挥舞一大张报纸,跺脚驱赶。
2.格里高尔百般请求,谦恭地转动脑袋,仍然无济于事,父亲只是一个劲儿拼命跺脚,无情地“嘘嘘”驱赶,简直发了狂。
3.格里高尔没练习过后退(又起波澜),随时会被手杖一击致命;因倒退起来连方向也掌握不了而惊恐,确实退得很慢。
4.他一面始终不安地侧过头去瞅着父亲,一面开始尽量迅速而其实是很缓慢地掉转身子。父亲还时不时远远地用手杖指点他旋转动作。
5.脑袋太宽,挤不进去,父亲没耐心给他开另一扇门,也决不允许格里高尔繁琐的准备,“现在他反倒大声嚷嚷着把格里高尔往前赶,仿佛进门没有丝毫的障碍。”
6.格里高尔不顾一切挤进门,拱起一边身子,擦伤腰部,卡住,细腿悬空颤抖。父亲一“推”的“救”命,不无讽刺。
7.品味以下动作:“跌进房门”“房门在手杖的一击下砰地关上了”;格里高尔在房间里“爬行”(体现忧愁的心态)。
二.提示:
读者(还有主人公)现在可以从格里高尔的小房间的暗处这个视角来审视家人真实的内心世界,进而领略人情世态了。
三.精读
“他将那顶绣有金色交织字母,大概是一家银行名号头个字母的下摆往后一甩,双手插在裤袋里,板着面孔朝格里高尔走去。不过他却把脚抬得老高,格里高尔吃惊地看着他那巨大的靴后跟。”(P95)
(一)读时体会:
1.“跌跌撞撞往前冲”
2.“轻轻抛出”“飞”“下定决心要轰炸他”
3.“也不好好瞄准”“扔将出来”“不太用力”“轻轻触着”“滑”
4.“砸”“简直陷进”“难以置信的疼痛”“钉”“六神无主地瘫倒”“投出最后一瞥”
5.“用力拍开”“尖叫”“绊着衣裙向父亲扑过去”(精确传神)“紧紧地搂住她”“格里高尔的视力已经衰退”(昏厥)
(二)点评:
a.冷静、客观的叙述视角(需研究)
b.作者把这段精彩的特写镜头加以放大,制造悬念(“……因此他便在父亲面前奔走,
父亲站住就停下,只要父亲一走动便又急忙向前奔走。他们就这样在房间里转了几圈……”)。小说中的悬念有时是惊叹号,有时又是问号,颇有戏剧性和喜剧效果。
四.作业:请解读P95这段文字,概括其大意。
①格里高尔生命垂危(“钉”“最后一瞥”“视力衰竭”)
②遭受父亲(以后还有全家)的伤害
③母亲身穿内衣只为了在失去知觉时好让她呼吸舒畅些,妹妹已解开母亲的
衣服,奔跑时衣裙一件接一件地滑落,“绊着衣裙向父亲扑过去”,紧紧搂住——
(滑稽:痛苦得可笑,欲哭无泪,欲哭反笑。)
第四课时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1.父母与儿子之间的差异(对待工作的认识、对待债务的态度上的对比);
2.父与子之间作为人与虫的对比(禀性上的差异,微弱的生命力与大靴子跟底对比);
3.母女之间在照顾格里高尔表现上懦弱与勇敢(少不更事)的对比:“母亲也兴冲冲叫喊着过来,到了格里高尔的房门口却闷声不响了。”(前后对比)
4.父亲的变化:
a.他的“嘘嘘”声,格里高尔有不是父亲的感觉;
b.父亲肖像、习惯、神态上的前后对比(学生找出相关内容):“可是现在他身板挺得相当直,穿一身绷得紧紧的金纽扣的蓝制服,……平时乱蓬蓬的白发梳成了整整齐齐、油光闪亮的分头。”
c.回忆里“在一年难得的几个全家人一起散步的星期天以及重大节日里,他在其实已经走得很慢的格里高尔和母亲之间总是还要走得更慢一些,裹着他那件旧大衣,小心翼翼拄着拐杖艰难地向前移动步子。”悬念:格里高尔和母亲为什么走得很慢?(为了照顾他这个老父)
5.格里高尔本人的前后对比:“他尤其喜欢倒挂在天花板上”“一阵轻微的震荡贯穿全身”(正常工作时紧张忙碌与此时放松的神经状态想比较;性格由自尊要强变为自轻自贱;待遇上,门由关变为打开)
6.全家人的变化(经济生活上失去格里高尔,自食其力;过去时常回忆起家庭里的`闲谈温馨与温情脉脉,眼下大难降临时家人的沉默气氛)
小结:差异构成冲突(戏剧性)。
讨论解决两个悬念:
1.“吃了一个多月苦头的重创”的“纪念品”——弹片(苹果)为什么没有人(敢)取走它?
2.P98底部父亲睡醒又睡时的描写,富有戏剧性特色。为什么“母亲和妹妹则神色疲倦地相视一笑”?
(眼下家里相安无事,母女俩相互鼓励、安慰,为亲人之间暂时没有敌意而庆幸,希望肇事的父亲昏睡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
交流读后感“
1.作品内蕴着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比照残疾人);
2.妹妹的观点(如果人们已经不得不在干着这么繁重的工作,那么人们就不能还在家里忍受这没完没了的折磨。我们照料它,容忍它,仁至义尽了。)——简直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阐释。
3.作品细节翔实、逼真,揭示了一种残酷的艺术真实。
作业:小说还可以你成什么标题?原标题好在哪里?
第五课时
引导体会以下语句:
1.“和他达成一个协议”(多么荒唐)
2.“我们这么久一直相信这一点(按:这是格里高尔的念头),这是我们真正的不幸。”“人和这样的一头动物是不可能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按:自愿跑掉)“我们就没有哥哥,但是能继续生活下去,会缅怀他。”——存在注意的一套说辞,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世态。
3.妹妹尖叫,“甚至离开母亲,简直是推开了她的扶手椅,仿佛她宁肯牺牲母亲也不愿待在格里高尔身旁私的”,父亲只是由于她的态度才情绪激动起来,像是保护妹妹私的在她身前略略举起双臂(按:作者具有冷峻而又嘲讽的眼光)
4.格里高尔引人注目的转身,“很艰难的转身动作”用脑袋来帮忙。“母亲伸出并并拢周围双腿,躺在她的扶手椅里,她疲惫不堪地几乎合上了眼睛”。(按:精神上受尽折磨)
5.脖子变僵硬,“瞥”,“细腿顿时都发软”;妹妹“灵巧敏捷”
6.“他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一直处于这种空洞与平和的沉思状态中”。(如何理解“空洞”?)
品味语义:
1.老妈子来时——纯粹由于力气大和性子急,乒乒乓乓摔门,“整幢寓所里她一来别人就再也甭想睡安稳觉”(具有幽默意味)
2.逗格里高尔发痒不起作用时,“她火了,便使劲捅了捅格里高尔的身体,吹了一声口哨,没有多耽误时间,扯着大嗓门朝黑暗中嚷嚷”(语言具有调侃意味,嘲讽戏谑口吻)
3.夫妇俩“先从老妈子带来的惊吓中镇定下来……”(叙述语言高度理智)
4.太太挂出一丝忧郁的笑容,葛蕾特依依回头,清新的空气中却已透着些许暖意;先生身穿号衣,挽着妻女,哭肿了眼睛,时不时将脸贴在父亲胳臂上(作家的文笔像万能的上帝在嘲笑人世间的一切)
提请思考:
1.老妈子作为“怪人”,很有意思的帽饰,在主人面前晃莱晃去,更可想见萨姆沙先生的厌恶心情。
2.老妈子“笑眯眯地简直连话都说不连贯了”:似乎有点夸张。
3.老妈子煞有介事急欲说完她料理的后事,可是家人反应如何?母女俩“向她们的信埋下头去”。淡淡一笔,勾画出她们对亲子亲兄的冷漠,不关心亲人的后事。先生发现“老妈子就要开始详细描叙一切,便伸出一只手果断地阻止她。”(同样是冷酷,不关心儿子!)
4.通过老妈子想讲而主人不想的对比(老妈子的生气),体现多么高妙的虚构处理。
5.P100“因为老妈子似乎又扰乱了他们刚获得的宁静”:良心上过不去。
6.“好几个月没这样做了”“这辆电车里只有他们这几个乘客,温暖的阳光令他们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上谈着未来的前景”——因为格里高尔,使他们丧失了温暖和未来。
7.三份差使是什么?(父——银行杂役;母——时装店内衣缝纫工;妹——零售商店售货员)
8.作品中有“新生活”的伏笔与照应交代,出现两次,你能找到吗?(结尾父母妹的新生活与格里高尔变形后的新生活)
研究结尾
1.格里高尔死了。父、母、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是不是本该如此?富含哲理性。
2.结尾处有什么寓意?(生活,是铁定的规律。)
3.关于主题,有人认为格里高尔变形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作业:
1.用框形图切分短语:“他受到自责和忧愁的压抑”看有没有不同的切分和理解?
2.解决悬念:老妈子到底是怎样处理掉“那玩意儿”的?
结束语:我要高声地问:“格里高尔!你在哪里?”
语文教案 篇4
通过学习《我想这样做》,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小朋友,我们有个健康的身体,大家在一起学习、游戏多么幸福呀!但是,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生活多么不方便,他们是多么痛苦!多么需要我们帮助啊!这节课我们来聊聊遇到残疾人时——《我想这样做》的.话题。看看谁最有爱心,说的办法最好。
板书:我想这样做
二、创设情境,营造交际氛围,激情促说,生生互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残疾人的资料及图片,向大家汇报。
2、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自己会怎样想?怎样做?(请小朋友四人一组,生生互动:合作交流)
3、小结:残疾人多么可怜呀!他们多么需要我们大家帮助啊!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哪怕是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们都会非常感激。同时,我们也会感到很快乐呢!
三、出示问题,师生互动,行为辩析,提高评价能力。
1、下面做法哪些对?哪些错?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不同意见。
一位同学走路一拐一拐的,大家取笑他。(错,为什么? )
小华看见路上有一位盲人要过马路,她就马上跑过去扶着他过马
路,并且还说:“小心点儿。”
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腿脚不灵活的残疾人,小丽马上站起来说:“我让给你坐。您请坐吧!”说着就扶着那个残疾人坐下。(对,你会怎样称赞她? )
2、设情境,谈看法。
a.一个盲人要过马路,我们该怎么做?怎样说?(生生互动:四人一组交流)
b.一个残疾人,走路不方便,想去商店买东西。我们又应该怎样说?怎样做?
c.有事情要告诉一个聋哑人,你应该怎样做?
3、写的练习:(把自己想的和说的话,写在爱心卡上。)
在爱心卡上写一两句祝福残疾人的话,献给残疾人!
4、你想知道伙伴们在爱心卡上写的心里话吗?取出几张爱心卡来念给大家听一听。
评一评:谁最有同情心,写得也最能体现自己的爱心!
四、联系生活实际师生总结。
总结:小朋友们,让我们把对残疾人的爱心变成实际行动吧!在我们身边不止是残疾人,还有许多有困难的人需要我伸出友谊之手,关心和帮助他们,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我想这样做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人间永远是春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围绕一句话来展开叙述进行初步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课文,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
2、感知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方式。
教学措施:
1、抓住全文的文眼“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展开教学。
2、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沙滩的迷人。
3、结合“趣”组织学生朗读公园的著名。
4、抓住重点词感受街市的繁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上课之前放《东方之珠》这首歌曲。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歌名是什么?(东方之珠)你真会听。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谁知道这首歌曲是描写了哪里吗?
2、谁能用上"香港"和"东方之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二、学习最后一段:
1、出示:"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39;东方之珠#39;。
说说我们想象中的明"珠"都是什么样的?使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词?
理解:璀璨。
2、齐读句子。质疑:读了这句,你想知道些什么?
(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呢?)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吧,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问题吧。
过渡: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香港有迷人的,著名的,繁华的。学生接说,师板书:沙滩,公园,街市
这么多的景点,就让我们和作者乘上飞机,一起去饱览一下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吧。
三、读中感悟。
师:去香港的路途比较遥远,路上这么长的时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旅行手册,自由地读读课文,找到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把它多读几遍。
那你们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举手表决,先去人多的地方。
相机学习:
学习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很有眼光啊,第一个就选择去海洋公园。行,同桌赶快读一读这段,想一想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
1.指名说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
今天正赶上演出呢,都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用波浪线在文中勾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读.(出示句子: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它们有的……有的……有的……。)
理解:开怀大笑。示范一下。
动物表演非常精彩,非常滑稽,也正因为这群小精灵精彩的表演,不仅吸引了你们这么多的小朋友,还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呢,海洋公园才会被世界知道,才会这么的------举世闻名。
板书:闻名
3.看图读文。让我们看着图,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举世闻名的公园吧!
点题:香港有这么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难怪人们要把香港称作是"东方的一颗明珠"。
学习第二自然段
表演实在精彩,让我们舍不得离去,可是香港的美景实在太多了,下一站你准备去哪儿?(浅水湾)
1、出示第一句。读第一句.
2、你为什么想带我们来到浅水湾呢?
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3、指名读。
师:这么迷人的地方,难怪一到节假日,人们就结伴来到了这里度假休息。
出示第2句。
1、请你们去轻轻地读,慢慢地想,细细地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交流:
2、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我们仿佛已经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这一切的一切真的是太美了!老师忍不住也想来读一读。
学生纠错:听倾听惊涛拍岸浪涛拍岸(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配乐朗读。
点题:有这么迷人的浅水湾,香港不就是那东方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吗?
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精神养足了,我们又该出发了,有些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带我们到街市去游览了,你们想去吗?
1、男生读读课文第四段,你觉得香港的街市怎么样?
2、指名说,你觉得香港的街市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和人流如潮,师相机出示图画帮助理解。
3、香港的街市给你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读好了。请一小组读。
还有哪一组来展示你们的读书。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是呀!白天的香港热闹非凡,就像一位活泼的少女;而夜晚的香港却是那么宁静安逸。
1、出示图:你看夜晚的香港是什么样的?指名说。出示句子。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香港是灯的海洋呢?
3、香港的灯美得犹如焰火从天空溅落到人间,多得好似闪光的长河不停地在奔跑,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4、作者在这一个自然段中紧紧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就是本段的中心句。先总说香港的灯,然后围绕灯展开来说。这是明显的总分关系。
小结:看,作者看了美丽的灯光之后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我们平时的写作也应该这样。
5.小练笔:
出示:国庆节那天,大街上可热闹了。。
6、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大街的热闹呢?学生分组说,指名说。
四、总结升华。
1、一天的香港之旅结束了,我们乘坐返航的飞机即将离开香港,看着机舱外灯光闪耀的香港,你最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2、香港的沙滩、公园等地方的景色是如此迷人,物产又是这么丰富,香港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39;东方之珠#39;"。
3、香港的过去伴随着屈辱,一百多年前,它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成为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中回来了。让我们来祝福香港吧。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再次满怀深情地朗读课题。:东方之珠
五、板书
沙滩 迷人
14、“东方之珠”
公园 闻名
(香港) 街市 繁华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课后反思:
1、本节课能够很好地抓住本文的文眼(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朗读来感受香港的迷人,但是文眼中的深度还挖掘不够,应该让学生除了感受到明珠的美丽和迷人外,还要感受到明珠的珍贵,从而感受香港是我国闪耀在东方的一块宝地。
2、在感受了香港迷人的浅水湾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后,应该适当地安排一些香港其他的特色,让学生对香港的认识继续得到升华,进而产生热爱香港之情。
3、对于重点词的理解,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像焰火溅落人间,也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束缚下展开充分的想象,如理解“璀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想一下心中的明珠是什么样的?
4、学生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应该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香港的迷人。
语文教案 篇6
16、青山不老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解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预习学案
1、我知道
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就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我了解
读完课文后,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4、我不知(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一)朗读课文,仔细品味
1、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2.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把你最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探究课题,深化中心
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课堂检测
按要求改句子。
1、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缩句)
——————————————————————
2、青山是不会老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 会爬不起来。(双重否定)
———————————————————————————
4、我们有了这片绿树。我们会守住了这片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主题丛书《爱护我们的家园》
六、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回顾 拓展四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2、读读背背,感悟并积累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二、预习学案
1、熟读本组课文的四篇。
2、知道表达方法有哪些?
3、预习日积月累。
三、导学案
1、学生回顾本组课文,全班同学交流本组课文的特点。
2、回顾本次综合性学习,全班同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3、学习日积月累。
四、课堂检测
1、听写本组课文的生字词。
2、学生背诵日积月累。
五、课后作业
读主题丛书中的,增强环保意识,为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
回顾 拓展四
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读书法
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成语故事:竭泽而渔
口语交际 习作四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的感悟。
2、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谈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珍惜资源,写一份建议书。
4、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预习学案
1、自读口语交际各版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
3、自己确定一个主题。
三、导学案
1、生活中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2、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再写称呼,然后些建议是的具体内容,最后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日期。
3、如果你对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漫画感兴趣,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你的感受和理解。
小组自选,交流。
四、课堂检测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其余的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话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
针对身边的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声叹息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第一声叹息的原因
教学重点:怎样保护地球上的植被
教学难点:怎样保护地球上的植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荒漠扩大,土地沙化,全球气候出现异常等等现象,都说明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我们人类自己,地球在叹息。正如公益广告中所提示的"如果人类再不重视环境问题,那么人类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人类要爱护地球,更要重视环境问题。
讲授新课:第一声叹息
表演
地球就诊记
人物:地球先生(1人), 医生(2人) 护士小姐(1人)
道具:制作分别象征地球、护士、医生身份的装饰,制作分别标有“眼科”“皮肤科”字样的牌子;眼镜一副:放大镜一个;两把椅子;一张桌子。
剧情:略
一、地球叹息的原因,
各抒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头发的哭泣,我的叹息,很多人都听不到,我只能给人类发一封电子邮件了提醒他们认识到我头发脱落的原因与后果,你能帮我拟份草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活动:全班同学分为两组,一组帮地球与邮件给从类,另一组在收阅邮件后, 代表人类给地球回信,讲讲人类的感受和补救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学生小结
作业:见练习册
板书:
课题:第二声叹息
教学目标:从实际做起保护大气层
教学重点:怎样保护大气层
教学难点:怎样保护大气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的头发脱落已经让我痛苦不堪;祸不单行的是,环绕在我身体周围的大气层也遭到了严重污染。 我每天都要吸入大量的大量的有毒气体。我快喘不气了。
讲授新课
一、地球第二声叹息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a、汽车尾气
b、生活废气
c、工业废气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知道,我呼吸困难,人类也不会好受到哪里去,但我不明白,明明知道在被污染的空气里呼吸不畅,人类为什么还要污染空气呢?
你知道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危害吗?你能回答地球的疑问吗?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
白鹅
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识字读文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借生日
二、学文识字,朗读感悟。
(一)读准字音。
1、大声、自由地读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
3、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音。并引导齐读一次。
(二)读懂课文。
1、自由读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检测:逐段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3、自由读书,看看能从课文里发现什么。
4、学生交流:我从课文里发现……(教师相机引导感悟小云和妈妈之间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拓展:你打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课间律动——《好妈妈》
(三)生字再现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交换生字位置再读。
3、认识新偏旁:食字旁、牛字旁
4、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5、比赛:看谁说得多
⑴学习小伙伴扩词
⑵在四人小组里一人选一个字扩词,看谁组的词最多。
⑶请个别学生说。
三、学习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关键笔画。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评讲。
板书设计:
借生日
小云 爱 妈妈
语文教案 篇10
师:同学们学过孟郊《游子吟》吗? 让我们来一起朗诵: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从这首诗,通过母子将别时,慈母为游子缝衣的场景描写,表现了母子真挚的骨肉深情。今天我们学习《散步》理解一下家庭亲人之间的相互敬爱。
师:首先请同学默读课文。 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师: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生: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师:散步对我们而言,是大事还是小事?
生:小事。
师:对,也就是说:散步其实是件又平常又普通的小事。但文章表现上来的东西是不是散步这么简单?
生:不是。
师:是啊,作者从这件小事中还真散出些“大事”来呢。我们一起学习吧。
师:首先请男同学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
(几位女学生朗读,全体学生思考)
师:好,男同学们读得又整齐又响亮。来,有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的问题。
学生甲:人是:包括“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他们是——?
学生甲:一家人。时间是春季。
师:春季的哪个时候?
学生甲:初春。
师:哪些词句表现是初春这个特殊的时节的关键?
学生甲: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学生甲:地点是田野。
师:为什么要到田野去散步呢?
学生甲: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劝她多出来走走。
学生乙:还因为田野空气好,景色又美。
师:补充得不错!
师:从原因上看,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生:很好,很孝顺,很会替母亲着想。
师:可不是吗,这虽然是小事,但可充分体现了“我”的孝心,同学们可要像他学习哟!
师:“我”对母亲很孝顺。“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很好的了。让同学们找找看:哪一句话表现了这样的关系?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一句。
师:很好。虽然散步是小事,母亲能在这春天出来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为什么?从来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甲:因为她身体不好。
学生乙:从“熬”字可以看出来。
师:好,散步去!请女同学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田野的景色美吗?
生:很美。
师:怎么美?
生:“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师:哎,“我”怎么会看见这田野美丽的春景就想起“生命”来了?
生: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想到生命。
师:和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有。
师:什么关系?
生: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维持。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感悟到生命。
师:说得多好!同学们把这些观点总结一下,整理在课本上相应的句子旁。(学生整理)
师:他们一家人散步是怎样走的?
生:前面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师:谁发现了这个情况?
生:“我”的儿子。
师:他把发现的这个情况怎样表达出来的?
生: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这表现了这个小家伙的什么特点?
生:天真、聪颖。
师:小家伙的话充满生活情趣,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同时还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师:接下来,请全体同学把剩下的三个自然段齐声朗读读一遍。
师:后来怎样?
生:发生了分歧。
师:什么分歧?
生: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师:“有意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有趣。
师:谁来解决这个分歧。
生:“我”。
师:为什么是“我”呢?
生:因为课文里说:“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他总是听我的。”
师:这说明了我在家中是怎样的地位?
生:是中心、核心。因为我是强壮的,高大的。
师:这个分歧,“我”觉得容易解决吗?为什么?
生:不容易,左右为难,因为找不出两全的办法。
师:最终我决定怎么办?
生:委屈儿子,走大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
师:从这个决定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我”对母亲的——
生:孝顺。
师:问题结束了?
生: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师:从这个改变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儿子无比的——
生:关爱、爱护、疼爱。
师:用一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
生:爱!
师:总结一下,这一家人真有意思:年纪老的、大的对年纪小的态度是——
生:爱。
师:年纪小的,大的对年纪老的态度是——
生:孝顺。
师:用一个词概括他们一家人的关系:
生:温馨和睦、尊老爱幼。
师:概括得不错。
师:小路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怎么有意思?
生: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小路平坦吗?
生:不平坦。
师:不好走的地方怎么办?
生: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
师: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生:因为是小路,路不好走,怕母亲摔着了。
生:我觉得他们走的不仅是平常的路,不仅是散步,同时也在走过人生之路,所以走得仔细。
师:分析得有意思,我觉得这位同学还真像文中的“我”一样,在平凡普通的散步中,“散”除了深刻的东西来。于平凡中见深刻,于“小”中见“大”,不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吗?
同学们能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吗?
生: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一家有老有小,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这是中年的责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师:同学们,你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学
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要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正如培根所言(教师出示投影: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生:读格言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练习: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能展现亲情的故事。(展示投影内容,学生思考)
师:我们对天下所有老人都应承担一种责任,老吾老及人之老,关爱老人是每个人来应尽的责任。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浓浓的亲情、尊老爱幼高尚情感,认识到每个人所应担负的责任。
师:最后请齐唱《常回家看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