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
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第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杂技表演》的图谱一张
2、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的图片各一张。
3、《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4、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教棒。
5、节奏卡片三张。
6、多媒体。
活动过程:
1、运用多媒体,欣赏杂技图片。幼儿一边欣赏,教师一边讲解图片的内容,帮助幼儿了解杂技的基本知识。
2、完整的欣赏音乐一遍。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一边听一边认真的想一想这首曲子像杂技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
3、分段欣赏音乐,看图理解音乐,并学习三个节奏型。
5、教师出示图谱,幼儿进行观察,说一说你会看懂这幅图谱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6、运用图谱,完整的.欣赏音乐,并复习三个节奏型。
7、教师出示三种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请幼儿根据节奏型选择乐器。
8、教师指挥,幼儿听音乐徒手练习一遍。
9、幼儿选择乐器,听音乐练习打击乐。
10、幼儿交换乐器,听音乐再演奏一遍。
11、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其他幼儿起立完整的演奏一遍打击乐。
12、教师小结幼儿的表现,幼儿出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纸削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2、学习有序地排列粘贴的技能
3、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色彩表现画面,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1、《飞舞的小纸屑》故事图片若干,示范纸屑画一幅,
2、各种颜色的碎纸片,胶水,剪刀,供幼儿作画的底稿若干。
活动过程:
1、从幼儿的平时经验导入,引出主角:纸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做手工时剪下来的`小纸片怎么处理的?(幼:仍进垃圾筒)
2、出示碎纸片,教师讲述故事《飞舞的小纸屑》,幼儿理解故事,从中学习作画方法。
(1)教师边出示图片,边生动地讲述故事。
(2)提问:小纸屑原来是什么?他怎样变成很小的小纸屑的?小纸屑们作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们是怎样做的?
3、提供幼儿操作材料,交代作画要求,幼儿进行贴画创作,教师从旁指导。
要求:幼儿用多种颜色拼贴组合,要将事物拼贴完整,提醒幼儿纸屑之间紧密相靠。
4、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剪纸灯笼、5以内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4=5,4+1=5,2+3=5,3+2=5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2”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一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5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1盏大灯笼等于五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读交流:
1、认读每一串灯笼下面的算式题。
2、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4、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表示3盏圆灯笼加上2盏方灯笼等。
【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算式题。
2、思考:3+2=5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3、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我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做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听课状况。好的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但个别孩子听课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气氛当中去,我也没能做到及时的去提醒、去点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更细心的去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更好的去听课,去学习。还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进行游戏,但我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没能到前面来游戏那种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多设计一些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㈠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㈡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的录象。
㈢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㈣红色水笔人手1支,幼儿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经验准备的过程,教师在交代任务时,把自己纳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体性。但教师在准备时,着眼点在考虑孩子收集有难度的`材料,同时尽量准备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展示的,如多媒体课件、录象等较为生动的形式。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掉过东西,是怎么一会事?(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充分激发)
二、了解各种防盗方法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通过实物投影仪,幼儿把准备的图片资料在电视屏幕上展示,并介绍给大家)
三、出示课件,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活动前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门、防盗窗、猫眼、围墙以及外墙上嵌着碎玻璃的照片;有从网上下载的从古至今形状各异的锁包括指纹锁、密码锁、插卡锁)的图片资料;农村双重门的模型;密码箱、锁、家庭报警器等实物;在银行工作的家长还拍摄了101运钞车、全副武装的防暴运钞员的照片;公安家长提供了警车、警员的照片;外企家长打印了电子门、保安室的资料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活动延伸
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创造。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旋律,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2、能够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表演乐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化蝶》音乐片段、PPT课件、扇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初步感知音乐。
听了音乐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1、加入肢体动作,完整的欣赏音乐。
听完音乐,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画面?
2、讲述故事,感受音乐的'美好。
故事当中都提到了谁?古时候不允许女孩子上学读书,祝英台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去上学读书的呢?祝英台为什么趴在梁山伯的坟上哭呢?他们最后是怎样在一起的?
3、幼儿自由扮演蝴蝶翩翩起舞。
幼儿寻找小伙伴一起表演。
三、自选道具,扮演蝴蝶,表现乐曲。
1、教师表演
老师都做了哪些动作?你能来试一试吗?
2、幼儿尝试拿道具第一次表演
四、结束
幼儿表演给老师看。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名字,理解歌词的情绪,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喜爱学唱革命歌曲。
重点与难点
知道歌曲名字,理解歌词的情绪,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活动过程:
一、谈话
你们听过“啊,摇蓝”的故事吗,简要讲述故事内容。
二.欣赏与感受
1、第一次欣赏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意义。
教师可用语言激发幼儿去感受,当年红军生活艰苦,没有粮食,吃草根:没有棉布、穿草鞋,他们却在中秋节为娃娃们打月饼。
2、第二次欣赏歌曲;熟悉歌曲中的歌词,理解歌词的情绪和内容
三.学唱与表演
①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
重点学习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及歌曲中的休止符的教唱。
2、集体学唱。
3、提问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4、自由组合,结伴学习唱歌
四、幼儿可根据歌曲的节奏,内容自编表演的`动作。
价值分析:
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愿望。
反复欣赏歌曲,强化记忆,能使幼儿的情感有一定的影响。
师生共同感受歌曲的音乐和节奏,共同学唱歌曲,让幼儿基本熟悉歌曲与内容。
幼儿自由结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把握节奏、喜欢这首歌曲。同时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大班教案 篇7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从每队第一位幼儿开始猜拳比赛。如果手势相同,继续猜拳;如果手势不同,决出输赢。输的幼儿被淘汰,换后面一位幼儿继续进行,最后看哪一队留下的幼儿多,则胜。
游戏规则:
猜拳时要同时亮出手势。
"剪刀"赢"布","布"赢"鎯头","鎯头"赢"剪刀"。
游戏反思:
《石头、剪刀、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游戏,很多孩子都爱玩。本节课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趣味性强,不仅能锻炼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还能训练幼儿快速的反应能力。他们多习惯于用手来完成,但如果用脚来做这个游戏,却比较陌生。
活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训练了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同时使他们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8
一、封面阅读
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看一本关于马戏表演的书,让我们看看书里面有哪些小动物表演了节目。” 出示大书《滚皮球表演》,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
师:“封面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地方呢?”
幼:“这里是马戏团,小动物们要看马戏。”
幼:“小鸭子在报幕,表演马上就要开始啦!”
师:“你们真聪明。让我们想想小鸭会说些什么呢?小动物们鼓掌欢迎谁呢?”
幼:“小鸭说:‘请安静,表演就要开始了。演员就要出场了。’”
师:“让我们看看你想得对不对,有哪些演员就要出场了,他们要表演什么节目。”
二、内文阅读
教师顺序引导幼儿观察第2页至第9页,引导幼儿关注细节,大胆推测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师:“来表演的小动物演员都有谁?它们是怎样表演的'?”
教师请幼儿分组讨论,回忆小动物上场时的顺序和方式,并且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到第10页至第11页时,教师把即将出场的动物盖住,请幼儿猜测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皮球周围出现波浪线,说明皮球怎样了呢?”
幼:“说明皮球会破,他们都会摔倒。”
师:“要是你在台下,你会怎样做呢?”
幼:“我要是观众,我都害怕得不敢看了!”
师:“请你想想最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为什么?”
幼:“小动物表演太不安全了,他们太重了。”
教师请幼儿自由讨论,并帮助幼儿将给小动物们的建议记录下来,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孩子们说的话。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大书的文字。
3. 阅读小书:请幼儿阅读小书,并指读文字。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抽象画”的艺术风格,培养幼儿大胆的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
内容:
欣赏米罗的作品《红太阳吞噬蜘蛛》。
准备:
实物投影仪。米罗的画《红太阳吞噬蜘蛛》。蜘蛛模型。字卡。
活动室布置抽象派风格的作品若干,及大班幼儿的抽象画作品。
美工区为幼儿准备各种工具与材料,工幼儿创作。
过程:
一、引题。
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不但喜欢画画,还喜欢看画,我发现了一张有趣的画,今天拿来和小朋友一起欣赏。
二、实物投影,出示米罗的画《红太阳吞噬蜘蛛》,引导幼儿欣赏。
1、幼儿自由观察,大胆讲述。
你从画中看到了什么?试着给画起个名字。
(尽量鼓励幼儿从形状,颜色等方面,描述出自己从画中看到的东西,对能力弱的孩子可让他指出。)
2、向幼儿介绍这幅画的名称与作者及抽象派作品的风格特征。
画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叫米罗是一位世界有名的大画家,他也动脑筋给他这幅画起了个名字,叫《红太阳吞噬蜘蛛》。
世界上有很多画家,有的画家画的画很逼真,画上的鱼、鸟、人等就象真的一样,有的画家就不愿意画真的东西,他们只是画一些颜色、形状、线条等来表达他的想法,这样的画叫“抽象画”。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幅画就叫抽象画,它没有具体的东西,刚才小朋友说的'都是大家动脑筋想出来的。
3、引导幼儿从画面造型上欣赏,感受作品夸张、变形的手法。
从画中什么地方能感觉到有红太阳?红太阳藏在哪里?和我们画的太阳一样吗?从画中什么地方能感觉到有蜘蛛?蜘蛛藏在哪里?和我们见到的蜘蛛一样吗?
(作品与蜘蛛模型比较)
小结:这种作画手法叫夸张,变形。
画家把红太阳和蜘蛛夸张、变形后有什么感觉?
4、从作品内容上欣赏,体验画家丰富的想象力。
解释“吞噬”的含义,咬碎后咽下去。
幼儿吃饼干理解词语。
画中什么地方能感觉到红太阳在吞噬蜘蛛?
我们现实中看到的红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红太阳真能吞噬蜘蛛吗?(画家的想法好奇特)
5、从作品色彩上欣赏体验作品鲜艳而神秘的感觉。
画家画这幅画用了什么颜色?感觉怎样?
底色绿色与红色在一起有什么感觉?(对比色很鲜艳)
当看到一个黑忽忽的东西后有什么感觉?
6、扩展幼儿思维,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画家为什么要让红太阳吞噬蜘蛛?当你看到红太阳时你还会想到什么?
三、幼儿随意欣赏活动室布置的抽象风格的画。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大胆讲述,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幼儿互相讲述作品内容。
四、活动延伸:愿意创作的幼儿可到美工区自选材料创作。
附:
米罗,西班牙画家(1893—1983),在超现实主义的两大派系中,属于抽象和无意识派大师。米罗的绘画以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梦的学说为理论依据,采用幽默态度在作品中创造离奇的形象。他的画带有神秘、怪诞的色彩,具有意象丰富和新颖独特的特点。
他的作品从无与论的复杂性到极有魅力的单纯性,从微观到宏观,从西方传统到东方精神,从经验世界到超越世界,从原则性到现代感,他的油画技法变化多端,为人类贡献了一个新奇而自由的世界。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背景:
我们这个城市中绿地越来越多,孩子在绿地中玩耍,与自然亲近,很愉快。但是,由于我们幼儿园离绿地较远,出行不太方便,所以,孩子就产生了"我们这里(周围)为什么不造一个花园呢?""我们也应该造个花园"的想法,就这样,孩子的想象活动开始了。
在活动中,孩子交流着各自的信息,分享着同伴的经验,是一次相互学习的典型范例。
另外,这样的活动还具有综合的特质,所以,我们应该把握时机,适时地整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使活动既具有生活的流畅,又具有教育的完整。
内容与要求:了解一些植物的特征,感受我们与周围植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有关植物的图书和故事、谜语、儿歌书等置于书架上。市区绿地的录像存在电视里。有关花园和花卉的照片和图片存在电脑里。
过程与指导:
一、活动导入老师:
大家已经参观了一些花园和公园。我们也正准备在教室里一个花园。我们在想,这个花园如果能使许多各种各样的人喜欢来玩,最好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来玩的,那该有多好啊。
昨天已经有的小朋友开始考虑在花园里种什么植物,才能让更多的人来。今天我们来安排安排,这些植物怎么种才合适,设计设计这个花园怎样才能更美丽。教室里的书架、电脑、电视机、白板上都有你们需要的东西,你们可以自己去找一找。需要我帮助,就对我说。
--老师的目的是引起孩子对上次活动回想,使活动有承上启下的联系。介绍活动现有的环境,并含蓄地交代今天的活动内容。
二、合作设计:
幼儿合作设计花园。
老师指导:
(1)引导合理地种植植物--在说明自己的理由时,一定有对植物的了解和理解。
(2)观察合作探索学习的水平,并引导体会合作的好处。
(3)支持孩子的学习探索行为(给予物质材料和肯定鼓励等支持)。
三、活动记录:
小仁对我说:"我要尺。"拿了后,说:"我去操场了。"一会儿,把尺还给老师,提着一根绳子,围成一个圈:"我们花园里的香樟树是这么粗的。"我欣喜:"好,记在你们的设计后面。"罗罗对我说:"这把尺我要。"走出教室,一会儿,跑来告诉我:"我们的香樟树高有6尺。"我问"你量出来的?""是的。""我不相信。"树那么高啊。"你来看。"我随她来到大树旁。她指着树的一半高度(估计的):"这是树的一半,我这样量,量到这里是3尺,所以这棵树就是3加3,是6尺高。"这是孩子自己的测量方法和规则。
许多孩子分别在电视机、电脑、书架和剪贴板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好几组孩子的合作水平不够高效,这时我的关注点应该在引导如何快乐快速地完成任务,如可提议:"你们在忙,他干什么?"或"他在忙,你们干嘛呢?"或"怎么才能更快一些呢?你们有这么多人。"也可表扬一些合作得高效的,如"呀,你们做得又快又好看,怎么会的?"(不一定要有说明和回答)
四、交流欣赏交流自己的设计。
老师把握:
(1)各种植物特征的交流。
(2)植物对人们的用处。
(3)鼓励不同的表达表现的行为。
看见几个孩子欲罢不能的样子,我说:"我们一起来说说。还没有完成的,你可以继续做你的事,也可以先来听听别人的花园设计和安排"--适度地考虑个别孩子积极学习的愿望和状态,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但是,如果有较多的孩子是这样的话,这就表明在预设时,我对孩子的原有经验和活动能力把握得不够准确,就必须调整教学计划了。
小组1说:"我们在花园的前面安排6盆豆苗,中间4盆小的,旁边2盆大的.。"老师:"为什么要种豆苗呢?"他们说:"许多老人要买菜,去菜场很烦,还要付钱。就让老人来我们的花园里采豆苗。我们还种了许多向日葵,因为等瓜子熟了,孩子到树下来,把瓜子扔进嘴里,多有劲啊!"大家都笑起来了。
--老师适时作一些,如:"哦,种些蔬菜是为了让更多的老人来,那样老人就更方便……"等等。
小组2说:"我们的花园里种了大王花。这是很少见的花,让大家看看。"另一个:"但是,它们会发臭,我们就在后面种一排香樟树,把臭气赶走;我们又在前面种了一排猪笼草,因为臭气会生虫,猪笼草是捉虫的。我们还要种面包树,让人们饿了可以吃,又种了椰子树,吃面包很干的,就喝椰子水。"
--老师适时,如:"他们的花园有好看的,又有吃的喝的,有谁愿意去他们的花园呢?"吸引孩子欣赏别人的作品。
小组3说:"我们在这里种了桂花和迎春花,它们的颜色都是黄色的,(一个孩子:我反对,桂花是白的)不,有点黄的。我们这样是因为迎春花是春天开花的,秋天它谢了,桂花就开了(同组的孩子补充:是啊,桂花还可以酿酒,做糖吃)。"我说:'这样人们在春天可以看到黄色的迎春花,秋天可以看到黄色的桂花。"孩子:"我们还在花园里种了吊灯树,它的果子像灯笼一样吊着,很好看的。"
--老师引发孩子对新的植物的认识兴趣,如:"有谁认识吊灯树,你们的吊灯树在哪本书上的第几页,把它记下来,介绍,让大家也可以去看看书。"小组4说:"我们在花园里种了蝴蝶花、一串红和仙人掌……"任任说:"我反对,因为仙人掌只能一个月浇一次水,而一串红要天天浇水,天天浇水仙人掌的根会烂掉的。"嘉文:"有一种仙人掌叫龙鼓是种在泥里的,可以天天浇水的,我家有的。"我问:"那你们的是什么?"小组4说:"那就龙鼓吧,这样就合适了。我们还种了王莲,它的叶子很大,给小朋友当小船,旁边种杨柳树。"我试探他们对杨柳树的了解程度:"为什么喜欢杨柳树?"他们说:"杨柳树弯弯的树枝很好看的。我们还种了一串红,那个黄的是一串黄。"我引发回忆:"一串黄在哪里看见的?""在森林公园的暖房。这里一排是一棵樟树、一棵黄杨树……"我追问:"为什么这么种?"孩子看着我比划的手势,醒悟地说:"这样一高一矮,像是绿色的波浪。"罗罗说:"我们的樟树有这么粗,有6尺那么高。"
--这里我的推动和引导使全体孩子都比较投入,既从点上完成着预设的目标,也引发了孩子新的学习内容,如自然测量等。
五、展示延续将设计的花园图纸展示在墙上,并鼓励孩子在个别活动时用各种材料在教室里造自己的花园模型。
六、活动相关链接
1、孩子在城市的花园里玩耍过,并与植物之间有过感兴趣的事。
2、孩子有自己查阅现有资料的经验。
3、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点滴的有关植物的经验积累。
4、这可以是一个有关植物的主题活动的开始。
--这次活动给我的警示是:
1.预设的集体活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集体活动有着与其他学习形式有别的功能,目标的指向性强,是它的特点。所以,在活动设计以前,一定要想好"我想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在活动的过程中,我的指导策略在追随孩子的同时,应该有属于一个教师的理性的推动。如梳理、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构建孩子的新认识。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精选)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7
大班教案【精选】07-26
(精选)大班教案08-05
(经典)大班教案08-19
大班教案(精选)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