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9 11:11:2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检。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手电筒等光源。(作手影游戏用)

  2.幼儿用书画面"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变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么?然后再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吗?"(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活动建议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

  (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再告诉小朋友呀,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鼓励幼儿在小石头上作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1)幼儿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2)培养幼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表述的习惯。

  2、教学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大容器5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3)教学的难点:用不同的方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4)学生的课前准备:收集各种实验所需的.废旧物品。

  (5)实验记录:绘画形式。

  (6)时间安排:40分钟左右。

  3、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请幼儿每人选择一样东西,看看、说说是什么?

  (2)猜想:假如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样?

  (3)第一次实验:幼儿把选择的东西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4)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5)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实验结果。

  (5)提问讨论: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幼儿相互讨论。

  (6)第二次实验:选择不同的材料,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7)第二次记录:记录实验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实验成功与否?

  (8)交流: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9)生活经验迁移:假如有人落水了,怎么办呢?

  (10)延伸:把实验材料放进“做中学”活动区,让幼儿课后能继续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

  活动过程:

  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

  2、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

  (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

  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2.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进行简单分类。

  3.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观察、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种子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种子的旅行》,导出课题。

  1.复习故事《种子的旅行》

  师: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故事《种子的旅行》吗?

  师:那故事里都提到了哪些种子啊?(蒲公英、苍耳、红果、椰子、豌豆。)

  (教师按照幼儿的答出的种子在白板上依次点击出现图片。)

  师:那,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怎样去旅行的吗?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

  (分别请幼儿模仿一下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

  2.介绍新朋友

  师:有两个小家伙看到蒲公英、苍耳、小红果、椰子、豌豆都去旅行了,羡慕极了,也想去旅行,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教师点击出现凤仙花和喷瓜的图片)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猜一猜,凤仙花的种子藏在哪里?喷瓜的种子藏在哪里?

  (种子藏在瓜皮里)

  师:再猜一猜,凤仙花和喷瓜会用什么办法去旅行呢?

  师:小朋友们想了好多的办法。

  师:那让我们来看一看,凤仙花和喷瓜到底是怎样去旅行的。

  (教师播放视频)

  小结师:凤仙花和喷瓜都是靠弹力把种子们喷射出去,它们都是靠自己的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的`。

  师:还有很多植物也像喷瓜和凤仙花一样用各种办法把种子宝宝传播出去,送它们到各个地方去旅行。到了收获的季节种子宝宝们就长大了,跟妈妈一模一样。

  二、视频《植物怎样传播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1.播放视频《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1)幼儿观察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点击出现视频中出现的植物)

  幼儿自由讨论观察到的种子传播方式。

  师:在水里漂的是鸭腱藤,它是靠水力传播的。鸭腱藤成熟了种子就会掉进水里漂到很远的地方,继续生长。(教师点击出现水力传播的标志)

  师:除了靠风力和水力传播种子,植物们还用了哪些好办法来传播种子啊?

  (被动物吃下去,随着粪便洒向四方。果实炸开,蹦到外面。)

  师:牛蒡是靠人和动物传播的,牛蒡成熟后就会粘在从他旁边经过的人或动物的身上。野果的种子硬硬的被动物吃下去不易消化,就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凤仙花和喷瓜则是靠自身的弹力把种子传播出去的。他们是靠弹力传播的。(教师点击出现人和动物传播标志和弹力传播的标志)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我们了解到有的种子像降落伞一样飘在空中,它的种子靠风传播;有的种子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拍出来;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开裂,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2)游戏:点一点

  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植物分别用什么方法去旅行。重点介绍种子(水黄皮、风滚草、黄花酢浆、萍婆)

  教师协助幼儿点击出现种子的传播方式。

  1.帮助种子去旅行

  2.按传播方式给种子分类。

  (幼儿分别说出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指导幼儿将种子拖进相应的框框里。)

  3.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种子的传播。

  在音乐中,幼儿自由结伴分组,分别扮演种子和帮助种子传播的外力,合作表现种子的传播过程。

  三、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种子飞回教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动口、动手及语言表达,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的认识,教育幼儿爱惜每粒粮食。

  【活动准备】

  小麦生长期图片,实物麦子一小捆、麦粒一盘、面粉一小袋。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麦生长期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出示实物麦子,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麦穗,让幼儿看、摸,了解麦粒是椭圆形的,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4、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教师讲解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腰酸悲痛,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爱惜粮食。

  结束部分: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问:

  1、小麦的茎叫什么?(麦秸)麦叶是什么形状的?(狭长)茎的顶端长什么?(麦穗)小麦未成熟是什么颜色?(绿色)初夏成熟时是什么颜色?(金黄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馒头、油条、饼干等等)麦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凉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确的.小朋友为胜。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到有面粉厂的地方看麦粒如何磨成面粉的2、引导幼儿回家观察妈妈加工馒头的过程。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认识小麦时,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亲身体验、游戏、课件等教学形式组织活动,使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说说、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麦子的生长过程,懂得了珍惜粮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0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3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