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实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细致观察树朋友,用各种方法了解比较树朋友的特征。
2、萌发亲近、爱护树的情感
准备:
1、幼儿已做好的树朋友卡片
2、人手一水彩笔、白纸
过程:一、找找树朋友
——教师带领幼儿唱《找朋友》进入社区,“生活离不开树,树是我们的好朋友”,启发幼儿找一棵树做自己的好朋友。
——将自己制作好的卡片挂到自己的.“树朋友”上,与树朋友拥抱。
二、树朋友的秘密
——让幼儿观察、认识树朋友,与同伴相互讨论:你的树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再次引导幼儿用各种直接接触、触摸的方法,仔细观察探索树朋友,从下到上,从树根、树枝到树叶及树各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形状、颜色等。
——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树朋友的外形特征?你喜欢吗?为什么?
——树朋友是活的吗?你怎么知道?
——树朋友会呼吸吗?有小眼睛吗?它爱吃什么呢?
——你还知道树朋友哪些秘密?
三、观察树朋友
——将幼儿分组,每组找一棵树朋友进行细致地观察记录
——用各种感官感知树朋友的特征,引导幼儿记录:树朋友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
——说说树朋友的种类,闻闻树朋友的气味
——向同伴夸夸介绍自己的树朋友
——我们的树朋友有哪些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和树交朋友?怎么样对待我们的树朋友?
四、树朋友相册
——将自己的树朋友画下来做成“照片”,做一本完整的“相册”。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佳佳在家玩时,不小心把碘酒滴在了土豆片上,结果土豆片变颜色了,她很好奇,就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好玩的淀粉”这个活动,让幼儿亲自找淀粉,并在做做玩玩中感知它的变化,增加了他们对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操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淀粉水、碘酒、糖水、醋水、盐水、水、酒、针管、喷壶若干,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 1 )我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瓶水,你们看,它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呢?(白色)我们叫这种水为淀粉水。我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在这些东西里有一种能使淀粉水变颜色的,是哪一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顺便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 2 )教师巡回指导。
( 3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 找一找
( 1 )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变蓝,那哪些东西 里有淀粉呢?(幼儿自己猜)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 2 )教师巡回指导。
( 3 )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淀粉不仅仅有这一种玩法,还有许多好玩的玩法,以后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5、活动延伸
结合美术活动“奇妙的画家”,让幼儿用淀粉水绘出图画,再用碘酒喷出来。
活动反思:
生活中存在许多神奇的现象,碘和淀粉在一起发生的显而易见的反应,引起了孩子足够的好奇心。《好玩的淀粉》活动方案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色的化学原理设计的。碘和淀粉是两种安全实验物品,便于孩子操作。虽然对孩子来说,“淀粉”这一词是陌生的,但孩子们对面包、馒头等面食却是再熟悉不过了。发现科学,并在生活中利用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的最好途径。利用碘酒和淀粉的神奇反应,寻找食物中的“淀粉”,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本次科学课《好玩的淀粉》是平时幼儿都没接触到的课题,所以比较要有吸引力,幼儿对碘酒和淀粉都比较陌生与好奇,所以,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感知淀粉遇碘酒变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操作探索的兴趣,并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中做的不足的是应该让幼儿用清水和淀粉水来画笑脸操作,让幼儿清楚的明白,用碘酒喷过这两幅画,发生的不同变化。让幼儿操作前,应事先把操作的材料放好,并说明怎么做记录表。记录表也必须做的规范。在操作时,应该让幼儿们体现合作的乐趣,所以应该分配好。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最近我们要求
幼儿在双休日中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为开展新主题的开展作一些准备。今天是主题活动的第一天,幼儿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肯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便于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
活动目标:
1、 互相交流有关昆虫的资料,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2、 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我们的关系。
材料与工具:
幼儿收集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
过程设计:
一、 师提问,引出讨论的主题:
你们收集到哪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二、 请幼儿自由发表各自所了解的知识和经验,教师作适当的`记录。
三、 展示资料,幼儿互相参观并交流有关昆虫的话题。
小结:幼儿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昆虫的奥秘。
反思:
幼儿第一天开展有关于昆虫的知识讨论,兴趣非常浓厚,个别幼儿带来的书籍中介绍的昆虫的知识也较为丰富详尽,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截取有针对性的昆虫开展探索与讨论!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
2.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
难点: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
活动准备:
最好选择一个有雨的日子,如果没有下雨就自制下雨。收集废旧易拉罐、瓶子等作为盛雨的容器,幼儿人手一个;4个面盆,幼儿每人一个杯子。
活动过程:
一、聆听“水滴交响乐”。
1. 下雨天组织幼儿来到走廊上(如果没有下雨,也组织幼儿在走廊上活动,以免地板弄湿)。
2.教师将收集来的瓶罐倒扣在露天地面或栏杆上,底部朝上。
3.幼儿站在不会被雨淋到的屋檐下,闭上眼睛听一听雨下在地上,下在不同瓶、罐上的声音。(如果没有下雨,教师用杯子舀水自制下雨。)
4.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听到的下雨声。(叮叮咚咚、沙沙声)
5.一同面向天空感谢雨:“谢谢雨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好听的声音!”
二、 收集雨点
1.我们带点雨回去吧。幼儿4个人一组,每人一个大小不同的瓶罐,幼儿将倒扣的瓶罐反转,瓶罐口朝上作为乘雨的容器。
2.观察雨水滴入容器的过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瓶罐里面的雨水渐渐盛满的过程。(如果没有下雨,请幼儿将4个装水的面盆里的水舀到罐子里)
3. 一组幼儿相互比一比哪个容器最先装满水,评选容器中的装雨大王。
4.交流:为什么有的瓶罐最先装满水,有的瓶罐装得慢?
得出结论:瓶罐大的装水多,也装得慢;瓶罐小的装水少,装得快。瓶口大的装水快,瓶口小的装水慢。
三、带回雨水
1.教师组织幼儿运回雨水,将各自收集到的雨水倒入一个大桶里。
2.感受雨水越来越多的欣喜感,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5
材料与环境
幼儿每人自带1只最喜爱的水果,教师准备各种水果实物。每组一盆水果拼盘。
主要环节
1、组织幼儿玩“摸口袋”游戏,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水果,说出这种水果的名称,并请带相同水果的幼儿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介绍自己的水果。
2、展示幼儿
带来的各种水果,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水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引导幼儿将水果进行分类,并介绍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
4、请每组幼儿品尝各种水果,闻一闻、尝一尝,说说各种水果的味道,鼓励幼儿用合适的词语表达。
工作坊
科学区:将幼儿带来的各种水果装饰成水果娃娃,置于自然角供幼儿欣赏。
展示区:收集各种果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果树的生长情况和生长环境。
设计区: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进行展览。
游戏天地
玩“水果店”游戏,鼓励幼儿用橡皮泥捏出或画出各种水果,请买水果的幼儿不说水果名称,只描述水果的特征,“营业员”猜出水果名称。
日常生活
利用散步时间带幼儿参观水果店,认识更多水果品种。
目标
1、继续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和果味特点,知道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2、尝试按不同标准进行水果分类,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有重点地感知几种水果,注意与小班经验的衔接。
也可以以任务的形式让幼儿带水果,如带红色、壳是硬的水果(荔枝);弯的、果肉是白的(香蕉)等。有利于
幼儿更好理解水果的特征,帮助他们对水果进行分类。
幼儿可以自己制作水果拼盘、水果色拉,在操作过程中感受不同水果的特点。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现代通讯工具感兴趣,有创造、发明的欲望。
2、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演能力。
3、了解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话机、手机、子母电话机、教师名片。
电视机、摄像机、实物投影仪、大屏幕、射屏仪。
活动过程:
⒈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电话机、手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引出课题:
(大家坐定后,电话铃声响起)教师去接电话,然后告诉小朋友,新馨花园幼儿园的小朋友请你们去做客。
(手机铃声响起)谁愿意接着个电话?电话里告诉你什么?
提问:第一个电话是用什么接听的?第二个电话又是用什么接听的?
⑵比较电话机和手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请幼儿仔细观察,电话机和手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教师小结:电话机和手机都有数字按键和其他功能键,都能打电话和接听电话,但手机是一种移动电话,它没有电话线,它是靠天线发射和接受声音和各种信息的,可以随身携带,比一般电话机更方便。
⒉根据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讲述电话机、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用途。
⑴你们打过电话吗?你是怎样打电话的?(打电话或手机时都要先拨对方号码。)
⑵你给谁打过电话?为什么事情打电话?(亲人问候、联系朋友、请假、遇急事通知别人等)
⑶还有什么特殊情况也需要打电话?(报警110、火警119、查电话114、查时间117、天气预报121等)
⑷象这些紧急电话能随便打吗?为什么?
⒊了解其他通讯工具,扩大幼儿知识面。
⑴你们还见过或打过哪些电话?(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⑵除了用电话和别人联系外还有什么工具也能使我们相互联系,把消息告诉其他人?(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⑶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
⑷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什么好处?(方便、传递消息速度快)
⒋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欲望。
科学家们可真聪明,发明了这么多的通讯工具,我们小朋友也来做个小小发明家,你想设计什么通讯工具?
时间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发明用各种通讯工具告诉我们。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们的发明哦!
活动反思:
交通工具是四年级上册第17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对交通工具的分类、对交通工具的选择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常见交通工具的名称以及使用简单的交通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地学生的探索情况,并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结果的`表达。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一: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现代交通工具,并指导学生自定标准,对交通工具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比较、分类、以及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动的交通工具有多种类型,而且用途不同,特点也不同。因为学生对交通工具比较熟悉,所以学起来很感兴趣,再利用多媒体加以辅助,学生学起来生动有趣。
活动二:重在问题解决的情景活动,引导学生从所需时间、价格、舒适、和便利程度等方面来考虑自己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帮助学生比较几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训练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开展学生互评活动,制定旅行方案。并且让学生说明理由。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了要从多角度分析各种因素,综合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优化课堂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落脚点。教师应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的交替和补充,使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实际上学方式导入交通工具,让学生体会交通工具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兴趣。
2、 较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为每位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机会。
3、教师在设计环节中遵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层层递进,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水果。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桔子、梨子各若干个,并用布袋包好。
2、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签插好。
3、西瓜宝宝图,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 猜一猜
1、出示西瓜图。
小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啊?(西瓜)
对,西瓜宝宝今天要过生日,谁想去啊?还可以带一个宝宝去,就是布袋里的宝宝。请你们摸一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宝宝。
2、幼儿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
二、 认一认
1、请小朋友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说出自己布袋中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
2、请手中是红色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圆圆的宝宝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香蕉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3、请小朋友把你的宝宝放在桌子中间。这些宝宝合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你们还吃过哪些水果呢?老师出示水果图,幼儿根据图片回忆。
三、 说一说
1、现在请小朋友带着你的宝宝到西瓜宝宝家去。可是,西瓜宝宝不认识你的宝宝,你应该怎么介绍呢?请个别幼儿尝试。(老师当西瓜宝宝:“你是谁啊?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他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大家一起来。
四、 尝一尝
1、小朋友,欢迎你们。我准备了好多好吃的,请大家尝一尝,尝好了还要过来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
2、幼儿品尝。
3、组织交流。
五、 小结。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在课堂中出现一些新鲜的事物会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选用对了本课,并运用了观察、触摸、品尝、介绍、制作的方法来了解水果,这些环节的设计能够更好的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并且兴趣非常的高!同时向他们渗透一些蔬菜和水果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育他们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摸水果、品尝水果、扮演水果来加深幼儿对水果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它们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及果肉的颜色、质地,再通过描述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把游戏、学习溶为一体,让幼儿在游戏中也可以学到知识,也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科学教案 篇8
在玻璃杯中放些干沙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让幼儿观察杯子里出现了什么现象。(沙子里会冒出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将杯子放到窗台上,过一会再观察,看看杯子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漏斗上铺一块纱布,将杯子里的沙子倒入漏斗,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建议活动(一)和(二)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扩展以上活动内容。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发射光。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用即时贴剪出飞机、花、小鸟等镂空图案,并贴到部分镜面上;水彩笔等。
3、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引出活动主题。
根据需要可做以下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小结:亮光是从外面来的,是镜子反射的太阳的光。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1、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活动室。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并做一做。
请没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4、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1、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2、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3、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玩游戏“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让幼儿猜猜会反射出什么。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组,一幼儿手持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用镜子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追逐、“轰炸”另一幼儿用平面镜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覆盖一次得1分,几分钟后幼儿互换镜子,游戏继续进行,覆盖次数多的为胜。
3、师幼一起玩游戏“捕光捉影”。
活动延伸:
1、将手电筒、各种镜子投放到发现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2、家长、教师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反思:
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随即生成的活动,由于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效果很好,圆满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整个活动,教师为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丰富可操作的材料,鼓励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支持、鼓励他们大胆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不断的抛出问题,如“亮光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为什么有些小朋友没有把光反射到活动室” “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他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一步步深入地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幼儿在与材料、与同伴、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中习得新的知识经验,增强了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一节活动暂时结束,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却并未就此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于是把幼儿的探索活动有效的延伸到发现区和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知道除了太阳光,还有其他很多光源也可以形成光的反射,还有很多物品也可以反射光。
小百科: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知道清水的特征。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并记录下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四杯不同的水: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贴有红、黄、蓝颜色标记的杯子。
3.彩色橡皮泥、勺子若干。每组三个装有清水、糖水、白醋的透明杯子。
4.红、黄、蓝记录单,哭脸、笑脸标记。
活动过程:
一、对比观察牛奶和清水
1.请幼儿集体观察装有牛奶和清水的两个杯子,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吗?
幼儿表达。
2.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评析:在清水杯中放彩色橡皮泥,引导幼儿对比观察,来发现牛奶和清水的区别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
3.放入彩色橡皮泥在牛奶杯中,再次引导幼儿通过眼睛对比观察: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杯中能看得见吗?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清水中能看得见吗?
(评析: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牛奶与清水的差别,从而让孩子了解清水的特征之一是无色透明。)
二、辨别哪杯是清水
1.师出示三杯装有清水、糖水、白醋的杯子,杯子上贴有红、黄、蓝标志。提问:“这三杯水看上去一样吗?”
2.提出猜测要求
师:这三杯水中只有一杯是没有放任何东西的清水,请小朋友猜猜是哪一杯,为什么?让幼儿看着标记回答。
(评析:运用猜测活动,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猜测能力,并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3.提出记录要求,让幼儿记录。
师:你认为哪杯水是清水;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记录。把标记撕下来贴在和你认为是清水的杯子上标记颜色一样的记录单上。幼儿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如:你猜的哪杯是清水,并让幼儿把话说完整。
(评析: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记录单可以让幼儿更方便正确对应自己要操作的材料,为幼儿的实验活动提供简单的记录方式,让小班幼儿更易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验证猜想
1.师: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我们要来验证一下。
2.提出验证要求:每张桌子上分别放了和老师一样的三杯水,请按照你们的猜想到贴有相同标记的桌子上去闻一闻,看一看,尝一尝,看看你猜的答案对不对。
3.幼儿操作。
4.提出记录结果的要求:猜对了就把笑脸标记贴在记录单上,没猜对就贴哭脸标记。
(评析:师巡视,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的过程,及时发现他们使用的方法和所产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更好的完成实验。)
四、根据记录单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靠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请幼儿讲述。
1.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
2.嘴巴尝一尝,甜甜的,不是清水是糖水。
3.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材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所选材料是孩子常见的材料。在引导幼儿辨别哪杯是清水时注意引导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等方式。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从而获得了对水的认知:无味,无色,透明。这样的探索方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乐于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善于发现,而且还能大胆地表述出自己的发现,体验了探索发现的乐趣。
小百科: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导电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正负离子,导电性增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