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3 11:32:4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汇总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内容:

  鲁班造锯

  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人手一份。

  3.锯子一把,故事图两幅。

  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 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 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 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 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 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 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2.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

  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 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 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电鼻子(猎狗)

  (4) 脚蹼(蛙蹼)

  (5) 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知道它们的用处。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用品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入小学的自豪感和当小学生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各种上学所需的学习用品。

  2、活动前请幼儿向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了解上学需要哪些学习用品,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3、《科学》下p.30~3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猪乐乐要上小学了,书包里要准备哪些学习用品呢?谁能告诉它。

  2、幼儿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讨论回答。

  3、这些学习用品都是干什么用的呢?什么时候需要它来帮忙?

  二、文具分类。

  你知道这些学习用品应该怎样合理地装在书包里吗?引导幼儿将铅笔、橡皮、转笔刀等零碎的.文具装在铅笔喝里,将书、本等直接放在书包内。

  三、看画册《学习的好帮手》

  1、这些学习用品你会使用吗?

  2、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对学习有帮助的用品?

  3、教育幼儿爱惜学习用品,安全使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钱币,知道人民币元、角的不同计量。

  2、会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纸袋分别装有1元、5角、1角,面额可以不同,总数为3元。

  活动过程:

  1、小鬼探宝:

  猜一猜纸袋里装着什么?打开纸袋,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

  “说说钱有什麽用?哪些地方要用钱?”

  2、小鬼当家:

  打开钱袋,数数里面有多少钱?

  同伴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钱多?纸币与硬币有何不同?(花纹、面值、数量、形状不同)

  3、小鬼购物:

  教师出示一只苹果,标价为一元;一只萝卜,标价为五角;“如果我要买这两样东西,要付多少钱呢?”

  幼儿从自己的`钱币中找出与标价相同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若干张卡片,反复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园的典型活动,本次活动有两大亮点:第一,选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随手可取、随处可见的材料,通过“连接”让孩子找到一些连接的方法;第二,是探索连接各种方法之外,还明白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信念,这将伴随着孩子经历小学、以后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活动目标:

  1.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根据问题探索连接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活动中重、难点:

  根据问题探索连接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活动准备:

  1.插塑积木、绳子、毛线、吸管、纸、橡皮筋等。

  2.用于板书的纸和笔、问号贴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稳定幼儿情绪:《心手相连》。

  2.游戏:《连连看》,引入连接的探索。

  二、基本部分

  1.提出问题。

  今天,看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也想玩“连连看 ”,

  你能把它们连起来吗?

  2.尝试把准备的各种材料连接起来。(这个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尝试积累连接的经验,探索连接的方法)

  (1)幼儿操作的时候观察孩子操作过程,及时用准确地词语概括出孩子连接的方法。

  (2)总结孩子的探索。

  3.出示问号,明白办法总比问题多。

  4.尝试不借助工具,把纸条连起来(这个环节是在材料上引发出活动的.挑战性)

  (1)教师:你能试试不借助工具,把纸条连起来吗?

  (2)总结孩子的连接方法。

  三、结束部分

  科学态度的提升。

  教研活动记录

  ——以科学活动《连接》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

  ● 教研活动时间:20xx年6月

  ● 教研活动地点:卫辉市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陈豫华

  ● 参加对象:数学组全体成员、柴园长、李主任。

  ● 教研活动记录:

  教师互动研讨:

  主持人:感谢园领导给了我们数学组这次学习展示的机会,感谢数学组的所有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来对我们的活动进行研讨。当我们第一次看这个活动时,感觉袁晶晶老师非常的能说,且会说。当我们对这个活动进行梳理时,感觉老师的条理性很强,每句话都有她的目的性。对孩子的评价有针对性的语言。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度与衔接自然。接下来是我们的自评环节,请做课老师谈谈自己的课后感受。

  陈豫华:整个活动,我基本上能模仿下来,把其中好的语言能运用到课中,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到里面。在连接方法上梳理的还有些欠缺。材料如果能分开摆放,可能会让孩子们更容易找到。本次活动孩子们拿的大物品比较多。我发现介老师的方法很不错,用两张桌子把作品分开摆放,那样在介绍时不容易出现混到一起不容易找的现象。我在讲解项链的那个作品时,如果在梳理时能够丰富一些连接的方法,相信效果会更好。

  主持人:下面有请我们的陈可老师介绍他的活动感受。陈老师在上课时,师生互动氛围很好,很有男人的那种阳刚之气,别样的风采。

  陈可:在上课时,我也不知怎么的就感觉非常的兴奋,在游戏活动中组织的还不错,孩子们很高兴。就是可能经验的不足,导致我在讲连接的过程时,引导的不是很到位。孩子们能做出的连接方法,我引导不出来。介绍材料的时候和自己原先的想法不太一样。以上是我的不足,本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介彦霄:我感觉本节课整体还不错。今天我们班的孩子很给力。就像刚才大家所说的那样,我汲取大家在课中的不足,准备了两张桌子,把准备展示的作品放在一起,节省了找的麻烦,且总结的办法多。在课中,我临时想到,让李航老师帮忙,在她讲的过程中,我去寻找还有哪些作品能梳理出连接的方法。这样收到的效果很不错,我们班是梳理出方法最多的班级。

  王雅雯:我主要谈谈这节课从准备到上课的过程,首先感谢尚倩红老师,帮我分类并整了连接的材料,让孩子们很容易找到材料,充分进行利用;其次我和班上的老师考虑到了本次连接过程中孩子不一定会有序地操作,并一起商量着用背景音乐,稳定幼儿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方法;当然听前三节课感觉压力很大,每节课各有千秋,我上课时,开始有些紧张,与孩子们互动时,融入其中,很快就放松了。在连接过程中我能够进行个别指导,我想这对孩子的连接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最后,我让孩子们欣赏连接作品,没能偏重连接的方法,而是以层层递进,一起欣赏连接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带来快乐、带来美,起到升华的作用,所以得出的方法就略显少了,我感觉要是能兼顾一些就好了。

  主持人:请大家谈谈自己听课后的感受吧!

  徐霞:我觉的在介绍游戏方法的顺序上可以调整一下,有些话可以提到前面。有些语言用的很不错,比如“小班孩子是边做边想,大班孩子是先想后做;眼到、手到、心到等” 孩子们合作时多表扬,可能会让后面的孩子运用的更好。

  柴园长:雅雯和孩子们分享作品时,蹲下来,亲近孩子,是个关注细节的教师。

  卢慧敏:“你不仅创作出来还创造出了美”雅雯这句话感觉很温馨;并且背景音乐听了很轻松,有意境。

  李天逗:老师们上课有激情,孩子们的创作性很强,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很多。老师们上课风格多样化,很不错。

  李主任:创新要模仿,先模仿再创新,根据自己的水平,因人而异,把人家的话转变成自己话运用到课堂上确实是一种收获。

  尚倩红:听过这几节课后,我总结了三个观点:第一是教师的语言性和指向性。在总结时给孩子一个延伸,让这节课结束后孩子们能运用到生活中更好。用哪些办法可以让活动的延伸性更好。第二“问题并不代表失败,完美并不代表成功”。从不同角度让孩子们发展提高,在最近发展区上再有个提高。第三,如果把所有大班孩子们的作品总结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们共同来学习,这样会更好。

  主持人:尚老师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她思想的深度和智慧的火花。

  柴园长:每次的活动对老师们都是一种提高,每个人都有感悟、反思。在以后日常生活放常态,注意创新,如:在游戏时孩子间互相迁就,合作等,及时引导鼓励孩子。要学会关注孩子,抓住教育契机;连接就是为了方便生活。通过这次教研,老师们也越来越会说了,理论联系实际,很好。

  主持人:我们全组教师先对活动进行梳理、准备,接着大家都来上模仿课,最后进行研讨,这种活动形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让我们的心与心贴得更近了。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我们总会感觉不完美,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其实,不完美并不是一件坏事,正因为不完美,我们才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卫辉市幼儿园的教学之花将绽放的更灿烂、更芬芳!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知道水有向上托物体的力(浮力)。

  2、难点是漂浮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下沉。

  活动准备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满水,小皮球、小石头、干木块

  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轮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师先让孩子们将小皮球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们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开,小皮球马上浮到水面上。问孩子们:小皮球被我们按到水底,一放开手小皮球为什么自动浮起来?我们按小皮球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小朋友都说:手被弹开的感觉。结论:这是水中有浮力。

  2、让孩子们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石头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却浮在水面上。提问孩子们:为什么石头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又浮到水面上?结论:石头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块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兴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将实验物品换一换,再让它们尝试更多,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沉与浮。

  小百科: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差(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装的米不一样多。

  3.能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纸两张。

  2.每张桌子米一筐。

  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 、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支笔、一根直尺。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示范用其中一张卡纸变成一个圆筒,交代幼儿往这个圆筒里装米,要几杯才能装满,请幼儿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儿做圆筒时,要沿着黑线粘贴。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几杯米才把圆筒装满,并集中统计。

  3.教师提问: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张做成的圆筒里量米,为什么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呢?请幼儿来示范刚才是怎样量米的。

  4.教师小结原因:因为小朋友量米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做成的圆筒里量米,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

  学习同一个标准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装满米,然后把直尺竖起来沿着杯沿轻轻刮一下,接着轻轻把米倒入圆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师把另一张纸变成一个方筒,请幼儿猜一猜哪个容器装的米多,并集中记录。

  2.用老师教的方法量米,看圆筒能装多少米,进行记录。然后请幼儿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着黑线粘贴,做好后用同样的方法量米,将结果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操作结果。(错误的幼儿到区角继续尝试)

  4.得出结论:用同样大的纸,做成圆筒比方筒装的米多。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哪些装东西的容器是做成圆筒状的。(因为做成圆筒状装的东西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织网的过程,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绳织蛛网一张,布制蜘蛛若干。

  3、幼儿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4、录像机及有关网的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它们在干什么?(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比较恰当、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收集的网状物品,并展示给大家看。(如“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像网”、“我发现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我看到足球门像网、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观看录像,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录像,录像内容有: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的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以及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

  活动延伸:

  学习用绳子织网。

  评析:

  仿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仿生制品,凝聚着人类高超的.创造才能。“奇妙的网”巧妙地把众多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用途不一的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联系了起来,这不仅使幼儿有可能在经验层面上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感知印象,还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条件。因此就题材而言,此活动设计对我们拓展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有所启发的。

  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它可以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在此次活动中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提倡的:其一,较多地运用了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不仅从教师那儿,而且可以更多地从同伴那儿获取信息;其二,让幼儿有机会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只面对眼前的感知对象;其三,以绘画手段进行设计的环节使幼儿有可能不受限制地进行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让创造潜能得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寻求问题答案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4、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各类蔬菜和水果的种子,同时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6、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类水果、蔬菜若干

  2、盘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蔬菜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相互介绍一下,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二)引导幼儿将蔬菜、水果分类

  引导幼儿按照豆类、瓜果类、青菜类等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找种子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你要给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种子?它有没有种子?种子在哪里?找到的种子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如何?

  找种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辣椒、葱比较辣,注意别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同时提醒幼儿把找到的种子分别装到盘子里。

  (四)各组一起讨论找种子的情况及结果

  1、有的蔬菜有种子,如:茭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没有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

  3、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梨、橘子、枣、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种子。

  4、种子的颜色:有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还有带复色斑纹的`。

  5、种子的形状:豌豆的种子是圆球形的;菜豆的种子是肾形的;而扁豆的种子却像被脚踩扁了似的;西红柿辣椒的种子一粒粒的小、圆而且特别多;茄子、香蕉的种子黑又小不容易发现;茭瓜、南瓜的种子与西瓜种子相似,但颜色不一样;苹果、梨的种子非常相似等。

  教师小结:有些蔬菜虽然现在找不到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但是这些蔬菜是有种子的。当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边老直到开花结种)的时候,这些蔬菜也就有了种子。引导幼儿观看、认识这些蔬菜的种子。

  (五)延伸活动:

  借助孩子们吃水果间点这一日常环节,来支持孩子找种子的探索活动。

  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至于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既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地发展。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孩子们是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材料准备:

  废旧光盘、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即时贴

  制作方法:

  用各种即时贴装饰光盘,然后将粗细适中的水彩笔从光盘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实验操作:

  让幼儿用力拧转陀螺,然后放手,让陀螺旋转,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最长。

  教师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分别用水彩笔的两头做支点,观察旋转速度和时间的不同。

  ●观察陀螺旋转速度不同时,光盘上即时贴颜色的变化。

  ●调整支点距离地面的距离,观察陀螺旋转时间长短的变化。

  ●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旋转陀螺,观察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

  拓展与替代:

  ◆可使用卡纸、火柴棒或其他材料制作陀螺。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任意两种颜色装饰陀螺,进行三原色实验。

  ◆让幼儿在生活中玩各种各样的陀螺。

  科学小知识:

  陀螺是中国古老的.儿童玩具,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它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做锥形运动。要让陀螺立起来,必须不断地施加外力,一旦失去外力的帮助,陀螺很快就会倒下来,因为陀螺的支,占、太小,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陀螺转动的时间长短与支点距离地面的远近、旋转时的用力大小、支点与地面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有关。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