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8 10:25:3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范例8篇]

科学教案 篇1

  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

  二、能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议论和说明,并能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

  五、组成合作小组展开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举办一次口头新闻发布会。

  六、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说说对“狼”的认识,进而学会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狼》专题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2

  一、学情分析

  四(1)和四(4)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02人,他们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科学教案 篇3

  “我喜欢吃香蕉。它弯弯的,像大海里的小船,又像天上的星星,还像奶奶笑眯眯的眼睛。”、“我最喜欢吃石榴。一粒一粒的,真好看。我真想用绳子把它串成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一定很漂亮。”、“我喜欢吃苹果,又香又甜,红红的就像过‘六一’时,小朋友抹的红脸蛋一样。”天气渐渐地暖和了,现在每天回家后孩子们都爱吃一个水果。上了幼儿园,还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喜爱。

  小朋友对水果的喜爱,促使我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水果”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果,了解水果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在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想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水果喜爱之情的愿望。

  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可选择的环境,以师生共同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乐于交流。由幼儿自己动手设计、构思、创造、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后,充分调动了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果,了解水果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描述探究的过程,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教学重点:

  幼儿在一个宽松、可选择的环境下,能主动参与,乐于表现。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难点:

  当幼儿已操作完成后,能大胆、清楚地描述活动过程,并对于别人的作品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梨子、草莓、橘子、葡萄、菠萝等水果若干,水果沙拉,水果的图片及相关汉字。

  2、榨汁机、碗、盘子、调羹。

  3、录音机、轻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先参观教室里放置的各种水果,引出活动的内容。

  1、出示实物水果,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说出水果的名称。

  师:“你们看,今天我带来了什么?”

  2、让幼儿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并说出它的名称。

  引导幼儿认识一些不熟悉的'水果,如:荔枝、龙眼、猕猴桃等。

  3、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水果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颜色不同、形状不同,但都有水分,都能生吃,都是果实。)

  4、让幼儿了解水果的作用。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

  梨子能使我们的喉咙变滋润;橘子能补充维生素C;苹果可以补充水分;荔枝能解渴;葡萄能制成酒,品味很好;香蕉可以做成香蕉干(片)、香蕉粉等,有着降血压的作用。

  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多吃水果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二、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幼儿在以“水果”为中心情况下,进行各式各样地活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1、向幼儿介绍周围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动手试试。

  师:“在你们的周围有着很多水果,你们想象一下,如何将水果做成一个美味的食品。”

  2、教师宣布本次活动规则,幼儿可以自由结伴分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帮助指导。

  幼儿可以做水果沙拉、可以将水果榨成汁、也可以在水果上进行一些装饰。

  3、幼儿开始进行具体操作,培养幼儿间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描述探究的过程,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介绍自己是如何做的。

  1、“你做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你做的水果拼盘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很漂亮?”(色彩和图案很美)

  3、师生共同小结:各种水果放在一起,加上色拉拌匀,就能做出水果色拉;用各种水果在盘中拼出美丽的图案和色彩,就会让你觉得舍不得吃;把水果放进榨汁机里,开动开关,就会榨出新鲜又好吃的果汁。

  四、师生共享。

  1、鼓励并表扬有创意的水果拼盘。

  2、互相品尝,体验成功的快乐。

  《各种各样的水果》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

  2、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重点

  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动物世界》;

  2、本活动开展前可与家长配合,利用散步、远足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积累一些相关经验。

  活动流程

  一、出示挂图

  通过猜谜语,激发幼儿探索昆虫的兴趣,了解昆虫的名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小昆虫的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昆虫哦。

  1、教师读谜面,幼儿猜谜,在幼儿猜出谜底时教师依次出示谜底昆虫对应的挂图。

  2、蝴蝶、蚂蚁、蜻蜓、螳螂、蚊子、萤火虫、瓢虫等。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的外形特征

  1、观察每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用对比的方法,找出这些昆虫在外形、习性上的共同之处。

  3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头上有触角,身上有翅膀等)

  三、听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学会区分昆虫和非昆虫

  1、小蚂蚁要过生日了,它邀请了很多好朋友一起庆祝。请说一说小蚂蚁请了哪些客人。

  2、说一说小蚂蚁请的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蜘蛛与蜈蚣回去?

  3、蚕宝宝为什么能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

  4、归纳昆虫的关键特征。

  四、邀请小客人

  利用《小朋友的书·动物世界》第7—8页“各种各样的昆虫”,对画面中的昆虫图片进行分辨,说出名称,进一步巩固对各种昆虫的认识。

  活动反思

  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了。在公园里,平时在小区里,小朋友们看到了很多小动物,那么在这里面有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呢?小朋友们都还不是很清楚。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图中的动物的了解,帮助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昆虫和非昆虫。活动再次通过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归总幼儿对于昆虫特征的认识。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更加的让活动变的生动。

  那么通过本次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科学探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提升结论。”

  科学探究就是以自然及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作为特定对象的探究,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开展的探索、质疑和研究活动。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获的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可以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价值。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学习,对科学课不了解,尚处在懵懂之中,还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科学课的学习,但是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整理、归纳,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习惯的养成和初步的能力培养,待他们经历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4、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利用比较的方法及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事物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准备:

  准备演示的各种实验器材、彩色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值日,在扫地之前,我们要干那些准备工作?(先洒水)那么大家对水有那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水,初步认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好吗?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让学生猜猜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2、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说明猜测的根据。

  (二)探究研讨,描绘特征

  1、 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出示自然界不同水域的彩色图片)

  组织讨论,各组汇报交流。(都是水,颜色不一样)(有河水、有湖水、有海水)

  2、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讲台上这四个玻璃杯中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

  学生讨论并动手操作。各组汇报方法

  3、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好,不错,这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就是水。

  4、现在我们每个小组桌上还有三个透明的塑料杯,分别装着纯净水、白酒和白醋,到底哪一杯是纯净水?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找出来的?

  指名学生说(用鼻子闻)

  提问:为什么要用鼻子闻?你为什么直接凑近来闻?

  分组交流(因为水是没有气味的,有气味的就不是水。因为老师你已经告诉我们这三样东西是什么了,我们都知道是没毒的,是可以直接凑近来闻的。)

  追问:如果给我们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能不能直接凑近来闻?(不能直接凑近来闻)哪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找呢?(我们可以用手扇)

  5、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演示正确方法。

  6、下面同学们就开始观察吧,在纯净水、白酒、白醋的杯子上贴上标签。

  生自由做实验,教师巡视,行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

  7、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看一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这三种物体的描述最详细。(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但味道不一样。醋、酒有很大的味,纯净水没有味。)

  谈话:同学们都能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你们对水有了新的认识吗?水有哪些性质呢?

  8、师生共同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板书)

  观察的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出示小黑板:《观察物体的顺序》 一看、二闻、三尝。

  不能吃的不要尝,闻要用手扇来闻,尝用玻璃棒蘸来尝。

  (三)扩展延伸,组织探究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水的基本性质,那它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呢?

  2、教师操作: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往装着纯净水的'杯子里继续加水,加到不能在加为止。)

  现在还能往杯子里加水吗?(不能)。教师在另一个杯子里装上细沙,直至装到不能装为止。

  提问:现在还能装吗? 让学生充分的猜测,讨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想。

  3、教师继续示范实验,以检验学生的猜测。

  提问:如果往这杯沙子里加水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先与同桌说一说。师指名回答,进行评议补充。

  追问:为什么水能流进沙子里呢?(沙子里面有空隙。水是流动的。)

  4、继续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口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水在流动)

  5、学生动手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一种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以次倒入其它形状的容器中

  6、提问:做完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水很有趣。 水可以随着容器形状的不同而改变。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

  谈话:大家通过探究以后都知道了水是流动的,并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像水一样,既能流动,而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呢?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相互进行交流。(牛奶、果汁、饮料、啤酒、酱油、醋……)

  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些物质都跟水一样,能流动,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叫它液体。

  师板书:水是流动的 没有固体的形状 液体

  (四)活动拓展

  1、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30页上的内容,明确认识。

  2、教师布置比赛任务:各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的用具,再不搬动桶的前提下,将桶里的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去。

  3、学生分组讨论之后,领取比赛用具。师要求学生要注意安全。

  4、教师发出比赛开始口令,学生开始运水。

  比赛结束,教师提问:你们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最后结果怎样?是利用了水的那些性质? 各组进行汇报交流。

  提问:假如两只桶的距离再远一些(教师重新确定距离),你们又会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运水?

  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对策,设计方案,开始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五)进行总结

  1、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通?你还想进一步去探究些什么问题?

  2、指名学生回答。

  3、谈话:希望你们课后继续去探究水,把你们发现水的神奇之处记录下来,便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去研究。

  (六)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科学素质、探究的能力以及营造的探究环境直接决定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

  1、教师是引导科学探究的设计者。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方法去了解认识水。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对水的观察上,运用直观的图片、各种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并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自己身边的物质和相关事物,使学生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学生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将水倒来倒去,观察水流,从而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

  2、教师是科学探究的引导者。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叙述时还是不能完整地说出来,但是他们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归纳,他们多多少少的都能对水的性质说一些。这里也要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是无序的,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儿童这一特定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完成探究任务。另外,为了避免学生着重对水这一具体事物的观察而忽略科学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认识水。

  3、教师是科学探究的组织者。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前后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充分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时,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地科学探究,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提高。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 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本节相关的知识条目和教学建议]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3.鼻和嗅觉

  4.舌和味觉

  [教学方法]

  1.体验 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

  2.比较 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

  3.观察 自己的舌头

  4.实验 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如果生物不能很快感觉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无法生存与繁衍。

  二、新课教学

  读 图: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由于图中几种情景的感觉都比较简单、常见,让学生读图,谈谈各种情景的感受)

  1.学生讨论

  2.学生讲述各自的感受

  3.学生归纳人的感受和感觉器。

  讨 论: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学生积极发言)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从不同角度讨论,戴耳机的.利弊)

  总 结: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等,相应的感受器为眼、耳、鼻、

  舌头、皮肤等。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探究提出问题1:皮肤能感受到哪些信息?(皮肤能感受到哪些刺激?)

  猜 想:冷热感、软硬感、疼痛感、压力感。

  设计实验:被实验者戴上眼罩,另一同学取物品给他触摸。

  收集证据:摸刷子的感觉。[(1)背面有纸部分不冷(2)无纸部分背面光滑,正面部分有刺感(3)刷子拿在手中,有沉甸感。(解释)]

  探究提出问题2:哪里的皮肤最敏感?

  实 验:一根鬃毛,用镊子夹住后接触皮肤不同部位:手背、手指、手臂、头颈等处, 各标上记号,说出感受(要求闭上眼)。可以相互进行。

  实 验:铅笔尖,快速刺痛不同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头处。(解释)

  结 论:人体皮肤上有丰富的神经细胞,能感受到很丰富感觉,如有冷、热觉、痛觉、解压感等。

  (二)鼻子的嗅觉

  活 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

  知 识: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形成嗅觉。

  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

  嗅觉特点:

  (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

  (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

  (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气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请学生回家模仿着做。

  (三)舌和味觉

  1.讨论的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出示舌的,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

  小知识:舌的表面约有一万个味蕾!

  2.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

  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3.探究。

  问 题: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

  猜 想:舌上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味觉敏感程度不一样。

  设计实验:配制好甜、酸、苦、辣四种液体,分别用棉签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

  舌两侧,舌根。分别感受。

  收集证据:由学生讨论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侧,苦在舌根)。(解释)

  4.嗅觉和味觉共同工作。

  实 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

  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课堂小结:

  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几种感觉、

  2.具体认识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

  课堂反馈:

  1.通过 感知天气变化,通过 感知周围肯定有正在开花的桂花树。

  2.盲人是怎样辨认人民币的?

  3.公安警察破案时为何要带上一只警犬?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课题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三、目标预设:

  1、科学探究:让学生采用观察、假设、测量、实验等方式,经历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理解植物巧妙地利用不同的方法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远处;

  教学难点:猜想和推测不同的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架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演绎验证结论的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交流、比较、重组的科学思维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同时,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多媒体资源,并重新进行了整合。图片资源,用于展现、演示植物种子和果实情况,猜想、推测其散播方式;视频资源,用于学生欣赏、了解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

  五、流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谈话:“孩子长大了,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飞鸟有翅,而遍布世界的植物要把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大地的各个角落,靠的是什么办法呢?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出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猜一猜、说一说蒲公英的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会怎样散播出去?并把观察、交流中的发现,记录在《学习卡》上。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长有绒毛,会随风飞行。

  再让学生做一做:用嘴轻轻一吹,或用手扇一扇,种子会随风飞到空中,飘来飘去,最后落到地上。

  然后,让学生欣赏相关图片,并给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取名字,学生通过讨论,自然总结出: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为风力传播。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通过对油菜果荚外部特征和油菜果荚的炸裂情况的观察,认识油菜种子散播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总结出: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为弹射传播。

  2、探究栗树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栗子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猜测:挂在树上的栗子成熟后,它会怎样?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能测量栗子落地情况的实验方案,在指定的'场地进行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让学生们发现: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和它的形状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测量的方法,证明栗子是通过跳动和滚动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这是比观察更能说明问题、证明推测的一种方法。

  (四)阅读欣赏,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欣赏视频课件,了解不常见植物牛蒡、海豆、喷瓜的种子散播方式,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然后,安排了一个推理判断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依次观察苍耳、樱桃、草莓、莲藕等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图片,分别猜测、思考其传播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享受成功探究的喜悦。

  进而,借助图片,提出探究话题:塔上的植物是谁播种的?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总结出: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种子的特点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同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可能有好几种方式。

  六、小结评价:

  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的课程资源简洁、实用,学生在图片、视频等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植物的多样性。设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索、讨论中寻找解决方案,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学生不仅是资源的赏析者,而且可以成为资源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轻、带翅或绒毛——风力传播

  炸裂 弹射 ——弹射传播

  圆形 散落 ——跳动传播(滚动传播)

  水力传播

  动物传播

《科学教案[范例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经典)10-04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科学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范例8篇]

科学教案 篇1

  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

  二、能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议论和说明,并能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

  五、组成合作小组展开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举办一次口头新闻发布会。

  六、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说说对“狼”的认识,进而学会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狼》专题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2

  一、学情分析

  四(1)和四(4)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02人,他们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 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科学教案 篇3

  “我喜欢吃香蕉。它弯弯的,像大海里的小船,又像天上的星星,还像奶奶笑眯眯的眼睛。”、“我最喜欢吃石榴。一粒一粒的,真好看。我真想用绳子把它串成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一定很漂亮。”、“我喜欢吃苹果,又香又甜,红红的就像过‘六一’时,小朋友抹的红脸蛋一样。”天气渐渐地暖和了,现在每天回家后孩子们都爱吃一个水果。上了幼儿园,还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喜爱。

  小朋友对水果的喜爱,促使我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水果”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果,了解水果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在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想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水果喜爱之情的愿望。

  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可选择的环境,以师生共同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乐于交流。由幼儿自己动手设计、构思、创造、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后,充分调动了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果,了解水果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描述探究的过程,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教学重点:

  幼儿在一个宽松、可选择的环境下,能主动参与,乐于表现。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难点:

  当幼儿已操作完成后,能大胆、清楚地描述活动过程,并对于别人的作品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梨子、草莓、橘子、葡萄、菠萝等水果若干,水果沙拉,水果的图片及相关汉字。

  2、榨汁机、碗、盘子、调羹。

  3、录音机、轻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先参观教室里放置的各种水果,引出活动的内容。

  1、出示实物水果,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说出水果的名称。

  师:“你们看,今天我带来了什么?”

  2、让幼儿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并说出它的名称。

  引导幼儿认识一些不熟悉的'水果,如:荔枝、龙眼、猕猴桃等。

  3、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水果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颜色不同、形状不同,但都有水分,都能生吃,都是果实。)

  4、让幼儿了解水果的作用。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

  梨子能使我们的喉咙变滋润;橘子能补充维生素C;苹果可以补充水分;荔枝能解渴;葡萄能制成酒,品味很好;香蕉可以做成香蕉干(片)、香蕉粉等,有着降血压的作用。

  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多吃水果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二、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幼儿在以“水果”为中心情况下,进行各式各样地活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1、向幼儿介绍周围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动手试试。

  师:“在你们的周围有着很多水果,你们想象一下,如何将水果做成一个美味的食品。”

  2、教师宣布本次活动规则,幼儿可以自由结伴分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帮助指导。

  幼儿可以做水果沙拉、可以将水果榨成汁、也可以在水果上进行一些装饰。

  3、幼儿开始进行具体操作,培养幼儿间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描述探究的过程,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介绍自己是如何做的。

  1、“你做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你做的水果拼盘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很漂亮?”(色彩和图案很美)

  3、师生共同小结:各种水果放在一起,加上色拉拌匀,就能做出水果色拉;用各种水果在盘中拼出美丽的图案和色彩,就会让你觉得舍不得吃;把水果放进榨汁机里,开动开关,就会榨出新鲜又好吃的果汁。

  四、师生共享。

  1、鼓励并表扬有创意的水果拼盘。

  2、互相品尝,体验成功的快乐。

  《各种各样的水果》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

  2、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重点

  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动物世界》;

  2、本活动开展前可与家长配合,利用散步、远足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积累一些相关经验。

  活动流程

  一、出示挂图

  通过猜谜语,激发幼儿探索昆虫的兴趣,了解昆虫的名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小昆虫的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昆虫哦。

  1、教师读谜面,幼儿猜谜,在幼儿猜出谜底时教师依次出示谜底昆虫对应的挂图。

  2、蝴蝶、蚂蚁、蜻蜓、螳螂、蚊子、萤火虫、瓢虫等。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的外形特征

  1、观察每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用对比的方法,找出这些昆虫在外形、习性上的共同之处。

  3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头上有触角,身上有翅膀等)

  三、听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学会区分昆虫和非昆虫

  1、小蚂蚁要过生日了,它邀请了很多好朋友一起庆祝。请说一说小蚂蚁请了哪些客人。

  2、说一说小蚂蚁请的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蜘蛛与蜈蚣回去?

  3、蚕宝宝为什么能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

  4、归纳昆虫的关键特征。

  四、邀请小客人

  利用《小朋友的书·动物世界》第7—8页“各种各样的昆虫”,对画面中的昆虫图片进行分辨,说出名称,进一步巩固对各种昆虫的认识。

  活动反思

  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出来活动了。在公园里,平时在小区里,小朋友们看到了很多小动物,那么在这里面有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呢?小朋友们都还不是很清楚。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图中的动物的了解,帮助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昆虫和非昆虫。活动再次通过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归总幼儿对于昆虫特征的认识。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更加的让活动变的生动。

  那么通过本次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科学探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提升结论。”

  科学探究就是以自然及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作为特定对象的探究,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开展的探索、质疑和研究活动。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获的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可以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价值。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学习,对科学课不了解,尚处在懵懂之中,还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科学课的学习,但是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整理、归纳,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习惯的养成和初步的能力培养,待他们经历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4、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利用比较的方法及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事物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准备:

  准备演示的各种实验器材、彩色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值日,在扫地之前,我们要干那些准备工作?(先洒水)那么大家对水有那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水,初步认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好吗?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让学生猜猜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2、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说明猜测的根据。

  (二)探究研讨,描绘特征

  1、 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出示自然界不同水域的彩色图片)

  组织讨论,各组汇报交流。(都是水,颜色不一样)(有河水、有湖水、有海水)

  2、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讲台上这四个玻璃杯中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

  学生讨论并动手操作。各组汇报方法

  3、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好,不错,这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就是水。

  4、现在我们每个小组桌上还有三个透明的塑料杯,分别装着纯净水、白酒和白醋,到底哪一杯是纯净水?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找出来的?

  指名学生说(用鼻子闻)

  提问:为什么要用鼻子闻?你为什么直接凑近来闻?

  分组交流(因为水是没有气味的,有气味的就不是水。因为老师你已经告诉我们这三样东西是什么了,我们都知道是没毒的,是可以直接凑近来闻的。)

  追问:如果给我们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能不能直接凑近来闻?(不能直接凑近来闻)哪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找呢?(我们可以用手扇)

  5、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演示正确方法。

  6、下面同学们就开始观察吧,在纯净水、白酒、白醋的杯子上贴上标签。

  生自由做实验,教师巡视,行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

  7、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看一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这三种物体的描述最详细。(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但味道不一样。醋、酒有很大的味,纯净水没有味。)

  谈话:同学们都能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你们对水有了新的认识吗?水有哪些性质呢?

  8、师生共同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板书)

  观察的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出示小黑板:《观察物体的顺序》 一看、二闻、三尝。

  不能吃的不要尝,闻要用手扇来闻,尝用玻璃棒蘸来尝。

  (三)扩展延伸,组织探究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水的基本性质,那它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呢?

  2、教师操作: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往装着纯净水的'杯子里继续加水,加到不能在加为止。)

  现在还能往杯子里加水吗?(不能)。教师在另一个杯子里装上细沙,直至装到不能装为止。

  提问:现在还能装吗? 让学生充分的猜测,讨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想。

  3、教师继续示范实验,以检验学生的猜测。

  提问:如果往这杯沙子里加水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先与同桌说一说。师指名回答,进行评议补充。

  追问:为什么水能流进沙子里呢?(沙子里面有空隙。水是流动的。)

  4、继续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口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水在流动)

  5、学生动手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一种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以次倒入其它形状的容器中

  6、提问:做完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水很有趣。 水可以随着容器形状的不同而改变。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

  谈话:大家通过探究以后都知道了水是流动的,并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像水一样,既能流动,而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呢?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相互进行交流。(牛奶、果汁、饮料、啤酒、酱油、醋……)

  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些物质都跟水一样,能流动,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叫它液体。

  师板书:水是流动的 没有固体的形状 液体

  (四)活动拓展

  1、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30页上的内容,明确认识。

  2、教师布置比赛任务:各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的用具,再不搬动桶的前提下,将桶里的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去。

  3、学生分组讨论之后,领取比赛用具。师要求学生要注意安全。

  4、教师发出比赛开始口令,学生开始运水。

  比赛结束,教师提问:你们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最后结果怎样?是利用了水的那些性质? 各组进行汇报交流。

  提问:假如两只桶的距离再远一些(教师重新确定距离),你们又会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运水?

  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对策,设计方案,开始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五)进行总结

  1、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通?你还想进一步去探究些什么问题?

  2、指名学生回答。

  3、谈话:希望你们课后继续去探究水,把你们发现水的神奇之处记录下来,便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去研究。

  (六)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科学素质、探究的能力以及营造的探究环境直接决定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

  1、教师是引导科学探究的设计者。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方法去了解认识水。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对水的观察上,运用直观的图片、各种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并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自己身边的物质和相关事物,使学生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学生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将水倒来倒去,观察水流,从而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

  2、教师是科学探究的引导者。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叙述时还是不能完整地说出来,但是他们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归纳,他们多多少少的都能对水的性质说一些。这里也要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是无序的,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儿童这一特定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完成探究任务。另外,为了避免学生着重对水这一具体事物的观察而忽略科学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认识水。

  3、教师是科学探究的组织者。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前后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充分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时,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地科学探究,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提高。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 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本节相关的知识条目和教学建议]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3.鼻和嗅觉

  4.舌和味觉

  [教学方法]

  1.体验 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

  2.比较 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

  3.观察 自己的舌头

  4.实验 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如果生物不能很快感觉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无法生存与繁衍。

  二、新课教学

  读 图: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由于图中几种情景的感觉都比较简单、常见,让学生读图,谈谈各种情景的感受)

  1.学生讨论

  2.学生讲述各自的感受

  3.学生归纳人的感受和感觉器。

  讨 论: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学生积极发言)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从不同角度讨论,戴耳机的.利弊)

  总 结: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等,相应的感受器为眼、耳、鼻、

  舌头、皮肤等。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探究提出问题1:皮肤能感受到哪些信息?(皮肤能感受到哪些刺激?)

  猜 想:冷热感、软硬感、疼痛感、压力感。

  设计实验:被实验者戴上眼罩,另一同学取物品给他触摸。

  收集证据:摸刷子的感觉。[(1)背面有纸部分不冷(2)无纸部分背面光滑,正面部分有刺感(3)刷子拿在手中,有沉甸感。(解释)]

  探究提出问题2:哪里的皮肤最敏感?

  实 验:一根鬃毛,用镊子夹住后接触皮肤不同部位:手背、手指、手臂、头颈等处, 各标上记号,说出感受(要求闭上眼)。可以相互进行。

  实 验:铅笔尖,快速刺痛不同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头处。(解释)

  结 论:人体皮肤上有丰富的神经细胞,能感受到很丰富感觉,如有冷、热觉、痛觉、解压感等。

  (二)鼻子的嗅觉

  活 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

  知 识: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形成嗅觉。

  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

  嗅觉特点:

  (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

  (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

  (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气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请学生回家模仿着做。

  (三)舌和味觉

  1.讨论的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出示舌的,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

  小知识:舌的表面约有一万个味蕾!

  2.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

  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3.探究。

  问 题: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

  猜 想:舌上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味觉敏感程度不一样。

  设计实验:配制好甜、酸、苦、辣四种液体,分别用棉签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

  舌两侧,舌根。分别感受。

  收集证据:由学生讨论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侧,苦在舌根)。(解释)

  4.嗅觉和味觉共同工作。

  实 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

  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课堂小结:

  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几种感觉、

  2.具体认识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

  课堂反馈:

  1.通过 感知天气变化,通过 感知周围肯定有正在开花的桂花树。

  2.盲人是怎样辨认人民币的?

  3.公安警察破案时为何要带上一只警犬?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课题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三、目标预设:

  1、科学探究:让学生采用观察、假设、测量、实验等方式,经历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理解植物巧妙地利用不同的方法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远处;

  教学难点:猜想和推测不同的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架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演绎验证结论的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交流、比较、重组的科学思维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同时,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多媒体资源,并重新进行了整合。图片资源,用于展现、演示植物种子和果实情况,猜想、推测其散播方式;视频资源,用于学生欣赏、了解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

  五、流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谈话:“孩子长大了,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飞鸟有翅,而遍布世界的植物要把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大地的各个角落,靠的是什么办法呢?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出示蒲公英种子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猜一猜、说一说蒲公英的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会怎样散播出去?并把观察、交流中的发现,记录在《学习卡》上。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长有绒毛,会随风飞行。

  再让学生做一做:用嘴轻轻一吹,或用手扇一扇,种子会随风飞到空中,飘来飘去,最后落到地上。

  然后,让学生欣赏相关图片,并给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取名字,学生通过讨论,自然总结出:像蒲公英这样散播种子的方式为风力传播。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三)设计方案,验证实验:

  1、探究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油菜种子的图片,联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征,让学生讨论,让油菜种子散播出去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会发现:扭转或砸打油菜的果荚,果荚就会突然爆裂,从而弹射出油菜种子。

  然后,安排一个游戏活动:用手捏着油菜果荚,使它裂开,和你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油菜种子跳得远!

  通过对油菜果荚外部特征和油菜果荚的炸裂情况的观察,认识油菜种子散播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总结出: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为弹射传播。

  2、探究栗树散播种子的方式:

  先观察栗子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猜测:挂在树上的栗子成熟后,它会怎样?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能测量栗子落地情况的实验方案,在指定的'场地进行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让学生们发现: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和它的形状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测量的方法,证明栗子是通过跳动和滚动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这是比观察更能说明问题、证明推测的一种方法。

  (四)阅读欣赏,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欣赏视频课件,了解不常见植物牛蒡、海豆、喷瓜的种子散播方式,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然后,安排了一个推理判断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依次观察苍耳、樱桃、草莓、莲藕等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图片,分别猜测、思考其传播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享受成功探究的喜悦。

  进而,借助图片,提出探究话题:塔上的植物是谁播种的?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总结出: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种子的特点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同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可能有好几种方式。

  六、小结评价:

  从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下载的课程资源简洁、实用,学生在图片、视频等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植物的多样性。设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索、讨论中寻找解决方案,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学生不仅是资源的赏析者,而且可以成为资源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轻、带翅或绒毛——风力传播

  炸裂 弹射 ——弹射传播

  圆形 散落 ——跳动传播(滚动传播)

  水力传播

  动物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