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30 09:35:1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3篇(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3篇(优)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三、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实验3: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孩子们玩过水,有沉浮经验。

  2、物质准备:玻璃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味精、糖,记录纸各种实验材料:鸡蛋,盐,碗,盆,勺子,玻璃杯,人手一块记录板、记录表,水彩笔,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

  师:原来阿,鸡蛋宝宝想到水里玩个游戏,那老师这边就有两杯水,你们猜猜看,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会怎样,到了第二杯水里又会怎样呢?

  那老师这边有张纪录表,第一行记录我们的猜想,第二行记录我们动手的结果,你们都觉得鸡蛋会沉下去,那我在第一杯的下面打上↑的标记,记住噢,↑表示浮起来,↓表示沉下去。

  4、师:那我们来试试看,鸡蛋宝宝在这两杯水里到底会怎样呢?哪位小朋友想上来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鸡蛋宝宝在第一杯水里怎么样了?请你记录一下。小朋友,鸡蛋在第二杯水里又怎么样了?请你记录下来。

  (分析:通过鸡蛋宝宝来做客导入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抛出问题: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杯水里沉下去而在第二杯水里浮起来呢?老师也很想知道、猜猜看,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让鸡蛋在第一杯水里沉下去而在第二杯水里浮起来呢?

  2、师:其实啊,聪明的小朋友已经猜出来了,第二杯水里加了东西,老师跟你们说,第二杯水里加了调味料,老师今天也准备了三种调味料,有盐、糖、味精,你们试试看,哪种调味料能使鸡蛋浮起来。

  3、教师总结:原来啊,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分析:在实验操作中,让孩子自已做出了猜测并且大胆尝试--通过嘴自己的探索发现加盐能使鸡蛋浮起来,更好的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幼儿猜测,填写记录表,并进行操作。

  师:那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就会浮上来呢?加多少盐才能让鸡蛋浮起来呢?你们猜猜看,老师这边有张记录表,第一行记录你的猜想,第二行记录动手的结果,如果你觉得加一勺盐鸡蛋能浮起来,那就在一勺盐的下面画个√,如果你觉得加入两勺盐鸡蛋会浮起来,那就在两勺盐的下面画√,小朋友操作之前,首先要把第一行填好,、记得加盐要加满满的一勺,每加完一勺,就要停下来观察和记录。

  我们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分析: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四、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师:在我们周围还有好多东西能在盐水里浮起来,比如土豆、黄瓜、苹果,番薯等。我们来看一看(播放番薯片断)。

  (分析: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五、活动延伸

  师:其实阿,在盐水里,不仅这些东西可以浮起来,人都可以浮起来呢,你们信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死海)

  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

  活动反思:

  “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但在幼儿操作过程中,个别幼儿不能按照要求做实验,在说实验要求时还需要更加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