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9篇(热门)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3.能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第二自然段。
4.能观察实物说、写一段话。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能观察实物说、写一段话。
教学用具:
大字课文、挂图、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6课时(包括说、写训练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下列汉字注上拼音。
2.举例说明什么是拟人手法?
二、新授:
1.齐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生读课文。
b.说说“小花鹿”是什么 ?
(“小花鹿”是一个泥制的储蓄罐。)
c.谁来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
(讲了“小花鹿”储蓄罐的来历。)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快速默读课文。
b.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
(“小花鹿”真讨人喜爱。)
c.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小花鹿”的?
d.它是分几个部分来写的?
(写了“小花鹿”的'耳朵、眼睛、嘴、身体、尾巴这几部分。)
e.作者是怎 样来介绍这几部分的呢?
(指学生读出描写“耳朵、眼睛、嘴、身体、尾巴”的句子。)
4.学习第三自然段。
a.指名读课文,并划出课文中讲“小花鹿”用处的句子。
(我不随便买零食吃,把省下的钱买许多我喜欢的书。)
b.思考下列句子:
①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橄榄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
“吸引”是什么意思?哪些东西不吸引我了?为什么?
②“小花鹿”变得沉甸甸的了。
“沉甸甸”是什么意思?“小花鹿”怎么变得沉甸甸的了?
③你的功劳真不小啊!
“你”指谁?它有哪些“功劳”?
c.你读了这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指生说。
三、总结:
同学们,以后也要把买零食的钱积攒下来,用来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3.我的“小花鹿”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截至这学期,我们开展市级语文课题研究已经一年多了,顺利地通过了市级语文课题研究中期检查,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课题研究期间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遇到了若干莫名的困惑,收获了些许骄人的成果……现将这一学期市级语文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有序开展
我们语文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学期课题研究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语文课题研究,全面落实课题研究期初制定的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特色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学习,提升能力
1、坚持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广泛地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地做好学习心得体会,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课题研究的前进动力。
2、认真做好语文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过程,扎实有效。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3、平时做好客家文化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能力,把客家文化很好的在语文课题研究得以运用。
三、依托课题,突出特色
1、重视课堂教学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围绕本年度制订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学写“导游词”的作文教学时,江剑锷老师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把客家土楼导游词与作文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重视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注意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拍照存档工作,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江剑锷老师写了“学写导游词”的教学设计,上交了学生优秀的作文。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加强了对学生的客家土楼楹联指导,提高学生客家文化的水平。学校在校园的.醒目处立了客家楹联的铝合金牌匾,(详见照片)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在校园中随处可见,让学生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
四、开展活动,盘点收获
本学期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客家文化的修养。
1、以期初印发的“趣说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读书活动材料为载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期初规定每个人必须熟读背诵;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必须写读书笔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文化考试,切实提高学生的客家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2、XX年10月13日(星期三)下午,语文课题组根据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的安排,带领四年级全体同学前往“振福楼”土楼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次活动主要为“语文园地习作五”学写“导游词”做好铺垫,学习土楼博物馆的导游是怎样介绍“振福楼”的,让学生感受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XX年11月19日,龙岩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专家对XX年立项的市级语文重点课题“利用土楼文化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中期检查。我校语文课题组顺利地通过了中期检查,还受到了好评。检查后,陈建光主任赠联湖坑中心小学(上联:抄土楼楹联收古人遗言传承客家文化;下联:记前辈训诫解生活道理领会汉语精神。横批:后继有人)以勉励之。
4、江剑锷老师在四(1)班上了一节作文教学“学写导游词”的公开课,并且撰写了一篇作文教学的论文《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土楼文化资源浅谈》,获悉在教育期刊《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中刊发。
5、结合庆祝“元旦”,语文课题组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开展“趣说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读书活动”的知识竞赛活动,探索语文课题研究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考后,学校给予了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和奖品。
6、XX年1月,语文课题组编辑出版了《趣说客家歇后语、谚语、俗语》成果专辑。
语文课题研究虽然已过去了一年多了,我们也研究完成了三个模块的内容,总觉得课题研究工作苦乐相伴,但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课题组开展了多次的不同形式活动,编辑出了两本课题研究成果,还将利用新浪博客网继续与大家加强交流和积累,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早发白帝城》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投影天险: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
教师引语: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板书:泸定桥)于是,为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为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
2、昨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提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1、课题“飞夺泸定桥”中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
教师随机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紧急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攻下天险泸定桥,消灭了守城敌人,获得胜利。
3、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中有问题吗?现在可以把你们读书思考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但要注意,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敌人为什么要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课文本来应该主要写攻天险泸定桥,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篇幅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部分内容?
……
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错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者老师遗忘了的话,你们最后再提出来,好不好?
4、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学生读书思考)
谁为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谈看法。(学生可从天险角度、敌人情况、时间紧、路程远、任务重等方面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三、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1、请大家再读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
①用“——”和“~~”分别画出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
困难:A、高山峻岭;B、敌人阻击;C、一整天没吃饭;D、对岸敌人出现火把;E、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翻山越岭;B、击溃敌人;C、忘记饥饿和疲劳;D、点火赛跑;E、冒雨前进;F、智斗敌人;G、敌宿营,我照进……
②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
学生谈看法,结合所画的句子来说。
如:机智——与敌人的对话;
顽强——克服重重困难: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
……
2、和同桌一起配合读一读,把红军的英勇顽强读出来。
3、我们大家来试一试,女生来读描写困难的句子,男生来读红军英勇地克服困难的句子。(男女生轮读)
四、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1、老师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另外几个问题,都与天险泸定桥密切相关,那就让我们读读第6自然段,看能否再次自己解决疑问。
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画一画表现泸定桥十分险要的词语,准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②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桥下水流湍急,掉下去必死无疑)
③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过桥等于到敌人的枪口上去送死)
如有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关于泸定桥的资料,也可以请其读给大家听一听。
2、小结。
泸定桥险象环生、大渡河水流湍急、敌人凶狠嚣张。对于红军来说,真的是天险难越啊!同学们,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我们大家一起体会体会泸定桥的险,行吗?(教师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向桥下一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
3、下面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泸定桥这天险和对岸两个团的敌人,已很难攻打了,若再加上增援的两个旅,这场仗就更难打了。难怪课文里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五、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1、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但面对天险和敌人的防守,红四团是怎样攻打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8、9自然段,看你对这支红军队伍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读书后讨论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谈到:
在“抢时间”那几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在“攻天险”这两段中,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失足落水会牺牲;枪弹打中会牺牲;烈火烧身会牺牲……可以说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们还是很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从团长、政委到二连、三连,都是那么不怕牺牲。
最令人敬佩的是二连的22位英雄:他们是突击队员,课文写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正因有了这些英雄们的舍生忘死,在泸定桥上才杀出了一条血路,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
3、体会得真不错。脚下是涛天巨浪,身边是枪林弹雨,桥头是熊熊大火,对岸是凶狠的敌人,红四团的战士们正是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才使他们“飞”过了天险,粉碎了敌人的妄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让我们满怀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8、9自然段吧!
4、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8、9自然段。
5、让我们回到1935年,再来看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录像:电影《大渡河》中“飞夺泸定桥”片段。
6、看得出,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这群舍生忘死的英雄深深地震撼了。战士们“攻天险”这些场面直接给我们展示出了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那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时间紧、路途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写时间紧、路途险,更能表现出红军的英勇顽强;正因天险如此之险,居然被红军攻下了,才说明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六、总结全文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现在能谈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可从自己所体会到的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顺序等方面去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真能干!老师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更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想象作者第二自然段所省略的内容。
3、欣赏描写优美的句子。
前提测评:
1、听写词语。
歇息雕刻甚至鼻子大概侵略挑衅驻扎
2、被几个歇后语。
导学达标:
一、学习2、3自然段。
1、自由读2、3自然段。看看哪段是具体写的。
2、找一句概括写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句子。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501只狮子的大小形态是怎样的?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石狮子的大小怎样?用“~~~~”画出来。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以上的内容。(大小不一)
(4)指导朗读写背诵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5)狮子的.形态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6)这些形态作者用那些句式来写?
有的。。。。。。好像。。。。。。(形态各异)
(7)读读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8)省略号的后面应该怎样来补充?请学生展开想象。
(9)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二、。
达标测评:
1、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几句话。
2、摘抄自己喜欢的几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沙滩上的童话》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垒起一座城堡,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城堡里住着一个凶恶的魔王,抢走了美丽的公主……最后,这群孩子成为攻打城堡的勇士,他们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课文一方面再现了孩子们快乐缤纷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也歌颂了一种人间的善良温情与正义。在孩子们的童话中,那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那纯真的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尽显人性之美丽。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积累词语,理解“凶狠”、“补充”、“编织”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
2、创设情境,转换角色,体验孩子们的快乐和善良纯真。
3、拓展交流,述说自己的快乐经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中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的快乐,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2、感受孩子们的英雄情结与善良纯真,受到人性美的熏陶。
重难点分析:
1、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体味过程,感受孩子们玩耍的快乐和童年生活的美好。
2、通过探究研读,让学生披文入境,真正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与文中的孩子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读一读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聊童话。
(一)导入课题。
1、课件播放潮声。听着这潮声,我们仿佛来到那蓝蓝的大海边,走在那软软的沙滩上。
2、出示课文题目(或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沙滩上的童话》。
(二)趣话童话。
1、谈谈你喜欢的童话故事。学生说出童话的名字,老师可追问:你是从哪儿知道这个童话的?
2、说出几个童话的名字之后,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图片。让学生简单讲讲白雪公主的故事,谈谈白雪公主留给自己的印象。
3、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喜欢童话,那就让我们快去看看沙滩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童话。
二、初读感知理线索。
(一)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多和它们打打招呼。想想词语的意思,如果不明白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同桌合作学习。
(1)互读词语,正音。
(2)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一起解决。
(3)接段朗读,相互正音。
4、检查学习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图片上有公主形象)。美丽的公主来考考你,相信你一定能读准确。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集体交流。
(3)指名接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课件出示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我们在 上垒起 ,一起编织了一个 。城堡成了
,我们成了 ,炸死了
,救出了 。
2、去掉提示,让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相机板书:“垒城堡”、“编童话”、“救公主”。明确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你发现沙滩上的`童话与我们平常熟知的童话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交流:不是读别人写好的,而是现编的;不是一个人编的,而是几个孩子一起编的;童话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把自己和妈妈也变成了童话中的人物。
三、观察交流练书写。
(一)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二)仔细观察字形和占格位置,想想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件出示生字。交流。
1、狠:右上不要多一点。
2、补:左边不要少一点。
3、再:注意横画的长短,下面一横最长。教师示范书写,提示笔顺。
4、建:偏旁是“廴”,与“辶”区别比较。教师示范书写,提示笔顺:先写右上部分,再写“廴”。
(四)学生动笔仿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探究研读品童趣。
(一)略读“垒城堡”部分。
1、课件出示沙堡图片。这是几个小朋友在沙滩上垒城堡。
2、让我们看看文中的孩子们垒出的城堡什么样。
指名读相关语段。
(二)品读“编童话”部分。
1、过渡:垒城堡就已经够有趣了,可更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还以此为内容编出了童话,体验了想象的乐趣。
2、分角色朗读第3-6自然段。
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对魔王的憎恨(重读“凶狠”一词)和内心的焦急。
3、想象这个魔王长什么样子。课件出示魔王图片。可以看图描述,也可以全凭自己的想象。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三)精读“救公主”部分。
1、课件出示公主图片。怎么解救美丽善良的公主呢?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先商量进攻方法,然后挖地道炸魔窟,最后救出了公主。
2、孩子们提出了两种轰炸的方法,是哪两种?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两种方法。
为什么孩子们选择的是“挖地道”这一种?
让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孩子们的机智、善良。
那时没有飞机;飞机轰炸可能会伤及公主;动手挖地道更有意思。
3、朗读感悟“挖地道炸魔窟”部分。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1)指名读这一部分,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谈谈体会。
学生自主品读“四面八方”、“挖呀,挖呀”、“终于”、“欢呼”等词语,从中体会孩子们的焦急、兴奋的心情和正义、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2)当学生讲到“挖呀,挖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以文中孩子的口吻进行表达。
①你在这边挖呀挖呀,忽然你的手指被一块坚硬的石块碰得很疼,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②你在这边挖呀挖呀,感觉胳膊有点酸了,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③你在这边挖呀挖呀,不一会儿脸上就淌下了汗珠,脖子上痒痒的像有小蚂蚁在爬,你会怎样?
4、表演“欢呼”。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个孩子,你会怎么欢呼?加上动作表情演一演。
5、齐读最后五个自然段。
从这部分你读出了什么?
公主由童话走进现实,这个结果很有意思;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那么投入;妈妈也被我们的童心童趣感染了。
(四)谈谈学完这篇课文的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二、联系生活巧拓展。
我们感受到了文中孩子们的快乐,也感受到了他们那一颗颗善良纯真的童心。课件出示要求:现在想一想,你和小伙伴的乐园在哪儿?说说你们在那里做的最得意的事。
学生自由发言。
三、“添油加醋”讲故事。
课件出示作业:展开想象,把课文中的这个“勇士救公主”的故事添油加醋地讲给家长听。明天在班上也讲一讲,看谁编的童话故事更生动、更精彩。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孩子们喜欢童话,因此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聊一聊自己喜欢的童话,特别是《白雪公主》,都是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的。孩子们编织的童话里就有一位公主,学生们一定会联想到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从而与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和谐的共振。
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理解词语的能力。
让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学会合作,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这节课也应有更多的童话气息和浪漫色彩。课件上的公主形象就是一点小小的体现。
低学段的同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一定的困难,借助这道填空题给学生降低了难度。
理清线索为下节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沙滩上的童话的特殊之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字的指导要针对难点,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书写的能力。
很多学生对垒沙堡的游戏也许并不熟悉,图片可以带给他们直观形象的感受,又顺势引出了下面的问题。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的朗读,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的想象,让本课的教学童话气息更浓郁,让学生不知不觉也变成一个编织童话的孩子,亲身体验想象的乐趣。
这一问题使学生对课文“救公主”部分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免把课文教散。
引导学生探究两种方法的优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对孩子们的童心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注重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受到熏陶感染。
转换角色表达心声,让学生渐入佳境,让课堂上的一群孩子和沙滩上的几个孩子走进同一个童话世界。希望孩子们的童真拨动我们每个人的心弦。
教师评价时要把学生当作一名真正的勇士、英雄,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师生对话才能直入人心,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通过表演让学生也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同时也达到了训练语言、感悟文本的效果。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与见解。
向学生的生活进行延伸,唤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味,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围绕“童话”设计作业,让学生课下继续咀嚼课文留下的余味,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自我,快乐成长。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灰、兔、拿、翻、除、些、挑、担”8个生字。重点关注“灰、除、些”的字音;识记“兔、拿、翻、挑”的字形;了解“除草、一担菜、翻土”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找到与画面内容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并根据提示读好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
3、能根据词语的提示,选择一幅图将画面内容说清楚。
4、通过读文,初步明白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有收获,才会更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图片、提示等,选择一幅图将画面内容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拼读音节,学习“兔”字
师:这里有个音节,一起拼。【 出示:tu】这就是“兔”【 出示:兔】拿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兔”字。兔,上面是个刀字头,中间是个扁扁的“口”,撇从口中出来,竖弯钩,最后不要忘记还有一点,就像——小兔子短短的尾巴。【板书:兔】
2、图片导入,学习“灰”字
师:今天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就是两只小兔子。【出示:小白兔、小灰兔图片】你看,它们是?——小白兔、小灰兔
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词语。【板书:小白兔、小灰兔】
师:“灰”先写“横、撇”,再写“火”,谁记住这个字了?
3、揭示课题,齐读
师:老师要在这两个词语中加一个字。【板书:和、2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第20课《小白兔和小灰兔》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师:读了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讲的一定是——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的故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出示:四张插图】这四幅图就讲了它们俩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图片,读读课文,试着将图片中的内容说清楚。
二、初读课文,了解图片对应的小节
1、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师:要讲故事,首先要把课文内容读清楚。读过课文了,把书打开,课文一共有几小节,用你们的小手来告诉我。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读一小节。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个小朋友读,其余三个小朋友认真听。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找出和四幅图相对应的小节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哪几小节分别对应这4幅图呢?自己再看看课文,想一想。
三、细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
(一)学习第1、2节
1、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向老山羊要了什么。
师: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课文的第2小节。【出示第二节】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试着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做的事。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小灰兔做了什么?小白兔又做了什么?
1)交流:
2)板书,学习“拿”字,理解“菜子”
师:小白兔向老山羊——要菜子。【板书:要菜子】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是“菜子”吗?【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菜子,菜子就是菜的种子。还记得第4课中我们学习的《一粒种子》吗?只要把菜子撒在土里,它就会长出许多白菜。
师:而小灰兔是——拿白菜。【板书:拿白菜】
2、说一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做了什么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做了什么?
3、小结,齐读第2节
师:课文的第2小节就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气读)
(二)整体感知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
1、整体感知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
师:我们知道小灰兔拿了——白菜,而小白兔要了——菜子,后来他们分别都做了什么呢?【出示:两幅图片】
2、看图说话,用上“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
师:看看这两幅图,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吗?
1)小白兔:【板书:种白菜】
2)小灰兔:【板书:吃白菜】
3、小结
师:你们用一句话将图片的内容大致说清楚了。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将内容写清楚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三)学习小白兔要了菜子后的表现,试着将图片内容说清楚
1、引读第3小节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三节】和老师配合着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图上的小白兔正在干什么?
2、找到小白兔种菜过程的词语
师:刚才你们用一句话说清了画面内容,那图上画的'是种白菜吗?那小白兔种下的到底是什么?自己读读第3小节?
师:是啊,菜子就是白菜的种子,小白兔种下种子,我们也可以说——播下种子,也就是——播种。【板书:播种】
师:在小白兔撒菜子之前,为了让种子生长有足够的氧气,长得更好更快,就得——把土翻松。【泛红 “把土翻松”】【词卡:把土翻松】
师:如果我要将它写在黑板上,能照着这个词的样子说说看吗?【板书:松土】
师:请你再读读第3小节,找一找小白兔还做了什么事?学着老师的样子,你也来圈圈有关词语。
* 交流:浇水、施肥、除草、捉虫【泛红“浇水、施肥、除草、捉虫”】
3、了解小白兔种菜过程
师:松土,播种这是第一步,过了几天【板书:过了几天】,菜子就发芽了。长出嫩绿的叶子,它又会做什么呢?
1)浇水:为了有足够的水分小白兔给它们——【板书:浇水】
2)施肥:为了给白菜生长提供需要的营养,就得——【板书:施肥】
3)除草:为了足够的营养,杂草也长出来了,这是小白兔就得除去杂草,这样就没有杂草和白菜抢营养了。
4)捉虫:最后还不忘给它捉去小虫子
4、体会小白兔的勤劳和快乐
师:种白菜可辛苦了,小白兔就是这样每天精心照料着这些白菜。【出示句子】
(引读)它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除草,捉虫。【板书:常常】
师:是啊,在小白兔的精心照料下,结果小白菜很快——就长大了。读到这,你想夸一夸小白兔吗?
5、借助板书,将图片内容说具体
师:现在请你看看板书,看看图画,试着将这幅图的内容说清楚。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开头。【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地回到家,……】
师:刚才我们只是把画面内容大致说清楚了,现在你们把图画说得更具体了,而且还把小白兔的辛苦和勤劳说清楚了。
(四)看图学习小灰兔拿白菜后的行动
1、了解小灰兔拿白菜后的表现
师:小白兔在勤劳地工作着,而小灰兔呢?还记得吗?它在干什么呀?吃白菜。
师: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幅图,你觉得小灰兔怎么样?(很懒)你还看到了什么?
2、理解小灰兔“天天不干活”
师:为什么结满蜘蛛网呀?读读课文,要读课文的第几节呀?
* 它天天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板书:天天】
3、小结
师:你们想想小灰兔这样——天天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结果会是怎样的?用一句话说说,小灰兔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师:是啊,正是因为小灰兔——,白菜——一天比一天少,结果——过了些日子白菜就吃完了。
(五)学习第5节
1、看图说话,引出第5节
师:这时,小灰兔没吃的了,又到老山羊家要白菜,在路上,它遇到了——小白兔。【出示图片】
师:看看图片,你能说说图上小白兔怎样吗?小灰兔怎样吗?
师:是啊,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用一根扁担两头挑着许许多多的白菜,这就叫“一担白菜”【
出示词卡:一担白菜】。一担白菜是多还是少啊?
2、指导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
过渡:为什么小白兔这么高兴,而小灰兔却低了头呢?仅仅是因为没有白菜吗?我们一起来读读第5节中他们的对话,从对话中找找答案。
1)找到对话内容
师:找到第5节中两人的对话,大声读一读。【出示对话】
2)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师:当小灰兔看到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时,心里不明白了,于是它疑惑地问—— “小白兔,你的菜是哪来的?”
师:而小白兔自豪地说——“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小白兔的话有几句呀?小白兔先回答了小灰兔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种的。接着再告诉了他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3)同着对读
师:同桌一个扮演小灰兔,一个扮演小白兔,直接对话,让我们感受到小灰兔的疑惑,小白兔的自豪。
3、观察图片,了解小灰兔低下头的原因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小灰兔为什么低下头吗?仅仅是因为没有白菜而不高兴吗吗?
师:对啊,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后,它为自己的懒惰感到难为情呀!它之后又会怎么做了?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0、小白兔 和 小灰兔
要菜子 拿白菜
种白菜 吃白菜
松土(过了几天)浇水
播种 (常常) 施肥 (天天)
除草
捉虫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 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 “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xx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 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灵隐寺之游,烟雨迷蒙,绿意悠悠,令人心动,令人回味,那么其他景点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接着汇报?
(2) 苏堤
重点句子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重点句子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b.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c.我最爱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引导:作者写花港的绿,为什么写杨柳嫩枝呢?------对比,既表现荷叶成熟茁壮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喜爱的程度)
d.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作者写花港的绿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观察?(板书,荷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表现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激情!作者为什么仅仅用一个绿字就能把西湖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呢?
(生总结写法: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师补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词十分准确。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绿,都来自于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说,作家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湖山水画,用墨不多,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西湖那生机盎然的绿。这,就是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它的诗情画意痴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人间天堂的美丽吧。(播放西湖风景欣赏片)
拓展阅读:
《半篇西湖游记》(近代丰子恺)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踪》(现代许敏)
《西湖梦》(现代余秋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30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2-12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教案02-04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