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11 07:44:2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3篇【优选】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3篇【优选】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进一步感受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初步了解目前科学解决这种污染的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请一名专家作有关介绍。

  2、有关解决塑料袋污染的VCD片。

  活动过程:

  一、进一步了解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请幼儿把各自带来的塑料袋集中起来,感受塑料袋数量之多。

  2、我们整个生活小区、杭州市、浙江省、全国、全世界那么多人都在不停地使用塑料袋,这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二、尝试运用绘画方式表现自己对塑料袋污染的担忧。(如塑料袋堆积如山的.情形,地球被废弃的塑料袋“淹没”的景象,塑料袋污染环境的现象等。)

  三、讨论减少塑料袋污染的方法。

  1、塑料袋污染这么严重,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

  2、当幼儿提出用篮子、纸袋、布袋来代替塑料袋时,请幼儿说说使用这些袋子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篮子结实耐用,且可清洗;纸袋携带方便,无污染,可回收再利用;布袋可清洗,可反复使用。)

  3、目前我们无法做到禁止使用塑料袋,这些不易腐烂的塑料袋该怎样处理呢?

  4、教师小结:现在,环保部门主要采用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把塑料袋埋在土里,但它会慢慢分解出一种有毒物质,破坏土壤和植物生长;另一种是把塑料袋烧掉,但与此同时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这两种方法都不理想。

  四、向专家请教有关问题。

  1、请幼儿大胆地向专家提问,请教有关塑料袋污染及其处理问题。

  2、请专家结合VCD 片介绍目前科学解决塑料袋污染的方法:替代法和回收法。

  3、教师小结:塑料袋会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们应推广用布袋、纸袋代替塑料袋。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废旧塑料袋送到工厂炼油,有的废旧塑料袋经过加工可以再生成油漆和新的塑料原料,但这一工作较难进行。

大班教案 篇2

  主题的由来:

  最好的课程应该是与真实生活相接近,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报纸与人们密切联系着,幼儿随手可见,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可能有人会觉得孩子会看得懂报纸吗?有必要在孩子还不怎么识字的时候让他接触报纸吗?其实孩子是不是看得懂报纸并不重要,可是孩子在接触报纸的时候交往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等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中得到了发展,这才是开展该活动的最终目的。

  科学活动《报纸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的制作、特性、用途和可回收性。

  2、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若干、报纸制作过程录像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报纸,导入课题。

  (1)人们为什么要订报纸?

  (2)报纸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3)报纸有哪些特性?

  2、幼儿动手、动脑,分组小实验。

  第一组做报纸吸水实验。

  第二组做报纸的可燃性实验。

  3、幼儿相互讨论,分享报纸的其它特性。

  报纸可以折、剪、粘贴,报纸可以回收利用。

  4、幼儿观看报纸相关的编辑、印刷、投递的录像资料。

  活动一:报纸知多少

  一、活动目的:

  1、 认识报纸,知道报纸及刊头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读报的兴趣,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方式猜测新闻内容。

  二、活动准备:

  (一) 材料准备:各式报纸、笔。

  (二) 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报纸,有适当的了解。

  三、指导策略:

  1、 幼儿与老师、与同伴自由交流对报纸的了解。

  2、 幼儿观察墙上各类报纸,重点观察刊头的报名、日期、期数、版数、天气等。

  3、 幼儿找一份喜欢的报纸,寻找自己有兴趣的新闻,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其意义,在看得懂的地方做记号。

  4、 交流自己看得懂的新闻及看懂的途径,如通过图片、通过自己认识的某些字等已有信息对新闻内容进行猜测。(教师引导幼儿也可通过报纸上的插图、照片来猜测阅读内容)

  5、 讨论“看报纸的好处”,知道从报纸上可以获得信息。

  活动二:我给报纸分类

  一、 活动目的:

  1、 学习归纳分类的方法,尝试按大小、用途、内容、色彩、质地等途径为报纸分类。

  2、 能在保留自己看法的同时,根据需要服从于通过商讨得出的统一意见。

  二、 活动准备:

  (一) 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报纸、笔、纸、剪刀、胶水等。

  (二)知识经验准备:参观过图书馆,有分类的相关经验。

  三、 指导策略:

  1、 通过回忆图书馆有关图书的分类摆放及分类标志等有关经验,激发幼儿的迁移思维。

  2、 幼儿分组给报纸分类,讨论分类理由及标志,并由代表记录讨论结果。

  3、 每组推选代表交流报纸分类的做法和原因,分享策略。

  4、 让幼儿知道可以在保留自己原有看法的同时吸取他人的意见,但是如果要制订班级读报区的分类标准就得得出并服从于统一的意见。

  5、 全班商讨出统一的报纸分类方法、分类标志及分工方法。

  6、 幼儿分工合作,开辟“班级读报区”,并定期收集意见进行完善。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

  3.体验旅行中克服困难带来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难点:

  重点: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

  难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

  活动准备:

  1.PPT课件2.道具棒槌3.若干音乐片段活动过程:

  一、声音强弱游戏,引导幼儿初次感受强弱

  二、倾听音乐,引出猴王以及小猴王旅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三、猴王旅行,引导幼儿分段感受音乐的强弱1.气球障碍路,引导幼儿感受A段音乐强弱。

  (1)幼儿说一说过气球障碍路的方法。

  (2)倾听A段音乐,感受音乐强弱,引导幼儿在音乐强的时候用力戳气球。

  师:我们听一听音乐,音乐什么样的时候需要用力去戳破气球?

  (3)幼儿尝试听音乐戳气球。

  (4)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克服气球障碍路。

  师:气球戳破了,我们是不怕困难的小猴王。

  2.魔法湖障碍,引导幼儿感受B段音乐强弱。

  (1)幼儿想办法过魔法湖。

  (2)倾听B段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强的时候跳过荷叶。

  师:再听听音乐,想想音乐什么样的时候你准备跳过荷叶?

  (3)幼儿多次尝试听音乐过魔法湖。

  (4)教师小结师:小小困难我不怕,我们是不怕困难的小猴王。

  3.魔法锤障碍,引导幼儿感受C段音乐强弱。

  (1)说一说躲过魔法锤的方法。

  (2)倾听C段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强的时候躲过魔法锤。

  师:请你听一听,魔法锤是什么时候出来的?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蹲下躲过魔法锤?

  (3)幼儿多次尝试听音乐躲过魔法锤。

  (4)教师小结四、幼儿完整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强弱,完成旅行师:小猴王不怕困难,完成了旅行。你们想不想也来一次不怕困难的旅行?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来旅行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和体验而学习。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指南》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社会活动《我不怕困难》中,我从情景“过桥”导入,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选择过高桥还是矮桥,接着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你选择高桥(矮桥)?说说你的理由。”从而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困难。虽然并我没有解释困难的意思,但紧接着我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了解到困难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时所遇到的阻碍,它可以是一种心情,一种疲惫,一种心理暗示等等。如徐梓宸说的“因为害怕不敢走高桥”,赵子涵说的“爬轮子时腿很累了”,吕子腾说的“做数学我不会”,这些都是他们面对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战胜。如:尝试挑战、休息后的坚持、请教后的`努力。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战胜困难的方法,我又借鉴《爸爸去哪儿》中的任务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区发现困难、战胜困难。在设计任务卡时,我运用了图文的形式出现,上面部分是图示,下面部分是文字。当幼儿拿到任务卡后,由于对图的认知理解还是不够而且又不认识文字,拿第一道困难就摆在了眼前,如何来解决?所有的幼儿一个劲读图,甚至有幼儿在说:“我们不认识字呀?”我只一句话就点醒了:“你们不认识字,可有人认识呀!”于是大方询问教师就成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不用直接教幼儿去问后面的老师,他们会主动想到、做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不亦乐乎,因为他们并不是把这些当成任务,而是当成一种游戏,一种同伴共同游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幼儿获得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在任务过程中,一位幼儿拿错了东西,当她遇到我是还会主动询问“老师,我拿的对不对?”我只是说:“在看看你的任务卡。”经过比较,他立刻就发现他拿的并不是任务卡上需要的。幼儿询问、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把不确定变成了确定,这也是解决困难的方式之一。整个活动,我设置了三种情景:挑战情景、生活情景(隐性的)、任务情景(游戏性的)。在这些情景中,幼儿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了对“我不怕困难”的理解,同时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敢精神品质,我想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会永远陪伴幼儿的成长。

  但是,我设计的任务卡是五人或六人共同完成,始终是能力强的幼儿在指挥,能力稍弱小的幼儿只是跟随能力强的幼儿,并没有真正去发现困难解决困难,不利于能力弱的幼儿的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因此在设计任务卡时最好更具针对性的,如能力强的可以两到三个人一组,能力弱的单独完成稍简单的。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精选]08-11

(精选)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精选】07-26

大班教案【经典】07-27

大班教案(精选)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