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中两段不同的情绪变化,学习用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 探索表演中运用声音、动作、表情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 体验与同伴合作的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音乐,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学习歌曲的兴趣
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高兴的事吗?不高兴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后来和好了又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看幼儿用书,学唱歌曲
1、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和眼神:看看这两个小朋友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高兴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谁会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 教师范唱歌曲前半段,引导幼儿关注歌词内容:有一首歌就唱了两个小朋友之间生气的事情,请你们仔细听,歌里唱了什么时候
3、 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4、 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对比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5、 完整演唱歌曲2~3遍
三、尝试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拉拉钩》
1、 幼儿分句创编动作和表情,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2、 播放音乐磁带,鼓励幼儿两两结伴表演歌曲《拉拉钩》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连贯地讲述小猫和小狗打羽毛球的过程。
2.帮助幼儿理解表演中角色的动作与情节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安静倾听、认真观看表演的习惯。
(这是一个情景讲述活动,要求幼儿在观看表演的基础上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符合中班讲述活动“有顺序地说”的目标要求。)
活动准备
1.排练好情景表演“小球回来啦”。
2.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个狗或猫的头饰(或胸饰),放在座位下。
3.羽毛球一个,球拍两副;猫、狗、球的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表演,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让幼儿认识场景DD草地、小河,认识角色DD小猫、小狗,引出主题。
(2)在观看表演前提出要求:看表演时要安静,看一看、想一想:小猫和小狗在小河边干什么?打羽毛球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幼儿与教师共同观看一遍完整的表演。
(4)帮助幼儿感知故事的主要信息,教师可以这样来提问:谁和谁?在小河边干什么?打着打着,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5)再次看表演。在演到‘‘小狗不小心将球打人小河里……,这段时,反复看,引导幼儿用连续动词的句式讲述出“小猫如何帮小狗捞球的”,如:小猫到小河边,住小河边的`一棵小树,再把身体探下去……”
(在看表演之前提出的规则要求,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进行提问的策略是完成目标安静听、有序说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时,为了达到有序说的目的,引导幼儿充分地去感知“小猫帮小狗捞球,,的经过,情景讲述的一个特点是流动性,每一个场景表现的都是一幅流动的图画。因此,通过反复的表演让幼儿去感知,理解情节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2.边看表演边自由结伴讲述。
(1)引导幼儿一边继续表演,一边讲述。
(2)教师来到幼儿身边,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小猫帮小狗捞球的,,过程,丰富幼儿的词汇。
(3)请两位幼儿到前面进行讲述。教师运用小图片,将幼儿的讲述思路表现出来。如下图:
猫
狗
(小猫、小狗打球)
狗
球
(小狗将球打入河里)
猫
狗
(小猫帮小狗捞球)
(边看表演边自由结伴讲述,既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宽松、自然表述的环境,又能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和时间调整已有经验,将表演中的动作情景的表征意义转化为语言。在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来讲述时,教师运用了小图片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理清讲述思路。)
3.运用比较理解讲述的思路。
(1)教师指图,引导幼儿发现两位幼儿的讲述思路中相同与不相同的地方:谁和谁,到哪里去打羽毛球?谁不小心将球打到河里去啦?谁又帮谁把球捞了起来?用什么办法捞球的?
(2)教师指图,让幼儿完整地讲述“小球回来啦”。
(引进讲述的思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如果幼儿已经能够较好地有序地讲述,教师可采用分析比较幼儿的讲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有序讲述的方法。)
4.运用自己表演,迁移讲述思路。
幼儿每人从座位下拿出头饰(或胸饰)认清自己扮演的角色,然后戴在头上,边表演边讲述“小球回来啦”,教师手指图示,引导幼儿按新的讲述思路进行讲述。
(这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月了更换角色的方法。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情节,但是更换了角色以后,就将人物角色和故事事件置于相同的环境之中,就将幼儿自己置身在特定的角色中,使其产生“表演一下”的冲动,幼儿在边演边说的过程中就练习了用同样的思路来说这个新故事。考虑到中班幼儿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在这一环节里,可让幼儿先用动作进行迁移,即只表演不表述,在延伸活动再进行表述。)
活动建议
如果幼儿在“迁移”方面语言表述有一定难度的话,可以先迁移动作(模仿表演),延伸活动时再迁移语言(边演边表述故事情节)。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于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鸭子特感兴趣,小鸭的各种形态特征在幼儿的脑海里早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是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之一。俗话说“心灵才会手巧”,泥工活动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搓、团圆和镶嵌的技能塑造小鸭的基本特征。
2、感受泥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牙签、小铲子。
2、小鸭范例、用积木搭好的池塘。
3、《母鸭带小鸭》音乐。
活动过程:
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来了?”(出示小鸭范例)“呀!小鸭子来了。小鸭子来我们班做客了,先跟它打声招呼吧,小鸭子,你好。小鸭子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先跟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然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2)、教师小结小鸭子的特征。小鸭子长着圆圆的脑袋和胖胖的身体,还有一张会唱歌的扁嘴巴。你们看它多神气!小鸭子最喜欢到小池塘里去游泳了。”
通过小鸭子的泥塑和幼儿的交谈了解小鸭子的基本形态特征,引出活动的主题。二、引导幼儿学习塑造小鸭子的方法。
(1)师:“池塘里的水蓝蓝的,清清的,小鸭子游到东,游到西。哎呀!一个人玩真没劲,要是有好朋友陪陪我那该多好啊!小鸭子想念它的好朋友了,觉得一个人玩感到很孤单,可是好朋友在哪里呢?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鸭子,使它不孤单呢?”(用纸折、用笔画、用橡皮泥捏)
(2)引导幼儿观察小鸭的塑造方法。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鸭子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夏老师就先找一只小泥鸭做它的好朋友吧。
——教师演示一遍小鸭子的塑造方法,重点指出小鸭子嘴巴的塑造问题。
抛出问题,让幼儿说说,想想怎样来帮助小鸭子,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通过观察,知道制作小鸭子的方法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幼儿解决嘴巴的`塑造问题。
(2)组织幼儿回到座位上,把已经做好的作品放在池塘里。
幼儿自己动手,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组织幼儿一起参观作品,找出最喜欢的小鸭子。师:“小鸭子找到了很多好朋友,它们在小池塘里游泳、捉小鱼,玩得真高兴!我想请小朋友找出你最喜欢的小鸭子,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讲评部分幼儿作品)
(2)师:“哎呀!小鸭子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跟小鸭子学本领吧!”(律动:母鸭带小鸭)
有丰富的欣赏能力,能大胆的说出作品好的地方。组织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继续进行加工。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活动过程:
1、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 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 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 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 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 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 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有一天我准备给孩子上一堂美术课,画“花”,要求小朋友自己发现老师的花有什么形状拼成的,孩子们很快就发现由圆形画成的,我表扬了孩子们后,让孩子发现在一下在课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想不到课室被发现的东西是圆的有很多,有的不经意的东西孩子都很细心的发现了,当时孩子兴趣很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是圆形的,孩子也很喜欢,所以就设计一个关于圆形的活动设计,开展活动让幼儿学习发现生活的东西。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能力,发展的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2、通过游戏关注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学会说述术一事物的外形特征。
3、了解各物品在我们生活的用途。
4、增强亲子活动,让孩子与父母有个共同学习的机会增加亲子感情。
活动准备
1、制作可操作图。关于课室物品的、户外活动小朋友正在玩体育器材的、家里生活用品的,和小朋友脸蛋。图片名为“在课室里”、“户外活动里”、“在家里”、“在我身上里”
图片可操作,例如:课室背景图里有个茶杯柜,是个立体的门可以操作打开,里面有杯子的图片在里。
2、儿歌《找到了,找到了》
3、将平时幼儿上户外活动玩机械的过程做成视频片段。
4、布置家庭作业,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找“圆”。
活动过程
1、展示一张圆形的图片,让幼儿认识一个好朋友图形——圆形。我们一起与它起个名字叫“圆圆“。圆圆今天要和我一起玩游戏,它今天躲在我们课室了请小朋友帮忙找一下。
⑴在课室里:
幼儿自己在课室找出关于圆的东西(风扇、杯子、碗、钟、老师装笔的笔桐、玩具、椅子靠背有个圆洞、桌子的脚——要求幼儿完整说出短句例如,:“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杯子口是圆圆的在柜子里,杯是用来盛水的。”说完后展示并操作图片。
2、⑵:“户外活动里”
展示“体育课”视频短片引导幼儿观看户外活动的片段,回忆玩过的器械有什么是圆形的。呼啦圈、球、车子的轮、爬筒、拱门玩具等,并将操作图片演示一次。
⑶“在家里”
消毒碗柜里:碗、杯子、大碟子、小碟子、洗衣机里、各电器按扭、扭扣等、衣服的袖口裤子等
⑷在我身上里:
眼睛、嘴、鼻子、耳朵、扭扣、扣门、鞋子的口、鞋带的门眼等
2、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根据找到的东西创遍儿歌内容。
儿歌:《找到了,找到了》
圆圆要和我做游戏,
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
圆圆在茶柜里,小茶杯口是圆圆。
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
圆圆在老师的手里,圆圆是铃鼓。
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
我骑着三轮车,圆圆是车轮
圆圆在哪里?找到了,找到了,
在镜子里,圆圆是耳朵、眼睛、鼻子、嘴。
3、操作游戏:《好管家》老师制作一张关于物分类的图片要求幼儿将不同种类的圆圆分类好,并摆放好。
分类物品图卡有:
⑴生活用品:将(碗、碟、筷子、杯卡片)插放到消毒柜里。
⑵玩具用品:(球、汽车、万花筒、风车、插片花卡片插放到玩具柜里。
⑶娃娃的脸:找到眼睛、鼻子、耳朵、嘴卡片,插好娃娃脸上。
四、延伸活动:
展示一张娃娃脸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娃娃贴上“圆圆”用双手搓成圆形,制作成娃娃的眼睛、耳朵、眼睛、嘴。
作品完成后展示幼儿作品,并加以鼓励。
活动反思
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很浓,能找出在生活中很多的东西都圆形的。例如生活中的厕所去水洞、妈妈的化装品的各种瓶子等、爸爸的烟、老师的粉笔、眼镜等等等。充分发挥了观察力、擦索力,体现幼儿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活动过程中孩子通过观察了解了生活各种事物从而认识了物品的名称和生活中的的用途,学习了表达物品的基本特征,能表达较长的句子。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创遍部分非常感兴趣,并能按照儿歌内容形式,创遍己想表达的内容。活动还得到家长的支持,陪同幼儿一起学习,寻找家中的圆,有的家长还为孩子拍上了照片,上收拾更多的圆,活动结束了,孩子还互相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知识。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平时都比较喜欢画画和动手方面的活动,但由于刚刚小班升中班的缘故。并考虑到幼儿安全方面的因素,很少使用剪刀。但幼儿渴望能够亲手制作出奇妙的物品,利用幼儿好奇的心理,让其发挥大胆的奇思妙想。开展此活动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
【活动目标】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明白和认识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等几种在折纸中出现的简单的折纸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小马的步骤和所需注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几种线条的折法即线条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匹小马的`样品。
2、A4白纸【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盒】剪刀【每人一把】
3、A3白纸【教师备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样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小动物,【小马】试着让幼儿说出其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小马的办法。
3、教师用A3的大纸演示【在室内来回走动】便于幼儿看得清楚。
【1】、教师讲解制作小马的方法和步骤。
【2】、鼓励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自由讨论其制作方法。
【3】、引导幼儿认识和运用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这几种折纸中常出现折法。
4、让接受快的小朋友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幼儿讲解经验【毕竟孩子之间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5、鼓励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打开重新再折一遍,目的是让幼儿记得更深刻。
6、重新折好后,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马】画出五官即涂色。并用剪刀剪出马的四条腿。
7、最后将自己的作品装进自己的袋子内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折纸属于纯手工作业,幼儿非常感兴趣并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2、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
3、但由于此次活动幼儿刚刚才接触,出错最多的地方是嘴巴的处理那一块,缺乏对基本常识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就是使用剪刀也不是很熟练,需要以后经常练习,相信以后对此类活动会逐步熟练的。
4、也有个别幼儿出错可能是不理解教师讲解的意思,也或许是对此活动的陌生所导致的因素。
5、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开展手工课程,在讲解的时候说慢一点、示范时的动作也要慢一点。尽量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中班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比较高矮》这个数学活动,着重解决的是生活中“谁高谁矮”的问题。我根据中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都较突出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掌握比较物品高矮的关系。本活动内容而且符合幼儿现实发
展需要,而且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了解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布一块。
教学过程:
一、区别高矮
1、出示课件(一):高矮不同的双胞胎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引入高和矮)
2、请两个幼儿上来比比谁高谁矮,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
二、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两棵树,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准。
3、出示课件(三):猴子低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两个幼儿比较高矮,再让高的幼儿跟老师比,或让矮的幼儿跟更矮的幼儿比,使幼儿知道: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幼儿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延伸活动:请全体幼儿课后分组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玩排队游戏。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11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精选]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