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

时间:2024-09-12 12:25:53 欧敏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 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等。本次活动就将身边常见的、随手可取的“A4纸”和“积木”作为此次探索对象,对接《指南》发展,结合大班幼儿会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能对现象尝试作出解释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有力量的纸”这一活动,让幼儿知道改变纸的形状能让纸站起来,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变得有力量。幼儿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在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中发现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培养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接受挑战的学习品质,体验探究和游戏带来的愉悦。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变得有力量,感知受力面、受力点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对纸的承重力现象感兴趣,体验有所发现时的兴奋和满足。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改变纸的形状能让纸站起来,了解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变得有力量,并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记录表1份。

  2、小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录笔人手一支。

  3、每组一筐积木、A4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出示纸片,提问:这是什么?这是一张怎样的纸?

  2、你能想办法让这张薄薄的纸站在桌子上吗?

  小结:原来改变纸的.形状,纸就能站起来了。

  二、探索纸片“站”起来的方法,并能支撑住1块积木。

  1、出示积木,提问:不仅要让纸站起来,还要能稳稳地撑起1块积木,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分享交流:你是怎样改变纸的形状,让1块积木站稳的?

  4、教师记录改变纸的形状,引导幼儿分析比较纸变形前后的不同。

  小结:原来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受力面,所以纸能让1块积木站稳。

  三、探索改变纸的形状,支撑住更多积木的方法

  1、提问:一张纸能支撑几块积木呢?

  2、出示记录单,提出规则和要求。

  3、幼儿探索尝试并记录。

  4、幼儿分享交流,总结经验。

  小结:纸的受力面、受力点的多少跟承受积木的数量是有关系的。

  【活动延伸】

  我们今天发现了一张纸站在桌上的受力面受力点与支撑积木多少的关系,那我们生活中也会把受力面受力点运用在桥梁、房子等建筑上,我们也可以去找一找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 2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通过各种实验活动认识到纸的不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纸(如常规纸、纸板、报纸、卫生纸等)

  剪刀、安全胶水

  彩色笔

  水槽或大碗(用于纸吸水实验)

  记录纸和画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小秤(用于测量纸的承重能力)

  教学活动安排:

  活动一:导入新课(10分钟)

  引导问题:

  教师问幼儿:“你们认为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互动讨论,教师适时引导,讲解纸的多样性和日常用途。

  活动二:纸的承重实验(20分钟)

  1. 实验准备:

  教师将不同厚度的纸(如普通纸、纸板)分别放置在小秤上。

  2. 实验步骤:

  让幼儿猜测每种纸能够承受的重量,并记录结果。

  通过逐渐增加重量的方式,观察纸的变化,讲解纸的强度。

  3. 结果讨论:

  教师带领幼儿讨论不同纸的承重能力,并引导思考“为什么有些纸能承重,而有些纸不能”。

  活动三:纸吸水实验(15分钟)

  1. 实验准备:

  准备湿的纸巾和不同的纸。

  2. 实验步骤:

  幼儿分别将不同纸浸入水中,观察纸的吸水情况。

  讨论哪种纸更吸水,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差异。

  3. 结果讨论:

  教师总结纸的吸水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纸巾、卫生纸等。

  活动四:创意纸工艺(30分钟)

  1. 教学准备:

  提供剪刀、胶水和彩色笔等材料。

  2. 活动步骤:

  幼儿自由选择纸张材料,利用纸张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例如制作纸箱、纸船、卡片等。

  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3. 分享展示:

  每个幼儿或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意和过程。

  活动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问:“我们今天认识了纸的哪些特性?纸可以用来做些什么?”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纸的用途。

  教学反思:

  观察幼儿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注意幼儿在团队合作时的互动情况,是否能够有效沟通和协作。

  根据课堂反馈,调整未来的教案设计,提升幼儿的参与感和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 3

  一、教学目标

  1. 幼儿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纸经过折叠、弯曲等处理后会变得更有力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让幼儿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其进一步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形状改变后承重能力的变化。

  2. 难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纸的形状并进行比较。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如打印纸、卡纸、瓦楞纸等。

  2. 一些小物品,如积木、雪花片、小玩偶等用来测试纸的承重能力。

  3. 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出示一张普通的打印纸),你们觉得这张纸有力量吗?能用来做什么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探索一下纸到底有没有力量。

  2. 实验一:平面纸的承重测试

  请小朋友们将一张打印纸平放在两张椅子之间,然后把小物品一个一个地放在纸上,看看这张纸能承受多少个小物品才会塌下去。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如这张平面的纸放了几个小物品就塌了。

  3. 实验二:改变纸的形状

  师:那如果我们把纸的形状改变一下,它的力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教师示范把纸折叠成瓦楞状,然后让幼儿猜测这种形状的纸能承受多少个小物品。

  幼儿动手操作,把纸折叠成瓦楞状、圆筒状等不同形状,并进行承重测试,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分享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形状的纸的承重能力。

  4. 拓展实验

  提供不同材质的.纸,让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纸在改变形状后承重能力的差异。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记录。

  5. 总结

  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呢?

  引导幼儿总结出纸经过折叠、弯曲等处理后会变得更有力量,而且不同材质的纸以及不同的形状都会影响纸的承重能力。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其他物品的科学奥秘。

  六、教学延伸

  1.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的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纸的其他特性。

  2.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纸的科学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 4

  一、教学背景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幼儿对纸的常识和特性往往有所了解,但对纸的力学特性及其各种用途还缺乏深入的认识。本次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和趣味活动,引导幼儿探索纸的强度、吸水性和制造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纸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多样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3. 情感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

  各类纸张(如复印纸、纸板、卫生纸和报纸)

  细绳、剪刀、胶水、彩色笔

  水槽或碗(用于进行吸水性实验)

  记录用的表格和笔

  各种小物品(如玩具车、小石子等,用于承重实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10分钟)

  1. 观察与提问: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并询问幼儿:“这些纸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过渡:

  教师总结幼儿的观点,说明将会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探索纸的特性。

  (二)实验活动(30分钟)

  1. 纸的承重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纸张的承重能力。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纸张(复印纸、纸板等)同时放在桌子两端,中间放置小物品。

  2. 慢慢增加小物品的重量,观察纸张的变形情况,并记录结果。

  结果分享:

  询问幼儿哪种纸最能承重,讨论原因。

  2. 纸的吸水性实验:

  实验目的:探索纸的吸水特点。

  实验步骤:

  1. 准备水槽,将不同纸张浸入水中,观察哪种纸最能吸水。

  2. 幼儿使用记录表,记录不同纸张的吸水情况。

  结果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吸水性和实际应用,比如纸巾的设计。

  (三)创意制作(20分钟)

  1. 活动说明:

  提供多种纸张,让幼儿选择,进行创意手工制作。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纸船、小动物或是纸制作的玩具等。

  2. 合作展示:

  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并互相介绍创意来源。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

  1. 全班分享:

  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及作品特点,教师适时给予赞扬和引导。

  2. 知识回顾:

  教师总结纸的各种特性,让幼儿回忆今天的实验和制作体会。

  提出引导性问题,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还能发现纸的哪些神奇之处呢?”

  五、教学反思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及表现出的创造力。

  根据幼儿的反馈,评估教案的有效性,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更好地服务幼儿的学习需求。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 5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目标

  幼儿能够了解纸的不同形态会影响其承重能力。

  认识到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强其力量。

  2. 科学技能目标

  学会动手操作,尝试将纸折叠、卷曲等多种方式改变形状。

  能对不同形状的纸进行承重测试,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3. 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耐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引导幼儿探索不同形状的纸的承重能力。

  使幼儿理解纸的形状与力量之间的关系。

  2. 难点

  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影响纸承重能力的关键因素。

  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

  1. 实验探究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中观察和发现。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其探索欲望。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

  各种类型的纸,如普通打印纸、卡纸、皱纹纸等。

  用来测试承重的物品,如小积木、塑料玩具等。

  记录表、笔。

  2. 环境准备

  将教室布置成实验区域,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操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展示一张普通的纸,问幼儿:“这张纸看起来很薄很轻,它有力量吗?”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我们怎样才能让这张纸变得有力量呢?”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 实验操作环节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不同类型的纸。

  引导幼儿将纸平铺在两个支撑物之间,然后将小物品一个一个地放在纸上,直到纸塌掉,记录下能承受的物品数量。

  接着让幼儿尝试将纸折叠成不同的形状,如瓦楞状、圆筒状、三角形等,再进行承重测试,并记录结果。

  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幼儿进行实验,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

  3. 交流分享环节

  各小组幼儿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出来,分享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有趣的现象。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小组的记录,讨论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纸承重能力不同。

  教师总结:纸的形状改变后,它的受力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承重能力会有所不同。

  4. 拓展延伸环节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除了我们今天实验的这些形状,还有哪些形状的纸可能会更有力量呢?”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

  让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改变形状来增强物体力量的原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实验操作环节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到实验中。但在记录实验结果时,部分幼儿还不太熟练,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在交流分享环节,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但在分析原因时还需要教师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提供一些类似的实验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力量的纸》】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11-01

大班“纸的力量”教案12-14

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03-30

大班科学教案《纸》12-31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制造03-06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风的力量03-0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纸桌》04-05

好玩的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纸的声音》幼儿园大班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