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1 10:23:2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汇总(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了解史怀哲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引导学生具备博爱的品质,尊重他人他物的生命。

  三、引导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尊重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介绍作者)

  二、学生自读了解作者在文中传达的人道主义思想。(自读——讨论——总结)

  三、课文解析

  1、作者传达的思想:尊重生命(生命:有生存意志的、有价值的事物)

  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讨论:从尊重生命的'角度谈谈你对佛家语:“扫地不伤蝼蚁命”和夏天人们无情灭蚊杀蝇行为的看法。

  2、作者认为应当如何做到尊重生命?

  行善——爱护并促进生命,使其体现价值。(学生举例:扶正被践踏的小树)

  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怀着牺牲的精神提受难的人服务。(学生举例:捐款)

  互相信任,和平共存。(学生举例:和谈避免战争)

  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学生举例:斡旋化解民族纷争)

  3、小结:尊重个体生命——尊重群体生命——尊重全宇宙的生命

  四、拓展延伸(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1、关注社会

  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

  初二学生杀母事件

  关于取消死刑的提议

  结论:提升思想认识,加强法制观念,具备博爱品质,尊重他人生存权。

  2、关注个体

  上海交大硕士生跳楼自杀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全世界自杀人数的统计数字

  活着需要勇气?死去需要勇气?

  结论:磨砺自我性格,增强承受能力,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强面对生活。

  课后小结:本文教学效果相当好,能让作者的思想融入生活,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

  作者邮箱:**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发展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品的内容。

  ■准备

  有关图片若干张。

  ■过程

  1、积累生活经验 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或通过看电视、图片等,观察熊的

  体态特征,如身体笨重、动作缓慢等。如有条件,带领幼儿看湍急的河流与河上的

  桥。

  2、理解诗歌 教师朗诵诗歌《小熊过桥》,请幼儿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并

  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①小熊为什么不敢过桥?(竹桥摇、熊的胆子小。)

  ② 小熊不敢过桥时,谁在笑它?怎样笑它?(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

  哗哗笑。)

  ③ 小熊遇到困难怎么样了?(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④ 后来,谁鼓励小熊走过桥的?小熊是怎样走过桥的?(小鱼鼓励。)

  然后,让幼儿再完整地欣赏一遍诗歌,体会作品语言的优美、明快,加深对情

  节的印象。

  3、根据诗的.内容编讲故事,帮助幼儿沿以下思路展开。

  ① 故事的开始:小熊过桥遇到了困难。

  ② 故事的发展:小熊遇到困难时,乌鸦、河水是怎样“做”的?小熊自己是

  怎样做的?

  ③ 故事的结尾:谁鼓励了小熊?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建议

  引导幼儿重述作品内容时尽可能使用原作品的语言。可以向幼儿简单说明:一

  个故事要完整,应有开始、发展和结尾。让幼儿编讲故事时,可以根据图片进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绮丽瑰宝,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基于此,本教学设计结合基本笔画横折,主要突出以下几点:先观察再书写,先示范再练习,集体讲解个别指导,及时地评析与鼓励。关注写字过程,优化写字教学、切实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学习之前啊,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播放书法作品,师解说。

  2.同学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汉字有哪些结构?

  生: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等

  3.由此可见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结构,

  板书课题:左右结构

  4.从学习汉字开始到现在,大家知不知道写好字的关键是什么呢?

  教师板书:(关键?结构部分位置)

  二、教学左右结构的.字。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了,那我们就开始来写字吧,行吗?(不行)为什么呢?(注意坐姿、握笔)同学说得太棒了,这就是我们写字前的准备工作,老师为你们鼓掌,这也是我们写好的前提。

  1.板书:(前提?坐姿执笔)

  (1)出示:坐姿歌(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执笔歌(距离笔尖三厘米,拇指食指相对夹,中指首节垫笔杆,无名小指自然弯,指实掌空才美观)

  过渡:大家读完后,能把这样的姿势做给老师看看吗?现在我们知道了写好字的关键和前提了,接下来我们我们就真的可以来学习书写了。

  2.指导书写

  (1)出示:作都(大家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字吗?)

  (2)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再看一看,它们每个字的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生:“作”左窄右宽,“都”左宽右窄。

  (4)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有一首书写儿歌来记住书写规则;左右不等窄让宽,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多友好。

  那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样的好方法来学习吧!

  (5)教学“作”字:它左窄右宽,可拆成“亻”和“乍”;它们两个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6)教学“都”字:它左宽右窄,可拆成“者”和“阝”;它们两个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7)师范写,生描红再书写两遍。

  (8)同桌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三、休息,观看视频。

  过渡:刚刚大家表现得那么棒,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想看吗?大家收到的这份礼物啊,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献之从小习字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吧!

  播放王献之习字的视频。

  四、学生自学“法”“别”。

  过渡:刚看大家看得那么开心,我想学习写字呀,应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们认为呢?好的,那就让我们继续开心地学习吧,现在老师可不教了,需要我们自己用眼睛去观察、发现、思考,你们敢挑战吗?

  1.出示:“法”“别”

  2.自学要求:

  ⑴同桌互相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规范、美观。

  ⑵交流好后在田字格内先描红再书写两遍。

  ⑶前后四人为一组互评,比一比谁的字写得端正、美观。

  3.展示作品并评价。

  五、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写一手好字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肯定会有所收获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八个字“认真习字、快乐成长”。

  2.作业。

  (1)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三个左右结构字的书写。

  (2)课后搜集你所感兴趣的书法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2、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

  重点难点

  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一种少数民族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吗?

  2、学生们畅所欲言。

  过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别具一格,你们想走进他们吗?

  二、创设情境,走进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图,说说分别讲的是那些民族?

  2、小组探究:

  根据搜集来的资料,判断图上是哪几个民族,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判断的。

  要求:小组长要让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要互相倾听他人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发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过渡: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真实丰富多采,你能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家庭成员向大家介绍吗?

  三、自组小组,自选介绍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风采。

  2、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小组,练习导演。

  (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成旅游团体,自导自演,展开研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活动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教师更多的是提供帮助、指导,甚至协作研究,与学生一起讨论。)

  3、畅所欲言的介绍会,师生共同评议。

  4、谈谈这次旅游的感受。

  四、发展思维,内化积累。

  1、出示一些典型的民族照片,让学生判断是哪个民族,并说说这个民族的代表性节气、风俗。

  2、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指导学生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区。

  3、观看MTV《爱我中华》,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你打算怎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拓展延伸:

  全班共同努力,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资料,整理成一本民族集锦。

  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5

  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

  ⒉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⒈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意旨。

  ⒉背诵课文,培养熟记能力。

  ⒊鉴赏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⒋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叙、议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

  2.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掌握归纳多义词的义项。2.体味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的语言特色。3.背诵课文。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解决办法:1.加强朗读,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反复诵读。2.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关知识。

  2.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思路。

  3.讲读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百世,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吧!

  二、解题,介绍作者

  (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三、整体感知

  ⒈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音节,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⒉教师指导朗读:

  正音:会(ku?i)稽修禊(xì)激湍(tuān)流觞(shāng)曲水齐彭殇(sh?ng)游目骋(chěng)怀

  语调:“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要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⒊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一次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⒋了解“序”的体裁特点。

  提问、讨论: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指出本文中能体现“序”的特点的内容。

  [点拨]: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书介绍了作诗的缘由(由修禊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作诗的精彩(“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意义。这便是本文不同于一般书序之处。

  ⒌请大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下标记,一会我们共同解决。

  ⒍提问: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作者的情感是在变化着的,好请大家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

  (2)明确:“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作者的情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⒎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要点。

  [明确]第一部分:叙宴集盛况。(乐)

  第二部分: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四、赏析课文

  ⒈学习第第一部分,理解文意。

  (1)教师强调重点字词:毕、咸:全、都。修:长、高。引:招致、招引。其次:其间。次,旁边。惠风:和风。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这里是“用来”的意思。极:尽。娱:乐。信:确实。

  (2)请两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3)教师提问:第二段最后一句写到宴饮“信可乐也”,文中都写出哪些“乐”?

  明确:一是名士相聚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二是环境优美之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三是气候宜从之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四是相聚狂欢之乐:“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是以畅叙幽情。”

  (赏心、乐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

  ⒉指导学生背诵第一部分。

  理清背诵思路:第一部分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周围的环境、场面,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五、总结

  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珠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我们仿佛看到这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同时这为下文的议论和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六、布置作业

  1.翻译第一部分文字。

  ⒉结合课文,展开联想,写一段文字,描写兰亭的美景,2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1.学习第二、三两部分并背诵。2.总结全文,鉴赏本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第一节

  二、讲析第二部分:

  ⒈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节,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

  ⒉指名学生翻译重点语句(教师提示重点字、词)。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或,悟,因)

  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系)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化”、“期”的翻译)

  ⒊学生齐读课文

  ⒋讨论分析:

  ⑴提问:本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明确:作者承接上文“乐”,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⑵由第一自然段的“乐”转入本节的“忧”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⑶本节的议论与前一段的叙事是如何联系的?

  明确: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是承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趣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⒌学生试背第二部分

  三、讲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第四段

  (2)指名学生口译第四段

  重点字词提示:①若合一契②临文嗟悼③一死生,齐彭殇④其致一也

  (3)讨论、分析:

  ①作者在这段中抒发了哪些感慨?

  明确:一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二是“后之视今,亦犹今视昔”。

  ②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认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的意味。在对老庄哲学虚无主义世界观的批判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的'眷恋和热爱;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因为作者认识的局限性,更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③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

  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舌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

  (4)学生试背第三节。

  四、总结全文(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明确:第一自然段中从作者对此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从而与第一自然段的乐生之旨相一致。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生死”“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2)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体现在哪里方面呢?

  明确:本文仅325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略举数例如下:

  1.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森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2.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趣。

  3.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二。

  2.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第一部分:叙宴集盛况。(乐)

  第二部分: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通过养花而对学生进行的表达训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板块的全部内容之后,通过自己动手或者留心观察周围人是如何养花的,再和别人进行交流,表达养花过程中的趣事。这次表达共分为四部分:实践、观察、想象和综合交流。在这次表达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养花,观察花,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把养花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与别人共同分享。可以观察别人是如何养花的,把每次的观察记录下来,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植物的思想感情。

  2、学生通过观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养花中的趣事。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养花中的趣事。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自己动手养花,或观察别人养花,并做记录。

  教学过程:

  一、我和花儿交朋友。

  1、开学初布置每人养一盆花。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它?

  2)我们全班每人都养一盆花,比比,看谁的花养得最好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3)同学们想一想,养花得需要做什么?你们有信心天天这样做吗?

  2、认真观察。

  1)每天都要观察花的变化,从种子到胚芽到幼苗到小苗。把花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

  2)把养花过程中发生的有意思的.事写在日记本中。

  3、定期交流。

  1)召开养花经验交流会,把养花过程中发现的植物生长的变化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半个月时拿到学校来同学们参观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养花的。

  3)把过程中发生的有意思的事和同学交流。(如:你养花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你有没有和花说过悄悄话?你的花有高兴和伤心的时候吗?)

  4)先和小组同学说,注意语抓住“趣”去说。

  5)指名说,注意表达时语言流畅,有条理。

  6)动笔把趣事写下来。

  7)写完以后读一读,看是不是通顺。再读给大家听一听。

  二、展示

  1)把花拿到学校来看看谁养的花最好?在花盆上贴上自己的名字。大家参观,选出最受欢迎的花。

  2)把自己在养花过程中的记录拿出来展示,选出“最佳园丁”。表格如下:

  三、老师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