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课堂互动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爱父母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交际话题。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现情境。读"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2)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3)小组、全班交流,形成观点。
(4)结合本次口语交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交流(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如果我是妈妈呢?)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己的问题。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
2、全班交流展示 ,师生评议。(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3、展示有关父爱母爱的诗句、名言。
三、课堂、拓展延伸。
1、老师。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第二课时
一、提出习作目标
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提出习作目标
(1)确定习作内容: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2)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3)结合本次习作,展示习作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确定习作的内容。
2、全班汇报展示。
3、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4、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5、小组交流习作
6、全班交流习作
三、作业
回家再修改,写完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集中讨论人物对话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史家笔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型新授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板书及讲课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二、历史史实:
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相关内容:
赵子龙长坂桥七进七出、张翼德声震三军、孙刘联盟、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剑、巧借东风、苦肉记、蒋干盗书、火烧赤壁、华容道、借荆州、气周瑜
三、学习过程:
相关知识:
1、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文段学习:
1、快速阅读课文,划分节次,找出生字词并解决。
2、以省略部分为分界线,全文分为两部分。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概括各节大意,给第一部分分层。
问题讨论展示:
1、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
2、鲁肃根据这种情况又提出了哪些对付的办法?
3、鲁肃去荆州是否为了吊唁刘表二子?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
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生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 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生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
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同学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生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生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板画。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我长大啦!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和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
引导同学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生长录” 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板画。
五、总结全文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生长录”上。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谈话:俺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溢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俺不太喜欢这种称谓。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小朋友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俺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俺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小朋友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俺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俺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俺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小朋友没见过犁,俺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时 减少 扩大 家具 随着 冒出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俺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同学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俺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俺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小朋友读得真好。来,男小朋友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俺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俺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俺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小朋友,细心的小朋友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俺觉得刚才那个小朋友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俺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小朋友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办。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分。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时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时扩大。(板书:裸露)
师: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假如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俺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俺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倒霉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俺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俺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俺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俺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考虑,俺们下节课再考虑,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认真看图,看懂图意。
(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小英雄,学习英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小英雄。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王二小不怕死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本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学生回答。
本课写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事。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边听边数一数共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①第一句话介绍王二小,他是儿童团员。
②第二句写他在干什么。理解常常是经常的,不是有时。看图理解一边一边。
(2)从图看王二小的'神情。他认真地观察周围有没有敌人出现。
(3)从八路军一词,知道事情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4)指导朗读:常常一边一边要重读。
2.学习课文第2段。
(1)小声读这段:标出共有几句话,然后边读边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扫荡指敌人到村子里烧、杀、抢。当时日本侵略军有三光政策,那就是一进村,就烧光、杀光、抢光。
(2)看插图,一看到敌人刺刀上挂着太阳旗,就知道是日本侵略者。敌军正在喊王二小,叫他给他们带路。
(3)再读一读这段,说一说这段的内容。敌人来扫荡,在途中迷了路,让王二小给他们带路。
3.学习第3段、第4段。
(1)先认真观察第三幅插图,看一看王二小在干什么?敌军官在干什么?
(2)小声读这两段课文。想一想:
王二小给敌人带路了吗?
结果怎么样?
(3)指名读第3段课文。想:王二小是怎么做的?怎样理解装着顺从的样子?王二小甘心给敌人带路吗?为什么装着顺从的样子?迷惑敌人,让敌人相信他真的给他们带路。
埋伏圈指八路军事先隐蔽起来,准备打击敌人。
(4)指名读第4段。
看第一句,理解四面八方因为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所以周围都响起了枪声。
看图,再读第二句。敌人举起大指挥刀,杀害了王二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交流学法,准备自学。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三)、学生自学古诗。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 照:照耀 (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想像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
(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六)进入角色,深情吟诵。
方法
(1)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回李白,全体起立,站在庐山瀑布前观看瀑布,身临其境感受瀑布之壮观。、
(2)面对瀑布,让“李白”吟诵《望庐山瀑布》,先让个别学生吟诵,再让全体学生一起吟诵。
至此,本首诗的教学已基本结束。
(七)课外拓展
为了让学生对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对瀑布的描写充实在这一堂课的里面。拓展内容,一首唐朝诗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叶圣陶先生写的现代诗歌《瀑布》,最后一个是现代作家庐隐描写瀑布的一个片断。(目的:1、本课课后第五题要求学生再找出一到两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诵读。这里的拓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正合了这一道题的要求。2、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选两首诗中的一首说说诗意。说诗意变成改写将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决定要改写。但改写得给学生一些扶手。这里的拓展其实就是给学生的扶手。)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园地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