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时间:2024-03-27 06:57:56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一去二三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一去二三里》教案1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诗中的画面,图二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十个数字。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图一的挂图,写有阿拉伯数字的头饰或卡片。五幅简笔图,分别画着四块田、五片瓜、七条鱼、九朵花、六个球http:///,图下为词语填空()块田、()片瓜等。

  2、要求学生观察住所周围有些什么景物。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2个生字重点在读准字音,区分平翘舌音“四、十、三”。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尝试认读图二下面的生字,再借助文中的注音纠正读不准的音。如同座的两个学生,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学生自练后,教师用卡片检查,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认记生字为教学难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认字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记牢。如“八”与“入”、“九”与“几”字形相近,可让学生想想“八、九”各像哪个字,不同在哪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几”字出头“九”,“入”字分开“八”。巩固识字的形式要多样。如利用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阿拉伯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让大家读一读。又如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块田、( )片瓜、( )条鱼、( )朵花、( )个球。

  2、写字

  学生首次在田字格里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教他们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配上拍手儿歌记一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要会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一”,要认识并指导写法。一只有一笔“一”。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http://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二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三有三横,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指导写字可教一个写一个,也可让学生先描一描,看看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范字写得好、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并点拨要领。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本课是第一次指导写字,重点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描、临之后比一比,每笔要一笔写成。

  (三)词句

  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虚数,意思是说距离不远,人家不多,有几座亭台,有许多花儿。本课只要求学生知道“里”在诗中的意思,其他词语注释仅供教师参考,不必专门解释。教学时让学生在插图中指指、找找即可。解释“里”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如果操场有400米的跑道,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操场跑道一圈多一点儿;如果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有200多米,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教室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总之,一定不照搬注释,抽象讲解。

  (四)朗读、背诵

  课文儿童情趣浓,语句琅琅上口,边读边想,诗中的画面即可在脑中形成,在熟读之后可让学生背出来。

  指导朗读时可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真美。http://朗读时“一”要变调,在第四声前念第二声。句中要注意适当停顿,数词可稍重些,突出山村之小,景色之美。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五)实践活动

  1、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谁找得多。

  2、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从图入手,读文认字写字。

  (一)谈话引入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

  (二)出示课题

  听录音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三)自读课文

  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四)自学生字

  画出课文中的数字,读给同座听。

  (五)检查自学情况http://p> 做图二的找朋友游戏,重点读准“四、十、三”,辨认“八、九”。

  (六)指导朗读课文

  (七)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学生写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八)巩固练习

  选卡片填空,读绕口令。

  (九)布置作业

  123下一页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一去二三里》教案2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程序的安排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材的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对学生的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教案《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复习拼音、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复习拼音,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

  第二步,结合数字,学习一至十(出示课件)。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第二环节: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哪些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读诗句,一生指图。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借助插图理解亭台、六七座、烟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不懂的小朋友抛出问题,其他小朋友想办法解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讨问题,理解诗意。

  第四步,感受诗的意境

  觉得这首诗美吗?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来,好不好?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去二三里》教案3

  【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2个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礼物、生字果、小乞鹅等,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字,巩固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生字果。

  【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小燕子》歌曲律动。)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⑵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⑴ 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⑵ 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⑶ 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

  ⑷ 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⑸ 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

  ⑹ 指名读,评议正音。(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⑺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2、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⑴ 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⑵ 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课件,随机朗读训练。)

  烟村四五家有几户人家在做饭,炊烟袅袅,谁也看到了?你读的真好,老师好象闻到饭的香味。还有谁也能让老师闻到饭的香味?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亭台六七座你觉得这些亭子怎么样?怪不得你读得这么美,看到这么美的亭子,你想干什么?恩,你已经坐在亭子里了,还有谁也想去坐一坐?想坐的小朋友一块儿读。

  八九十枝花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你能读一读,让老师和小朋友也喜欢吗?谁和她比一比?开火车读?双组赛读。

  一去二三里那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相当于这里到塘桥的路,所以课题说?这是诗人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一起读一读。

  ⑶ 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燕子姐姐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朗诵到这里,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对,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把十个数字藏在里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谁当小老师读?(指名读卡片 1~10)

  2、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可是,他们怎么都不动了呢?在找什么呀?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3、怎么,他们还是不开心?原来他们听不懂中文,哎,我们小朋友也很会说英语,一起用英语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4、哇!瞧,他们可高兴了,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唱吧!跳吧!(课件,音乐)

  5、燕子姐姐看到我们小朋友那么能干,给我们送果子来了,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去、里你是怎么记住的?)

  6、燕子姐姐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燕子姐姐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就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中间两条线是什么?一的笔画是横,你能说说怎么写好这一横吗?(指导写一)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燕子姐姐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我们对燕子姐姐家乡的喜爱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2、燕子姐姐可满意了,听,她在跟我们说什么?

《一去二三里》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三、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四、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㈢、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3、学生自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㈣、自学生字

  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㈤、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3、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插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图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一去二三里》教案5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2个字:一、二。认识笔画“一”。

  2正确朗读童谣,并能初步理解童谣的意思。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设想

  拓展识字形式,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引入新课。(拍手歌)

  师: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一起做游戏。你拍二,我拍二,一二一二向前进……小朋友们,这首童谣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这首童谣里有很多汉字是数字,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老师要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古代的童谣,它里面也有很多数字。

  二、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宇。

  1、出示课题。

  2、学生自己看拼音,读出生宇。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

  4、读汉字:一、二、三,注意翘舌音和平舌音。

  5、认读汉字去、里,区分n、l的发音。

  三、自学童谣,学习生字。

  1、提出要求:(1)看拼音,读通童谣。

  (2)边拼边用圆圈圈出生字,每个生字拼读3遍。

  (3)再结合图画,读懂童谣。

  2、自学情况反馈。

  (1)指名读通,读对童谣。

  (2)指名和开火车认读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四、再学童谣,理解意思。

  1、你指我数逐行读童谣。如:“烟村四五家”一行,可以让学生数数远处隐隐约约的几户人家,再来读读这行童谣,帮助学生大概理解这行的意思。

  2、边数边读整首童谣。

  3、用投影器出示童谣和图画,较有感情地读童谣。

  引:小朋友在读的时候,要想象像春天,你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请你来赞美一下吧!

  4、分小组或男女生或大组比读童谣,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质疑解难:请小朋友说说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理解“一去二三里”:打比方解答:走在一条路上,大约有二三里路。二三里的'路程,小朋友走,大概要花十分钟左右。)

  6、看投影中的童谣,再齐读一遍童谣。

  五、练习写字,完成课堂作业。

  1、认识田字格。让学生清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横中线,

  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练练握笔姿势及写字姿势。比比谁的姿势最漂亮。

  3、认识笔画“一”。“一”从横中线的下面一点开始写,收笔的时候是在横中线上面,是一条斜线。

  2、师示范讲解。

  3、请小老师来书空生字“一、二”,其余学生跟着书空。

  4、抄写生字“一、二”(师在黑板上范写)

  5、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相应的课堂作业(机动)。

  六、用生字编句子。

  1、先与同2、桌互相准备3、。

  4、交流。

  (例句:一二三,静下来。三二一,坐端正。

  我来这里,你去那里,老师不知道我们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等等。)

《一去二三里》教案6

  1.课题:《一去二三里》

  2.课型:讲授课

  3.辅助工具

  (1)教具 生字卡片

  (2)多媒体 课件、实物投影仪

  4.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本学段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本学段课程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学习联系生活识字,结合图画识字学文。

  情感态度1.感受识字的快乐,喜欢识字。

  2.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3.学习运用表数字的汉字,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5.教学内容

  (1)教材简析和教学重、难点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忙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1、含有数字的词语

  2、一些节日

  3、含有数字的古诗《咏雪诗》

  (3)课堂练习设计

  在语文课本第45页田字格中描红并练写

  6.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3)学生差异分析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他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在数学中认识了10以内的数。有部分学生已在入学前就认识了本课的部分生字。

  7.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

  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学认诗题

  1、同学们会数数吗?咱们一起从1数到10吧!(数数)

  2、l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诗人叫邵雍,他把这些数字串在了一起写成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师一边范读诗题一边板书诗题)这就是诗题,谁来读诗题?

  3、指名读,齐读诗题。(相机纠正一的变调、二、三的发音)

  二、学习生字,认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正音。

  3、出示带拼音词语

  (指名读 同桌互读)

  4、去掉拼音词语

  (指名读 齐读 分组读)

  5、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指导区分八与入,通过编字谜记忆去和里 )

  6、检查认读情况(开火车读)

  7、出示词语、句子

  (指名读 齐读)

  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

  1、(出示画面)提问:图上画了哪些景物?诗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相机理解烟村亭台。

  师小结:在一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诗人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风景如此美丽,于是诗兴大发,高声吟诵(播放古诗范读)

  2、小朋友,你们也想这样读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要想把这首诗读好,可以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自己也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读出来了。

  3、配乐诵读全诗(指名读 分组读 齐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认识田字格。

  (1)为什么叫田字格。

  (2)读儿歌,加深对田字格的认识。

  2、学写笔画一

  (1)师范写,讲解要领(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生书空练写

  3、观一 二这两个生字的异同之处。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4、师范写,生描红并练写。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师范读,生听,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生交流

  3、齐读、指名读

  六、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等等,比比谁找得多。

  数数

  听师范读诗题

  读诗题(听别人读)

  参与齐读诗题

  自读古诗

  读古诗(听别人读)

  读词语

  读词语

  参与交流识字方法

  参与开火车读字卡

  读词语、句子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听师小结

  听范读

  自己读古诗

  配乐读古诗

  认识田字格

  读儿歌

  听师讲解

  书空笔画横

  观察生字

  看师范写

  描红练写

  听师范读并思考

  参与交流

  读诗认真记清楚作业

  9.反馈

  (1)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

  (2)教学反思

  在执教《一去二三里》这堂课中,我在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学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通诗句。

  1.我用充满趣味的数字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他们大胆学习新知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自主研读,自读自悟。在教学设计上我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基础学习,将认读生字,读熟课文放在第一位考虑,在指导生字学习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同时又重点指导难读的字音区分,使识字教学达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指导读文时,重视图文对比读书,这在低段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

  3.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在写字教学时,我着力做到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示范指导三结合来扎实地完成孩子们第一次书写汉字,重视了学生基本功的学习。

  4.读、看、想结合,充分利用图片理解古诗

  有的学生会背很多的古诗,可是却不理解古诗的意义。在古诗诵读课上我们就要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古诗诵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古诗诵读,如果用生硬的说教式,或抓住一个字、一个词逐词逐字地分析明显不适合一年级的学生,会打消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使他们不想学古诗,害怕学古诗。因此,我在处理这一教学难点的时候就运用了诗文边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去二三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诵读课文。

  难点:把图中的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分辨“八”和“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3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你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请看课本上给我们带来的这幅美丽的图片。

  2、根据画面提问:你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3、提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幅相配的童谣“一去二三里“

  板书课题,领读课题。(解释“里”)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可以同桌互相帮助)

  2、再读课文,用圈圈出文中的生字。

  2、全班交流,检查自读情况,分句读分句纠正:

  (1)区分“四”、“十”的读音。

  (2)找一找诗中其它的平翘舌音的字。

  (3)读准“烟”、“亭”。

  3、请学生读诗:谁把古诗连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图文结合,诵读古诗

  1、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还看到了什么;

  (1)小山村真美呀,让我们再去好好浏览一下,一眼望去,二三里路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谁最喜欢远处景点,请你读。适时点评句中的停顿,并结合实例理解“里”。

  (3)小朋友,再往远点的地方看,看到了什么呀?俯下身子又看到了什么?根据回答适时评价:“听了你的诵读,我看到了美丽的亭台,鲜艳的花儿,真是美极了!”

  (4)小山村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放眼看一看吧!(集体朗读古诗)

  四、用生字卡片初步认读生字,提出要求写的三个字。

  五、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1)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交流形近字的异同:“八”和“入”。

  3、拓展延伸:找找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总第54课时)

  一、认识田字格,指导写字

  1、认识田字格:在黑板上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各部分名称。

  2、认识笔画“一”:介绍名称,范写并讲述书写要领导。学生书空,跟读并练写两三个。

  3、指导写字: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从横的长短变化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两方面来说。)

  (2)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3)示范写出“一、二”,边写边讲述要领。(让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练写一个,注意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4)让学生交流“三”怎么写。(引导学生说出“三”字的先后顺序,长短变化,描红、临写。)

  二、复习背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2、自由读,要求试背课文。

  3、借助图片背课文,

  4、引导学生自由配上动作背课文。

  三、扩展活动

  1、 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

  2、我会用:

  (1)老师出示卡片,会读的同学上台接过卡片带着大家读生字两遍,并读含有生字的诗句。

  (2)图选字填空:出示四条鱼、六支笔、三本书、十朵花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指名先卡片填空。

  板书设计:

  1 地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二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课本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习古诗,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古诗,我想以我们经典阅读课为依托,结合语文识字的要求,把本课定位成“古诗诵读”课。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的古诗读的真棒!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奇妙的'诗,宋代诗人邵康节把十个数字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

  2、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师一边范读诗题一边板书诗题)这就是诗题,跟老师一起读诗题!男生读,女生读。

  过渡:这首奇妙的诗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观看古诗视频)多美的诗啊!你们想读吗?

  请大家打开书44页,先自己读读这首诗,再学着老师的样子把生字圈出来读三遍。(学生自由试读,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大家看,(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生活中认识的,数学课上认识的,看拼音认识的)看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呢!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用到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

  过渡:现在咱们就用拼音认字的方法来学学这些生字

  4、请同桌两人一起拼读这12个生字。 (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指名读,其他同学跟读,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 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正音),齐拼读,男女一个接一个赛读。

  5、大家都读的很棒,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老师来开几列火车,看哪列火车开的最棒!“火车火车往哪开?火车火车--”(一一一,二二二……,)读完之后再单独给“去”和“里”组词或说话。

  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数量词说话。学生说完后,把数量词标出,解释:像这样由数字和量词组成的表示事物多少的词就叫“数量词”,读两遍!

  6、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古诗)

  7、大家看(师指每行诗句),这首诗一共有这样四行,我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行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们读得准不准,通不通顺。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四行诗可以分成几句呢?(看这个小圆圈,它是句号,有句号的地方代表一句话结束)

  那这首诗每两行是一句,一共有两句,下面就请男生读第一句诗,女生读第二句诗。比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8、大家读的真流利,数学书上的数字“1,2,3,4,5,6,7,8,9,10”(师依次贴出数字卡)看这里这么热闹,想来我们汉字王国里找朋友。谁愿意帮他们找对朋友?请十个同学拿字卡上来贴,对了,大家一起说“对对,一一一”(类推)

  9、真棒!十对好朋友都找好了,他们要手拉手回家去了,咦?还有两个生字宝宝哪里去了?(师手拿“去,里”)生说在老师手里,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去吧!生读师贴

  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

  师:生字回到了家,诗人也要回家了。咱们一起去诗人美丽的家乡看看吧!

  1、(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从人家的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山上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站在亭子里往下看,村子周围,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诗人看到家乡这么美,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诗(教师范读古诗)谁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2、谢谢你的夸奖。读古诗的时候要有节奏,有快有慢,有轻有重,这样读出的古诗就很有韵味!你们想读的有韵味吗?(想)那让我们的小手帮助我们打拍子,跟着老师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读古诗),同学们学的真快,如果能加上自己的感受,古诗会读的更好!

  现在让我们走近诗人的家乡去感受那里的美景吧!(出示画面)我们往前走了二三里远的路,就能看到--?(房子或家,人家)

  3、真会观察,这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飘出缕缕炊烟呢!炊烟袅袅,烟雾笼罩着整个村子,诗人把这里称作--“烟村”,(出示“烟村”)谁愿意把“烟村”这个词读给大家听?读的真好,我们跟他读。

  谁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听?(你读的真流利!)咱们一起读, (你们把小山村读的真美啊。)

  4、(出示画面)我们再往远处看,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画面)在这样的亭子里,游人可以休息,还可以看风景呢!(出示词卡“亭台”)谁来读“亭台”这个词?跟读(你们读的真准!)

  我们站在亭台上欣赏村子周围美丽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谁来读读这句诗?(指名读第二句。你将小山村四周的美景都读出来了)。咱们跟他这样读!

  5、诗人用十个数字串成的这首诗,写出了小山村的宁静、美丽!你们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古诗)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美啊!

  四、师生合作,背诵古诗

  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感受这美妙的景色吧!(师生共同背诵)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古诗记住了!

  老师还给大家找来了一首数字写的古诗呢?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清朝有个叫郑板桥的诗人也用数字写出了一首描写美丽雪景的诗。(出示古诗)闭上眼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像。

  你仿佛看到什么?是啊!这首小小的诗就写出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我们的数字多奇妙,可以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六、作业

  1.用数字说几句话,并写在书上。(如:我有一本书。)

  2.选一样东西用数字写一首小诗。不会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如:老师写的《绿叶》)

《一去二三里》教案9

  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一去二三里》教案10

  活动目标:

  1、结合数字“1”到“10”,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体验古诗的韵律之美。

  2、感受诗歌描写的美好意境,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古诗配乐朗诵mp3古筝曲《渔舟唱晚》mp3

  活动过程:

  一、播放配乐动画,幼儿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你在春游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呢?(幼儿个别回答)古时候有一个人他也很喜欢春游呢!他在春游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播放配乐动画,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师依据幼儿说出的事物,点出相应的图片)

  3、教师按古诗内容边操作ppt,边小结:

  刚刚宝宝们看的非常仔细,古时候有一个人出去游玩,不知不觉就走了二三里的路(点出箭头图标)。他看见了有一个小村庄,里面住着四五户人家,家里的烟囱啊还冒着做饭的炊烟呢(点出箭头图标);走着走着,他又看见不远处有几座休息的小亭子(点出箭头图标),路边呀还有许多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呢。于是他停下来静静的观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二、播放古诗配乐朗诵,幼儿欣赏古诗,初步掌握古诗内容。

  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样的风景漂亮吗?很优美!这个人呀,他也很喜欢这些美丽的风景,于是就把它们写成了一首好听的诗,诗歌的名字叫《一去二三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师操作ppt,古诗图片随配乐朗诵滚动播放)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尝试说出古诗的'内容(师操作相应图标)

  3、幼儿再次欣赏古诗,师引导幼儿理解诗意。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我们没听出来的呢?

  (师示范朗诵古诗)

  4、幼儿再次尝试说出古诗内容(师操作相应图标)

  5、师小结:图片已经全部找出来了,那这首诗里一共有多少个数字呢,10个,它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出现的。

  三、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师幼集体朗诵。(幼儿看图标初步尝试朗诵)

  ①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着图把诗歌完整的念一念,你们会吗?

  ②古代的诗歌常常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所以我们宝宝在朗诵的时候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这样不仅好听,别人还能听的懂。(引导幼儿掌握图标空格处表示要把音拖的长一些)

  2、隐藏图片朗诵。

  (教师操作ppx隐藏相应的图标,直至把图片完全隐藏,帮助幼儿记忆古诗内容)

  ①教师:小朋友念的真好听,数字宝宝们听了也很开心呢,它们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你想把数字几藏起来呢?(幼儿朗诵)

  ②你还想把数字几藏起来?(幼儿朗诵)

  ③如果数字宝宝们全都藏起来你们会念吗?(教师全藏图片,幼儿朗诵)

  ④这都难不到你们,现在要加大难度咯!图片宝宝也要藏起来了,敢挑战吗?(师藏四副图片,幼儿朗诵)

  3、借助动作朗诵。(师播放配乐古筝曲)

  教师:古代的。诗人在作诗的时候不仅仅嘴巴念,还有动作呢!(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古诗。)

  四、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总结:其实在我们古代还有很多诗人创作了古诗呢,等你们进入小学以后就能学到更多好听的古诗啦。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名字叫《一去二三里》。它是我国宋朝的诗人邵康节写的诗。这首古诗啊让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乡村风景。宝宝们,春天来啦,我们幼儿园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我们幼儿园美丽的风景吧!

《一去二三里》教案11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辨别“八”“入”。

  【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复习六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i yi wu)和三个音节(jia zuo hua)。

  2、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了的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

  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

  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

  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⑴ 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⑵ 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相机指导“一”的变调。)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⑴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⑵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⑶ 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⑷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

  (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

  ⑸ 男女生分别齐读。

  3、课间活动:数数歌。

  六、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

  ⑴ 谈话激趣:

  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

  (出示田字格。)

  这就是生字的家。

  (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⑵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一”:

  ⑴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⑵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3:我会用:

  ⑴ 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

  ⑵ 选生字卡填空。

  (图文对应)

  ⑶ 我们来做游戏吧,看看图,找到生字卡片贴一贴,再拼拼,填对读对的就是小老师,黑板上有五幅图,请仔细根据图意选择生字卡片填空:

  kuai tian pian gua tiao yu duo hua ge qiu ( )块田 ( )片瓜 ( )条鱼 ( )朵花 ( )个球

  二、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

  (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

  ⑴ 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⑵ 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

  ⑶ 总结:

  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

  (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说饶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饶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五、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一去二三里》教案12

  一、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知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知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识别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

  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知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俺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协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知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俺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动身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知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同学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同学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同学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知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扮演唱《数鸭子》

  七、认知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知田字格。

  2.引导同学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同学练写。

  八、安排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俺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俺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同学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俺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识记。

  3.俺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俺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同学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同学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同学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一去二三里》教案1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辨认八、入和九、几。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 )电( )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七、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第二课时 总( )电( )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1)变序抽取字卡,学生自由读。

  (2)做找朋友游戏。出示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不写)。游戏说明:老师随意点图画,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要迅速举起手中相对应的字卡,并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教师相机贴上数字卡。

  2、我会记。

  (1)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人、入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1)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后面有一个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2)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个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3、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五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示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示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五、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去二三里》教案14

  一、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一去二三里》教案15

  教学内容: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准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文中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四和十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认识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①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②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2)做“找朋友”的游戏

  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是“1”,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持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一”。全班一起跟读。

  (3)看图填空。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生字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五、朗读感悟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啊!谁来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男女生分别齐读。

  (3)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诵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3、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七、布置作业:把今天学的这首童谣读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案】相关文章:

《一去二三里》教案09-14

《一去二三里》的教案02-20

《一去二三里》教案11-16

一去二三里教案04-01

一去二三里教案04-01

【经典】《一去二三里》教案01-15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09-16

《一去二三里》大班教案03-19

一去二三里教案(15篇)06-04

《一去二三里》教案1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