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锦【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想:
1、用两课时完成。其中半课时重在作预习指导,后一个半课时重在欣赏课文。
2、重视课前预习,要求通过预习达到能通译全文,掌握一些重点的词语的意思。
3、课堂教学中以阅读贯穿全文,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写一写等几个环节。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是啊,美丽的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很多游客,他们无不为她的秀丽和雄伟所倾倒!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经历撩开了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的无限风光吧。
二、学习新课
(一)、读一读:教师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朗读,并强调朗读的要领。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音把语音读准。
2、再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把语句读顺。
3、读完课文,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由讨论交流一下。
练习检测阅读效果。
练习1
读准下列字词
略无阙(qūe)处重岩叠嶂(zhāng)不见曦(xī)月
沿溯(sù)阻绝素湍(tuān)绿潭绝巘(yǎn)多生怪柏
飞漱(shù)其间属(zhǔ)引凄异哀转(zhuǎn)久绝
练习2
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自(从)七百里中自(如果)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见曦(太阳)月至于夏水襄(漫上)陵
沿(顺流)溯(逆流)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
良(实在)多趣味属(连续)引(延长)凄异
练习3
朗读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字词,和朗读的节奏。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进入课文,去领略的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的美,……准备用“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的山:延绵,高峻壮美的夏水:迅疾壮美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的秋:凄凉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来欣赏的美景。
(三)、评一评
欣赏课文,揣摩妙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11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12练习: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面体现了山峦的,山势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势。
3、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写“潭”用,写“柏”用,写泉用。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的美。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四)背一背
背诵课文,积累词语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三、总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四、课后练习:
1、历代文人对有过很多的赞美,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的诗歌,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
2、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比如我们遵义的娄山关,新舟禹门的沙滩河,流经咱们泮水的偏岩河,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美丽的风景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神奇的魅力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包袱、露馅儿、蘸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了解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粉刷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为什么称他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精通)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以及文章背景: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冯骥才。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除了我们课本中学过的两篇,还有同步阅读里的《挑山工》,小说《神鞭》等。冯骥才的家乡是天津,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天津为背景。《刷子李》写的就是清末天津的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匠。
二、指导阅读
1.指导阅读“自读提示”,勾画要点,补充“自学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额高超的?
⑶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根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3.交流自学心得。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刷子李专干??一般美。”【效果奇。】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规矩奇】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接下句:“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那么在曹小三亲眼目睹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这真的是跟一桶白浆在较劲吗——在跟自己较劲,挑战自我。)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动作奇】(细节,动作描写,体会朗读)
“只见师傅的手??极是好听。”【动作奇】(细节,动作描写,就像艺术大师一样动作充满了美)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效果奇】(细节,比喻修辞手法,仿佛是一件精美的作品。)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他真觉得……威严。”【效果奇】(侧面描写,看到师傅的技艺这样高超曹小三此时什么感受?他被师傅的技艺所折服,一袭普普通通的黑色衣服仿佛也带着师傅身上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侧面描写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认为师傅“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读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了解了刷子李的形象,那么文章的7~11可以去掉吗?
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
当谜底揭晓时,曹小三不禁愣住了。——联系上下文找一找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的词语。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愣住?半信半疑——不可侵犯——形象轰然倒去——发怔发傻。他的心里一定更加佩服自己的师傅了。一波三折的写法,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一天结束了,曹小三听到看到学到的比别人一辈子还要多,他到底明白什么了?【明白师傅真的是技艺高超、懂得要勤学苦练(好好学本事吧。学到什么程度呢?)】
三、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我们来回顾一下,刷子李是一个普通的人,可他却有神奇的技艺,让人不由得敬佩。真不愧是俗世奇人(板书)。《俗世奇人》是冯骥才的一部著作里面讲了了很多像刷子李一样的神话绝技的普通人。请大家默读阅读材料的第一篇《泥人张》。
作业设计:
1.完资料上的另一篇文章,用课上学过的方法画出表现快手刘技艺高超的句子。
2.从课文中摘录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
3.看一看《俗世奇人》这本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读一读,写一写。了解汉字部首的表意作用。
2、读一读,积累词语。
3、说饶口令。
4、阅读欣赏。了解倒影的常识。
5、做吹泡泡的游戏,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颜色,再说一说。
重难点、关键:
1、正确书写汉字,积累词语。
2、学会观察,并有序、通顺的说,培养学生的观察以及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语海拾贝及阅读欣赏部分,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并积累词语,读中认识倒影。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读一读课中的生字。
2、指名读一读,其它正音。
3、以第一组为例,引导学生观察。
(1)引导学生从字型上观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2)指名反馈:第一组的字都和木字有关。
4、学生同法观察其它组生字,并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5、教学小结,引导学生从部首或部件的表意作用,理解汉字,另外也可以用类推法归纳同类的字,帮助自己系统的识记汉字。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4、读中积累。
三、写一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每一行的共同点。
3、第一行全包围,第二行上下结构,第三行左右结构。讨论书写时应遵循什么规律。
4、指导书写,教师巡视辅导。
四、说绕口令
1、学生自由拼读。
2、教师板书鼻韵母。
3、集体比赛读饶口令。
五、阅读欣赏
1、读儿歌。
2、讨论:傻鸭子为什么扑了一个空?
3、教师出示山的倒影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倒影。
4、学生再读儿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开展吹泡泡游戏,并指导学生观察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师读题,明确要求
1、教师:这一次的语文生活让我们干什么?
2、平时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只是我们没认真的观察过。
3、教师提出吹泡泡活动过程的要求。
(1)仔细观察。
(2)活动中注意礼让,注意活动的安全。
二、吹泡泡活动
三、说一说
1、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扩大说的面。
2、指名说一说,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说的好,值的学习,哪些方面说的不够,要更正。
3、再指名说一说。
4、教师小结。
四、读一读儿歌,体会吹泡泡的乐趣
泡泡
宝宝吹泡泡,
泡泡跑了,
宝宝追泡泡,
泡泡爆了炸宝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
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
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
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
五、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汉字一字多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意。
2、看清图意,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办法,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3、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4、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3、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4、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且内练说。
2、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 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 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3、扩展延伸。
a、自主画了一幅或几幅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展示台
1、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3、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语文教案 篇6
活动名称:树林不见了(认知)
活动目标:
1、认识火灾危险警告讯号。
2、认识在旅游时烧烤地点标志。
3、知道山火对大自然造成的危害。
4、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5、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发生山火了》、录音机、音乐磁带、火灾危险警告标志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秋风吹呀吹》幼儿用书,请幼儿描述两副照片的内容,说说自己较喜欢哪个环境?讨论:为什么照片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景?
2、请幼儿讨论:说说发生山火时,小动物们会受到什么影响?老师出示故事图片,讲述故事《发生山火了》。
3、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故事的情节:
(1) 小动物是怎样发生有山火的`?
(2) 山火是怎样被扑灭的?
(3) 如果你是树林里的小动物,你应该怎样防止山火再发生?
4、老师请幼儿讨论:山火对大自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5、老师请幼儿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大象的鼻子,玩救山火游戏。请幼儿排成一行,双手放在前面幼儿腰部。播放音乐,请幼儿随着音乐摆动队伍,模仿象鼻喷水救火时的动作。
语文教案 篇7
【课文简说】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的生活会怎样?
3.在诗人刘章的笔下,搭石是怎样的呢?
二、初感课文
1.自读课文,交流:课文中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逐节指读课文,梳理课文,知道课文中描写了人们“摆搭石、整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情景。并结合教学生字新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临写。
3.检查巩固。
四、课外拓展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
3.指导朗读。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3.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4.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五、课外拓展
写出自己发现的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跳水》教案06-13
(精选)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