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之咏》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之咏》

时间:2024-04-08 07:51:1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之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之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之咏》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之咏》1

  教学内容: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教学的重任。作为“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的语文教学,要担当此重任,首先要在以生为本、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针对重点、难点,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有目的地通过启发、点拨、唤醒,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探究、学会对应读写等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初读诗文,继续练习独立识字,学会规范书写生字,练习写摘录笔记。

  2.理解“孕育、降生、抚养、宣报、聆听”等词语在诗文中的意思。

  3.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思考,了解散文诗内容,理清层次。

  4.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

  5.启发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练习表达。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情分析:

  已上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看法,但他们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花之咏》,语言轻柔、隽秀、清新,充满了诗情画意,要使学生在建构语言的过程中,感悟内涵、体会情感、学会运用,更需要教师及时的唤醒、启发、点拨、提升。

  教学重点: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练习表达。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以下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

  2.启发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练习表达。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散文诗的内涵,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练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诵读导入

  1.同学们,现在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呢?为什么?

  2.正因为花带给了我们美丽、快乐、温暖,才有了那么多有关花的词语,引导学生诵读有关花的词语。也正因为如此,古代诗人才留下了许多有关花的名句,引导学生诵读有关花的诗句。

  3.那么,花在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花之咏》中,又有怎样的不同呢?相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课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导课能打开学生思路,使学生尽快走进文本。本文主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回想自己喜欢的花,诵读有关花的词语和诗句,拓展视野,使学生渐渐感悟到花在人们眼里丰富的内涵,为感知作者散文诗的魅力奠定基础。】

  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

  1.花在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花之咏》中,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呢?引导学生大声读散文诗和另一篇文章《迎春花》,相互对比,发现《花之咏》的不同。

  根据学生对比品味,相机点拨,感悟不同:

  (1)重点引导学生明白《花之咏》用第一人称“我”把花当人来写,给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感情。花之咏其实就是花在歌唱,花在歌唱自己的一生、自己的生命,它的一生包括生长、生活、追求。这是在内容上的不同。

  (2)从语言上看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感悟散文诗《花之咏》的语言像诗一样优美、不落俗套、新颖、清新。

  2.总结纪伯伦散文诗《花之咏》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用诗一般优美、清新的语言,描写了花的一生、花的生命。

  【设计意图:对比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为使学生充分感知散文诗《花之咏》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花之咏》和《迎春花》,在对比中思考鉴赏《花之咏》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使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悟《花之咏》语言的优美清新。】

  三、朗读感悟,品味语言

  1.作者怎样用诗一般优美、清新的语言描写花的一生、花的生命呢?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开头写花生长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读中感知哪句话写得美、用得新,吸引了我们。

  哪句话写得美用得新,吸引了你呢?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启发:

  (1)从“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想象比喻句带给人们的情景,感悟其与众不同,体会语言的优美、清新。相机指导朗读。

  (2)从“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再次感悟比喻句带给人们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清新。相机指导朗读。

  (3)从“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优美。相机指导朗读。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起化作大地母亲怀中的小花,深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方法,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通过读悟结合,引导学生具体感悟到散文诗语言的优美、清新,达到自主建构语言的目的。】

  四、自主建构,运用语言

  1.同学们,花,这自然的骄子,这大地的精灵,这母亲奉献给我们的礼物,它又有怎样的生活呢?引导学生默读写花生活的中间三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觉得写得优美、清新的词句,尤其是画一些词语,想其美的原因,做批注。

  那个词用得优美、清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启发点拨:

  (1)引导学生明白“礼品”象征着友谊、信任、尊重;彩冠象征着美丽、幸福、爱情、相伴一生;赠物象征着对死者的怀念、纪念、缅怀。一个词蕴含了那么多美好的感情,由此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优美。

  (2)引导学生明白“携手”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和好朋友一起把美好带给大地的情景,从而感悟语言的美妙。

  (3)引导学生懂得“舞姿轻盈”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融入了自己的想象,让人们仿佛看到了草原上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美,进而感受语言的与众不同、清新、优美。

  (4)引导学生通过找“芳香四溢”的近义词,理解积累词语,体会优美的语言带给人们的美好情景,等等,并相机指导朗读。

  2.引读词语,启发学生品悟花无论是在草原上、空气里,还是大地上,都把美丽、快乐、幸福、友情、真诚等带给了我们,花就是真、善、美的化身。

  3.作者通过这些词语,运用比喻、拟人,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用诗一般优美、清新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花的赞美,也是对真、善、美的赞美。引导学生再次化作大地母亲怀中的一枝小花,伴着音乐轻轻地吟诵,并展开想象。

  4.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有关写花生活的文段,引导背诵。

  5.那么,花的生活就仅仅只有这些吗?它还会生活在哪儿呢?引导学生选择一方面,也像作者一样运用比喻、拟人,融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交流学生所写,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建构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画词句,品味词句的优美清新,朗读背诵等进行自主建构,再及时把自主建构的语言规律运用到练笔中,达到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五、总结深化,拓展升华

  1.花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满足于打扮我们的生活,它还有自己的追求,它追求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思考理解花的追求。

  2.引导学生明白作者表面写花,实际写人。他借花喻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作者的《眼泪和微笑》中的另一篇散文诗,再次体会其语言的优美清新和他对梦想、光明的追求。

  4.推荐阅读《眼泪和微笑》,扩大阅读面。

  【设计意图:在学生建构文本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规律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后,水到渠成地引导他们明白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使学生较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再通过拓展朗读,达到进一步升华情感、品味建构语言的目的。】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之咏》2

  教材分析:

  本文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1883—1931)散文集《泪与笑》中的一篇。《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诗人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在前3段“我”分别把自己比作了“大地心中的一句话”、“坠落到草地上的一颗星星”、“大地的女儿”、第4小段讲了自己的用途“朋友间的礼物”、“新娘头上的鲜花”甚至是“祭拜逝者的赠物”,“花”是世上美丽事物、人间真挚感情的象征;在5、6段“我”又歌颂了自己从清晨到黄昏,从大地到空中与微风携手同百鸟相伴的幸福美好生活;第7段则表达了花的理想:追求光明。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物抒情,作者已与花融为了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的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诗人以流畅的语言,清新的文笔,愧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从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学情分析: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抒情、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较深的了解与感悟,而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借花表达自己对美丽对光明的追求,正是两种手法的有机结合。加上“花”是学生们身边十分常见的也是大家较为喜欢事物,学生对它们的形态外表以及生长习性比较了解,所以本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不难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课文。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美丽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并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重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查字典,“咏”什么意思?(歌唱)

  3、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来静静的听一听

  二、初读课文

  1、录音示范读。

  2、听之后有什么感受?

  3、谁愿意代替花“唱唱”这首歌?(知名分段读)

  4、你觉得他们读的怎么样?(生生互相评价)

  三、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语言交流、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吟诵一首诗词)

  (在说到“我是一句话”这一段时,可以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第4段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第7段,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我”的幻想可能是对自己的孤芳自赏,希望自己更加的美丽,希望自己能和星星一样升上天空,希望自己永不凋零,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称赞等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四、朗读背诵课文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所学之后

  1、课下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更多信息,进行知识扩展。

  2、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当堂仿写一段。进行交流。

  3、读一读日积月累中“读一读”中的词语。

  4、练笔:通过这首散文诗我们不但感受到花是美丽的,更体会到了花的崇高理想与追求,其实大地万物还有很多东西也有着崇高的气节,你愿意像作者一样为它们作词歌唱吗?(学生进行练笔)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之咏》】相关文章:

《花之咏》教案03-03

花之咏教案01-16

花之咏教案03-18

《花之咏》教学教案12-23

精选《花之咏》教案4篇06-28

《花之咏》教案3篇06-29

【精华】《花之咏》教案3篇06-27

有关《花之咏》教案4篇06-27

花之咏教学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