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

时间:2024-07-11 14:19:35 教案 我要投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概念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各数量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幻灯片演示课件

  【学生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它们有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

  (出示课件)小牛,小象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1、明确路程,时间

  2、引导学生思考:谁跑得快?(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小动物,比较谁跑得快?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1)比较小牛和小象,小象和小熊,谁跑得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比较小牛和小熊,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

  240÷3=80(米/分)

  70<80小熊快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

  程、时间和速度。

  引出:速度 =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

  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3、完成 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

  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千米/时

  人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4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教材列举两例加以说明。并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材从这一单元的开始口算乘法就是一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为具体情境教学的,所以对速度同学们并不陌生,不过没有把这个概念概括出来,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这些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检查反馈,强调重点。

  2、 多加练习,理解为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5

  速度、时间、路程(2)-求路程、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会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2、会利用路程公式计算路程;

  3、会利用时间公式计算时间。

  教学重点: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路程、时间的公式。

  教学难点:会利用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上海与南京相距320千米,火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从上海到南京乘火车需要几小时?

  3、读一读下面的速度,说一说表示什么?

  80千米/时

  45米/分

  二、新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跑得快(二)”。

  三、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媒体:

  (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时间?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怎么求?单位名称是什么?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

  C、小结: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2、填表P11:

  路程376千米476米时间9秒2小时12分速度340米/秒8米/秒60米/分

  提示学生要搞清单位名称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注意单位)怎样算的?三个公式之间的转换

  四、实际运用:

  1、填表:

  速度时间路程骑自行车9分1080米驾驶摩托车50米/秒500米人行走67米/分1小时

  2、应用

  (1)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检测练习: 练习册P8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求路程、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课后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提出疑问请你帮帮忙:有辆面包车和公交车在吵架,面包车说:“我比你跑地快,我2小时可以行驶120千米。

  ”公交车不服气,说:“我3个小时行使了210千米。”他们一直争论不休,争执不下到底谁快。

  请你作为公证员帮忙解决一下。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1)指名让学生说,你觉得谁快一点,并说明理由。(放开让学生说)

  (2)然后,引导出:大家都认为公交车跑地快。

  怎样来比较谁快谁慢?让学生体会关键是看谁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我们用一个小时作为单位时间)行驶的路程谁多?这就是表示“速度”。因此,速度是表示物体的快与慢。

  (3)请你说说看,面包车的速度是多少?(一个(每)小时行使60千米,表示60千米/时)公交车的速度是多少(一个(每)小时行使70千米,表示70千米/时)?

  (4)请你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速度?你能找出来吗?(比如:自行车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火箭的速度、火车的速度等等。

  老师可以给出他们大约的速度。

  让学生体会出大约的速度就是平均的速度,速度是不确定的,是变化的。)

  (5)我们知道,速度是不确定的,是变化的。

  如果要你计算当时的速度,你会算吗?请你仔细思考一下。引导:要知道速度,需要哪些条件?(结合公交车和面包车比快的题目)请小组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速度=?

  (6)小组汇报。(以“我们小组认为……”的句式。)

  引导出:速度=路程÷时间。

  3、巩固练习

  路程:150千米、160千米、110米、12千米

  时间:30分、20小时、11秒、300分

  速度:60千米/时

  4、探索,分享

  假如,我有两个疑惑:

  一、我想知道辆车从某地到某地需要多少时间?应该怎么求?

  二、我想知道这辆车从某地到某地要多少路程?又该需要哪些条件?

  请四人小组讨论。

  最终得出: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小结: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变量之间,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第三个。(并让学生熟记在心,那些相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求背诵)

  5、实践问题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小时,我们可以知道他路程是?

  60×3=180。

  请问:60×3=180表示什么?

  180÷3=60表示什么?

  180÷60=3表示什么?

  6、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猜一猜谁跑得快?课件出示:拖拉机2小时跑了120千米,面包车3小时跑了210千米,请你们说说谁跑得快呢?学生积极讨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方法?

  2、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拖拉机行120千米所用时间:2小时。

  面包车行210千米所用的时间:3小时。

  拖拉机用的时间少,所以拖拉机跑得快。教师对这种方法先不予以否定,让这名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分析的方法,或让其他同学说说他错在哪里。

  (2)拖拉机2小时行的路程:120千米。面包车2小时行的路程:210÷3×2=140(千米)140千米>120千米,所以面包车跑得快。

  (3)拖拉机每小时行驶的路程:120÷2=60(千米)面包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210÷3=70(千米)因为60千米。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

  教学设想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看嫦娥一号飞行的实况录象,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比较小军和小刚的速度及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让学生看交通警告标志,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探究求路程和时间的数学模型。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四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间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搭载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实况录象(2分钟)

  .课件. 课堂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看搭载嫦娥一号火箭发射实况,让学生感知速度.

  师:近段时间发生在中国的科技大事是什么?

  10月24日18时5分,搭载着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嫦娥奔月的梦想。

  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把嫦娥一号准确的送行月球轨道。我们用数学的眼光看这个短篇。

  2、速度你知道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3、揭示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二、展开

  1、 速度的含义

  (1)小刚跑步用时3分,小军跑步用时2分,谁跑得快些?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时间少,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2)小刚3分跑900米,小军2分跑500米,谁跑得快些?

  ①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②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学生可能有 a比速度900÷3=300(米)500÷2=250(米)

  b相同时间比路程900÷3×2=600(米)和500米比较

  500÷2×3=750(米)和900米比较

  c相同路程比时间

  ( 3 )每分跑300米,每分跑315米,每秒飞行7千米,每小时25千米,每天爬50米,这些都是速度。

  师:每一个速度分别可以表示什么物体行的速度

  师:你能用一句简洁话说说什么是速度吗?

  引导学生说出包括每分、每时、每秒、每天等时间单位,还要有在这些时间里行的路程。

  单位时间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4)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

  (让学生体验可以用速度来比较快慢,建立时间单位的表象,再通过交流每一个速度分别可以表示什么,深刻理解速度的含义,并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

  2、 速度的统一表示

  (1)鲍威尔10秒跑100米,每秒跑多少米?

  蜗牛急速爬行3小时,能爬30米。平均每小时能爬多少米?

  让学生口答(为节省时间)上面两题得到

  100÷10=10米 30÷3=10米

  比较这两题的得数。

  (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学习速度的统一写法的必要性。而不是把速度的统一写法直接的灌输给学生。)

  (2)速度的统一写法,读法。

  10米/秒 读作:10米每秒 10米/时 读作:10米每时

  (3)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

  猎豹 (图片)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

  火车(图片)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

  (比较这两个速度谁快,每分钟2千米求每小时多少米就要乘以60,也就是2×60=120千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长征三号甲火箭(真实图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

  嫦娥一号(真实图片)的飞行速度是(8000米/秒、10580米/秒、990米/秒、2400米/秒)

  (8000千米每秒是绕月飞行的速度,10580千米每秒是地月转移轨道的速度,900千米每秒是刹车的速度,2400千米每秒是绕月轨道的最大速度。和引入环节相联系,让学生体会速度变化在探月工程中的作用。)

  声音的速度是340千米∕秒

  光的速度是298000千米∕秒

  (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声音)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速度。

  举例生活中你知道的速度有那些?

  3、求时间和路程

  让学生从现实情景中看限速60的交通警告标志。说明最高限速是60千米每小时。

  (1)唐叔叔2小时开140千米,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建议唐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2)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在汇报中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从现实情景入手,探究求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三、拓展升华

  1、泰顺到北京大约有20xx千米。马车每小时候行驶10千米,大巴车到北京要用25时,直升飞机每小时飞行500千米。

  (1)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如下)

  坐马车到北京要多少小时?

  大巴车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坐直升飞机到北京要多少小时?

  坐直升飞机比大巴车快多少小时?

  坐直升飞机比马车快多少小时?

  直升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比大巴车快多少千米?

  (2)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先让学生汇报所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如下的整理

  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当路程不变时,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就越省。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用了那些数学学习方法?你还想了解更多有关嫦娥一号的知识,请你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查询。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10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11

  教学内容:课本第9~1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

  2、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知道其表示的含义。

  3、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知道其含义

  2、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同桌互相背诵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介绍。

  小象、小牛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时常为谁跑得最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

  (出示)小象:4分钟252米

  小牛:3分钟252米

  小熊:4分钟216米

  2、提问: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小象跑了252米,小牛也跑了252米,小熊跑了216米。

  小象跑了4分钟,小牛跑了3分钟,小熊也跑了4分钟。

  师:我们把它们跑的距离叫做路程,4分钟、2分钟都叫做时间。

  (板书):路程、时间

  3、师:谁跑得最快?(板书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用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是你是怎么比的。

  4、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反馈。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推理比较速度的快慢

  1、交流比较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2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推理和求每分钟跑的米数。)

  (板书):推一推

  (板书):算一算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它们每分钟跑的路程?你来说一说算式?

  (板书):252÷4=63

  252÷3=84

  216÷4=54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算出了它们每分钟分别跑了63米、84米、54米。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推一推的方法,推算出:小牛跑得最快。也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它们每分钟跑的路程。

  (二)认识速度单位,读、写及含义

  1、出示速度的定义。

  我们把每分(每小时、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板书)

  2、速度单位及其读法和写法

  (1)分别说一说小象、小牛和小熊的速度。

  (2)自学课本,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①:如何表示在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也就是如何表示速度呢?

  问题②:怎样读写速度?

  问题③:想一想,速度单位除了课本上介绍的,还有吗?怎么写?

  3、学生汇报。

  4、结合三者的速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谁跑得快”。

  5、小结:速度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用/分隔,/的`左面是长度单位,右边是时间单位,合起来就是速度单位,表示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三)跟进练习。

  认识不同的速度,先读一读,再说一说每个速度的含义。(课本第10页)

  三、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9页)

  1、(出示)双层火车3小时行了444千米,庞巴迪火车2小时行了332千米,这两辆火车哪辆的速度快?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提问:你们是怎样来求速度的?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小结:我们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来求速度。

  2、完成课本第10页:算一算。

  四、总结归纳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1、收集不同的速度。(网上、报刊)(读一读和书出其表示的含义)

  2、师:同学们,下课后请你们到操场上,绕着跑道走一圈,记录所用的时间,然后估算一下你步行的速度,填在书上第10页的做一做中。

  检测练习:练习册P7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谁跑得快)

  怎样比?

  1、推一推

  2、算一算:每分钟(每秒、小时)跑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单位:千米/时、千米/天、米/秒、……

  小象252 ÷ 4 = 63(米/分)

  读作:六十三米每分,表示:小熊每分钟跑63米。

  小牛252 ÷ 3 = 84(米/分)

  读作:八十四米每分,表示:小牛每分钟跑84米。

  小熊216 ÷ 4 = 54(米/分)

  读作:五十四米每分,表示:小熊每分钟跑54米。

  课后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课件一套,学生练习纸一份,奖励小笑脸。

  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生:......

  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

  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⑷小强5分钟跑了600米,小强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强平均每分钟跑3000米。()

  第二关:练习八第8题。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⑴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⑵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三关:拓展题:

  爸爸骑摩托车带小倩到粤晖园玩,摩托车速度是500米/分,从家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小倩家到粤晖园有多远?

  四、学生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在这节课谁表现得好,你想表扬谁?你自己呢?老师呢?今天哪个组表现得最好?

  板书(附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获得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学好本节课能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xxxxx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况中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学术语表示这些关系。

  (2)、能力目标:用路程、速度与时间、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深刻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及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上周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从学校到家里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回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A)生拿出自己准备资料,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

  (B)举手发言

  生1:我家到学校大约1500米,第一天我用走的方式,用了15分钟。第二天我坐公交车用了8分钟。今天我坐爸爸的轿车只用了3分钟就到学校了。

  生2:我家到学校大约480米,走了8分钟。我坐爷爷的三轮车只用了5分钟。……

  (2)师:肯定学生的做法

  (3)据刚才同学们提供的信息,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C)生3:坐轿车最快。

  (D)生4:我想补充:我认为应该是同一条路,那么坐轿车可以最快到学校。

  (E)那是因为轿车的速度是最快的。

  (这时候学生对速度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4)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让生在实践中学会感受路程、时间这些抽象概念,为新课学习铺垫。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

  知(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P45。从这些图上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A)生1:马车的速度是最慢的,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

  生2:我知道轿车约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

  (2)你们会读吗?全班一起读。

  生3:我还发现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了,这样我明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北京看奥运了。

  (当这位学生讲到这里时,同学们都笑了,对这节课的研究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课件出示:

  (1)金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B)四人小组先讨论。(C)全班交流:

  生1: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也就是1个小时行80千米。

  生2:那2个小时就是2个80个千米。

  (3)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D)生1:用乘法算:80×2=160(千米)

  (4)你们能说出80和2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

  (E)80×2=16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这时我把"×"和"="填上去,于是数量关系出现了:速度×时间=路程)

  课件出示:

  (2)金老师如果是骑自行车,速度是225米/分,1小时可以行多少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并同时提醒同学们单位之间的转化(1小时=60分钟)

  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225×60=13500(千米)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5)你们能不能改变这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第1小组和第3小组改成求速度的,第2和第4小组改成路程的)并解答且要求写出数量关系。

  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数量关系:

  225=13500÷60

  速度=路程÷时间

  60=13500÷225

  时间=路程÷速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进一步对速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三)小结

  (1)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还存在哪些问题不理解?

  (A)生1:知道了什么叫路程、时间、速度。

  生2:我学会了求路程、时间、速度的方法

  生3:只要记住路程相当于两因数的积,速度相当于一个因数,时间相当于另一个因数。就可记住了它们的关系。(我觉得这也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因为学生很好的联系了学过的知识。)

  (四)尝试应用深化练习课件出示:

  (1)基本练习(连线)

  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用来跑步的`时间为多少?

  A:15分钟B:900秒C:1刻钟

  或者

  A:1800÷120表示()

  B:1800÷15表示()

  C:120×5表示()

  (2)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和返回时各用了2小时。

  A: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B: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原理

  (3)拓展练习(卡片出示)

  出示一块路牌,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从绍兴出发过5小时能否到达上海?

  (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

  (4)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课刚开始时使用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自己提的问题吗?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8和第9题认为还是第9题简单,决定把第8和9两题合并起来,如果能理解第8题,那应该可以理解第9题。

  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80×2=16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225=13500÷60

  速度=路程÷时间

  60=13500÷225

  时间=路程÷速度

  1小时=60秒

  1刻钟=15分钟

  KM是指千米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15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祖国上下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五一”长假又要到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想趁着这个假期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出去走走呢?

  老师课下为大家找到了一条不错的出游路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铁路示意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1、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观察结果。谁愿意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来估计路程的长短。

  1、多媒体出示可爱的蓝灵鼠并由蓝灵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

  2、全班汇报交流估算结果。

  (1)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就是400千米,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就是300千米。400+300=700千米。而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是4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天津到北京是137千米大约是140千米。400+360+140=900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2)分段比较路程来估计的: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400千米,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也是400千米,所以这两段路程大约一样,再看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是3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比300千米多60 千米而且到达天津后还要走137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三)认识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并由兔博士提出问题。

  兔博士:“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我都看到了,真是很出色呀!我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这里也有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计算结果。(在汇报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来和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出示答案:(1)118×5=590(千米)

  (2)98×7=686(千米)

  4、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总结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正确。像上面的问题中,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我们称为速度。一共行驶的千米数,我们称为路程。

  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试着总结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总结的结果。(在汇报时要提示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多媒体出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5)教师由这个关系式提问: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两个关系式?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三、试一试:

  1、请同学们根据铁路示意图上的信息利用总结出的数量关系式,试着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开往青岛,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

  (1) 火车开出1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 离青岛还有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解答结果。

  (1) 85×10=850(千米)

  (2) 北京到青岛137+360+393=890(千米)

  890—850=40(千米)

  3、出示课本66页第二题。让学生了解铁路信息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图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并提出问题,可以找你喜欢的同学来解答你的问题。

  四、练一练。

  根据两条铁路路线(例题和试一试中的2题中的路线)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网站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为大家提供“五一”出游路线,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以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环节,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观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及畅所欲言的机会。

  这一部分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书中的卡通人物蓝灵鼠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去解决问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熟悉的兔博士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通过两道应用题的解答,从而总结出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充分相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把学生推倒了“探索主体”的位置。

  通过兔博士介绍路程和速度的概念结合学生自己列出的算式让学生总结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从而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追问及引导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做一个铺设并为后面的练习做一个准备。

  在教学试一试这一环节时,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的解决一些此类的问题了,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放手去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培养。在汇报交流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不同方法都给予适当的鼓励。

  此环节的设计是把课本上的练一练的两道题整和成了一道题。目的在于加强两道题的整和性,题目更贴近于学生们的生活与本节课联系更紧密。 本课开始的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每个城市可以用一幅有特色的图片来表示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此环节在为孩子们提供自由空间的同时要注意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示意图,注意图中城市的方位。

  学生在汇报观察结果时可能出现:我知道了哪个城市在哪个城市的哪边或哪个城市到哪个城市之间有多少千米等等,只要能回答到这两个点上都要给予鼓励与表扬。

  在学生估算的同时要提醒学生结合铁路示意图中的数据来估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估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已做说明) 学生的回答只要能比较出郑州到北京比青岛到北京的线路近,就要给予肯定。鼓励思维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计算结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方法做及时的指导。这时教师的引导性语言也非常重要例如:“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这样一句话就可以调动起学生说的欲望和积极性。还有“可以任选一道题来和大家说说”这样给学生充分自由空间。

  在兔博士介绍路程和速度的含义的时候每说一个概念在原题上标出来(利用多媒体显示)

  试一试部分教师在全班巡视的时候一定要起到适当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

  在练一练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两条线路出游,“五一”长假到底怎样安排,还得同学们自己决定,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网站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案】相关文章: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01-13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03-15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12-27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04-22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反思06-11

四年级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04-11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四年级数学教案04-10

高中速度的教案03-29

路程议论文12-28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