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

时间:2024-07-27 07:23: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还记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顶点,边,边。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国旗、椅子、单杠,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师:之前我们去了小精灵的操场认识了角,现在老师又从小精灵的操场上请来了一些朋友,你看看,这些图形里有角吗?

  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

  师:老师今天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数学当中的新朋友了,我们叫这种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角为直角,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并且会画一个直角。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师: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断。

  师:那我们先排除几个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师:这两个角很明显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断。

  师:那剩下的`两个角我们如何判断他是不是直角呢?给你一个小提示,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生:三角板。

  师:三角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怎么帮助我们呢?

  师:老师把第二个角带到了黑板上,请同学想想如何用三角板进行判断。

  师:先将顶点对齐,再对齐其中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对齐。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这两个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现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断一下你的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我这里有一张纸,大家想一想,用这张纸能不能制作出一个直角?

  成果展示。

  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师:你有没有验证一下,你折的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

  5、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还在哪里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灯片,欣赏直角。

  6、画直角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

  生: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从顶点出发的边。

  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指名学生回顾判断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关。数一数有几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三关。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学生独立完成。

  4、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直角?

  小组讨论

  四、回顾小结

  说一说,假如你是直角,你要交给大家什么知识,怎样介绍你自己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2

  教学内容:

  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3

  教学内容:

  1、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2、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3、引出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

  长方形鸟巢(能把每条边都剪下来、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五边形鸟巢、六边形鸟巢、一个长方形留着竖着用、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温暖的春天来了,小鸟也出来了。大家看(课件)。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温暖舒适的巢穴,小鸟高兴地似乎在唧唧喳喳的叫着。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还要给小鸟做一个温暖舒适的巢,为小鸟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就为小鸟做了几个小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鸟巢。

  (一)长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边特征。

  (1)你知道这个鸟巢都是用那些图形的纸卡做出来的吗?(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2)是吗?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个鸟巢每一面的纸卡拆下来,你们好好观察观察。(把鸟巢拆开,把每一个面都贴在黑板上)

  (3)好,先看这个面,他是什么图形的?(长方形的)

  (4)对,这就是我们以前认识的.长方形,可是长方形的身上还藏着许多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先来找他的边的秘密。板书:长方形的特征

  (5)拿出长方形,你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或者用手折一折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边的特点。小组四人边量或折边记录,看长方形的边究竟有什么特征!如果你是量的就请记录到量1的表格中,如果你是折的,就请记录到折2的空里。开始!【生操作、交流】

  (6)谁来交流你们组找到的有关边的特征?【长方形的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一样长,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量的】【把你们组是怎么量的展示一下】【这条边长20厘米,这条边也长20厘米。这条边是15厘米,这条边也是15厘米】

  (7)是不是他们组的长方形凑巧有这个现象呢?还有谁是用测量的方法的呢?【你来展示你们组是怎样测量的】【这条边长15厘米,这条边也长15厘米,这条边是12厘米,这条边也是12厘米】【所以,它们俩一样长】

  (8)看来,这个特征应该是真的。那么还有用折的方法吗?【我们组使用折一折的方法】【你们组是怎样做的】【我们是先把他们俩对折,他们俩一样长,再把它们俩对折,也是一样长】【嗯,如果像这样,叫这两条边完全重合,那说明这两条边是相等的,而这两条边呢,也是完全重合,就是相等】。

  (9)和他们组发现的是一样的特征的举手!看来经过好几个组的验证,这个特征是真的。

  (10)对,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总结了一个规律:长方形的这两条边相等,这两条边也相等!经过自己动手所得出的结论同学们一定记忆非常深刻,对吗?

  (11)刚才我们找到了几组相等的边?【2组】

  (12)这两条边就好像我们俩这样,我们这是?脸对着脸!对,叫做相对!那么他们叫做什么样的边?【对边】

  (13)真聪明!所以说,长方形边的特征就是【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我们来给这四条边起个名字。来,看这组对边和这组对边,哪一组比较长?

  (2)对,这一组较长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板书:长这一组较短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板书:宽

  (3)长方形有几条长?板书:【2条】。几条宽?板书:【2条】。

  3、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1)你能指出黑板的长吗?你能指出黑板的宽吗?

  (2)你能找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吗?宽呢?

  (3)看来不是横着的这个边就是长。重点要看谁更长!

  4、探索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有几个角呢?那么长方形的这四个角又会有什么特征呢?【都是直角】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着像】

  (3)嗯,有依据的猜测和估计是可以的。那么,要看看我们估量的是不是准确,我们就要用什么文具来帮忙验证长方形的角是直角呢?【三角板】【对,三角板上的直角】【那还等什么?小组开始吧!】

  (4)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吗?谁来演示你们组的的测量过程!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4

  教学课题: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学生出现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现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6×1=6一六得六6×6=36六六三十六6×2=12二六十二6×7=42六七四十二6×3=18三六十八6×8=48六八四十八6×4=24四六二十四6×9=54六九五十四6×5=30五六三十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四、运用拓展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简单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数学二年级05-27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04-11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1-10

中班简单数学教案03-15

小学数学教案教案06-1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1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1-28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01-29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