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27 11:55:24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案[优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读数、写数等练习活动,加深对10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说出一个数的组成,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熟练口算几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进一步了解求剩余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2.使学生通过思考,体验不同表示方式,进一步获得认数学习的经验。提高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的`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难点:

  进一步理解减法含义。

  课前准备:

  光盘、计数器、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数的组成、读写

  1.用小棒数数。

  (1)出示4捆小棒,说明每捆10根。(引导说明4个十是四十)

  继续往下摆,到四十六时,提问:为什么是四十六?(4个十和6个一)数到五十,提问:满10个一根可以怎样?(演示:捆成一捆)

  追问:这里面有几个十?是几十?

  (2)学生十个十个地数,从五十到一百。

  2.计数器表示数。

  (1)说说计数器从右面起,按次序各是什么数位。

  提问:个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位上呢?

  六十要拨几个珠子?让学生拨一拨。

  (2)十个十个的拨,从六十到一百。

  (3)老师说数学生拨。

  二、100以内的读写法

  1.第1题。

  (1)左图:看小棒图先填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填出合起来有多少。

  (2)右图:看图先填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再填出这个数的组成情况。

  (3)适时复习数位顺序表。

  2.第2题。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位?它们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填空,指名回答。

  提问:第二题你是怎么样想的?

  3.补充练习:

  36里面有()十和()一。

  84里面有()十和()一。

  6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

  2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

  三、计算练习

  1.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

  抽几题让学生说计算的思路。

  2.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得数。

  70+4= 27-7= 50+20= 20+9=

  100-50= 86-80= 8+80= 97-7=

  四、解决问题

  1.第4题出示光盘

  (1)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问:表格里画了什么事物?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让学生独立填表。

  (3)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第5题。

  (1)让学生看图,告诉学生: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小鱼。

  (2)提问: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信息?你知道小猫钓了多少条鱼吗?让学生列式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计算的?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12

  8+()=13

  5+()=11

  7+()=14

  9+()=16

  6+()=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13-6=7

  想:10-6=4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1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一年级数学教案4

  课题七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二、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8页“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相邻单位之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会在计数器上数数,知道基数和序数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每小组1000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谭老师给全班同学带来了几位客人,你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好,他们来了,我们就去看看,他们是谁啊?(一休和他的师兄们)[教师课件出示]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一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是吗?他今天来到我们教室,是要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有)

  二、新授:

  1、估计小棒的根数。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自己小组里的篮子,请你们猜一猜有多少根小棒,不用数。

  生:500根!

  生:800根!

  生:1000根!

  ......

  同学们猜了那么多,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呢?(数一数)

  对,在数之前,一休对我们有几点要求,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

  在数之前,组长先跟你们那一组的同学商量好,怎样数才能做到三个要求:

一、数的速度要快;

  二、数的数量要准确;

  三、数的结果要别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好,现在就请小组的组长和同学们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就开始数。

  2、学生数小棒,教师巡回指导。数完之后,教师指名展示结果。

  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非常快,我现在想请咱们班的同学拿着自己小组的成果上来展示一下。(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捆的方法,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来数,让学生评一评各小组数的方法怎样。)

  生:我们组是20根扎成一小捆,5小捆扎成一大捆,一大捆是100根,一共1000根。

  生:我们组是50根扎成一捆,50根50根地数,这样数的速度要快一些,还可以节约橡皮筋。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先一根一根地数,10根扎成一小捆,10小捆再扎成一大捆,一大捆里面是100根,一共1000根。

  ......

  3、(教师利用一个小组小棒)拿一大捆抽出一小捆。

  提问:请问这里一共有多少根?

  (放进去)这一大捆里有多少根?

  通过他们捆的,你能根据他们捆的,发现这一小捆的10根现一大捆的100根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小组里的同学,然后再指名汇报。

  生:10个十是一百。(教师板书)

  生:一百里面有10个十。

  生:100比10多一个0,10比100少一个0。

  4、教师拿起一大捆100根,提问:老师手上这一大捆的100根与所有的1000根,又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指名汇报。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生: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教师板书)

  生:100比1000少一个0,1000比100多一个0。

  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他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刚才估计小棒的时候,谁最准确?

  三、反馈练习:

  1、(课件出示基础练习题)一休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有信心做对吗?

  10个一是(),10里面有()个一;10个十是(),100里面有()个十;

  10个一百是(),1000里面有()个一百。

  做完后,集体订正。

  2、小燕子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地球爷爷有一双无形而强大的手,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可以吃得下很多的.东西,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你知道苹果成熟了往哪里掉啊?其实是地球爷爷那双无形的手给摘了,你知道是什么吗?地球爷爷已经吃了986个,往后每多吃一个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1,你能帮他数一数吗?

  (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动画,学生从986数到1000。)

  你能不看地球爷爷吃苹果的图,自己从986数到1000吗?学生自由数,再集体数。

  我们做完了一休和小燕子的题目,还有大师兄和二师兄的题目你们想做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计数器吗?(教师出示计数器)看到计数器,你想说什么?

  把计数器的特点说出来,并说说各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然后再指导在计数器上数数。

  2、三百四十九在计数器上是这样拨得:百位上拨(),十位上拨(),个位上拨()。

  3、八百零九在计数器械上是这样拨得:百位上拨(),十位上拨(),个位上拨()。

  4、比一比看谁的填法最多!________800________

  五、拓展练习:

  动动脑:4个同学跑步,跑到终点时是这样排的:3号、212号、42号、87号

  212号是第58名,()号是第59名,()号是第56名。

  六、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6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1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

  课件、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6)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总结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比 一 比

  长和短  高和矮  轻和重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案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出示装有15枝铅笔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生:粉笔、糖、......

  师:其实里面装的是铅笔。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愿意和我玩吗?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愿意!

  (评析“猜猜老师盒里装的是什么?”“愿意和我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吗?”这一话题的提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老师把盒子里的铅笔全抓在手中)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几枝?生:(自由猜测)6,9,15,...

  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呢?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把铅笔拿在手上边数边摆在桌上)1,2,...,15,有15枝,你猜对了吗?(台下猜对的学生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好,我们再来猜,(教师在桌上再添铅笔)现在有几枝?生1:20枝。生2:5枝。

  师:原来有15枝,再添上去,应该怎么样?生:肯定比15枝要多。(自由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数数发现有20枝。)

  (评析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猜一猜铅笔的数量是多少”,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当学生把估算当成胡乱猜测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检测估算正确与否的策略与方法,加强对学生数感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师:我们再来猜。(变20为26,重复经历猜--数的过程。)

  师:好,我们猜最后一次。(教师在桌上拿掉了4枝)现在猜猜有几枝呢?生1:肯定比26少了,18枝。生2:20枝......(教师与学生一起兴趣浓厚地一枝枝数着:1,2,3,...,22。)

  师:刚才我们猜完以后要想知道到底有几枝铅笔,都是通过一枝一枝地数,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你感觉怎样?生1:很麻烦。生2:很累......

  师:对呀,一枝一枝地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铅笔摆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枝呢?可以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

  师:好,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生1:2枝2枝地数。生2:5枝5枝地数。生3:把10枝扎成一捆。......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数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数法最好呢?生:把10枝扎成一捆的好。

  师:为什么把10枝扎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多少枝呢?生1:2个2个或者3个3个也要数好几次,也比较麻烦。

  生2:10枝扎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10枝了,然后就接着一捆一捆地数:10,20,30,...

  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即10,二捆就是2个十即20,三捆就是3个十即30,......,九捆就是9个十即90(板书: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9个十是九十,学生齐说),再数数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了。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多次猜铅笔,然后一枝枝地数铅笔的活动,使学生感觉到当铅笔数目多时,一下子不容易看出是多少,激发学生去寻找好方法,以便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反复数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到10枝扎成一捆,可以使数数更加方便,并初步掌握整十数的顺序。)

  2.摆小棒,读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想出的好办法来试试看,(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3捆加4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吗?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34。

  师:你们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3捆就是30根,再加旁边的4根,就是34。

  师:(拿起3捆小棒)这是几个十?生:3个十。

  师:(再拿出4根小棒)几个一?生:4个一。

  师:(语速放慢)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板书:3个十和4个一)。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来说一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互相说。)

  (评析由于学生在前面猜数环节中已经亲身体验到“10根扎成1捆”的缘由,感知了几个十和几个一就读作几十几,这样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读数自然水到渠成。对于数的组成这句话,教师通过放慢速度、让学生复述,教给他们一个说完整话的模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学生学会完整表达自己思想的培养。)

  师:(出示5捆加8根)现在老师再摆,这表示多少?生:58。

  师:为什么是58,谁能用刚才的说法说一说呢?生: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58。

  师:(又出示7捆加2根)现在有几根?生:72。

  师:为什么是72?生:7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72。

  师: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老师摆小棒都是怎样摆的呢?生:先摆出几捆,旁边再摆几根。

  师:对,先摆几捆,就是几个十,再摆几根,就是几个一。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同学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下,有问题吗?生:没问题。(学生各自操作后教师指名回答。)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

  师:好多同学都没看见你是怎么摆的,你能介绍一下吗?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生2:我摆的是29,是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生3:我摆的是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师:现在反过来,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让其他同学猜猜你摆的表示几。生1:我摆的数由3个十、5个一组成,你知道我摆的是多少吗?生2:35。......(小组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评析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只顾自己,而忘记倾听别人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创设“我说组成,你猜数”的练习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猜数、摆数、读数的过程,思维非常活跃。)

  师: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一捆一捆地边摆小棒边数数,从10开始。10,20,...,90(当数到90时,教师故意停顿),我们一根一根地摆数到99(放慢速度),再数100。

  师:同学们,100根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00根呢?(学生又想到了扎成一捆的方法。)

  师:为什么这样就是100了?生:1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10捆就是100。

  师:对,真聪明,10个十就是100。(板书:10个十是100)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同学们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老师说出一些数,你能很快地用小棒摆出来吗?

  生:可以。(一个学生在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下面操作。)“44”

  师:你是怎样摆的?生:4个十4个一。“54”

  师:54在44的基础上只要怎样?生:再加一捆。“67”“89”“100”(生边摆边解释。)师:接下来同学们拿出你的皮尺,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越怎样呢?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子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75前一个数是几?生:74。

  师:比36多1是几?生:37。

  师:49比50少几?生:少1。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子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呢?(学生提问,其他人倾听、回答。)

  师:好多同学还想提问题,那么我们小组合作,1人提问,其他同学回答。(小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能否把尺子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呢?

  师:63比64少几?89前一个数是多少?5个十是多少?(学生抢答)

  (评析学生通过读数、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100以内各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100以内的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游戏活动

  1.数字接龙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师:23。生:24,25,26,27,28。

  师:真棒!56。生:57,58,59,60,61。

  师:77。生:78,79,80,81,82。

  师:同学们真能干。

  2.接力赛

  师:你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说出后面三个数吗?试试看。

  师:34,36,38。生:40,42,44。(有学生说成39,40,41,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所给数字的特点,再想一想。)

  师:45,50,55。生:60,65,70。

  师:真能干!20,30,40。生:50,60,70。

  师:请同学们互相考考。(同桌互相出题。)

  3.排顺序

  师:同学们,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10名学生上台,每人胸前有个数字,分别是24,36,30,42,75,63,50,21,19,38)。

  师: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数,表示什么呀?生:号码。

  师:有几位运动员呀?生:10位。

  师:看这些运动员上场,你感觉怎样?生:很乱没有次序。

  师:很乱,那怎么办呢?生:给他们排队吧。

  师:那你们说说按什么顺序排队呢?生1:按号码从小到大。生2:按号码从大到小。

  师:现在我们先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吧,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运动员互相矫正排好队。)

  师:哪位运动员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号码?比如,我是几号,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如果同学们觉得介绍得好,就鼓掌表扬,好吗?生1:我是19,是由1个十9个一组成的。生2:我是21,是由2个十1个一组成的。......

  师:作为运动员,反应要特别敏捷,现在我们来比赛。当给出问题的答案是你胸前的号码时,就请你举起手,说:是我。其余同学当裁判,对反应快的运动员鼓掌表扬,好吗?(师生共同出题,如:比25少1是几?3个十和6个一是几?7个十和5个一是几?3个十是几?49的邻居是几?比18大1的数是几?)

  师:同学们,你对这些运动员的表现满意吗?我们平时也要向运动员学习,锻炼好身体,才能学到本领。

  (评析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当学生学习感到疲倦之时,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判断正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100以内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看到过或听到过呢?生1:红绿灯的计时牌上。

  生2:车牌号。生3:电子钟。......

  (评析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数,使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充分体会用数学的快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生1:我学会了100以内各数。生2:我很喜欢猜数字。......

  〖教学反思〗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以下几点。1.加强估算,重视数感的培养: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方法掌握得较少,因此,一开始通过猜铅笔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对实物的观察、数数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用数字将小棒的根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2.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能正确地在数射线上数100以内的数,能在数射线上标数,并通过数射线找出相邻的整十数以及最邻近的整十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难点:理解掌握数的十进制位值体系及书写的抽象过程。

  教学媒体:双色片,教学平台,百数图,位值图。

  课前学生准备:数学书,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说一说

  (1)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2)65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37由( )个一组成。

  (4)15的相邻数是( )和( )

  一、学习在数射线上找相邻整十数

  复习整十数的概念;正数,倒数100以内的整十数。

  1、出示题3的图2,说说数射线上这些字母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师:仔细观察, a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怎么想的?

  生:在10和20之间。

  生:a 左面的整十数是10,右面的整十数是20。所以在10和20之间。

  小结:数a 左面的整十数是10,右面的整十数是20,所以我们说数a的相邻整十数是10和20。

  自己试一试,说说数射线上其他字母的相邻整十数,并记录在书上,组内交流。

  师:a表示什么数?怎么想的?

  生:表示16,从10开始往右数6格就是16。

  生:10和20中间那根刻度线表示15,15往右数1格是16。

  生:从20开始往左数4格是16。

  2、出示:

  左右互说:b是几? 汇报交流

  独立完成题4。写出c、d、e···所表示的数。

  3、出示题5图,在数射线上标出:21、29、32、38、43、72、83、94

  (也可以请学生自己编八个两位数)

  师:一些数宝宝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用你们今天学的本领你能帮助它们吗?

  每次出示两张卡片,如:21、32

  先直接口述这两个数分别在哪两个整十数之。

  然后在数射线上表示位置。

  二、在数射线上标数

  1、出示P14/4

  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板书:在( )和( )之间

  2、进到下一个整十数或退到上一个整十数:

  25+( )=30 25-( )=20

  37+ ( )=40 37-( )=30

  43+( )=50 43-( )=40

  54+( )=60 54-( )=50

  3、出示P14/5

  师:在数射线上标出21、28、32、38、43、72、83、94

  (1)它们分别最接近哪一个整十数?

  最邻近的整十数的概念。

  (2)你是怎样找到它们在数射线上的位置?

  (3)这一串数是按什么规律排放的?

  (4)你发现了什么?(在数射线上越往右边的数越大)

  小结:个位上是6、7、8、9的数最邻近的整十数是进到下一个整十数。

  个位上是1、2、3、4的数最邻近的整十数是退到上一个整十数。

  个位上是5的数或者是整十数两边都可以。

  三、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1、出示 73 ○ 78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73<78,通过数数可以比较大小,73、74、75、76、77、78。

  生:十位上都是7,3比8小,所以73<78。

  生:在数射线上看这2个数,78在73的右边,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生:73最靠近70,78最靠近80,所以73<78.

  2、出示:

  39 ○ 35 23 ○ 25

  左右互说

  四、 总结

  比较一位数和两位数时,两位数大。

  两个两位数比大小,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师:今天学习数射线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达成练习:

  1、 在数射线上写出字母表示的数。

  2、 写出与下列各数相邻的整十数。

  ________35________ ________86________

  ________30________ ________61________

  3、写出下列各数最邻近的整十数。

  32最邻近的整十数是( ) ; 47最邻近的整十数是( )

  4、比较大小:

  15○27 76○78 96○94 52○58

  32○29 53○52 51○43 82○79

  5、将下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5 17 53 9 21 58

  板书设计:

  百以内数的表示

  数射线:每一大格表示10

  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

  每一小格表示1

  相邻数: (25),26,(27); (33),34,(35)

  相邻整十数: (20),26,(30); (30),34,(40)

  最邻近的整十数: 30 30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学习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谈话入新课

  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揭示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钟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

  3)(出示问题)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也就是求什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人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9=

  2、探讨算法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15-9=?

  2)在四人小组内说说“15-9”的计算过程。

  3)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6+9=15,15-9=6

  b.10-9=1,1+5=6

  c.15-5=10,10-4=6

  ......

  4)评价以上的算法,重点掌握第一、第二种方法。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解决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2)12-9=

  (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

  4、小结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20分钟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3、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15分钟

  小结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3分钟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圈一圈,算一算

  12-9=15-9=

  2、算一算

  (1)9+()=169+()=119+()=17

  16-9=11-9=17-9=

  13-9=18-9=14-9=12-9=

  9+4=16-9=9+7=11-9=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2页例8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应用人民币和100以内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较简单的元、角、分的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了解信息

  同学们请你们说说喜欢什么玩具?了解它多少钱买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

  2、(多媒体出示商店的画面或者画好许多小商品的`小黑板)同学们!看看这是一家小商店,这家小商店里都有什么商品?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同桌交流汇报)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刚才大家都说出了许多小商品,有学习用品、有玩具,那如果你有10元钱,你想买什么?用多少钱?还剩几元?(先想想,自己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6=4(元)

  10-8=2(元)

  ..................

  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说一说,然后独立列算式并计算答案)

  你还能根据这幅画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余学生回答,说明解题思路)

  三、购物实践活动

  大家参观完了这家商店后,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下面我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买东西,其余学生认真观察。

  在过程中会出现找钱的情况,这时教师引导全班思考:刚才他拿出多少钱买东西?买什么?价格是多少?应该找回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小组活动:

  1、设立各小组商店,说明规则。

  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小商店,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负责管理和卖东西、一名财务人员负责记录(姓名、买了什么、付了多少钱、找了多少钱)其他组员当顾客。

  2、指导学生购物和出售,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发现闪光点及时作出评价。

  四、教学效果测评。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可直接写在书上。在应找这一栏应写上算式和结果。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和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得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课前准备:

  画图,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秋天到了,妈妈买了许多的草莓,妈妈想把这些草莓分给孩子们,2、你能帮妈妈分一分吗?

  出示:草莓图

  你能帮妈妈分以下草莓吗?

  (1)4个草莓图,你可以怎样分?

  (2)还能怎样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比一比哪组分法多。

  小组汇报。

  (4)出示5、6个草莓图。

  小组汇报。

  (要提醒学生有序的操作,思考,也要提醒学生由一种分法想出另一种分法。)

  二、基本练习

  美丽的燕子风筝还差一点就做完可以飞上天了,你能把风筝做完吗?(出示图2。)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3题。分一分。

  练习2-7的组成。(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

  2、练习三第4题。

  出示:树苗图(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5题。填组成

  你能有次序的把房子的墙填好吗?.

  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得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迁移,利用迁移能力学习后边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练习九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计数器、尺子。

  学具准备: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2)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3)(伸出6指)它添上2是几?

  (4)7的相邻数是谁?

  (5)8再添上一是几?

  2.故事引入:

  师:在数学王国里,数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特别是0。小朋友们,你们能帮0想想办法吗?

  (设计问题情景目的一是复习9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二是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生:可以让数字1和数字0合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关于数10,你想知道它的什么?

  (在这里让学生提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它,好吗?

  a)学习10的含义

  i.出示主体图:和平广场。

  问:图上画了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ii.汇报交流数的结果。

  师:哪个组愿意汇报你们组数的情况?

  谁还有补充?

  iii.学生动手摆学具:

  师: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摆一个图案,看谁想的好、摆的快。

  生:我用10小棒摆了…

  师: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个同学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10个手指、10个脚趾、10个同学站一队、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数学就在身边。)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象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捆小棒,一组的人数,都可以用10来表示。大家看,“10”的字型象什么?

  b)学习10的顺序

  i.作排队游戏:

  师:请小朋友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

  如果让第一排有10的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多少人?

  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那一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ii.教学“尺图”

  师: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那里,为什么?

  生: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请同学们把空格里的数字补上。

  问: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排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

  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

  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

  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

  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 9+2=

  9+1= 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 ,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 ,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5-04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9

一年级数学教案11-11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11-07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1-08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29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范文12-11

高一年级数学教案11-2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