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3 07:35:5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通用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定读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思、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文章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受到过的表扬语批评,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2、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读课文前,先琢磨琢磨题目的意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从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得正确、流利并自学生字。

  3、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进行交流。

  4、汇报交流识字成果。

  5、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

  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

  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谨慎极端

  6、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认真读、认真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是一种会学习的表现。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来理解?现在,我们就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即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来理解。)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

  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父亲是怎么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母亲慈祥、和蔼、亲切的语气;父亲的话读出严厉的语气;“我”的话内容活泼,读出平缓的语气。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为什么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糟糕

  童年 母亲:精彩极了

  父亲:糟糕透了

  几年以后

  成年

语文教案 篇2

  1、观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四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

  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3、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学校旁的小溪。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形

  潮来前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

  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

  盛赞钱塘潮

  2.藏布大峡谷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

  2、完成开卷有益。

  3、完成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4、完成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重难点:

  1、完成自读课文。

  2、完成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3、完成同音字组词。

  4、完成读背古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爱是什么颜色》、《金色的草地》、《五彩池》三篇课文,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色彩,生活的多姿多彩。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开卷有益。

  (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3)分角色读课文。

  (4)齐读课文。

  2、完成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1)学生自由填写。

  红()黄()黑()

  ()()()

  绿()蓝()白()

  ()()()

  (2)指名上台填写,指名评价。

  3、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

  (同音字组词)

  (1)出示两组字,学生认读。

  保()近()壮()反()

  宝()进()状()返()

  (2)学生自由组词。

  (3)指名组词。

  (3)指名上台填写。

  4、完成读一读、背一背。

  (读背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两首古诗。

  (2)指名起立读。

  (3)出示挂图,学生边听老师朗诵,边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4)指名说说。

  (5)齐读古诗。

  (6)试背古诗。

  (7)齐背古诗。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1、开卷有益

  2、找一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3、比一比,组成词语

  4、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说说颜色在生活中的作用。

  2、完成金钥匙。

  3、完成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完成口语表达。

  2、完成金钥匙,理解词语。

  3、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颜料。

  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金钥匙。

  (金钥匙,理解词语)

  (1)小黑板出示:金钥匙

  (2)说说自己还用联想的方法,理解过哪些词语。

  2、成说说颜色在生活中的作用。

  (口语表达)

  (1)出示3幅图,学生联想,说说这些颜色在生活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2)学生自由说说其它颜色。

  (3)指名说说。

  3、完成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习作)

  (1)用颜料红黄蓝三色,来调一调。

  (2)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

  (3)自由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4)指名说说自己写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1、金钥匙

  2、说说颜色在生活中的作用

  3、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并围绕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绕rao;后鼻音: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牙。

  (1)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3)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2.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7)

  (4)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8)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映示填空题,生回答

  后映示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粉红)的桃花、(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2.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二.组游戏活动。(四人小组,每组一套彩色橡皮泥)

  1.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

  (1)座座房子(表示村子);(2)拱形的石桥;(3)田字形的农田;(4)三角形的山;(5)月牙状的小河。

  2.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教师行间指导)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3.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2.交流。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坡/缓/绕

  \波\暖\晓

  (2)说说汉字笔顺(书空)。栽

  (3)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岸(山字头)

  3.指导写字。

  (1)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

  (2)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第一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

  (3)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3.月亮湾←―――――︱

  ︱︱

  美丽↙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热爱

  ↖村后:山坡↗

  《月亮湾》教学设计意图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的美丽。

  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我设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字词方面,识字、写字,通过观察画面并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美丽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欣赏动画,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粘贴词卡),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刚刚随意粘贴的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看动画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这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和新农村兴旺发达的景象。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中感情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该有多乐呀!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游戏活动,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五种景物:一是座座房子(表示村子),二是一座拱行的石桥,三是田字形的农田,四是三角形的山,五是月牙状的小河。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村子的后面是山,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得声情并茂地背诵起来。枯燥的内容,难懂的地理位置,化成了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桌上的游戏,在游戏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这游戏的名称叫送生字回家。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过年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一幅醇厚悠远、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编排此文,旨在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领略老北京新春独特风情民俗,领略老舍先生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我所要执教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然而对于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学生了解得不多,也因此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学认本课生字及相关词语。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断的思考交流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老北京的民俗,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日夜不绝”“守岁”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体验激趣、导入新课

  1、放录像: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响起,大家一片欢腾的片断)

  2、板书春节:看完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一起来说一下!板书:春节

  3、说春节:喜欢过春节,你想到了哪些有趣开心的事?

  4、小结补充板书: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跟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到老北京的春节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师:这是哪里的`春节?

  生:老北京(再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自主浅悟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初识课文

  (1)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腊月 热闹 正月初九)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4)、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

  (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三、入境学文,精读品味

  (一)学生自主学习

  1、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你最喜欢哪个日子呢?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那一段,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2、学生自读课文

  3、读后交流

  (二)精读描写除夕的段落

  1、预设: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启发,你为什么喜欢?(热闹)

  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除夕这一段,一起来看看这一段,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除夕的热闹吧,

  3、学生自由读

  4、配乐读: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想象着这热闹的景象,让我们再来有滋有味的读读这一段吧。学生齐读

  (三)精读描写大年初一的段落。

  1、指名读。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

  2、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什么意思?自己读一读,联系着上一段的内容,体会体会,大年初一与除夕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3、学生交流。

  4、师小结:除夕晚上,人们赶着回家,赶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热闹而忙碌。

  5、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四)精读描写元宵节的段落

  1、老舍爷爷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年用心读课文,画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讨论

  3、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小结: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天上月光是很好的。元宵节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

  5、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6、老北京的春节就要结束了,谁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总结全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我们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时好好看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我们的春节又有那些习俗呢?

  作业设计

  1、 写写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 搜集春节有趣的民俗,传说故事

  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

  腊月 热闹 正月初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

  教师范读

  自由读

  男女pk读

  全班pk 教师读

  四、赏析诗句:

  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

  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

  悲伤 忧伤 昂扬 积极乐观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说明随从少 仪节规格不高 微显失意情绪 忧愁苦闷

  过居延:目的地之远 特殊的地域

  欲问边:出使目的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 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忧伤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

  1、诗人选取了哪几种景物?这句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边塞风光 奇特壮丽

  写景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

  “大”画面开阔,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单调

  “直”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气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一种劲拨坚毅之美

  “长”写黄河横贯其间 气势恢宏

  “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有种河水吞吐明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圆”落日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而“圆”却 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总体展开想象诗人用了四种景物构图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直逼霄汉地一束孤烟,给人一种广阔豪迈的气概

  豪迈豁达之情

  2、在《红楼梦》中四十八回,香菱读《王摩诘诗集》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若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意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明确: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看到狼烟,目的地即将到达,诗人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得知,将官正在前线保家卫国 爱国热忱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人士?

  五、小练笔

  请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边塞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发挥想象,加强写作训练)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千里迢迢 然一身 远离故国 触物伤怀。可看到大漠边塞风光,奇特、宏状,在如此广阔的天地间,将士们驰骋疆场破敌守边,其悲壮的英雄气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它召了诗人,使地逐渐摆脱了孤寂忧伤之情,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请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背诵一遍。

  六、作业:

  1运用联想想象,把这首诗改编成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假如你就是王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2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忧伤之情

  乐观豁达

  爱国之情

语文教案 篇7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04-01

语文教案04-01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04-04

语文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