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 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九 十五 十一 二十
(3)学生数数
(4)两个两个的`数
(5)填数,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出示数位顺序图
提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
提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3)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学生做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3小题。
(5)师生对口令(11~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什么?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三)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1)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2小题。
先让学生口答,再在教材上填写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我是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我比8少1,我是几?我是14和16之间的一个数,我是几?等等……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中的认识图形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教学这部分内容,首先可以通过对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描述,切入对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相关立体图形的面。再照课本上的样子画一画,抽象出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图形。
在本单元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做一做”。“认识图形”主要是观察各种形状的积木和拼图,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摸的是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又上什么图形,鼓励学生描出、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动手做(一)”要先引导学生欣赏“风车”、“万花筒”、“蜻蜓”等美丽的图案,再让学生一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涂一涂”,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动手做(二)”主要是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并拼出一些简单的图案。“动手做(三)”主要是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或与众不同的图案。
总之教学本单元内容,要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感受与欣赏图形美,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2、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3.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感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
1.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单元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单元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策略与方法:
学生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和活动,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体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课时安排:(共6课时)
认识图形------1课时
动手做(一)------1课时
动手做(二)------1课时
动手做(三)------1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2、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汇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3、针对问题,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2、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3、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准备
93+2= 21+5= 30+7= 69+0= 48-0=
63-3= 32-2= 60+3= 99-1= 23+3=
44+8= 43+9= 49+9= 18+6= 89+2=
17+4= 69+7= 37+7= 56+5= 65+6=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和连加,我们学会了了用两种形式的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和连加。现在老师这里有几道这样的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
2、34+28+16= 75-56+27= ( 独立完成,交流。)
3、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和连加时,我们可以列两个分开的,或者一个连在一起的竖式进行两次计算。
4、用这两种方法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统计
1、小朋友,春天到了,小巧的班级也准备出去春游了,她负责买面包,在买面包的过程中她碰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碰到了什么难题。(出示情景图。)
2、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她碰到了什么难题。
(小巧到商店买面包,她买了28个巧克力面包,19个草莓面包,总共86人,需要86个面包,还缺几个面包?)
3、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计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怎样算方便简单,记录在纸上。)
4、交流比较
学生讲方法师板书:
①86-28=58 58-19=39 ②89-28-19=39
86 58 86 58
-28 - 19 - 28 - 19
58 39 58 39
师:在做两位数的`减法时我们要用竖式来帮忙。在计算时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一作十”再减。
③ 89-28-19=39
86
-28
58
-19
39
你们是怎么想到的?你们真聪明,把加减混合、连加的方法用到了连减的题目上。
师:小朋友算得都很好,有的小朋友是分两个算式进行2次计算,有的小朋友是列一个连减算式用两个竖式计算,还有的也是列一个连减算式但只用一个竖式计算,都行。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2、3),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三种比较简单,算式和竖式都只用一个,一样计算但方便快捷。
师:用这种方法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1、写竖式时要数位要对齐,抄写要准确。
2、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一作十”再减。
3、横式的结果不要遗漏。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书P/41试一试,完成竖式。(生独立完成,师反馈交流。)
师:用第二种方法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第一个竖式的答案抄到第二个竖式时要注意不要抄错。
2、用你喜欢的方法笔算:
64-7-12 = 87-39-28=
生独立完成,师反馈交流。
3、小结: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方便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笔算连减计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98-36-25= 90-58-24= 81-38-12= 70-43-18=
板书设计 连减
①86-28=58 58-19=39 ②89-28-19=39 ③ 89-28-19=39
86 58 86 58
-28 - 19 - 28 - 19
58 39 58 39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4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至20各数,并掌握11至20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对学生渗透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1至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数位筒和小棍20根。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学了新的知识——数位(拿出数位筒)。大家都知道,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让学生口答下面各题。)
(1)(师拿1根小棍放入个位筒)在个位筒里放1根小棍,是几个一?
(2)3个一是几?
(3)5个一是几?
(4)5是由几个一组成的?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表示5个一?(5根)
(5)(师放小棍)学生数: 6、 7、 8、 9。现在个位筒里有几根小棍?(9根)个位筒里是一根一根放的,有几根小棍就是几个一。
(6)再添1根是几根?(10根)这1根还能放在个位筒里吗?(不能)
(7)个位筒里最多能放几根?(9根)这10根怎么办?(够10根捆成一捆)
(8)(举一捆)这1捆是几个十?(1捆是1个十)放在哪位上?(十位)
(9)几个一是1个十?(板书: 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有10个一,也就是说,1个十是由10个一组成的。
2.新课
(1)认数11:
现在数位筒里有多少根小棍?(10根)再添1根是几根?(11根)这1根放在哪儿?(个位筒里)为什么放在个位筒里?(表示1个一)
在你的数位筒里放好11根小棍,怎么放?(同桌讨论,师巡视)十位筒里有几捆小棍?1捆小棍表示几个十?(板书:1个十)
个位筒里有多少根小棍?表示几个一?(板书:1个一)
11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怎么写呢?左边的1在哪位上?右边的1在哪位上?(在十位上写1,然后在个位上写1)
(师板书:XXX)
怎么读?(十一)十位上的1表示多少?(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多少?(1个一)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1?(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
(2)认数12:
请你在个位筒里再添1根小棍,一共有多少根?(12根)12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板书:1个十和2个一)。12怎么写呢?(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2)
(师板书:XXX)
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个位上的`2表示什么?谁能说说12的组成?(提示: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2)
(3)认数13:
12的后面是几呀?(13)在数位筒里放13根小棍,怎么放?(学生操作)十位筒里放几捆小棍?是几个十?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是几个一?想一想,13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板书: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你会写吗?(十位写1,个位写3)
(师板书:XXX)
谁说说13的组成?
(4)认数15:
在数位筒里放好15根小棍,怎么放?(学生操作)十位筒里放几捆小棍?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看看你摆的小棍,表示多少?(15) 15怎么写?(十位写1,个位写5)
(师板书:XXX)
谁说说15的组成?(板书: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认数14:
你会写14吗?怎么写?(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4)
(学生板书:XXX)
谁说说14的组成?
(板书:1个十和4个一组成14)
(6)认数17:
(板书:1个十和7个一组成17)
谁会写17?
(学生板书:XXX)
(7)认数16、18:
和1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16、 18)
你会写这两个数吗?
(学生板书:XXX)
读16、18。谁说说18的组成?
(板书:1个十和8个一组成18)
(8)认数19:
出示:XXX
这个数是多少?它排在几的后面?(贴在黑板上)
在数位筒里放好19根小棍。(学生操作)
说19的组成。(板书:1个十和9个一组成19)
(9)小结:
我们认识了11~19各数,你们会读了吗?(齐读)我们会打手势表示0~10各数,你会打手势表示11~19各数吗?打手势11。(左手表示十位上的数,1个十;右手表示个位上的数,1个一)用手势打出12、13、……19各数。
通过打手势数数,你发现什么了?(这些数都是1个十和几个1组成的。)(板书:几个一)
读数时,先读哪位上的数?再读哪位上的数?读作:十几。
写数时,先写哪位上的数?再写什么?
(10)认数20:
看看数位筒里的小棍,一共多少根?(19根)再添1根是多少根?个位筒里有9根,这1根怎么办?(够10根捆成1捆)
把你捆好的1捆小棍举起来,放在哪儿?(十位筒里)十位筒里有几捆小棍?这2捆小棍表示几个十?(2个十)现在是多少根小棍?(20根)
谁会写20?怎么写?
(学生板书:XXX)
为什么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0? 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20是几个十组成的?(板书: 2个十) 2个十组成多少?你会打手势表示20吗?
3.练习
(1)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这些数?(齐读)
刚才我们是正着读的,现在倒着读。
(2)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会打手势表示吗?(0~20)
(3)游戏: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还学习了数的组成、顺序、大小,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带同学们去参加运动会,看看哪些同学通过努力能够夺得奖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道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熟练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1~20各数的组成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
学生说数的组成.
2.看图列式:
出示桃子图
师:同学们对于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小猴子看了很高兴,它给我们送来了桃子,想慰劳一下大家,你们看,这就是小猴子拿来的桃子.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这两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这两个减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说图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你们有信心学好它吗?
二、指导探索:
1.出示钟表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钟表)
钟表是帮助人们看时间的,今天我们要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教育学生看图、数数要仔细)
师:结合钟表图,说一说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别表示什么?
(3表示盒外有3块手表,10表示盒里有10块手表,13表示一共有13块手表.)
问:你能说一说10加3和3加10为什么都等于13吗?
(因为13可以分成10和3、从13里面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了,所以13减3等于10,13减10等于3.)
师:原来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算加、减的,真会学习,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做两道题.
2.出示练习图(第81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试做,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指名说答案.
师:如果没有图,你会算这样的加减法吗?
3.出示卡片:
指名口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1页做一做第2题):
10+7=□ 14-4=□
8+10=□ 18-10=□
4.出示例6:
师:这两道题怎么算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想数的组成来算,也可能用数数的方法,只要正确都应该给予肯定.)
师:加、减它们都叫什么吗?
(可以放手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5.说出例5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对.(82页的1~3题)
10+2= 17-7= 13+1=
14-10= 15+10= 15-2=
6+10= 14-3= 16-10=
10+1= 9-8= 7+10=
15-5= 9+1= 12-10=
12+1= 12-1= 13+2=
11+3= 14-2= 13-1=
2.列式解答.
(1)一个加数是3,另一个加数是11,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15,减数是10,差是多少?
学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时教育学生审题要认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或用数数的方法来算)算式中各部分都叫什么名称?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课堂实录〗
(一)引入:师: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学生一听,一下子高兴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跃跃欲试。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评析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师: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教师的话音刚落,眼前已经是小手林立,几位“小售货员”介绍之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开始了。)
(二)活动一:认一认
师: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生:(异口同声)付钱!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生:行是行,可是太麻烦了!
师:那么,大家还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呢?
(几个学生马上回答说:我见过100元的;我见过20元的;我见过50元的....)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人民币。(教师在教具中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评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学生各自选一张教具,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着,时而和组里的伙伴交头接耳,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发现。)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生1:每张上都有数字,你只要看数字就知道了。(这倒提醒了大家,几个学生马上在纸币上找到了数字。)
生2:这些钱的颜色不一样,100元是红色的,50元是绿色的,20元是棕色的,10元是蓝色的。
师: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生3:咦,他们都有一个毛主席像。(这时,教师拿出了一张旧版的100元。)
师:我这里有一张人民币,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生:(异口同声)100元!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那有一个数--100。
师: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
(教师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师: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
生1:打车用10元钱。生2:10元钱可以买一个汉堡。生3:我的文具盒用10元钱。
师:10元钱如果合理使用的话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大家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可以干什么。
(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对于50元这样大面额的人民币使用机会不多,因此把它留在课下。)
(评析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三)活动二:买衣服
师: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学生有的睁大眼睛在精挑细选自己喜爱的衣服,有的若有所思。)
生1:我想买一条裤子41元,我拿4张10元,一张1元的。
师:(不失时机地)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另一个男孩子灵机一动说:可以拿两张20元的,一张1元的。
(评析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生2:我想买一条裙子36元,可以拿一张20元、一张10元、一张5元和一张1元的。
她刚要坐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马上接着说:还可以拿3张10元的,3张2元的,然后满意地坐下了。
生3:我想买一件上衣59元,拿一张50元的和一张10元的,再让售货员找回1元。
(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和同学赞同的掌声。)
师: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
钱呢?
生4:100元够,还得找回20元,因为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共80元。(许多学生也满意地点点头。)
师: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学生一下子高兴起来,一边指指划划,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师: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
(这里教师有意安排了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师:遇到困难了吗?(学生都争着说没有零钱。)
师: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刚才那位同学已经帮我们找到了办法。
(这个暗示很有效,学生立刻想到了找钱。)
师: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两人一组,有说有笑。)
生1:我想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给你80元。
生2:一共是73元,找你7元。......(教室里喧闹了一会儿,渐渐安静下来,学生带着微笑回到座位上。)
(评析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四)活动三:换钱
师: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这个问题立刻得到回应。)
生:10张10元的。
师:如果不只是换成10元的,还有别的换法吗?(这下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了。)
生1:换成2张50元的。生2:换成5张20元的。
生3:换成1张50元的和5张10元的。生4:换成4张20元的和2张10元的。......
师: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不一会,多种答案出现了:5张10元;2张20元和1张10元;1张20元和3张10元......)
师:为了方便,把10元的也换一换吧。(有了前面的基础,加之上节课的基础,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
(评析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下课铃响了。)
师:请大家把本节课的收获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下次再去购物时,你可以帮着算钱,而且记在日记中。
〖教学反思〗
1.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学习的快乐。
2.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主动举手发言,声音响亮。
3.熟悉校园,教育学生爱校、尊师,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而骄傲。
教学重点:师生初步熟悉,了解学校生活。
教学难点:学生能言行合一,逐步养成习惯,做到主动自觉。
教学准备:幻灯儿歌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1.静听上课铃声,养成良好预备习惯(教师提前1分钟,面带微笑走上讲台。)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再过一分钟,我们就会听到上课铃声了,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吧。(孩子们静静地倾听。)
铃声响过,师:这就是上课铃声,多响亮呀,它告诉我们:上课啦,上课啦,小朋友们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闹。(教师示范,表扬做得好的孩子)
师:小朋友们可真会聪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坐得多端正,听得多专心,对啦,铃声响起来,我们的心儿静下来,笑容露出来,快乐的学习开始啦!
2.通过识字、复习汉语拼音,进行教师的自我介绍。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个字,我把它写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这就是汉字,读什么呢?不认识?没关系,我只要给它注上拼音,你们就知道读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小朋友的拼音学得不错呀!知道老师名字的小朋友举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过在我们中国,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不能直接喊长辈的名字,老师也是你们的这个长辈,你们平时应该怎么和我打招呼呢?(邵老师好!)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师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鹏鹏,你好!邵老师好!)
3.教师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师:邵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平时也有很多爱好呢,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老师喜欢什么?(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画一些简单的符号。例如书(爱看书,说说自己看书的故事)音符(喜欢音乐)画笔(爱好画画)漂亮的字(爱好书法)
表达对孩子的喜爱,最后画两个小朋友的简笔画。
师:我还喜欢什么呢?对啦,邵老师最喜欢小朋友们!小朋友们,愿意和邵老师交朋友吗?呀,我真是太高兴啦,我多了那么多的朋友啦!那你们愿意跟着邵老师学本领吗?好的,朋友们,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自己变得更棒!
二、熟悉校园,班级,激起学生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1.歌曲引线,让学生体验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小朋友们的歌声里充满了快乐,你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是呀,我们现在已经从幼儿园毕业了,上小学啦,我们有一个新的称呼,叫――小学生。开心吗?老师祝贺你们!(很庄重很认真地)成为一名小学生,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会写字,会看书,会许多许多本领,多了不起!谁来神气地说说这句话:我是小学生!(你来说,多自信的小学生!我真喜欢这位小学生!)一起说说。,2.知道学校名称、班级名称以及所在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呀?(出示学校图片,教师讲解:位置,功能)我们是几年级几班呢?我们的教室在哪儿?
3.填写表格(拼音)。(反面印儿歌)
学校:
姓名:
班级:
教室所在位置:
我的老师:
(请几名小朋友上来读读自己填写的内容)
三、上下课基本规则训练。
1.学习《上下课》儿歌。
上课下课歌
上课铃响,快进课堂。下课铃响,不慌不忙。
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做好准备,再出课堂。
积极动脑,发言响亮。走路轻轻,入厕及时。
自觉做好,人人夸奖。游戏文明,争做榜样。
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上下课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
2.解读儿歌要求,细化上下课的规范。(注意时间安排,来不及可留待下节课再进行,切忌匆忙,每个规范要训练到位,在进行下个规范的训练)
下课铃响,及时上厕所,课间不在走廊里追逐打闹,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书本文具摆在什么位置,上课怎么站立和老师打招呼,举手发言姿势、下课和老师再见等方面的要求。
四、总结。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是小学生啦,我们的学校又大又漂亮,有美丽的花坛,干净的操场,宽敞的教室,还有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喜欢我们这个大家庭吗?让我们相亲相爱,在这个大家庭里开心地学习、生活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准备用鲜花来布置校园。
出示:花与花盆图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师:花与花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一种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一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熟练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小巧和小丁丁也在为国庆节做着准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每幅图的内容比一比,说一说,练习用不同的话规范表达比较的结果)
形式:同桌互说,再个别汇报。
师:说的真棒!
【教师总结性的表扬,给与学生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互动二:轻松一下(放)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于课堂的35分钟会有疲倦,在的学习阶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消除疲劳,又能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继续学习】
互动三:一问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安静听),(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四阶段:游戏活动
1.抢椅子
出示三幅图(椅子数与人数比较,三种情况)
师:小朋友们想玩抢椅子的游戏,哪幅图适合来玩呢?为什么?
2.考考你的记忆力
出示四幅图,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忆。打乱次序提问,在某幅图中,谁多谁少。
【此游戏的设置既将记忆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融为一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情境下结束教学,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而对应比较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思维中】
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人类社会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正在享受着科技发达带来的各种便利,我们似乎渐渐远离了牛耕的时代。然而,伴随儿童的成长历程,他们却不止一次从成人那里、从电视上、从画册上欣赏到神秘的“农夫与牧童”的故事。教材以这样的一个背景为基础,呈现了童话般的的学习素材,把儿童的思维引向了神秘的远古时代。相信儿童读了这样的材料,会产生无限的遐想与无尽的向往,同时我们会更相信,素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等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依次是:农夫的一天--牧童与牛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一年级上册:图形与位置--上下、前后、左右;
生活经验:生活中经常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所处的方位,这是儿童从成人那里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东南西北方位的初步学习阶段;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阶段;三维空间领域向二维空间领域的初步转换阶段。
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辨别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信息窗2: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朗朗上口的古诗,很多儿童都能背诵下来,这是儿童从小时候起在不止一次接受成人的教育时而获得的积累。相信不管过去多少年以后,它仍然会是成人教育孩子时首选的古诗。本信息窗以《锄禾》这首古诗为背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共2个例题。
3、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认识)方位的相关知识,能用方位知识(东、南、西、北)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位置关系。(知识与技能)
※在经历用东、西、南、北方位知识描述常见事物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数学思考)
※在描述现实世界事物位置的过程中,认识方位的相对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育。(解决问题,教学思考)
(2)学生经验分析与方位认识的思维模型
日出日落,烈日当空,繁星点点是儿童所熟悉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人们遵循这种自然规律进行着朝出暮归的辛勤劳作,这些都是儿童记忆中抹不去的回忆。这些客观规律的获得,大多来自于对客观世界的长期观察与积累,并非人为强加给的。
另外,方位名称“东、南、西、北”的认识,是在以上所述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中,从成人哪儿获得的,同时也是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
人们之所以规定“东、南、西、北”这些方位,是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而定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人类在长期同大自然交流时约定俗成的,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达成的共识,同时也为了方便,人们就把两个物体中谁最靠近太阳升起的地方规定为“东”,靠近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为“西”。这是我们叙述方位的最基本的模型,任何人也不能例外,既太阳是一个具体的参照物。正像我们叙述左、右一样,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叙述,是以我们人的左、右手作为参照物的。
(3)帮助学生建立方位认识的感性经验。为了学习本课,应提早一星期或更长时间布置学生每天晚上去观察北极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把观察与想象画下来,如星下还可以画人、飞船等,可以以“月光(或北极星)下的遐想”来命名。
(4)要了解不同学生对方位认识的经验基础。对于群体来讲,学生之间的认识差距是巨大的,有的学生能够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还可能有的学生一无所知,教学的定位不仅仅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哪些一无所知的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要求。
(5)要注意渗透各个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在逐一弄懂每一幅图意思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用语言把四幅图进行联结,融合数学与语文、自然的联系,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通过观察北极星渗透了自然科学教育。
(6)对教材的正确分析是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时不必把两个例题分开教学,可以放在一起进行。表面上看例题一是进行方位“东”的认识,例题二是进行方位“北”的认识,其实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认识。
(7)要帮助学生梳理数学语言。如在表述方位时要说清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8)教学模式:阅读情景,初步感知--活动探究,丰富表象--建立联系,深化认知。
阅读情景,初步感知--引导学生阅读情景时,采取“分--合”的方式进行,“分”既分别弄清每一幅图的意思,“合”既在此之上把几幅图的意思进行合并,也就是引导学生讲故事。以此为基础,从学生的发现中抽象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既: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南方,傍晚(日落)--太阳从西方落下,晚上--我们能看到北方的北极星。
活动探究,丰富表象--此环节可以在室外进行。为什么?因为在室内改变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思考与表述时没有了可以借鉴的模型,所以一定要在室外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思考。
说一说:以学校为参照物,说一说学校周围建筑物的方位关系。以校内某一建筑物为参照物,说一说校内建筑物的方位关系。
这个活动的实质是“能借助参照物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把四个方向以物的形式展现出来。
游戏一:谁在我的东南西北?指名五人合作,请四人分别站到一人的四个方向,让大家表述四人同中间一人的方位关系。
游戏二:跳方格。在操场上画出8×8的方格,请一人站到某一个格里,按照指令跳格。如向北跳两个格,再向东跳5个格等。这样的活动就把平移的知识渗透其中。
建立联系,深化认知--既建立方位与数字、与统计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
活动一:哪个方向的同学多?完成课本17页的第三题。
建议教学时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过程。第一步:提出问题,共同操作。即在黑板中央画一个长方形(或小旗)表示学校,学生根据自己家的位置分别在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写出自己的名字(当速度慢时或不会写时后面的可用“√”表示,让最先发言的几个同学写名字)。这其实就是一张图,也是一个收集数据的过程。第二步:整理、统计数据,可用统计表作统计。第三步:得出结论:你能发现什么?
也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把如下所示的表格画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统计过程--指导学生在统计栏中画符号或画“正”字,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表现的机会。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2、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汇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3、针对问题,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2、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3、掌握用竖式进行连加运算。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准备:口算:
79-6= 96-82= 83-17= 39-38= 90-84=
47-32= 40+12= 95-87= 97-38= 1+16=
80-37= 19+0= 62+34= 97-21= 67-26=
52-30= 47-20= 84-10= 47-30= 66-60=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的`景色很漂亮,小亚他们去郊游了,你们说说去郊游要注意什么?准备些什么?
(学生交流)
请看,小亚他们要做什么准备:(出示电脑课件)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画面上你们知道些什么?同桌说说。
二、观察统计:
1、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一年级1、2、3班一起坐车去郊游,出示以下信息:
1班29人;2班29人;3班28人(图片信息)
“每人发一只面包,要多少只面包?”(文字信息)
2、根据信息解决问题:
(1)、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29+29+28
(2)、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以往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总结)象这样算式是连加。计算时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加减混合计算的策略,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练习情况,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
(4)、电脑课件演示几种不同的连加的计算过程,并比较几种方法的异同:
a、
2 9 5 8
+2 9 +2 8
5 8 8 6
计算时也是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个位满20向十位进2
b、
2 9
2 9
+ 2 8
8 6
c、
29
+ 29
58
+ 28
86
(5)、完整解题:小亚他们一共需要86个面包。
(6)、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
(可以把29+29+28看作30+30+30-4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我们也去春游,一年级1班有26人,一年级2班有25人,一年级3班有34人,共有多少人去春游?试着帮忙算一算。
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
如果租45座的旅游车,需要租几辆?
2、小朋友真聪明,小胖带来了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吗?
笔算 课本第41页/2
说说通过练习你的收获,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课本第41页/3,也是有关连加的计算,你能根据算式编有关的情景吗?(选一题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计算连加时的几种竖式计算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27+15+48= 63+17+13= 28+39+12= 67+7+26=
板书设计:
连加
29+29+28=86
教学效果的反馈: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
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第六单元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教学内容:
图形与拼组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变形和六边形。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时分配:
观察鸟巢2课时
欣赏壁画2课时
课时1信息窗1--观察温馨鸟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3页。
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小树都发芽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出示课件:春天的美丽景色:各种树木、花草,一些小鸟…)
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有三个小朋友出来踏青,看到了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二、出示信息:
这三个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都是爱护小鸟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鸟有家,有的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做鸟窝吧?
(一)出示长方体实物
1、怎样来做这个长方体的鸟窝呢?
2、集体交流:先要知道每个面的形状:上下前后都是长方形的。
3、什么是长方形呢?我们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
4、小组活动: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条边
5、把长方形折一折小结: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是平面图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二)出示正方形实物
1、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鸟窝,怎么做呢?
2、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1)用三角板量角,发现…
2)用直尺量四条边,发现…
4、小结: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它是平面图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就给每条边起了共同的名字"边长"。
三、巩固练习
a)请你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纸上设计一扇长方形的门和两扇正方形的窗
1)先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设计
对各种设计进行合理评价。
作业设计:
在白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
课时2信息窗2--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6页。
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3、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平面图形
二、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2、小结:我们通常以"边"的数量给它命名,所以叫它"五边形"。
3、出示:是什么图形?
根据五边形的经验,学生都能说出这是"六边形"。
4、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两种平面图形,有五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五边形";有六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六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剪一剪。
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剪,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剪出的形状的特征。
2、找规律,画一画、圈一圈
1)独立观察,发现其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猜图游戏:p77、4
通过游戏渗透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3、奇妙的六边形
拿一张的纸,怎样切一刀,使它变成长方形呢?
作业设计:
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
五边形六边形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的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画;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
2、你能正确并按照顺序表现彩虹的七种颜色吗?
3、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
4、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巩固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其顺序印象。
5、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强体验,在体验中加强知识的记忆并为激发思维做铺垫。
二、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
美丽的彩虹是降落伞的伞顶、美丽的空中河道------;
三、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
四、学生绘画活动,表现自己的想象或则表现和彩虹有关的故事。
运用语言激发思维,在绘画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五、总结评价,教师总结。学生自评和互评。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 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七巧板、制作七巧板。
1、教 师出示一张完整的七巧板的挂图。
2、说一说七巧板是 由那几种 图形组成的?有 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那些图形比较大?那些图形比较小?有没有一样大的图形?
3、每一位 同学都有一张空白的七 巧板,请你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剪下来。
活动二: 利用做好的七巧板拼图。
1、拼出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拼?拼出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拼?
2、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拼
3、听“守株待兔”的故事。
4、下面的图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请你拼一拼。
5、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 你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们!
活动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上的高兴吗?怎么高兴?
2、回家后继续用七巧板拼图,并搜集有关七巧板的资料。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1-08
一年级数学教案07-06
一年级数学教案11-11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11-0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
最新一年级数学教案01-07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2
一年级数学教案:连加04-0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4-0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