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一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的一种情况(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设计理念:自主探索,凸显学生个性;合作探究,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纸条、表格、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趣导入
1、活动交流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聪明、好学、上进。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探索数的奥妙,你们欢迎吗?
谢谢你们的掌声。下面请大家伸出你们懂事的双手,让老师看一看,可以吗?
大家认真地看一看,将来我们就是要凭借这一双手,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同样也是这一双手,还藏着很多数学奥秘,你们想知道吗?
2、教学“间隔”含义
师:看着老师举起的这只右手,你们看见了几个手指?
学生齐说:“5个手指头”。
师:很好。你们再看看,这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
生:4个
师: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板书)。
大家再仔细观察自己的手,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规律了吗?谁能勇敢地站起来告诉老师吗?
答案:手指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3、导入课题
实际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
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一起来探索数学里间隔的奥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课前导入这一部分,学生配合的比较好。而且学生之间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联系”,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在这觉得这样是不是有点多余。可是我又觉得这里,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这一数量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铺垫作用。想想也有此理。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课件出示)
师: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准备在学校门口这条路的一
边种上白桦树。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学校打算怎么种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要求吧!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我们学校准备在学校门口长100米的这条路一边种上白桦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从这份要求,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同学们可以小声交流一下,然后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树)。
师:两端都栽你们怎么认为的呢?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告诉你的同学吗?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五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距是5米)
师:好,你们能帮帮老师算一算,学校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3、自主探究
生:自由做题
师:指点几个学生上台板演。同学们做完了吗?我们看同样的要求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你们同意哪个呢?那学校究竟该买多少棵树苗呢?是20还是21……
这个环节,不知是不是学生基础比较差,还是……我从学生的小组中发现只有一种答案没有别的,别的就是很离谱的过程。这里学生只知道100/5=20(棵)这一答案。这样使我在讲时就有点难。
师:这样吧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听清楚要求:利用你们准备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一条线段来代表100米的小路,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小组活动)
4、汇报交流,展示思路
师:同学们,你们探究出结果了吗?
生:画线段的方法
生:摆火柴的方法……
师:初步推出棵数=间隔数+1(板书 棵数)
这里学生们有一部分的学生知道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去探究出实际需要21棵。但是没有学生知道用线段来画,许多的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做。我在想是不是我讲解不清楚,可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可以通过摆一摆得出这个规律呀。这可能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吧。也许该用更简单的方法去授课。用20米长的小路,也许会有更好点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探索规律
学生汇报,师也同时在黑板具体教学摆一摆及画线段图的方法。进一步理解间距、间隔数
师:学生都表现的不错,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种规律发现过程。这是一条100米的小路,学校要求两端都栽,我先在一头栽上一棵树,隔5米栽一棵,隔5米栽一棵。现在是几棵树,几个间隔,现在呢?这又是几棵树,几个间隔……。好了,我不栽了。请同学们想一想6棵树几个间隔,8棵树几个间隔,10棵树几个间隔,100棵树几个间隔,那15个间隔几棵树,18个间隔几棵树,那20个间隔几棵树。
师: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指名回答,要强调是在什么情况下。)棵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棵数少1。
师小结: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棵数-1”(板书)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
师:同学们,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错的上台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在刚才探讨了在100米的小路上,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21棵树苗。我代表学校谢谢你们。
2、运用规律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我们学校这条小路的植树方案,还是这1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两端都栽)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整米数)
出示:
师: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格。这一部分可能是多余的。我在授课时,发现这样填表格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得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师:还是这条小路,假如每隔两米栽一棵,在两端都要栽的情况下,需要几棵树苗呢?请你们口答这题。
师:假如现在这条小路延长到200米,还是每隔5米一棵(两端都栽),需要几棵树苗呢?
师:如果我种了5棵树,每隔5米栽一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全长多少米呢。
师:真棒,我发现学生学的非常的认真!我们刚据探讨出来的规律就运用的这么好。老师真佩服大家。运用植树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事件,同学们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事例吗?(学生汇报后,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事例图片。)
师再出示:安装路灯、电线杆、设立车站、摆花盆、走楼梯、建楼房、排队做早操等等。
五、提升思维,巩固练习
师:看来,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平时一定认真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
师: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1、做一做
在全长1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2、想一想
在沿河路的一边,设有16个节能路灯(两端都设),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60米,这条路有多远?
3、猜一猜。
甲、乙、丙谁说的对?
有100人参加春游活动,这列队伍中如果每两人平均距离是1米,请问这列队伍全长多少米?
甲说:100米
乙说:99米
丙说:101米
六、质疑: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七、归纳:(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完成一首儿歌吧!)教学儿歌
小树苗,栽一栽,两端都栽问题来,间数多1是棵数,棵数少1是间数,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长度。
八、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坐好了,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都表现得特别棒,积极思考,涌跃回答问题,这一却都给了我快乐,给了我鼓励,和同学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你们快乐吗?那你又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说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发现了植树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和发现。
板书: 植树问题
总长 间距 间隔数 棵数
20米 5米 4 5棵
20÷5=4 4+1=5(棵)
两端都要栽: 间隔数+1=植树棵数
间隔数=植树棵数-1
间隔数=总长度÷间隔
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一、设计基本可以,但任务没有完成。
基本上没有讲练习,课前准备的练习都没有去练。因为没有时间。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的探讨之中,所以时间不够。
二、前松,好!后紧,乱!
由于,前面时间把握不够好,时间大多数都花掉了,到了后面就很紧,由此而乱。在教学儿歌时就草草的收场了。
我觉得这节课,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我对自己说,又有一次大的进步。从无形中就提高了自己。我感谢这次的活动机会。在这节课的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能自己得出这个规律,我已很满足。在上课之前,我都担心突破不了。
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2
教学内容:教材第108页例3及练习二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建构封闭线路上“树的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并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能够解决简单的相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能够解决简单的相关植树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着结的圆形绳。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一起探究了植树问题。沿一条线段植树,会有几种情况?每种情况下,植树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2.导入课题。
不论是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还是只栽一端,它们都属于线形植树。生活中还有沿圆形花坛摆花,沿正方形(长方形)草坪四周植树的情况(课件展示)这样的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3。
学生读题,了解数学信息。
2.交流探究。
(1)提出问题:环形植树的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利用画图等方法交流讨论得出封闭图形中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3.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和发现。
教师汇总学生的发现,得出规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个间隔就总是有一棵树和它对应,所以,封闭图形植树时,棵数=间隔数。
4.进一步理解。
师:这个规律和哪种情况的规律是一致的?(一端栽一端不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利用打结的圆形绳,演示。从一个结处剪开,发现封闭图形中的植树转化为了“一端栽一端不栽”问题。
5.解决问题。
利用发现的知识,解决例3。
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13题。
解决方法多种:
方法一:先求周长,再用“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棵数”算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方法二:分别求四条边上各栽多少棵,再求一共栽多少棵,注意四个角上的树不能重复计算。
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11题。
学生画图,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注意:表示规律时方案可以不同。
五、拓展提升
1.在一个池塘周围要栽上柳树,每隔6m栽一棵树,池塘周长为420m,一共要栽多少棵柳树?在每两棵柳树之间栽2棵月季,一共栽了多少棵月季?
420÷6=70(棵)
70×2=140(棵)
2.30名同学在老师画好的圆形场地周围玩“丢手绢”游戏。开始时,他们每两人间的距离是1.5m。玩了一会儿,有15名同学被淘汰,剩下的同学继续玩,间隔应改为多少米?1.5×30÷15=3(m)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十四第12、14、15题。
观看图形,发现都是在封闭图形上植树。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利用已有经验,可“化繁为简”选择一部分画图,得出规律。
把封闭图形“化曲为直”。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解决方法。
学生尝试画图找到这类问题的规律,再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封闭图形的植树:棵数=间隔数
一端栽一端不栽
例3
120÷10=12(棵)
答:一共要栽12棵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设计具体的操作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对知识进行建构,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足之处:对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处理比较仓促,学生理解不充分。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后面问题的呈现可借助画图或课件中图形演示的形式出现,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
【植树问题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6-20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5-25
《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03-10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2-21
《植树问题》教案03-12
植树问题教案02-21
实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0-08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06-20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必备】07-09
(推荐)《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