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精)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远航、喇叭、浩浩荡荡”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江南水乡的有关资料。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水乡的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进《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听读,正音。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形式认读、识记,重点指导“喇、窄、荡”等易错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2、小组探究。
3、班内交流。
4、小结:小小的芦叶船给儿时的“我”带来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同桌互评。
2.默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水乡环境美。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南水乡的景色,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作者所描述的水乡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出示句子: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怎样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
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指导朗读,读出水乡的美。
(2)芦叶船美。
小小的芦叶在孩子们手里有了灵性,变成了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引导学生想象芦叶船的样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
(3)玩芦叶船有趣。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多么富有童真童趣。
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开走了,真令人惊叹。指导学生抓住描写我和表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芦叶船载着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去远航了,它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1、把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2
《我的舞台》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单元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到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再来看习作八的第一个建议正是让学生以本文为范例,写一写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为突出本课重点,并为习作八做好铺垫,学习思路设计如下:
这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怎样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经过研读课文,我决定和习作八结合起来,采用“抓中心句,长文短教”的方法组织教学。
1、在导入新课,了解完作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后,让学生带着“作者对‘舞台’有着怎样的感情?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这一问题,速度课文。经过读文,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中心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然后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即文章的结尾句“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无比的勇气和毅力。”这样既引导学生感受了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又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
2、再让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文中哪些事例可以表明这一点?这样一来,原来长长的课文,就浓缩在几件事情上,学生通过读书归纳,把握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明白了:除了课文首尾,其他的八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作者的五次舞台经历,学生们找出了四次,我让他们继续去文中找。孩子们很聪明,在我的提示下,一下子就找到了。在学生回答作者每一次的舞台经历时,我又特别注意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醒他们,表述一件事情时,要完整地说出时间、地点、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做了什么事。
通过上述两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清晰地把握了课文的结构和脉络。我及时总结:这种记事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大家不妨在习作八中运用。
3、三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具体的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重点句,谈体会,写感受,深入感悟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此环节我重点引领学生结合作者六岁时拜师学艺的刻苦练习,把目光聚焦在了第七自然段,特别是动作的细致描写,奶奶的侧面描写,从中感悟了作者学艺的艰辛及作者对艺术的坚定信念和她踏实做人的品格。这样就突出了重点,达成了目标,学生也能模仿着本文来写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事和感受了,习作指导也水到渠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猜谜语,积累名言警句。
2、让学生品读句子,体会句子是怎样表达事物特点的。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科学家的三点体会。。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品读句子,体会句子是怎样表达事物特点的。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猜一猜。
二、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表达的感情。
1、自由读句子
2、说说这两个句子的特点?
3、让学生对比朗读,体会书中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思考科学家发现了哪几点体会?
2、把文中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
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 读了本文后受到什么启发?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6、全班交流。
第三、四课时 习作《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第三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想象。
1、同学们,假如你拥有了一双翅膀后,你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2、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激发想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想想:你还想为你的翅膀增添哪些魔力?这双翅膀能帮你实现哪些美好愿望?最吸引你的愿望是什么?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学生写作,教师辅导。
要求:想象神奇、有趣。
第四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流习作,组内互评。
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
拥有了一双翅膀后,生活会有哪些变化?这双翅膀能帮你实现哪些美好愿望?最吸引你的愿望是什么?想象是否神奇、有趣?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五、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本课应认识的生字;
3、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4、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画一幅《我最喜欢的太阳》的画;
【老师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后羿射日》录像带、录音带。
【教学过程】
师:板书课题《太阳》。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太阳》,齐读课题三遍。
生:齐读《太阳》三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太阳吗?
生:喜欢!(齐声)
师:你们把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齐声)学生争先恐后举起了自己画的“心中最喜欢的太阳”。
师:你们心中的太阳真美呀!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告诉小伙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太阳?
生:四人一小组,每个人分别指着自己的画,用语言描述“最喜欢的太阳”
师:(在巡视一周后)挑选了几幅有特色的学生作品,用实物投影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请这几幅画的小作者在全班描述“最喜欢的太阳”。
──刘睿轩同学说:“我希望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太阳。春天,太阳是绿绿的;夏天,太阳是火红火红的;秋天,太阳是金黄金黄的;冬天,太阳是银白色的。”……
──彭子懿同学们:“我最喜欢拿手机的太阳,如果天气太热了,我给他打个电话,他就在家休息;天气太凉了,我就打电话让他出来。”……
──傅培成同学说:“我最喜欢大海上的太阳。因为,大海上的太阳最美,最美。”……
──还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太阳,因为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是太阳把世界照得更加美丽。”
……
师:给这几位同学奖励了小红花。并让学习小组长根据小组学习交流情况,给小组内学生奖励。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书中插图老师也画了一幅)“心中最喜欢的太阳”,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吗?
生:想!(齐声)
师:配乐朗读课文《太阳》。
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吗?
生:说出了课文内容。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分别在黑板上出示诗句)。指读课文《太阳》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生:自读、圈生字。
师:同桌互读,解决不认识的字。
生:按上述要求进行。
师:会读课文的同学举手,(会读的很多,举手的同学很多),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朗读。不会读的同学指着课文跟读。
生:按上述要求进行。
师:请坐。小组内学习本课生字。
生:四人小组有秩序学习。
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后,“开火车”,出示生字卡片,抽查认字情况。
生:生字学生掌握较好。
师:齐读课文。(让学生看着黑板)
这篇课文这么美,可惜太短了,我给这首诗加了一句,你们听行吗?“在画纸上,太阳是从同学们的笔尖跑出来的。”……
生:(笑了),可以,可以!
师:有谁愿意帮老师把这首诗再写下去?
生:(纷纷举手,唯恐落后)
有的`说:“在沙漠里,太阳从沙子里钻出来的”。……
有的说:“在山里,太阳是从山坡上爬出来的。”……
还有同学说:“在书中我看到,太阳是一颗恒星。”……
师:同学们,不但会画太阳,而且还写了关于太阳的诗。回家你把自己续编的诗,请爸爸、妈妈写在你的资料本上。有关太阳的资料很多,你们找到了些什么?
生:学生纷纷举手,交流自己的资料。包括谜语、歌曲、儿歌、科学知识、图片、故事等。
师:给搜集到资料的同学们奖励“小星星”。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资料,在活动课上,我们还要进行交流,希望同学继续搜集、整理、充实有关《太阳》的资料,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观看。
播放录像片《后羿射日》。
生:学生饶有兴趣的观看,直到下课铃响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课题。看到题目,有什么不解?
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解释。
3、引导质疑,驾驶归纳问题。
(1)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为什么要办杂志?
(2)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怎么办杂志的?
(3)达贝里创办的《阳光》杂志挣来的钱怎么花的?
4、导入:现在就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尽可能借助小组的力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二、提纲导入,小组合作学习。
1、下组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在组长的组织下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2、自由读课文,小组内检查上述问题的解答情况或小组内讨论,交流,解答这些问题。
3、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教师强调。
2、再读词语巩固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使?
4、小结:一个少年年仅12岁少年达贝里创办了一份杂志令人佩服。他用办杂志挣来的'钱帮助贫困小伙伴,而自己却一分钱也不花,这更让人感动。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穷孩子的困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九十多年前,一些穷孩子遇到什么困难?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名反馈,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些穷孩子,每年寒冻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课。)
3、学生说体会。
4、是的,有一个少年名叫迪罗。达贝里,他就想让同学们穿上鞋,摆脱贫困。
5、比较体会。
(1)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我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2)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同情2、可怜地、渴望地)
五、小结。
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那么渴望能穿上鞋袜暖和暖和呀!达贝里并没有等着天上掉下鞋袜来,而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他要创办杂志挣钱来帮助同学们。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
2、九十多年钱,纽约市的一个小学的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学。达贝里就是这些可怜的孩子中的一员,于是,他想办法办杂志挣钱来帮助贫困的小伙伴。那么,他是怎样做的?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抓关键词句谈体会。
1、出示提示。
(1)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阳光》都做了哪些事?
(2)达贝里办杂志挣到的钱是怎么使用的?
(3)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你认为达贝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学。
3、集体反馈。
三、小结。
1、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事。来我们来说一说吧。
2、总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应该向达贝里学习。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有爱心的人。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讲你或小伙伴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少年总编
写信请人写文章
找印刷厂印刷
卖鞋袜给小伙伴
关心帮助别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地运用。
2.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
3.能摘抄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小虾的有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展开谈话,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水缸空隙掀开末端一副钳子搏斗
较大腹部
出示句子: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2)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3)有一天,我从缸里捉起几只较大的虾,发现它们的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
4.读了课文,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板书:有趣)
默读课文,作者还重点向大家介绍了小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样子)
三、学习小虾的样子。
1.小虾究竟长什么样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虾样子的句子。
2.学生汇报、朗读自己画的句子。
3.出示小虾的图片(学生欣赏),再次朗读相关句子。
4.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能把小虾的样子描写得这样到位,是因为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小虾,另外还运用了一定的联想,如: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作者很喜欢小虾。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这样做。
5.作者那么喜欢小虾,同学们喜欢吗?朗读描写小虾样子的句子,读出自己喜欢的感情。
四、学习小虾的有趣。
1.出示自学指导。
(1)找一找,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2.交流。
(1)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出示: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虾的有趣?
出示: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预设:小虾们自由自在,做着有趣的活动。
出示: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预设:生气的样子可爱有趣。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虾的可爱。
出示: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预设:小虾打架的样子有趣。
3.作者是如何把小虾生气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的?(先概括后具体,抓住表示动作的词,再次体现了作者观察得仔细。板书:观察仔细)
4.作者不怕麻烦地从小溪里捡回一些石块,采了一些金鱼草,让小虾更有家的感觉,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小虾啊!在作者的精心照顾下,小虾很快繁殖了后代,缸里的小虾多起来了,带给作者的快乐也将会更多!
设计意图:
通过研读描写小虾的样子和有趣的句子,体会作者观察得细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五、感情提升。
1.如果我们都像作者一样爱护小虾、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学生自由谈)
2.出示一些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图片以及许多可爱的小生灵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动物不管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它们都有生存的权利和生命的尊严,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好好爱护它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的样子及其生活习性。
2.练习用你的笔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用上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
七、了解本课的学习方法。
1.了解课文第3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2.欣赏句子,体会优美词语,学会观察某种事物。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体感知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赏析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达标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与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这几自然段的说明中你可以看出蝈蝈吃哪些食物?
3、“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而是领着读者去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应怎样说?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7、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三)拓展阅读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1)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金属笼里的情况,将在后面予以介绍。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3)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是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4)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5)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6)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监视”在句子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就语言特点上来看,此句属于何种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蟋蟀的出世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找到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怎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这样的品质?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请把他的情况写在下面。
答案18、绿色蝈蝈
学习过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
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
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
4、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5、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达标检测
(一)D
(二)课内阅读
1、描写;外形特征;喜爱之情。2、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3、不能去掉,因为这里是猜测“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带着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告诉读者,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新的发现,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5、意思是说蝈蝈的打颚非常有力,钳子非常地锐利,很容易就把猎物的肚子划开;绝大多数的俘虏都会被它开膛破肚6、(1)拟人(2)设问(3)比喻7、从外表特征、生活习性、作者对它的态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阅读。
1、保持高度警觉,耐心,细致,不错过任何观察机会。2、打比方;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生动地说明了母蟋蟀产卵的特点。3、不能,因为“大约”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是个约数,去掉后说明就不准确了。4、时间顺序;如:“时至六约的第一个星期”“两天过后”“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较: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昆虫的各自特征,夜对不够熟悉的蝈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数字: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准确地说明了母蟋蟀每次产卵的数量。6、耐心,警觉;如:观察母蟋蟀产卵的全过程就体现出他的耐心、警觉。7、布封,法国学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
今天我们背着背包,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兴高采烈地来到泸水四中,开始了我们人生当中的另一个转折点。那么,三年以后乃至更长的将来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或做什么呢?并说说为达到这一目的,你将如何做?请同学们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情况来点拨引导并揭示课文)——板书: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二、整体感知:
1、标题为“在山的那边”,那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2、提出问题。
(提示:在教学反馈中。)
三、局部品味:
1提问:“山的那边是海”,这个“海”是怎样的“海”呢?
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2、为什么说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和海是“全新的世界”?
揭示“海”的象征意义。提示:A、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试想一想,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的校园是怎样?引导学生说了这一问题以后。点拨:这些大学的校园里你没有到过,只是你想像中的校园。用诗中的句子来说,这些大学就是你想象中的“海”;所以说,“海”是作者主观想象的海,并不是自然景物中的`大海。但是,当你一踏进这些校园时,学校里的一切,就会给你一种特别美的感觉,这种感觉用诗中句子来回答——全新的世界。B、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所说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或者说奋斗目标,即理想。(还可以举:搬进新家里、考入泸水四中、经过苦思苦想而完成的一道数学题、通过整理房间后进去房子时的感受等例子来说明。)
板书:海——奋斗目标(理想)的象征。
3、既然说“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作者为了实现看到这个“全新世界”的“海”,沿途中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呢?提示:“山”
4、既然是“山”,那么,“山”又有何特点呢?提示:“山”——“铁青着脸色”、“无数座山”。
5、“铁青”、“无数”的含义?请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山是“铁青”和“无数”的?
A、小学——中学——大学(时间长、困难大、苦、坎坷)
B、怒江峡谷——昆明——北京——世界(路途遥远艰辛)
C、人民生活贫穷落后——小康(科技发展慢)
D、爱国人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有今天的“全新世界”)
E、今天我们的努力将回成为“明天”的“全新世界”
6、揭示“山”的象征意义。提示:板书——山——奋斗之路(阻拦前进的障碍物——困难重重、挫折)
四、背诵这首诗。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黄河象》是“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主题“变化”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陈设的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推想了它的形成过程,以和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说明二百万年间,大地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本课内容既有实际的,又有推想的,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别,仔细体会,阅读课文时以学生为本,以读促思,以思促悟,真正体会文章情景。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是首届课改实验班,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这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好地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程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能通过预习基本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为课堂上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但由于学生受家庭条件限制,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在大局部学生身上还落实不到位针对课文内容质疑,从众多问题中提炼有价值、有质量的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读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掘、挖掘”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体会作者推想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与科学的推断力。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中推想的内容,发掘了二百万年间沧海桑田的变化,体会作者推想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黄河象的化石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我在网上得到一个消息,明年暑假北京自然博物馆要向全国小学生免费开馆一月,你想去观赏吗?
生:想。
师:谁为我们当导游呢?怎样才干做一个合格的导游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到北京自然博物馆观赏黄河象。
2.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师:读了课题,请你猜猜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当导游”,读课题猜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沛调动起来。]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考虑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这篇课文,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自身的想象或另编一个合理的故事。
生:读了《黄河象》,我感觉科学家的推断很有意思,但是不是还可以有另外的推断?
师:对,同学们提得很好,这也是本课要学习的重点之所在——展开丰富的合理的想象。
2.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全班齐读。
(2)对照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3)指名汇报。
生:“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理解“炙烤”的意思。
生:“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理解:“有气无力”。
师: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
生:天热极了,大象又累又渴,难受死了。
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示出来。
师:请大家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中的情景。
师:一群大象向河边走来,本想痛痛快快地饱喝一顿,哪知道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谁知道是什么事?
生:一头老象最先跑到河边,它伸长鼻子去吸水,河水少,够不着,它就跨进水里,右脚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没想到石头下全是淤泥,石头往下陷,老象也往下陷,抬起的左脚来不和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进去。
师:大家再读这段话,多读几遍。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老象太倒霉了,我很同情它。
师:请你再读一遍,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河水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请大家看第二幅插图,说说图中情景。
用简单的几句话归纳完整的黄河象的化石形成过程。
(4)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师:《黄河象》是根据推想而写的,除了这样的推想,还有其他的推想吗?
生:一天老象带着儿子去拜年,来到一条小河边,由于老象带的礼物太多,它对儿子说:“我把礼物送到河对岸,再返回来接你,说完踩着河中的石头过河,刚到河中心,脚下的石头突然往下陷,老象也跟着深深地陷了进去。
……
师:这些同学的推想很有趣,这就是这篇课文要送给我们的一把“金钥匙”,(课件出示“金钥匙”,全班一起读一读。)
(5)指导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说说体会到什么?
(6)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概括它们主要讲什么?理解“发掘,挖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让学生借助自学提示,在读中思,读中悟,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细读全文,体会感受。
(1)同伴互助细读全文,找出表示作者合理想像的细节的词句。
(2)学生汇报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
一群大象,在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
……
(3)(课件出示句子)比较句子,说说自身的感受。
小结:本课作者多处用到细节描写,通过它我们体会到作者具有丰富、合理的想象力,同时文章的内容也较生动形像。现在就请大家模仿《黄河象》的写作手法,有顺序有条理清晰地把你对黄河象的由来的想像写一写,或者说自编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细节描写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让学生在自身的习作中试着运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展开合理的想像的写作手法。]
教学反思
《黄河象》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课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创设情景,用当“导游”,看课题猜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在阅读课文时,我采用“递进阅读”方式,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中感悟,细读课文,体会感受,由浅入深,螺旋上升,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通过这些环节的实施,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学习要领:有顺序的叙述黄河象化石的发现和丰富合理的想像等写作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精选)09-26
(精选)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经典)08-20
[经典]语文教案10-06
语文教案[精选]10-12
语文教案10-14
语文教案11-04
语文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