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时间:2024-04-26 18:50:40 佩莹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通用9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2

  预设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预设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3

  设计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由两封书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写给柯岩老师的信,另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流。写回信的书面训练跟这篇课文整合设计在一堂课中,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读和写、积累和运用的真正结合;另一点就是为学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问题提供一次真正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回信的格式、写法。

  3、在写回信的过程中感受成长: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就是与他人共同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平时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谈话、电话、收发信息,还有书信。)是啊,书信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以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的例文,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学习提示:

  自己小声读课文,用铅笔划出

  1、来信中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在回信中柯岩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思考并讨论

  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四、对比着两封书信,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比来信和回信的写法及格式)

  五、给王虹写回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很多人也像张国强一样遇到一些烦恼常常不知怎样解决,这里知心姐姐给我们转来了王虹的一封来信让我们帮助她跟王虹写封回信,我们能做到吗?

  请打开课本,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问题?同桌商量一下该怎样给她写回信。

  六、自己根据口语交际的情况,写回信。

  七、交流回信三封。

  教学反思:本来设计的时候是打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还有写作教学整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但是总觉得哪一点都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没深入进去就匆匆而过了,感觉自己的课堂总是失败多于成功遗憾多多。想想姜校长说的话再想想自己,倍感自己的落伍,的确,对于我们现代人不进步就是落后了。光想这堂课是不够的,我应该从我的很多课去思考:多了条条少了“润物细无声”的衔接,各个环节的过渡语言备课时一定要充分;学生的学情总是过高地估计,只是自己的课堂学生的反映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再加上老师的驾驭能力的限制,使得学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自我锻造已迫在眉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板书课题。)

  3、简介柯岩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⑴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⑵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⑶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⑷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⑴格式:

  ①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⑵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⑵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本课需要掌握的七个生字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通过课文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师:森林里,一群鸟儿正在争论,争论什么呢?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同学们,听了它们的争论你有什么看法呢?

  (全班交流)

  师:(板书课题)谁来说一说一对这句成语的理解?

  过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又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我会读:指名认读生字词

  3、我会填:指名填空;选词造句

  三、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

  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探讨:

  (1)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哪些话使你印象深刻?

  (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问题?

  2、思考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3、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4、提出新的问题:

  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

  你嫉妒过别人吗?别人嫉妒过你吗?

  通过柯岩老师的回信,哪些句子使你受益匪浅?

  你还有新的发现或问题吗?

  四、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1、通过学习这两封信,你在书信的格式及语言上有什么发现?再读一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圈出来。

  2、学生自读自画并交流。

  3、教师归纳:

  (1)格式:

  A、称呼

  B、正文

  C、祝福语

  D、署名和日期

  (2)语言

  用第二人称,如同在与对方面对面交谈,亲切

  4、小练笔: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五、作业布置

  继续完成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回复: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从自身找原因

  书信格式:

  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封信——齐读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一封信,说说张国强同学碰到了什么烦恼的事?他认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1、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出示句子: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1、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己去读信,再去寻找写信在格式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并归纳出信的一般格式。说说回信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4、拓展阅读

  5、尝试着给李萍写回信

  教学反思

  推荐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即事物各有其优点与不足,人无完人,应正视自身与他人的长短处。

  B、学习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增强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故事解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内涵。

  B、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并实践接纳他人长处、改进自我短处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看待自己与他人优缺点的态度,树立自尊自信与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B、引导学生形成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思维方式,学会欣赏他人、完善自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层含义,能运用该成语进行恰当的语言表达。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与他人长短处的观念,以及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系列对比鲜明的图片(如:长颈鹿与松鼠、大象与蚂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引出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讲授新知

  1. 解读成语:教师讲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字面意思和引申义,强调事物各有优势与局限,人亦如此,无人能全知全能。

  2. 故事解析:讲述成语相关的历史故事或寓言(如:《楚王好细腰》、《塞翁失马》等),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长”与“短”,体会成语所蕴含的道理。

  3. 案例研讨:呈现名人、身边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如:爱迪生与他的失败、班级内不同特长的同学等),分组讨论他们各自的“长处”与“短处”,以及如何做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实践活动

  1. 角色扮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具有明显长短处的角色,通过表演和互评,体验接纳他人长处、改进自我短处的过程。

  2. 自我反思:每位学生列出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思考如何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或者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帮助他人改善短处,形成个人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行动计划。

  D、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仅是一种认知观念,更应成为我们待人处事、自我成长的重要原则。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不断发掘自身与他人的长处,理性对待短处,共同进步。

  E、课后作业

  1. 完成“我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行动计划”,并请家长签字反馈实施情况。

  2. 阅读一篇关于人物长处与短处的故事或文章,撰写读后感,探讨如何做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思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蕴含的道理。

  3、说说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4、说说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朗读中所获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再次读课文,说说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如联系自己的实际。)

  2、各小组讨论交流读过课文后,你想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3、汇报书信的格式和写法(要求点出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同学常出现错误的地方)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如果张国强同学的这封信是写给你的',那么你会想些什么呢?你会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呢?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联系自己,是否也见过或自己存在过像张国强同学这样的困扰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给你最想要倾诉的人写一封信,要求格式要正确,还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了解其出处及背后的故事,能够运用成语准确表达事物的相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树立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优点、正视自己不足的观念,培养谦逊包容、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并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

  2. 难点:深入理解成语背后的哲学思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谜语激趣:“一物长一丈,短处人人夸,长处无人问,用时方知它。”(答案:尺子)引出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讲授新课

  1. 解读成语:教师讲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字面含义,即尺虽长,却有其无法触及的短处;寸虽短,却有其独特的长处。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表达的是事物各有优劣、长短互现的相对性。

  2. 故事引申:讲述成语的出处——《楚辞·卜居》中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尺”和“寸”在这里是比喻人的才能、优点和缺点。强调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三、深化理解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或历史上的实例,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例如:爱因斯坦的数学成绩并不突出,但他的物理天赋无人能及;贝多芬失聪,却创作出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等。

  2.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具体情境,如班级同学之间的差异、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分工等,让学生分析如何运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观念理解和处理问题。

  四、课堂活动

  成语接龙游戏: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起点,进行成语接龙,要求接的成语必须含有“长”或“短”的反义词,如“取长补短”、“高人一等”等,以此巩固成语记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五、总结提升

  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仅是对事物特性的精准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六、课后作业

  成语应用:编写一篇小短文,至少运用三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及其相关的成语,描述一个关于认识自我、欣赏他人、团结协作的故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09-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03-0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7篇03-09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12-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04-09

优秀教案优秀11-22

优秀的教案01-31

《项链》教案优秀【优秀】03-20

《在山的那边》优秀教案优秀12-27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