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分析应用题数量间的最基本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根据题意迅速、恰当地选择解法(什么题目列方程解答简便,什么时候可以用算术方法直接解答),培养学生采用多种灵活简便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具
活动黑板或幻灯投影。
教学步骤
一、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它与算术法解应用题有什么方同?(教材第137页总复习第11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板书)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它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
在算术方法中,为了求出未知数,需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未知数不参加列式。而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可以让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相同的地位,按照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计算,直接地反映出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特别是在用算术解法需要“逆解”的题目中,列方程解往往比较容易。
(2)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时,可以把应用题中一般的数量关系作为等量关系,也可以把常见的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式作为等量关系。
①(教材第137页总复习第12题)光的速度是每秒300000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20000千米。地球赤道大约有多少千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地球赤道×7+20000=光的速度
X千米300000千米
列方程解答:
解:设地球赤道大约有X千米。
7X十20000=300000
7X=280000
X=40000
答:地球赤道大约有40000千米。
②有一块梯形地板,面积为75乎方厘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0厘米,高多少厘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上底十下底)×高÷2=梯形面积
50厘米75平方厘米
解:设高是X厘米。
50X÷2=75
50X=150
X=150÷50
X=3
答:梯形的高是3厘米。
二、巩固
教材第140页练习三十四第16题。
三、练习
教材第140、141页练习三十四第17—19题。
作业辅导
选择恰当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1、一捆电线,用去70米,比余下的3倍少20米。这捆电线用后还剩多少米?
2、一块三角形的草地,面积400平方米,底边长8米,高是多少米?
3、一长方形的宽是50米,长是宽的1、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列火车行驶2小时的路程比汽车行驶5小时的路程少6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比汽车多行3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刘磊看一本书,前3天平均每天看30页,余下的每天看40页,13天看完,这本书共多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千克
100千克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1
(4)学生列式计算:=′=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米
小林:
?米
小强: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是多少,即求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1
1
(米)
(4)让学生列式计算。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米
?米
小强:
小林: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6)教师说明: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这里是带分数,把化成假分数,上题也可以改成“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乘得的积大于原来的被乘数。
(7)做一做。
完成课本18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习列式计算后,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还可以是整数。
订正时指名分析。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
五.作业。练习五的第1~4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3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列方程解“相遇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一、导入阶段
1.复习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的基本数量关系。(口答
甲每分钟行50米,乙每分钟行40米,1分钟两人共行几米?
2分钟两人共行几米?
5分钟两人共行几米?
2.根据题意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一辆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卡车和轿车同时行了x小时,问:卡车行了多少千米?
轿车行了多少千米?
两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二、结合实例,探究新知
1. 出示例题1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2. 学生读题,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1) 你可以从题目中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 学生介绍,教师画线段图。
(3) 分析: 设经过x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那么客车行的路程可以用80x千米表示,轿车行的路程可以用100x千米表示。
(4) 寻找等量关系:客车行的路程+轿车行的路程=沪宁高速公路全长。
(5) 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80x+ 100x = 270
180x = 270
x = 1.5
答:经过1.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检验)
三、巩固深化,灵活应用
1. 练一练
(1) 小亚和小巧同时从相距路程为96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亚平均每分钟走58米,小巧平均每分钟走62米,几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反馈交流)
解:设x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
58x+ 62x = 960
120x = 960
x = 8
答:8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检验)
(2) 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为40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这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客车平均每小时行44千米,4.5小时后两车相遇,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解:设货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44×4.5+4.5x = 405
198+4.5x = 405
4.5x = 207
x =46
答: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6千米。(检验)
2. 看图解题
分析比较,与例题比较,哪些题用方程解容易想?为什么?
3. 补充练习。(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
(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路程为2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4千米,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2)小巧和小胖合作打一篇1850字的文章,小巧平均每分钟打36个字,小胖平均每分钟打38个字,完成这篇文章需要多少分钟?
(3)甲乙两人同时从路程为546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6分钟后在途中相遇,已知甲平均每分钟走50米,乙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4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分析”已知有两个数的和或差,和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
2.指导学生设未知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解答形如ax±bx=c的应用题,会进行检验。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好习惯,渗透不同事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和倍“、”差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投影出示复习题:
(1)学校科技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是女同学的3倍,男同
学有多少人?男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
(2)育才小学五年级有学生z人,四年级学生的.人数是五年级的1.2倍,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复习题: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指名讲算式的意义。
45×3+45
杏树桃树
两种数的和
3.揭示课题:第1题中的第(2)小题,如果我们知道四、五年级一共有学生99人,要求四、五年级各有多少人,该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二、尝试
1.出示例6: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180棵,杏树的棵树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各有多少棵?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画出线段图。
x
桃树
xxx180
杏树
(2)根据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这道题要求几个未知数?(两个,桃树和梨树的棵数。)
②要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应先设哪一个未知数为x?为什么?(设桃树为x棵,因为根据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可知杏树为3x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x。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板书:
解:设桃树有x棵。
x+3x=180
4x=180
x=180÷4
x=45
如果有学生列出这样的方程:(180-x)÷3=x或(180-x)÷x=3(设桃树为x棵,杏树的棵数为180-x。)可让学生把这几个方程进行比较,使他们看到,设桃树为x棵,杏树的棵数用3x来表示,这样列方程来解比较容易。后面两种解法需要逆思考。
(4)学生求出x=45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做完了没有,还要做什么?使学生明确:求出x,只求出了桃树的棵数,题还没做完,还要求杏树的棵数3x得多少。求杏树的方法有两种:3×45或180-45,学生用哪一种都可以。
(5)让学生看课本,说出课本上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用。教师指出:这样的检验方法比先检查方程,再把x的值代入方程检验,更有效,也更简便。
2.教师把例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改成”果园里的杏树比桃树多90棵“,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分析:改变了一个条件,原来的解答哪些地方可以不动?哪些地方需要改,怎样改?(杏树和桃树的倍数关系没有变,所以还是设桃树的棵数为x,杏树的棵数用3x表示。因为现在题目给的是它们的相差关系,即:杏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90,所以列出的方程就是3x-x=90。)
生解答出来,并进行检验。
三、应用
1.做一做。
2.练习二十九第1题。
四、体验
列方程解已知两个倍数关系求两个数的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题里有两个未知数,可以先选择一个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列出方程;第二,解方程,求出x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第三,通过列式计算,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五、作业
练习二十九第2~5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学生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比的3倍多15
(2)比的4倍少2
(3)2个与34的和
(4)5个与0.6的3倍的差
2、出示复习题: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启发学生讲算式的意义。
(人)
答:合唱队有84人。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改复习为例4)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读题。
教师提问: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没有变;
不同点:复习题已知舞蹈队人数求合唱队人数,例4是已知合唱队人数求舞蹈队人数。
2、教师说明:例4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师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例4
1、分析题意,引导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2、启发学生填图。
3、看图回答:舞蹈队人数和合唱队人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舞蹈队人数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队人数。
5、继续追问: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根据: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
6、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教师板书: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小结:用方程解这种应用题找等量关系时,题中哪句话最关键?
(“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最关键)
7、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或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少年宫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启发学生讲思考过程,并与例题比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方程: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
2、只列示不计算
3、独立练习
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多少只?
五、课后作业
1、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
2、买3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0.9元。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6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6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一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要求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所求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提问:我们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哪几步做?
2.根据线段图列方程解答。
J棵
杉树二二二、
I棵z棵工棵>32棵
杨树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杉树工棵,杨树3个工棵,杉树和杨树一共32棵)
谁能根据图里的意思列出一个方程?(板书:x+3x=32)
你是根据怎样的关系式列方程的?
指出:我们四年级学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最重要的是找准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做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42X3表示什么树的棵树?这道题是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
小结: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桃树棵数就要用42乘3。
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用梨树的棵数加桃树的棵数就等于一共有的棵数。(板书:梨树的棵数斗桃树的棵数=一共的棵数)·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这节课,我们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学习列方程解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请看例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l。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让学生说出条件,画出线段图:
梨树一1
桃树一广168棵
提问:这里表示的桃树棵数与梨树棵数有什么关系?梨树棵数看做1份,桃树棵数有这样的几份?
这道题要求什么数量?
从图上看,如果用方程解,可以先设哪个数量为J?(在线段图上板书:工棵)梨树有工棵,桃树的棵数可以怎样表示?(在线段图上板书:3J棵)
请大家看图上,把这道题与复习题比,也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说明: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道题与复习题一样,梨树的棵数加桃树的棵数就等于一共有的168棵。这就是这道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2)提问:根据线段图表示的题意,现在我们来用方程解,应该怎样设未知数?(板书)
强调:在题里要求两个未知数时,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我们一般设一份的数为工,几份的数用乘法表示就是几个工。
提问:现在会列方程了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你是怎样列方程的?(板书方程)这个方程根据什么来列的?
方程是怎样求解的?(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提问:J=42表示的是什么?桃树的棵数怎样求?(板书:3J=42X3=126)
说明:在求出未知的1份的数以后,要根据倍数关系来求出几份的数。
(3)我们现在已经求出梨树42棵和桃树126棵对不对呢,可以倒着算是不是符合题里的条件。
怎样检验这两个数是不是符合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板书加法算式)
怎样检验这两个数量里桃树棵数是不是梨树的3倍?(板书除法算式)
谁来说一说,这里是怎样检验的?(板书答案)
(4)小结:我们先根据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梨树的棵数看做1份,设1份的数是J棵,那么桃树就是3J棵;接着根据题里的等量关系梨树棵数加桃树棵数一共168棵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两种果树各多少棵;最后检验写上答案。检验时先看两种果树棵数是不是168棵,再看桃树棵数是不是梨树的3倍。
2.教学“想--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桃树比梨树多84棵”,看一下怎样列方程解答。(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一下题目。
提问:你能列方程来解答吗?(也可以先提问线段图要怎样改,再让学生列方程解)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设未知数时是怎样想的'?
你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
谁能口头说一下,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提问:这两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设1份的数为文,几份的数是几工,再根据另一个条件列方程)这两个方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3、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工,几份的数就是几J;这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这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
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
小黑板出示。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学生口答填充的结果,老师板书。
指出,根据倍数关系用J和几J表示两个数量,并用式子表示它们一共多少或者相差多少,是解今天学习的应用题的基础。
2.做“练一练”。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皮球的个数用4J表示?方程是根据什么来列的?
求出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4庄’12X4来求皮球个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类题是已知怎样的两个条件,要求几个未知数?
列方程解时根据哪个条件设未知数?根据哪个条件列方程?
小结:今天学习的这类题,一个条件是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另一个条件是已知两数的和是多少,或者相差多少,要求两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时,先根据倍数关系的条件设1份的数为工,那么几份的数就是几I;再根据另一个和是多少或相差多少的条件列方程解答。检验时一般把求出的结果看做条件,算一算是不是符合原来题里的条件。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2、3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7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掌握根据具体条件灵活选择解题的最佳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条件灵活选择最佳的解题思路。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每筐梨重x千克,5筐梨重()千克,10筐梨重()千克;
(2)每支钢笔x元,3支钢笔()元,8支钢笔()元;
(3)一列火车每时行x千米,4时行()千米,12时行()千米;
(4)修路队每天修路x米.10天修路()米,20天修路()米。
2、根据条件叙述的顺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甲队与乙队共修路20xx米;(甲队修路的米数+乙队修路的米数=共修路的米数。)
(2)甲队比乙队多修400米;(甲队修的米数-乙队修的米数=甲队比乙队多修的米数。)
(3)苹果与梨共重500千克;(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苹果与梨重量的.和。)
(4)苹果的重量比梨轻50千克。(梨的重量-苹果的重量=苹果比梨轻的重量。)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的等量关系,为什么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而定,条件中给的是两种量的和,就用加法表示数量关系,条件中给的是两种量的差,用减法表示数量关系,这样与题目的叙述,顺序一致,思路比较顺利。)
当用减法表示数量关系时,怎样确定谁做被减数,谁做减数?
(遇到相差关系时,要分清大小,较大的数做被减数,较小的数做减数。)
3、复习题。
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平均每时行79千米;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平均每时行40千米。经过3时两车相遇,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干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审题、画图:
(2)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3)学生讲解并订正。
根据:快车的速度×快车行的时间+慢车的速度×慢车行的时间=快车慢车所行路程的和。
列式:79×3+40×3
=237+120
=357(千米)
根据: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两车所行路程的和。
列式:(79+40)×3
=119×3
=357(千米)
答: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5
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时相遇。快车平均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
1、审题,将复习题的线段图改为例5。
2、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学生试做。
4、学生讲解:
解:设慢车平均每时行x千米。
解法1:根据:
列方程:
5、检验
(二)多中选优
1、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比较简便?(解法2比较简便。)
2、如把例5改为快车行5时,慢车行3时,还能用两种解法吗?哪种解法简便?
(;。解法1比较简便。)
3、什么情况下,解法2比较简便?(当两车所行的时间相同时,用解法2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共重430千克。每筐梨重23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1)比一比,看谁列的方程多。
(2)判断学生所列方程是否正确。
教师说明:以后在没有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时,只列出一个最容易找到的方程即可。
(3)将上题中的“共重430千克”,改为“梨比苹果多30千克”,要求学生用最简方法解答。
2、学校买来2张桌子和4把骑子,共用去198元,已知每把椅子22元,每张桌子多少元?
3、学校买来2套桌椅共用去154元,每把椅子22元,每张桌子多少元?
4、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共10000千克,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都是50干克,大米有80袋,面粉有多少袋?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00干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时后两车相距80干米,乙车每时行38千米,甲车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小节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想?
五、课后作业
1、有36米布,正好裁成10件大人衣服和8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布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2、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一个码头向相反方向开出,航行了5小时,两船相距225千米。甲船每小时行19.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8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教熟练地用字母代表未知数,列出符合题中条件的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
2、找出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根据什么来列方程?(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1)篮球比足球多5个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3)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4)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5)两根一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一根围成正方形。
小结:找等量关系,可以依据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依据线段图和计算公式,要认真审题,找出关键句。
二、练习例3
1、让学生独立解答例3的三道题目
2、讨论:
(1)这三道应用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①审题;(弄清题意)
②设未知数;
③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写答案;
(3)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方程解:
A、用字母代表未知数参加列式与运算;
B、列出符合题中条件的等式;
算术解:
A、算式中应全是已知数;
B、算式必须表示所求的未知数;
3、练习:
①114页“做一做”;
②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三、巩固练习:(补充练习)
1、①男生50人,女生比男生的2被多10人,女生多少人?
②男生50人,比女生2被多10人,女生多少人?
③全班50人,男生比女生的2倍多10人,男、女生各多少人?
2、①果园里的桃树和杏树共36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4/5。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②果园里的桃树和杏树共360棵,杏树的棵数比桃树少50棵。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四、作业:练习二十四3、4、5、6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三第4~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不同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根据题目数量关系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题的对比,知道了这两种解法的不同点,以及怎样根据不同的题目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解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这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的对
比,(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加深对不同解法特点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根据题目选择解题方法。
二、对比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竹篱笆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养鸡场的什么?长方形周长是怎样得到的?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在练习本上。
提问学生用两种方法各是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出算式。
提问:列方程解答是怎样想的?用算术方法解答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各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容易想?为什么?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根据题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解法。这道题用算术方法解是逆思考,用方程解只要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列方
程,就转化成了顺思考。所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比较方便。
2.做练习二十三第5题。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5题里两小题,想一想各用哪种方法解比较方便。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方程或算式中每一步表示什么,列出的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从上面的解答看,这两题里都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第(1)题为什么列方程解?
第(2)题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算术解法?
指出:第(1)题顺着题目的意思不能列出求问题的算式,要反过来思考,是逆思考的题,用方程解,就可以顺着题目的意思列出方程,这样的题用方程解比较方便。第(2)题只要顺着题意,就能直接列出算式求出题目的结果,所以是顺思路的题,用算术方法解比较方便。
3.做练习二十三第6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要根据题目的特点自己列出式子,不要求出得数。
·提问:这两题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为什么都用方程解?
指名学生口答所设的未知数和所列的方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列方程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两题为什么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是一样的?
·.指出:这两题里都有“第一队开凿的米数+第二队开凿的米数=隧道的长度”这个等量关系,要求的问题用算术方法都要逆思考,所以可以用方程解。只要按照题里的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就
可以通过解方程求出题目的结果。
三、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如果是顺思考的题,用算术方法解比较方便;如果用算术方法要逆思考,就可以顺着题意找出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三第6题的解题过程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一道题可以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知道两种解法的区别。
2.能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器,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找出下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商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其中有8筐苹果,剩下的是梨,梨有3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1)水果的总重量-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
500-8x=300
(2)水果的总重量-梨的重量=苹果的重量
500-300=8x
(3)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水果的重量
8x+300=500
2.揭题谈话:我们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有时用算术方法解比较简便,有时用方程解比较简便。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应用题该用算术方法解,什么样的应用题用方程解呢?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有什么区别呢?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方程和算术方法的区别。(板书课题: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二、尝试
1.出示例7.张老师到商店里买3副乒乓球拍,付出90元,找回1.8元。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多少元?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再用算术方法解答,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1)生说出自己列方程解答的过程(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师投影出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2)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的,并说明分析过程。
(3)指出:方程解法和算术方法解答只写一个答案。
5.引导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点。
(1)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路,用投影出示二者的.区别。
用方程解应用题
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未知数是否参加列式
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
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分析方法
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根据题里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
列式
列方程
列算式
(3)指导看书P.129页,生读。
(4)指出:未知数能否参加列式的区别,决定了怎样分析、列式的区别。但无论是方程解答还是算术方法解答,都要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式,都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6.做一做:
生独立解答后,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此题列方程解比较适当。
7.注意:以后解答应用题,除了题目中指定解题方法的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解题方法。
三、应用
1.练习三十.2
(1)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
(2)订正时,说出分别用哪种方法解答。
第(1)题,是顺向思考的题目,只要把3张桌子的钱数和4把椅子的钱数合并起来,就是用的总钱数,用算术方法解答。
第(2)题,是逆向思考的题目,要求每把椅子的价钱就要知道4把椅子的钱数,如果把每张桌子的假价钱用x表示就很容易了。
(3)师小结:一般说来,顺思考的题目用算术方法解比较容易,逆思考的题目用方程解答比较简便。也就是说,要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解题方法。
(4)提问:例7用哪种方法好?做一做呢?为什么?
2.练习三十.3(投影出示,只列式,不计算)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既能按照一般的分析思路进行解答,又能根据题里已知条件间的特殊数量关系,选用简便方法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
平均每小时行的路程=()÷时间
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实际产量○()=计划产量
提前的天数=()○()
二、复习应用题一般的解题步骤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一般的'解题步骤。
2.补上问题再解答:
(1)小龙有三盒彩色粉笔,共72支,又买了两盒,?
学生可能补的问题:
①现在小龙共有多少支彩色粉笔?
②又买了多少支彩色粉笔?
把问题补充完整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列综合算式计算,教师指名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算式,教师板书。第①题有两种解法,教师要给予肯定。②题是①题的一部分。
(2)两地相距33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学生可能补的问题:
①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②相遇时两车各行多少千米?
③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少行多少千米?
④开出后2.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⑤如果甲车先开出1小时后,乙车才开出,还要几小时相遇?
让学生自己分析,逐题解答,可引导画线段图理解。
3.改题。
把上题改成已知相遇时间求两地距离的问题。
学生编题,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口述数量关系,并列式,集体讲评。(略)
教师小结:解答应用题可根据四个解题步骤,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对稍复杂的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答。做完题要认真检验答案,如有列式错误,必须订正。
三、练习
教材第140页练习三十四第12~15题。
作业辅导
1.吉阳乡原计划18天挖一条是3600米的水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挖40米,实际提前几天挖完这条水渠?
2.建筑工地要运走一堆土,原计划每天运240车,30天可以运完。现在要提前15天运完,每天要运多少车?
3.某水利专业队,15人3天可以修水渠135米,照这样计算,增加5人再修6天一共可修水渠多少米?
4.某电视机厂四月份(30天)计划生产电视机1080台,实际头7天就生产了420台。照这样计算:(1)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2)全月可以超产多少台?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2
教学内容:利用计算公式作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第5-13题。)
教学要求:学会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列方程解有关求多边形的底或高的几何应用题;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可以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可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指名让学生返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师板书面积公式:
三角形S=ah÷2
长方形S=ab
平行四边形S=ah
梯形S=(a+b)h÷2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揭题:刚才同学们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如果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能求高吗?(用面积乘以2除以底。)如果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高,能求底吗?(用面积乘以2除以高)对于这两种情况怎样设未知数,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利用计算公式作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尝试
1.出示例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1)指名读题,说出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与复习题2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
(2)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高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不是一个等式?(是。)能不能根据这个公式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能。)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解:设三角形的高是x厘米。
25x÷2=100
25x=100×2
x=200÷25
x=8
解答完后,师生共同检验。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底怎样列方程?使学生明确还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
2.练一练:做一做。
三、应用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56平方米,上底是1.02米,高是3.14米,这个梯形的下底是多少米?
2.练习二十七第11题。
做题前,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⑴彩色电视机有x台,它的3倍是多少台?
⑵比它的3倍多10台怎样表示?
⑶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x千米,它的速度的23倍是多少?
⑷比它的`23倍少40千米怎样表示?
四、体验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些常见的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可以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因为这些计算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
五、作业
1.练习二十七第5-10题。
2.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二十九第12、13题。
第12题。这一题右面的两个方程都是对的。(3x-4)÷5=4是用方程的思维方式,把文字叙述按题意翻译成等式的。3x=4×5+4则是根据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等式的。
第13题。可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来列方程,即∠2+∠4+x°=180°,其中∠1=60°÷2,∠2=60°÷2。这是因为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而且已知∠1=∠2,∠3=∠4。因此可以把60°平均分成2份,求出∠2和∠4。列方程时,已知数和未知数都不必带上”度“的符号。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3
教学内容:教材第117页期末复习第19~2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的认识,正确地列方程解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应用题,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期末复习第19题。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大家要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特点的认识,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能比较快地找出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二、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
做期末复习第20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按怎样的步骤进行的?(板书:
1、设未知数为J;
2、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并写答案)这里哪一步最重要?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三、解答应用题
1,做期末复习第21题。
学生读题。
提问:这两题都是什么问题?都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想一想,这两题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方便,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两人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
指出:在相遇问题里,数量关系是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间相距的路程,或者速度和X时间=两地间相距的路程。
解答第21题里这两类应用题时,都可以对照这样的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求相遇时间或者另一个速度,这样解答比较方便。
2、做期末复习第22题。
让学生默读题,要求估计还要多少天。指名学生说说估计结果,并说明自己是怎样估计的。(可以指导学生:平均每天大约90米左右,总天数30天不到,所以大约还要十一、二天)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看看估计得是不是合理。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提问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可以用算术方法,也可以用方程)
要求学生说一说每种解法的数量关系。
说明: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估计结果,然后解答。如果
结果与估计相差较大,要注意检查是不是正确。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期末复习第23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4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9-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提高
确定数量间相等关系的能力,能正确地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
关系列方程解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应用题。请大家
想一想,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设未知数J;
(2)找数量间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这样的步骤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训练
1、提问:在这四步里,哪一步最重要?
说明: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正确地列方程,首先要找准数
量间的相等关系。
2、根据下面的条件,说一说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杨树和杉树一共360棵。
(2)白兔比灰兔少28只。
(3)甲车比乙车多行45千米。
(4)买轿车比面包车多付8万元。
3、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学校舞蹈队有J人,歌咏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歌咏队有()人;舞蹈队和歌咏队一共()人,舞蹈队比歌咏队少()人。
(2)踢毽的和拍球的每组都是工人,踢毽的有5组,拍球的有8组。踢毽的有()人,拍球的有()人;踢毽的比拍球的少()人,踢毽的和拍球的一共()人。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第10题。
学生读题,并说一说两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
第(1)题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怎样知道的?
第(2)题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怎样知道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左边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是怎样列方程的。
提问:这两小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这两题列的方程不一样?
指出:这两题由于两个条件不同,第(1)题猴子和熊猫一共30只。第(2)题猴子比熊猫多30只。两道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也不同,所以列出的方程就不一样。
2.做练习二十一第1l题。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两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这两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都是九月份水费减十月份水费等于十月份比九月份少的水费?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列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两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一样,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
说出:方程要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来列,但由于题里条件和问题不一样,所以用字母表示的十月份水费、九月份水费的式子就不同,列的方程也就不一样。
3.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读题。
提问:第一步干什么?要设哪种笔的单价为J元?那么,一支钢笔多少元?3支圆珠笔多少元?
第二步要干什么?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设未知数J,再列出方程。
提问:“4.5J”表示什么?“3工”表示什么?方程左边和右边为什么相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是什么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定要找准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条件和问题表示出各个数量,依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做完练习二十一第13题;练习二十一第9题第二行,第12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9题第一行。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例3和“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1~17题
教学目的:在已学过的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并通过改变应用题的问题或条件,研究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归总问题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改变条件或问题使其成为三步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书第49页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要求现在几天修完,必须要先算什么?怎样算?然后再算什么?
强调:要求现在几天修完,必须要先知道这条路长多少米和现在每天修多少米。“现在每天修15米”这个条件直接给了,而“这条路长多少米”题中没有给,必须要先算出来,才能算出现在几天修完。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第49页)
指名读题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图。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线段图小组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学生口述
教师:由此可知,例3的数量关系和复习题基本上是一样的,只要求现在几天修完所需要的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给出,所以这道题要用三步才能计算出结果。
(2)完成例3的解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然后集体订正,并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检验的'。同桌检查。
2、改变应用题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师:现在我把复习题的问题改一下,谁还会解答?
板书:工人们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现在每天修15米,可以提前几天修完?
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并互相说一说解题思路。
指名说说。
教师:这就是说,当我们弄清了条件和问题以后,可以从问题出发倒推,找齐必须要知道的条件,就找到了解题的方法;也可以从条件出发,依次算出可以求出的结果,再和问题联系起来,就找到了解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50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第12、13题,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1、14、15、16、17题
六、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
线段图解题过程
检验过程改编应用题
七、教后感: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04-09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数学教案06-25
六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应用题04-0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一》数学教案01-1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二》数学教案01-17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04-08
“分数应用题”说课稿12-19
【经典】“分数应用题”说课稿02-15
应用题参考教案04-04
乘法应用题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