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时间:2022-01-13 19:40:5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汽车:火车:

  200m2、5km

  10s1min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

  单位时间比路程

  定义:

  物理意义:运动快慢

  二、速度公式:v=s/ts=vtt=s/v

  单位:米/秒(m/s)—国际千米/小时(km/h)——常用单位

  人步行:

  路程时间速度

  1m1s1m/s

  2m2s1m/s

  3m3s1m/s

  ………………

  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

  (1)速度不变

  (2)路线是直线

  不能说v与s成正比或与t成反比

  只能说s与和t成正比且比值不变

  二、运动类型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变化

  (2)路线是直线

  =s总/t总

  ……

  计算题格式要求

  1、格式:(已知、求、)解、答

  解:公式(统一符号)=数据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度状态。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学生回答:(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时间)

  4、速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1km/h=(1/3.6)m/s

  5、课堂巩固练习(写出换算过程)

  54km/h=m/s15m/s=km/h

  720km/h=m/s0.6m/s=km/h

  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P25例一,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

  课堂练习

  一物体在10min内通过600米,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四、本课,作业。

  阅读例题,预习速度公式的应用。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km/hm/s

  5、速度的测量

  六、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4.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生甲: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生乙:比一比,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v=教师板书。

  4、速度的单位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教师板书。

  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教师板书。

  师:速度单位“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

  师边讲解边板书:

  1km/h==m/s

  1m/s==3.6km/h

  72km/h=72=72m/s=20m/s

  10m/s=10=103.6m/s=36m/s

  三、课堂巩固练习(用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写出具体换算过程。

  (1)54km/h===m/s

  (2)15m/s===km/s

  (3)7m/s===m/s

  (4)0.5m/s===km/h

  2、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师:请同学们阅读例一:课本P25的例如……,与你小学数学学过速度计算有什么不同?

  生:阅读、比较回答:小学数学计算过程不要带单位,而物理学计算要带单位

  师:强调物理量单位的重要性:没有单位的数字,就没有物理意义。例如“5m”代表路程是5m,而“5”代表什么物理量?

  师:速度公式是v=,如果已知v、t,求s那么s=?

  生:s=vt(速度公式变形)

  师:如果已知s、v,求t。那么t=?

  生:t=(速度公式变形)

  教师板书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例1(课本P25例题)。

  生:你觉得这道例题值得注意的是哪几点?

  生:(1)路程单位km要换成m。(或将速度单位换算成km/h)

  (2)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应先写出原公式,再写出变形式。

  (3)计算过程要带单位。

  (4)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小数。

  (5)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

  师补充。

  例二:一辆公共汽车以4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经过第一站牌时是8时32分,经过第二站牌时是8时36分,问两站相距多少米?

  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教师说明解答物理计算题解题规范:要求拿出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教师按课本格式规范板演:

  已知:v=45km/h=12.5m/st=4min=240s

  求:s=?

  解:据v=s=vt=12.5m/s240s=3000m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课堂巩固练习:

  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它5min能跑多远?

  3.速度的测量。

  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小车、刻度尺、停表,请你们动手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在测速度前,请你们先讨论如何正确地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

  生: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时,小车通过的路程S=SAB-l车。为了便于准确地测出小车运动时间、在月处最后放一个金属挡板,小车于挡板碰撞发出声音,马上按表,这样比较准确。

  师:下面各小组开始测小车运动速度。

  学生探究活动:测小车运动速度。

  师:还有其他测速度的方法吗?

  生:用速度仪直接测汽车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26图2—23、图2—24汽车速度仪和利用超声波测速仪直接测量速度讲解图2—22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速度。

  师:请大家看课本P28: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5所示,一辆小汽车在乎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驶,在这条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辆小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V2=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不变。

  生乙:在这各段路程中,小汽车的速度是不变的。

  生丙:小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6所示,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若在天鹅飞行途中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这3段路程的运动时间,请你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天鹅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10m/sv2=13.33m/s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天鹅在空中作直线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生乙:天鹅在空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四、归纳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变形式s=vt,t=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单位:1km/h=m/s

  1m/s=3.6km/h

  5.速度的测量:(1)据v=,测出s、t,求出v。

  (2)用速度仪直接测。

  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7.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1.课本P28,作业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定义式)

  s=vt,t=(变形式)

  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m/s=km/h1km/h=3.6m/s

  5、速度的测量

  (1)据v=,测出s、t,求出v。

  (2)速度仪。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七、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相关文章:

《快和慢》大班教案04-22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12-27

快与慢议论文03-28

快与慢的议论文05-23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0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13

快与慢议论文(15篇)03-31

快与慢议论文15篇03-31

高中关于快与慢的议论文05-16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