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时间:2022-01-14 21:38: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例4~例6,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及化聚方法。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千米=( )米=( )厘米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 12 :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3米:15千米 16厘米:90千米

  二、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 : 10米

  “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吗?能直接化简吗?”

  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要把米化作厘米。)

  “10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10米改写成1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教师边说边擦掉10和1000后面的单位“厘米”,并加上“ :”,板书成如下形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 : 1000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化简这个比,别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

  然后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似写成分数形式。(板书:或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和本地、本校的平面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O厘米:1O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比如,例4中的比例尺通常写成:1:100=

  (2)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第6页的“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 l”。

  2.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1)教学例5。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教师启发: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这道题的图上距离是多少?”板书:15

  “实际距离不知道,怎么办?”(用x表示。)在15的下面板书出x,并在它们中间画上分数线。

  “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相同,所设的x应用什么单位?”(应用厘米。)板书: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比例尺是多少?写成什么形式?”(写成分数形式。)最后板书成下面的形式:

  15= 1

  x6000000

  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求X的值,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订正后,回答:

  “现在求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题目要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应该怎么办?”板书:90000000厘米=900千米,并写出这道题的答。

  之后,再回忆一下解答过程。

  (2)巩固练习。

  做第7页上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实际距离。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实际距离化成了千米。

  (3)教学例6。

  出示例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告诉了操场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教师:我们先来求长的图上距离。长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设为x。(板书:解:设长应画x厘米。)长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相同吗?怎么办?比例尺是多少?

  然后让学生求x的值,并说出求解过程,教师板书出来。

  “这道题做完了吗?还要求宽的图上距离。宽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用什么未知数来表示呢?因为前面求长的图上距离时,已经用了x,这里就不能再用它来表示宽的图上距离了,要用其它的字母来表示。我们就用y来表示、”板书:设宽应画y厘米。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最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

  三、练习

  1、比例尺=( )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2.2.5米=( )厘米 0.00006千米=( )厘米 0.032米=( )厘米 350000厘米=( )千米 3.5千米=( )厘米

  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并订正。

  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3题。

  第3题,让学生先想想比例尺子表示的意思。1厘米的图上距离相当于100厘米的实际距离。)然后再量出图中所示的宽和高,并计算出实际的宽和高各是多少。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计算出的实际的宽和高的单位是什么。

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千米.

  =

  2 =140×5

  =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70×5÷4

  =350÷4

  =87.5(千米)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4 =70×5

  =87.5

  答:每小时需要行驶87.5千米.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三、课堂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二)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三)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3.某种型号的钢滚珠,3个重22.5克,现有一些这种型号的滚珠,共重945千克,一共有多少个?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23页-24页例1、例2,24页做一做,练习五1、2、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到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2.对学生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题中哪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板书:比例的应用)

  2.教学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请同学们先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订正时板书:140÷2×5

  =70×5

  =350(千米)

  (3)下面我们研究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①教师说明: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首先要确定题中有哪几种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量是变化中的,变化着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②想:这道题中涉及到了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③学生回答:题中有路程、时间和速度三种量。

  “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一定。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随学生回答,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④因为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那么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⑤如果我们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千米。(板书: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千米)

  这两个比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板书:=)

  ⑥解出这个比例,就可以得到这道题的答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订正时板书:20X=140×5

  X=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⑦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学生说说)

  (4)如果把例1中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换一下,(投影出示题目)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学生自己解答后订正。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2)请同学们先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做完后订正并板书)

  70×5÷4

  =350÷4

  =87.5(千米)

  (3)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和______成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和______的______是相等的。

  (4)学生把讨论结果填在课本上。

  订正时板书: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5)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并板书),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板书:4X=70×5)

  (6)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订正时板书:

  X=87.5

  答:每小时需要行驶87.5千米。

  (7)如果把例2中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互换一下:(投影出示)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学生自己解答后订正。

  4.小结: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就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发展

  1.下面两题先说说题中的哪两种量有什么比例关系,再用比例知识解答。(投影出示)

  (1)32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2题

  找学生把两题的比例关系说完后,自己完成,完成后订正。

  2.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

  四、全课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1、3、4题。

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第5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的

  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做练习八的第5题: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二、课堂练习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来解应用题,今天我们要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意义和判断来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做练习八的第6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 =

  教师: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要晒17550吨盐,需要多少吨海水?该怎样解答?

  让学生口头列出比例式,教师板书出来。

  教师小结:像这道题,问题虽然变了,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没有变。晒出的`盐和海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一是要正确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成什么比例,二是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

  2.做练习八的第7、8题。

  集体订正后,指名讲一讲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八的第9题。

  做题前,提示学生选用哪三个数据都可以,但所叙述的事情要符合实际情况。订正时,如果学生在编题中的语言不规范,要注意纠正。

【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11-08

《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04-09

比例应用教学反思04-08

《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03-29

《比例尺的应用》说课稿01-04

比例尺的应用说课稿11-13

《反比例》数学教案03-19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12-09

《正比例反比例》教案03-07

比例的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