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时间:2022-02-27 16:04:29 教案 我要投稿

《爱莲说》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教案汇总9篇

《爱莲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重点)

  方法和过程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重点)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喜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 周敦颐

  二、朗读

  (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 ) 濯 ( ) 亵( ) 玩

  淤( )泥 清涟( ) 噫 ( )

  隐逸 ( ) 鲜()有闻 新鲜( )

  (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

  远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朋自远方来

  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

  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2)、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

  4、古今义

  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今义:植物

  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

  (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作者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人品高尚,胸怀洒落。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1、本文文眼是什么? 爱

  2、小组讨论:文中人物爱莲、爱菊、爱牡丹的原因是什么? 莲、菊、牡丹分别象征哪些人?作者对这三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五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感情。

  四、品味赏析课文

  1、本文重点是写莲花,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莲花的形象?这些方面和君子哪些品质相似?文章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写菊花牡丹的作用是衬托。

  2、本文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衬托。

  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厌恶和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正衬 反衬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托物 言志

  五、拓展

  小练笔:

  仿照本文的表现手法,写一篇《爱草说》。

  六、作业

  背诵课文

《爱莲说》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课型: 语言自读涵咏课

  2.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二: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生:(略)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三: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现场调阅网上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

  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 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20xx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 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结束语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附: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

  濯清莲而不妖——————————质朴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正直 花之君子

  体态香气 洁身自好

  香远益清————————————芳香

  风 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亮

  托物———————————————————喻人

《爱莲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手段

  PPT展示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爱莲说》教案】相关文章:

《爱莲说》教案01-29

《爱莲说》的教案08-25

教案《爱莲说》03-27

《爱莲说》教案12-08

爱莲说教案09-15

精品《爱莲说》教案11-07

爱莲说的优秀教案02-25

爱莲说优秀教案02-22

爱莲说初中教案04-01

《爱莲说》教学教案08-07